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职学籍管理提质增效研究

2024-01-27李世玺孔凡杰

大学·研究与管理 2023年12期
关键词:学籍管理以人为本高职院校

李世玺 孔凡杰

摘  要:近年来,随着高职院校扩招,高职在校生人数不断攀升,学籍管理工作中的矛盾不断凸显。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缺少明晰的岗位职责,人员流动性大,容易造成管理的不规范,给学生的切身利益埋下隐患,给学校的发展带来阻碍。文章聚焦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就学籍管理工作实际出发,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学籍管理全过程,分析了“以人为本”理念对高职院校学籍管理工作的重要意义,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从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学籍过程性管理和学籍管理人员队伍三个方面出发,分析“以人为本”理念应用其中的角度和途径,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通过营造轻松、高效、和谐的高职学籍管理氛围,带动学籍管理工作提质增效,从而为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以人为本;高职院校;学籍管理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3)34-0153-04

2017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规定》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于高等教育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突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1]。《规定》通篇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规定了一切教育活动要以学生为本,将学生的实际需要及发展状况作为实施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规定》给予各高等院校学籍管理较大的自主权,最大限度地体现了学生管理工作的人文关怀。

一、“以人为本”理念对于高职学籍管理的重要意义

(一)“以人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有助于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正确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2]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能够切身感受到高职教育要把培养出能够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作为育人目标,重点是对人的全方面培养。随着国家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业教育提质培优行动计划》《關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职业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等一系列职教改革方案,高职院校迎来了发展的浪潮,高职院校之间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学籍管理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重要保障环节,也是高职育人模式的一种类型,对高职院校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支撑作用。如果学籍管理出现问题,将会直接影响学生的切身利益,间接影响学校的声誉、办学质量等多方面。做好学籍管理工作可以支撑专业建设和学校综合水平建设,这对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3]

(二)“以人为本”理念有助于学籍管理工作提质增效

学籍管理工作维系着学校教学秩序,也维护着学生的合法权益和切身利益,其工作内容涵盖从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管理,包括入学资格审查、学籍注册、学籍异动、转专业、成绩管理、毕业资格审核、学历注册等常规工作。学籍管理还需要面对往届校友的诉求,例如学历勘误、学历证明书的办理等临时性工作。“以人为本”理念有助于学籍管理工作转变思路,能够准确找到学籍管理工作的发力点,让繁杂的工作有条不紊、丝丝入扣。学生管理的原则应由“从严管理”向“科学管理”转变,这意味着学籍管理也应向服务学生转变,将育人理念体现在学生管理细节当中[4]。例如,在面对学生提出的各种诉求时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急考虑,平心静气的答复;在面对难以解决的复杂问题时能够积极探索解决方法;在处理大量学籍数据时能够严谨准确高效地完成。在“以人为本”理念的引导下,学籍管理人员能够不断优化工作流程,精准抓住工作重心,有效梳理工作逻辑,不断积累优秀管理经验,掌握高效的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学籍管理育人能力。

二、“以人为本”理念在学籍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一)学籍管理制度建设中 “以人为本” 理念应用

1. 构建职责清晰的学籍管理体系

学籍管理体系建设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充分融入“以人为本”的精神理念,应根据学校实际建立校长领导的学籍管理制度,科学设置学籍管理工作制度体系。学籍管理具有较强的政治性和严肃性,需要了解招生情况、专业发展、学生类别、成绩管理、数据平台等多个方面,需要协调招生、学生、教务、财务、办公室等多部门共同开展工作,全面掌握学校的整体运行。因此,学籍管理部门应当设立在学校综合性、专业性较强的部门,形成由学院院长领导,分管副院长协调,教务处(学籍所在部门)牵头其他部门配合的学籍管理体系。应当注意,学籍管理人员流动性较大,且学籍工作交接的时间较长,人员离岗后很难在短时间交接全部工作,容易造成新人入手难,工作出错率较高的问题。学籍管理部门应当设立专岗专员,形成清晰的岗位职责和任务分工,选拔政治站位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学生管理工作的优秀骨干教师担任专职学籍管理员,形成至少由两人配合的学籍管理团队[5]

2. 完善充满“人文关怀”的学籍管理制度

学籍管理制度是学校依法依规开展工作的基础,需要严格依据《规定》,根据省级教育主管部门的相关文件要求,结合各学校自身实际科学制定学籍管理制度。要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融入学籍管理制度中,各高职院校在制订学籍管理规定文件时就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学生诉求,制订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政策。高职院校应当完善学籍管理制度体系,根据学籍管理的全过程查缺补漏,不仅要填补学籍管理相关制度缺失的空白,还应注意学籍管理中影响学生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如学生学籍信息的变更、学籍异动、成绩管理等。学籍管理部门要严格执行相关规定,严格做到依规依章开展工作,每一条政策都要向学生解读到位,使每一个决策都有章可依、有章可循。只有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融入学籍管理制度中,学籍管理者在开展工作时才能够做到有的放矢、张弛有度,在应对管理中学生的“急难愁盼”问题时,在不违反国家法规、学校规定的情况下,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便利。

