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教学信息化发展探究
——以基于“试译宝”的虚拟笔译工作坊为例
2024-01-28程晓平
程晓平
(湛江科技学院 外国语学院,广东 湛江 524094)
引言
随着网络的普及,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教育部也明确指出,虚拟仿真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的重要内容,旨在通过信息技术、智能技术与实验教学的深度融合破解高等学校特别是高等工科院校实验教学中许多“做不到、做不好、做不了、做不上”的问题,是继“互联网+教育”之后的一种新型“智能+教育”形态[1]。所以在新文科、人工智能等背景下,积极探索符合高校实情的翻译教学信息化、智能化道路迫在眉睫。
一、高校翻译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理念落后
很多翻译课程依旧遵循传统的教学理念,即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翻译技巧,之后安排学生进行“纸笔”形式的练习。这种练习由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并不能让学生充分思考、查证有关问题,因此效果也是大打折扣;教学内容几乎从来不会超出翻译知识和技巧的范畴,很少涉及与翻译技术和翻译市场相关的知识;教师讲授占主导地位,“满堂灌”是翻译课堂的常态,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开展翻译实践。“课堂讲解——纸笔练习”的老路子在翻译课程中不断循环; 很多翻译从教者缺乏新的教学理念,导致翻译理论与翻译实践不能有效结合。
(二)教学材料单一
翻译课程选用的材料比较单一,要么偏重文学文化领域,陷入所谓“翻译即文学翻译”的窠臼,对经济、科技、社会领域涉及较少,要么所选材料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不能和“网络原住民”共情,更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材料的设计大多停留在“词、句、段落翻译”和“应付考试”的初级阶段,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战略需求脱节,翻译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够明确。
(三)学生对翻译技术和翻译市场认识不够
在国家大力倡导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的背景下,翻译教学中翻译技术和翻译市场这两个要素始终没有得到重视。调查显示,利用课程平台实施教学的教师相对较少,仅占26.81%[2]。也就是说,“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翻译译后编辑(MTPE) 等技术始终没有真正走进翻译教学中,更没有发挥它们应有的作用。因此,直到翻译课程结束,很多学生对翻译市场还是一无所知,没有接受过针对翻译市场对翻译人才需求所开展的专门练习,所以不能独立承担来自翻译市场的翻译任务,职业素养更无从谈起。
因此,必须革新旧的教学理念和模式,采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机器翻译译后编辑(MTPE)等技术,更新教学理念,明确人才培养目标,重视翻译技术对教学的改进作用,把市场因素引入翻译课堂。
二、基于试译宝的虚拟笔译工作坊
《翻译专业本科教学指南》首次将“翻译技术”列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详细描述了课程目标和教学内容,明确了翻译技术在翻译专业本科教育中的必修课地位[3]。本文以“试译宝”为例探讨翻译技术在翻译专业核心课教学中的应用。
(一)基本原则
线下讲授,线上实践。传统的线下翻译教学主要采用讲授方式,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有限,课堂实践也受课时限制,加上翻译实践过程需要搜索大量资料以查真去伪,非常耗时,不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因此,有必要探索新的翻译实践模式。虚拟笔译工作坊设定为传统翻译课程的对分课堂,是一种在线虚拟实践形式。在虚拟笔译工作坊,翻译实践由学生在课外完成,不占用课堂讲授时间,同时所有实践在线完成,完全实现无纸化。“在技术赋能和学科融合的新文科背景下,这种在线数字翻译教育模式无疑更会成为翻译教育的新常态。”[4]
