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草原生态建设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2024-01-28咏梅

当代畜禽养殖业 2023年6期
关键词:牧民草原生态

咏梅

(达茂联合旗林业和草原工作站,内蒙古 包头 014500)

草原是地球生物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调节气候、净化空气、改良土壤及保持物种多样性等许多重要功能。然而由于气候变化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草地资源出现严重退化趋势,这不仅导致生态环境恶化,还直接制约着我国草原地区畜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采取正确的措施,加强草原资源的保护和建设,确保人类的生产、生活与环境协同发展,促进草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推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稳步增长已刻不容缓。

1 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

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绿色生态屏障,对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既是我国主要江河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区,又是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因库”。在涵养水源、调节气候、保持水土及防风固沙等方面,草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草原也是发展畜牧业的物质基础,是牧民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加强草原保护与建设,对于促进民族地区团结、保持边疆安定和社会稳定具有重大意义。同时,草原上生长着许多有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的野生植物,在开发优良遗传资源和医药业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1]。

2 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现状

长期以来,在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草原“三化”(沙化、盐碱化及退化)严重,水源涵养、防风固沙及生态服务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已经影响到黄河流域乃至全国的生态安全[2]。近年来,我国政府加大了对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的投入力度,根据草地退化程度,采用休牧禁牧模式进行全面恢复治理,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3]。然而,部分区域仍存在重度放牧、不合理放牧或偷牧现象,退牧还草工程执行力度差[4],牧民强烈依赖于当地的资源环境,使局部地区陷入恶性循环[5-6]。

随着畜牧业经济的快速发展,草原地区的各类工业项目逐步增多,排出的污染物及人们产生的生活垃圾数量也迅速增加,加之监管措施落后及先进治理技术的匮乏,导致各类污染物对草原生态环境的破坏较为严重,致使草原生态系统失衡。如何实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是草原生态建设及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和难点。

3 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过度放牧

过度放牧是导致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过去的几十年中,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一些地区的牧民过度放牧,导致许多优良草原植被遭到严重破坏。草原植被减少,土地失去保护层,容易被风蚀和水蚀,导致土地生产力下降,生物多样性减少。此外,过度放牧还会导致水资源失衡,一些地区地下水位下降,水源减少,使得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3.2 气候变化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严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的降水量减少,气温升高。干旱、洪水等极端气候不仅破坏了草原植被,还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产生了严重影响。在干旱地区,气候变化会导致草原植被萎缩、凋零或死亡,土地失去保护层,这加剧了土壤侵蚀和水资源减少,进而形成沙漠;而在半干旱地区,气候变化可能会导致地下水位上升,土壤盐分积累增加,进而形成盐碱地。这些变化不仅破坏了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还会对当地的气候、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

3.3 草原资源开发利用不合理

在一些地区,人们为了追求短期的经济利益,对草原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不合理,重用轻建,草原改良建设速度缓慢,使草原建设速度抵不上草原退化速度。在草原地区,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掠夺草原资源的错误行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草原上滥挖甘草和乱搂发菜,这对草原资源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在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中,人类肆意占用草原进行城镇建设,在草原上进行采矿、修路等工程活动,也严重破坏了草原的生态系统,导致草原退化[7]。还有一些地区不合理开发草原水资源,随意截留河流上、中游水资源,致使下游湖泊干涸、绿洲草原及其外围植被消失。这些行为致使草原退化加快,草原生态系统的平衡被打破。

3.4 管理和监督不到位

在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实际工作中,管理和监督不到位也是一个重要问题。一些地区尚未对草原进行科学的管理和采用有效的技术手段,存在管理不当、监管不力等问题,加之一些地区的居民缺乏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导致非法占用草原、破坏草原等现象时有发生。

3.5 资金投入不足

有效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加大草原生态建设资金投入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由于草原生态建设资金投入需求量大、时限长且收益滞后,社会组织、企业及农牧民不愿把资金投入草原生态建设中,因此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支持。但国家财政投入有限、政府专项资金不足,这导致了草原生态建设与保护的进程缓慢,许多工作无法有效开展[8]。此外,草原治理与利用需要新技术、配套的设备及相应的人才,而资金的缺乏会导致治理效果不够理想。

3.6 公众意识和参与度不高

《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指出:由于草原的生态环境几乎和每一位公民的利益都有关系,因此保护草原生态环境需要每一位公民的参与。虽然《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中已经明确规定草原生态保护需要每一位公民参与,但一些牧民对草原保护的意识淡薄,依旧存在非法放牧等现象。同时,社会对草原生态保护的关注度也不够高,缺乏广泛的社会参与和支持。

4 解决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4.1 强化政策引导和法律保障

政府应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的投入力度,制定更加严格的政策法规,引导和规范草原的开发利用行为。同时,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加强执法力度,对破坏草原生态的行为进行严厉打击。通过强化政策引导和法治保障,有效遏制过度放牧和不合理开发利用等现象。

4.2 推进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

加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需要依靠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要加大对草原科研机构的支持力度,加强草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培养一批高素质的草原科技人才,为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技术支持。通过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可以更好地应对气候变化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影响。

4.3 加强公众教育和意识培养

提高公众对草原生态保护的意识是实现草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政府应加大对草原生态保护的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渠道普及草原生态知识,提升公众对草原生态保护的认知度和参与度。在保护草原生态的前提下积极探索生态产业化和可持续发展之路,通过发展草原旅游业、开发绿色食品及推广草原文化等途径实现草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保护的双赢,这既可以提高牧民的生活水平又可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同时也有利于增强公众对草原生态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和理解,形成良性循环,进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4.4 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奖政策

2011 年,我国首次创设了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包晓斌[9]提出,在政策落实后,草原退化程度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有所好转。董丽华等[10]认为,政策补奖标准偏低,草原监管执法力度不强,草原征占问题依旧严重,牧民的种养成本只增不减,难以在种草和养殖牲畜中获得充足的收益。因此,政府部门在政策实施过程中,要不断完善、优化奖励机制,调动牧民保护草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在退牧补贴方面,要积极了解牧户的真实需求,实现补贴措施的多样化,尽可能加大补贴力度,缩小牧户家庭禁牧后收入与禁牧前的差距。在休牧区,政府要为牧户积极提供种苗草籽及灌溉设施,将草场生态恢复和提升牧民收入有效结合。

猜你喜欢

牧民草原生态
牧民新生活
讲解《草原图》
《当周大草原》
一生的草原
“生态养生”娱晚年
牧民歌唱冬奥会
甘南牧民 赵云雁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商人买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