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任务驱动的“3+N” 分层教学在体育备考中的实践研究

2024-01-27王桂江肖芳庚

体育师友 2023年3期

王桂江, 肖芳庚, 肖 燕

(广州市南武中学, 广东 广州 510240)

2021 年11 月广州市教育局颁布了 《广州市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体育与健康考试实施意见》, 在中考政策改革上, 一方面选考项目的增加赋予了学生更多的选择空间, 另一方面部分项目标准设三年过渡期, 并逐年提高, 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0 年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了 《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 指出: 强化学校体育教学训练, 逐步完善 “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 的学校体育教学模式[1]。2022 年4 月新修订的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发布, 强调 “创设丰富多彩、 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倡导将教师的动作示范、 重点讲解与学生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有机结合, 将集体学练、 小组学练与个人学练有机结合”[2]。 为了转变以往初三体育课堂过于注重应试成绩的 “训练式” 教学方式, 我校初三体育备课组积极开展基于任务驱动的 “3+N” 分层教学实验研究, 探索 “以技能传授” 向 “以引导学生学习和体验” 为目的的教学转变, 实现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既关注学生体能和运动技能习得, 又关注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旨在提高学生体育中考成绩和核心素养发展的双落实, 为体育备考教学方式变革提供借鉴。

1 实验对象

本研究以广州市南武中学2019 级7 班 (50 人, 男生22 人, 女生28 人)、 3 班 (50 人, 男生22 人, 女生28 人)为实验对象, 其中7 班为实验班, 3 班为对照班。

2 研究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在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等资源库, 以 “任务驱动” “分层教学” “体育中考” 为关键词检索和查阅相关文献, 为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2.2 问卷调查法

咨询专家设计体育课满意度、 课外体育锻炼、 学生健康行为等相关问卷, 在实验前、 后各发放100 份, 各回收100 份, 回收率100%。

2.3 实验法

2.3.1 实验时间

开展为期24 周共计70 学时 (自2021 年9 月至2022年4 月) 教学实验, 对照班采用传统教学方式, 实验班采用任务驱动的 “3+N” 分层教学法。

2.3.2 任务驱动的 “3+N” 分层教学方法

任务驱动的 “3+N” 分层教学方式是根据广州市体育中考考试项目特点和课堂教学内容, 从学生知识技能掌握情况的个体差异出发, 设计出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的任务卡, 轮值设立小组长, 带领同学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 帮助学生深度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与技能。 “3+N”中的3 代表的是广州中考统一考试中三类考试项目, “N” 代表的是课堂上学生分组组数, 相较于传统分组教学, 本研究根据学生技能的差异性分组, 具有灵活多变的特点。

2.3.3 “学习任务卡” 设计

任务驱动的 “3+N” 分层教学的组织实施需要借助设计 “体育课堂学习任务卡” 来开展任务导向学习, 任务导向学习 (task-baselearning,TBL) 即 “建立清晰、 明确的课程学习任务性规约, 将完整的学习目标、 学习过程和学习方式任务化, 以多样化的学习任务驱动引导学生进入学习过程”[3]。

“体育课堂学习任务卡” 的设计要在精准分析学情的基础上, 分层制定学习任务, 强化小组合作, 激发学生参与的能动性。 在研究过程中, 备课组建立年级数据库, 通过听课、 科组展示课等形式不断完善任务卡的设计。

2.3.4 无关变量控制

研究的教学条件相同、 教学内容一致、 任课老师一致。实验前、 后集中对2 个班学生进行中考项目成绩测试和课堂满意度、 自主参加课外体育锻炼调查。

2.4 数理统计法

采用EXCEL2000 软件、 SPSS 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首先, 实验前对实验班7 班学生和对照班3 班学生的必考项目成绩、 选考项目成绩进行t 检验,结果显示p=0.76, 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5); 对实验前、 后实验班和对照班体能类项目成绩、 技能类项目成绩的数据分别进行描述性统计, 独立样本t 检验。 其次, 对实验前、 后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体育课满意度、 自主锻炼习惯进行描述性统计, 卡方检验。 最后, 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健康行为进行百分比计算, 并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

表1 “800/1000 米途中跑+足球正脚背颠球” 课堂学习任务卡

3 结果与分析

3.1 实验班与对照班体能类项目成绩的对比分析

广州市南武中学2019 级初三年级学生体育必考项目主要以中长跑 (男生1000 米、 女生800 米) 为主。 实验班7班 (50 人, 男生22 人, 女生28 人) 和对照班3 班 (50人, 男生22 人, 女生28 人) 学生必考项目全部为中长跑,经过24 周的教学实验, 对实验前、 后实验班学生中长跑成绩进步差值和对照班实验前、 后中长跑成绩进步差值进行t检验 (表2)。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实验前、 后中长跑成绩差值t 检验分析结果

从表2 可知, 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中长跑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t=-2.406, p=0.018), 3 班的中长跑平均成绩 (7.96), 明显低于7 班的平均成绩(13.89)。 说明基于任务驱动的 “3+N” 分层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对提升学生中长跑成绩效果更为显著。

分析原因, 面对相对枯燥的耐久跑教学, 基于任务驱动的 “3+N” 分层教学, 改变了过往以教师讲解示范, 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教学方式, 通过凝练问题, 设置任务, 分层合作, 引导同等层次小组内的学生有目的主动选择同一任务积极探究实践, 充分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热情。