技术赋能,推陈出新。在“互联网+”背景下和人工智能时代,翻译教育者应特别重视翻译技术的新发展,整合各种技术资源,把翻译技术引入教学过程,充分利用各种渠道保证“技术进课程进课堂”,确保课堂讲解的翻译技巧与新一代翻译技术相结合,提高课堂管理、作业布置、批阅评价的效率,实现翻译实践从传统的纸笔形式向无纸化、智能化转变。试译宝的功能主要集中在五个模块:课程管理、教学素材、教学工具、标注管理、翻译实践平台管理。通过“课程管理”模块,教师可以实现课程在线管理,包括学员管理、课程资料添加、作业批改和下载、知识点统计、成绩统计、考勤统计、批阅统计等;“教学素材”模块提供题库管理和题库市场,教师可以自建作业,也可以在题库市场添加所需的试题;“教学工具”模块有译文评测工具和机译检测工具,可以帮助教师快速检测学生的作业是否存在 “抄袭”等行为;“标注管理”模块可以直观地体现每次作业的错误标注和翻译技巧标注情况;“翻译实践平台”有翻译技术资讯、商务、旅游、财经等诸多领域的翻译任务,总计超过27 万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可全方位满足学生的各类翻译实践需求,并以班级为单位统计学生的实践详情,展示日活和月活人数,实现翻译课程的技术赋能。
人机共生,以人为本。人工智能时代,物联网得到长足发展,翻译教育者要重视给翻译课程 “联网”。新时代的翻译课程绝不应该沦落为一座信息孤岛,相反,翻译课程与市场需求挂钩才有出路。在翻译公司普遍采用trados 等新技术处理文本交付译文之时,作为翻译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更应树立人机共生理念,强调人与翻译软件的协作。人机共生意味着既不能否定翻译工具在翻译教学中的地位,也不能完全依靠翻译工具,课程设计应汲取《新文科建设宣言》和《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积极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翻译专业课程交叉融合,同时增加课程的知识性和人文性[5]。
(二)设计思路
构建对分课堂。翻译课程的教学要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看重实践。一般情况下,高校翻译课程一周只有两个课时,加上翻译过程所需的思考、查证时间,教师想要在宝贵的课堂上抽空组织学生做大量的翻译练习其实并不现实。所以可以构建对分课堂,把教师讲解和学生的翻译实践分开进行。第一周教师讲解,不开展课堂练习和小组讨论,课后由教师通过试译宝的虚拟笔译工作坊安排实践内容,学生就可以充分利用课外时间开展翻译实践。第二周教师组织学生对他们的实践展开讨论、分析、讲评。对分课堂极大弥补了课时的不足,解决了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创建基于“试译宝”的虚拟笔译工作坊。众所周知,翻译是一项非常耗时的实践活动,传统课堂上的纸笔练习需要消耗大量时间,限制学生思考、查证问题,又没有相应的翻译技术做支撑,导致实践停留在形式上。因此,有必要探索新型的翻译教学模式以支撑学生的翻译实践。虚拟笔译工作坊是翻译课程的在线虚拟实践部分,每隔一周开展一次,共八周,它和线下理论课程形成对分课堂。在虚拟笔译工作坊,教师安排学生基于试译宝做翻译实践,实践内容和理论课相关,但更注重技术赋能,强调翻译技术在实践中的应用。
(三)培养目标
2020 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发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翻译专业教学指南》中对人才培养目标的描述是:“翻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和职业道德、较深厚的人文素养、扎实的英汉双语基本功、较强的跨文化能力、厚实的翻译专业知识、丰富的百科知识和必要的相关专业知识,较熟练地掌握翻译方法和技巧,能适应国家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能胜任各行业口笔译等语言服务及国际交流工作的复合型人才”[6]。与《指南》相呼应,设立虚拟笔译工作坊是为了达成翻译教学的三个目标:能力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
