活用“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彰显小学音乐课堂魅力
2024-01-28胡文君项清
胡文君 项清
【摘要】小学音乐教师要借助多种手段实施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文章通过分析“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的特点,探讨运用“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提高小学音乐课堂的吸引力和教学效果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导学练展评”;小学音乐;以趣导学
作者简介:胡文君(1992—),女,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项清(1975—),男,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工业园区斜塘学校。
小学音乐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是小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积极投入教学活动中,感受到音乐的魅力,是小学音乐教学的核心问题。为达成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可活用“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彰显小学音乐课堂魅力,提高小学音乐教学质量。
一、以趣导学,寓教于乐
音乐教学不同于其他课程,它是一门以情动人、以美感人的学科,具有轻松快乐、生动活泼等优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重视寓教于乐,设计生动有趣的导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
“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是一种基于探究和合作而开展的教学模式,旨在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实践操作中,深度理解知识和强化技能。陶行知曾说:“导是更高级的教。”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课程导学对于激发学生兴趣和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好的导学设计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明确正确的学习方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因此,导学设计应注重多样性、趣味性和实用性。
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课程导学。一是指学生在课前的自主预习。教师可在正式教学开始前让学生提前预习新课程,如让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内容、查阅资料等。通过课前自主预习,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即将要学习的内容,奠定学习基础。二是指在教学正式开始后,教师通过播放音乐片段、音乐视频或讲述音乐故事等方式来引导学生进入课堂学习,借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提高学生的课堂活跃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完成课堂导入,如提问、讲述、演示等。教师可采取符合学生特点和兴趣的导入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古典音乐时,教师可以播放某一首具有代表性的古典音乐作品,让学生感受古典音乐的美妙;或是讲述一些关于词曲作家的生平、作品创作背景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作品背后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学生也会更容易融入情境中。
总之,以趣导学是“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的运用和体现,它可以更好地引导学生进入音乐世界,激发学生对于音乐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专注度。
二、以生为本,自主学习
以生為本教学理念强调教育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目标开展教学。在以生为本理念的指导下,学生作为教育的主体,应该拥有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意愿,通过自我探究、自我发现和自我学习,不断建构知识和提升技能[1]。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更多的音乐知识和技巧,还要让学生乐学善学,具有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从而让学生成为能够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和自我学习的人。教师在设计音乐课程时,应该围绕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特点,设计音乐教学活动。教师应该努力引导学生体验音乐的情绪与情感变化、音乐意境和音乐形象等,使学生能够形成对歌曲的不同感受和体会,并能通过演唱、演奏或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和创意实践素养。
在具体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应该在了解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水平的基础上,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给予学生创作和表现的机会。
(2)提供多元化的音乐体验。教师应引导学生接触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让学生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音乐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和鉴赏能力。
(3)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该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和资源,比如建立音乐资源库,让学生自由选择并学习感兴趣的音乐类型或乐器等。同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组乐队或合唱团,让学生通过合作和实践来提高音乐技能和艺术表现能力。
三、强化训练,扎实推进
“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中的“练”是指让学生通过练习和实践,巩固和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教师可带领学生通过开展演唱、合作演唱、独奏、合作演奏等方式进行音乐实践,由此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愉悦学生身心,陶冶学生情操。
例如,在带领低年级学生熟悉歌曲的节拍时,有的学生会觉得很无趣,导致教学效果不佳。教师就可以以趣味化的练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兴趣。比如,开展“听着音乐动一动”活动,让学生和同桌一起玩“小手拍一拍”,和教师一起玩“接龙拍一拍”,当听到四分音符时慢走,听到十六分音符时小跑等。这些活动能够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节拍和节奏,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
又如,在练唱环节,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唱曲目,在合唱中感受音乐的节奏和韵律,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沟通。合唱结束后,教师可让学生继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打击乐器的合奏,通过小组合奏学会正确表现音乐的节拍、节奏和音高,提高乐器演奏水平。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唱歌和演奏结合起来,在唱奏中感受音乐的整体性和和谐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和创意实践素养。
练习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掌握,培养审美感知素养,还可以提升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和创意实践素养。因此,教师应通过组织多样化的练习活动,增强学生的音乐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
四、拓展创新,绽放自我
在导学、自学和练习环节结束后,课堂进入“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中的展示环节,即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和音乐才能。展示环节在音乐教学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艺术表现能力,同时又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树立自信心的平台。
在展示环节,教师要注意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增强学生在公众面前表演的自信心。同时,在展示学习成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融入个性化的理解和诠释,进行二度创作和创意表达,使学生通过创造性的演唱或演奏,展现自己的独特风格和个性,提升艺术表现水平,培养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在展示活动中的音乐表现,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和情感体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音乐学习习惯。
此外,教师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教师需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兴趣爱好,给予学生自主选择展示方式的权利,如独唱、合唱、独奏、合奏等,让学生能够在展示环节充分展示和发挥自己的特长和潜能。
(2)建立展示档案。教师可以建立学生展示档案,记录学生的展示成果和成长历程,为学生的学习评估和发展提供依据和支持。
(3)拓展展示平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登上更广阔的展示平台,如参加学校的音乐节、文艺汇演等活动,让学生有机会向更多的人展示自己的才华和特长,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總之,展示环节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表现素养和创意实践素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五、巧用评价,改进教学
在“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中,评价是十分重要的环节,是对学生掌握艺术知识、技能的情况以及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的培养情况进行考查和评估的活动。评价反馈能够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效果,从而调整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同时,评价活动能够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及时调整学习方向和学习方法,实现以评促学。
教师应坚持多主体评价,如采取学生自评、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等,让学生在全面、综合的评价中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了解自己的不足。比如,在展示环节结束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再辅以教师评价,使评价更具全面性。
另外,教师还要注重提高评价的准确性。丰富、准确的评价性语言可以帮助学生更加了解自己的学习表现,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改进自己的学习。例如,在评价学生的音乐演奏表现时,教师可以运用音乐术语和专业词汇,描述学生的音准、节奏、音色等方面的表现,捕捉、表扬学生有创意的、独特的表现,并予以鼓励,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艺术潜能,发展自己的艺术特长。
在开展教学评价时,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
(1)自我评价。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是一种让学生自我检查、自我反思、自我提升的方式。学生评估自己的演奏技巧、音乐表现等,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自己的音乐潜能和不足之处,有针对性地改进学习。
(2)及时反馈与指导。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指导,让学生知道自己的优劣势和需要提高的方面,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从而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动力和信心。
(3)量化评价指标。教师可以制订量化的评价指标,针对学生的技能水平、音乐表现、创新能力等展开量化评价,从而准确、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
(4)以鼓励性评价为主。评价时,教师应该采用鼓励性的评价,挖掘和表扬学生的优点和潜力,鼓励学生继续努力,不断提高。
(5)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教师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评价、书面评价、线上奖励式评价、生生互评等,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不同的评价方式,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音乐知识和技能。
结语
总之,在小学音乐课堂中运用“导学练展评”教学模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动性,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音乐才华和潜能,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充分彰显音乐课堂的魅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夯实基础。
【参考文献】
[1]裴晓娅.有效课堂练习设计的实践[J].小学教学参考,2011(2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