3.2 实验班与对照班技能类项目成绩的对比分析

广州市体育中考选考项目设选考一 (一分钟跳绳、 立定跳远、 三级蛙跳、 实心球、 铅球) “五选一”, 选考二(足球、 篮球、 排球) “三选一”, 在选考项目上具有项目种类多、 选择多样化的特点, 相对于必考项目, 选考项目更偏向于学生技能的考查。 在本研究中, 两个班学生选考一主要以立定跳远、 立定三级蛙跳和1 分钟跳绳选项为主;选项二两个班全部学生选择足球项目。

对实验前、 后实验班学生选考1 成绩进步差值和对照班实验前、 后选考1 成绩进步差值进行t 检验 (表3), 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t=-2.406, p=0.018), 3 班的平均成绩 (9.96) 明显低于7 班的平均成绩 (15.89)。

表3 实验班选考1 成绩差值和对照班选考1 成绩差值t 检验分析结果

对实验前、 后实验班学生选考2 成绩进步差值和对照班实验前、 后选考2 成绩进步差值进行t 检验 (表4), 独立样本t 检验结果显示,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成绩存在显著差异 (t=2.046, p=0.043), 7 班的足球平均成绩 (3.24) 明显高于3 班的平均成绩 (1.03)。

表4 实验班足球选项成绩 (时间) 差值和对照班足球选项成绩差值t 检验分析结果

原因分析: 针对中考选考项目多元化的特点, 基于任务驱动的 “3+N” 分层教学在教学上更具针对性、 实效性,结合学生能力差异和兴趣爱好, 开展以任务驱动引导的分层探究性学习, 可以使学生在小组集体学练中解决具体问题、 完成具体任务, 形成课堂上的多维互动, 促进师生关系、 生生关系, 让学生在运动能力、 健康知识和环境适应上不断实现自我超越, 进而获得精神上的成长, 增强了体育锻炼的自信心, 充分展现了课程育人的本质特征。

3.3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自主锻炼习惯养成对比分析

表5 显示采用卡方检验 (交叉分析) 分析实验前班别自主锻炼次数的差异关系。 从表5 可以看出, 实验前,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自主锻炼次数不存在显著差异 (p>0.05),实验后,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自主锻炼次数存在显著差异(p<0.01)。 对比可知, 3 班选择0 次/周的比例54.00%, 明显高于7 班的选择比例14.00%。 7 班选择2 次/周的比例28.00%, 明显高于3 班的选择比例14.00%。 7 班选择3 次/周的比例36.00%, 明显高于3 班的选择比例6.00%。

表5 学生自主锻炼次数交叉 (卡方) 分析结果

表6 学生健康行为对比分析

分析原因: 以完成任务为中心活动的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学生在完成任务的学习动机驱动下,会在课后进行相关知识的自主探索或小组学练, 深度探究相关学习内容, 逐渐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良好的生活方式, 最终指向教学目标的达成。

3.4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健康行为对比分析

学生健康行为对比分析发现, 实验班同学在制定体育锻炼计划、 体育运动前准备活动和体育运动后放松练习习惯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班同学。

分析原因: 传统课堂在准备活动、 放松练习环节基本是教师统一指令, 学生集体练习, 形式相对固定; 任务驱动的 “3+N” 分层教学课堂上的准备运动、 放松运动是教师通过课前布置任务, 相应组别的轮值小组长自主编排设计,在课堂上带领同学们完成, 教师适时指导。 这个过程更利于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掌握科学的体育锻炼方式方法, 促进健康行为习惯养成。

3.5 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对比分析

图1为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对比分析, 可以看出,同学们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目的是增强体质和提高成绩,对照班与实验班的参与动机没有明显差别, 但在交际交友一项, 对照班与实验班出现了明显差异。

图1 学生参与体育活动动机

分析原因: “3+N” 分层教学的伙伴式探究合作、 骨干引领、 自主学习的课堂学习方式, 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中与人和谐相处的快乐体验, 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群体运动中来。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1.1 基于任务驱动的 “3+N” 分层教学无论对体能类项目(800/1000 米), 还是对技能类选项 (跳类、 球类) 项目成绩的提升效果明显优于传统课堂教学, 让备考更加高效。

4.1.2 基于任务驱动的 “3+N” 分层教学中所开展的任务导向学习,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性和创造性, 相对于传统课堂, 更利于激发学生自主参与课外体育锻炼的意识, 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4.1.3 基于任务驱动的 “3+N” 分层教学中根据学生能力差异和兴趣爱好, 开展以任务驱动引导的分层探究性小组学习, 能够让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中与人和谐相处的快乐体验, 建立良好的生生关系, 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群体运动中来。

4.2 建议

4.2.1 坚持 “健康第一” 教育理念, 以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为引领, 将基于任务驱动的 “3+N” 分层教学融入初中体育教学实践, 聚焦关键能力培养, 充分调动学生内驱力, 促进学生体育运动能力提升。

4.2.2 坚持 “以学生发展为本”, 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灵活分组, 分层指导, 创新性开展以任务驱动引领的探究性学习, 让学生在平等交流与练习中解决具体问题、 完成具体任务。

4.2.3 构建课内为主、 课外为辅的导向性任务, 引领学生分组协助学习, 注重健康教育与运动能力培养相结合,教会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体育与健康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