能力目标指学生的翻译能力目标。传统翻译课程传授的翻译技巧也是虚拟笔译工作坊的核心内容,但这种技巧训练不再围绕文学翻译展开,打破传统的“翻译即文学翻译”的桎梏,侧重培养学生处理实用文体的技巧和能力,比如新闻翻译、科技翻译等,这类翻译在翻译市场的比重远超单纯的文学翻译,也是学生走向职场后日常处理最多的材料。同时,虚拟笔译工作坊模拟市场项目实战,把传统词、句的翻译技巧整合在段落甚至篇章翻译中进行,以段落或篇章为单位进行翻译实践。这样一来,每次实践都能强化各种翻译技巧,而不像在线下课堂教学那样,每次只集中讲一、两种技巧。这种安排把一个有着上下文的翻译任务看成是各种翻译技巧的试验场,能使学生连贯地学习本来需要好几周甚至一学期才能学完的翻译技巧。因此,虚拟笔译工作坊极大提高了教学效果。
技能目标指学生达成在“互联网+”背景下熟练使用各类翻译软件进行翻译实践的目标。虚拟笔译工作坊最大的亮点就是把翻译教学与当前最新的信息化、智能化手段相结合,从而改造传统翻译教学模式,提升翻译教学的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试译宝翻译教学平台集翻译教学和实践于一体,提供翻译题库、自建题库、智能打分、估分、机翻译文、机翻修订率、翻译用时、分句批改、全文批改、教师评分、作业打回等先进功能,是专门为翻译教学精心打造的一个智能“云”平台。该平台能充分满足教师在翻译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需求,把教师从收作业、批作业的传统中解放出来,并在教师设置好教学资料和各种规则的前提下,提供机译译文,对学生完成的作业进行智能打分,同时保留教师评分的权利。该平台不仅照顾到学生的需求,方便学生对机翻译文修改,同时提供“机翻修订率”,让教师监督学生的机翻使用情况以便更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表现。
素质目标指通过虚拟笔译工作坊培养学生的翻译职业素养的目标。一方面,虚拟笔译工作坊取材广泛,教师可以很好地融入课程思政内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增强政治认同、树立正确的“三观”; 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翻译教学的各个环节,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国情、党情。外语专业学生的知识构成以国外文化为主,外绕外语能力构建开展的听、说、读、写、译等教学活动不可避免地把国外的文化放在外语人才培养的首位。长此以往,外语专业学生的知识、能力和情感价值难免不会出现西化现象。教师可以把外媒对中国的歪曲报道当作反面教材,及时予以警示。另一方面,虚拟笔译工作坊可以提高本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在工作坊进行的各类实践都有合理的时间限制,试译宝可以设置项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译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翻译。这就好比翻译公司的项目,译员接单后,必须要保证按时交付。通过试译宝的翻译实践,学生能更清楚地理解一名合格的译者所需要的各种素养,如广博的知识、优秀的双语能力、灵活的变通能力、守时原则、认真的态度、对翻译技术的掌握、与客户的沟通能力、学会保密等。
(四)培养模式
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虚拟笔译工作坊采用翻译项目驱动,翻译实践可以模仿市场上的真实项目,翻译任务的发放通过试译宝完成。首先,教师在译试宝创建翻译课程,添加课程信息,发布讲稿等教学资源,并要求学生加入已创建好的课程。其次,按试译宝的出题指南制作好翻译项目和至少一种参考答案。该平台有两种上传模式可供选择。一是手动上传模式,试译宝提供格式模板,教师按模板填入翻译项目;二是自动上传模式,该平台可以自动识别多种格式的文献,实现原文和参考译文的自动上传并形成句段对齐与对照。再次,设置采分点、易错点、显示参考译文、译文解析等译文评价机制,这一步能保证学生在提交译文后系统会自动评估译文质量,给出分数,显示扣分点等信息。最后,发布翻译项目。教师可以设定项目开始和结束的时间,也可以选择开放机器翻译权限,以及同学互评和匿名互评功能。项目发布后,在试译宝已加入该门课程的学生就会看到教师发布的翻译项目。
认知学徒支架学习模式。在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中,学生以认知学徒支架学习模式学习。起初由教师在试译宝的“课程管理”模块上传实践任务,演示试译宝项目的操作过程,然后把学生分程若干组,要求他们在小组内以协作的方式完成翻译任务。在虚拟笔译工作坊,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发生了转变。教师承担起项目总经理和客户的角色。一方面,教师要总体设计教学活动,把翻译实践任务合理地分配给学生,确保小组协同和项目总体进度。另一方面,教师又充当着“客户”的角色,在小组完成翻译项目后,给予及时反馈,查看错译、漏译、术语不统一、格式问题等。而学生则充当着翻译公司职业译员的角色。一个小组就是一个翻译公司。小组成员轮流担任项目经理,项目经理给成员分配译员、审校、排版等角色。项目开始后,由项目经理负责各角色之间的协调。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学习,弥补认知差距。直到每个成员都熟悉试译宝的操作并能相对独立完成翻译任务,才撤销协作支架。此时,学生已能够独立完成翻译项目,教师可以让学生登录试译宝的“翻译实践平台”,领取他们感兴趣的项目进一步开展实践。此类实践的字数可以作为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纳入考核体系。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虚拟笔译工作坊的教学模式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如上,教师发布翻译项目后,学生要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译文,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项目的学生无法再进入项目,项目将自动结束。教师完成线下讲授、学生完成虚拟笔译工作坊的线上实践后,在对分课堂,教师不再讲授翻译理论课程,而是线下引导、组织学生对他们的实践进行讨论、反思,并予以反馈。此时,教师是客户,对学生译员提交的项目进行评价,从翻译理论与翻译技巧的使用情况、项目要求、完成度、机翻修订率、译文质量等方面评价学生的作品。对于成功案例,要组织学生分享项目运作的成功经验,包括原文理解、翻译技巧、翻译心得等方面。对于失败案例要组织学生积极分析原因,查漏补缺,形成小组间的“传、帮、带”良性循环。
(五)教学评价
翻译教育体系应建立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和评价体系,利用智能化技术打破信息孤岛提升教育大数据处理、决策和管理的能力,利用教育大数据技术改变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为形成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从根本上重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7]。而形成性评价“必然产生大量的学业表现和评价数据,若能将带有时间、班级、课程、学习表现等类别的元数据信息以结构化或半结构化数据汇集成监测数据库,便可实现教学过程的实时监测和历时分析,为教学管理和教学研究提供基础性参考数据”[8]。
首先,虚拟笔译工作坊是线下翻译课程的对分课堂,所以它的教学评价是线下翻译课程评价体系的一部分,要以线下翻译课程为基础开展。线下课程以讲授为主,占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小,基本实行终结性评价。而虚拟笔译工作坊为线上实践,囊括了翻译课程实践部分的几乎所有内容,所以占形成性评价的比重大。其次,虚拟笔译工作坊以线上数据为依据,通过平台的成绩统计和批阅功能,评价学生对翻译实践的参与度、完成度、翻译用时、机翻编辑度、小组合作度、翻译质量、独立完成翻译任务的能力等。虚拟笔译工作坊采用的项目驱动式教学模式、认知学徒支架学习模式以及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决定了其评价过程必然倾向于形成性评价,这样才能反映教学过程的实际情况,有利于能力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的达成,全面提升教学效果。
三、结语
探索适合新文科背景下的翻译教学新模式势在必行。本文从基于试译宝的虚拟笔译工作坊探讨改革传统翻译教学的可能性。一方面,虚拟笔译工作坊的设立顺应了新时代翻译教学的信息化、智能化发展趋势,把项目驱动教学理念与机器翻译译后编辑主流模式结合起来,打破传统课堂时限,拓展了学生从事翻译实践的空间,让学生有充分时间投入到翻译实践中,升华了翻译理论教学;另一方面,通过虚拟笔译工作坊的训练,学生对翻译市场、翻译公司、翻译技术、翻译项目、翻译流程、翻译标准、翻译职业素养有了新的认识,这为他们进入职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助于培养专业化翻译人才,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职业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