(二)学籍过程管理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

1. 严把“入口关”

制订入学资格审查实施方案时,应首先对省级教育部门指导性文件进行充分的学习和领会,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制订科学的工作方案。实施方案中应体现出“以人为本”思想,切实维护好学生的入学权利,防止冒名顶替入学或侵害其他学生利益等行为发生。应当注意的是,要充分体现出二级学院的主体地位,文件制订后要进行专项培训。新生入学资格审核后需要对报到的新生进行分类,分为报到入学学生和未报到学生,未报到学生又分为请假未报到、入伍保留入学资格和放弃入学资格。高校新生报到前参军入伍的应当办理“保留入学资格”手续,但是在办理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家长因疏忽或者不清楚办理流程未给学生办理保留入学资格手续的情况,也存在地方武装部门下发入伍通知书的时间较晚,甚至超出了办理保留入学资格的时间,影响了保留入学资格工作的问题,这些常见问题需要学籍管理部门创新工作手段,柔性地为学生提供服务。学校除了必须考虑保留入学资格之外,还需要根据新形势,酌情考虑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参加竞赛活动、创业等因素,保留其入学资格[6]。在确定未报到学生名单时要层层压实责任,二级学院和辅导员老师要积极联系学生,明确学生未报到的原因,切實保障学生的入学权利。

2. 学籍异动环节

休学和退学是学校学生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部分,据统计,学生休学、退学的原因多是因病、家庭变故、照顾老人等,也有少数原因为创业休学。应当积极探索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优化办理流程,及时反馈办理结果,为学生提供便捷的网上办理服务。对于休学的同学要加强后续跟进服务,了解学生在休学期间的情况,符合复学条件的帮助学生尽快办理复学手续。休学超过最长学习年限的应重点关注,掌握学生未能按期复学的原因,帮助学生做好学籍相关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会存在学生休学、退学后反悔的情况,这时要积极主动了解情况,明确告知学校学籍管理的相关规定,对于学生诉求强烈的应当及时向上级部门反馈,为学生的诉求积极探索解决途径并及时答复。

转专业是学生入校后表达个人诉求较明显的环节。《规定》对转专业给出明确指示:“学生在学习期间对其他专业有兴趣和专长的,可以申请转专业。以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录取前与学校有明确规定的,不得转专业。”高职院校在制订转专业相关文件时应当充分体现学生转专业的特长优势,通过转专业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籍管理部门应向学生讲清楚有关转专业的规定,认真解答学生诉求,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并为学生详细介绍拟转入专业的具体情况,最后由学生自主决定[4]。对于在校生退役复学后申请转专业的应当给以支持,应当考虑到入伍学生在部队学习的专业技能与学校相关专业相适应的情况,要加快推进学分转化、专业替代等工作,积极探索弹性学制建设。

3. 学籍信息修改环节

学籍信息修改包括学籍姓名修改和身份证号码修改。高职学籍管理中一般以修改学生姓名为主。学生修改学籍姓名主要包括两个时间阶段,一是在校期间修改了户籍姓名的,也要修改学籍中的姓名。二是学生在高考后报到前修改了户籍姓名,再申请修改学籍姓名。受“冒名顶替上大学”事件影响,加之相关规定不清晰,很多高职学籍管理者在面对学生改名问题时会十分谨慎,或是要求在校期间不予修改,或是要求学生毕业后再修改姓名,或是设置相当复杂的审核流程等。应该注意到的是,随着入学资格审查的严谨与规范,学生的入学身份已经得到初步审查,学生之所以修改户籍姓名,多数原因是遇到家庭变故、父母离异或是学生对之前的姓名不满意,经常受到同学嘲笑、被起外号等。虽然学籍信息修改工作需要做细致的调查、层层的审批、严格的报备,但仍需考虑学生改名的迫切希望和渴望受到尊重的心愿。学籍管理者应该主动探索便利的服务模式,严谨的工作程序,在排除学生冒名顶替上大学的动机后,应当及时响应学生的诉求。

4. 学历信息勘误环节

毕业生的学历勘误形式主要体现在学历信息中的身份证号码与户籍身份证号码不一致,出生日期不一致等。导致学历勘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我国身份证户籍改革将居民身份证号码由原来的15为提升为18位,很多学生填写时不规范,有的在“升位后”仍然填写短号码;另一方面前期学信网没有身份证号码的位数校验功能,学校根据学生手填的身份证号码进行注册学历,很容易造成学历信息的错误。如今面对学生提出的学历勘误诉求,学校很难界定错误的原因是当时由于学生本人填写错误造成,还是由于学籍管理员操作失误所致。因此,高职院校处理此类问题的方法不明确,处理方式各不相同,处理的时间很难满足学生的需求。学历信息勘误需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精神,把学生的“急难愁盼”作为工作的重点,充分利用档案资源、信息资源,探索便捷高效的学历勘误流程。例如,在勘误学生身份证号码时,根据高中档案、高考准考证、电子档案、户口册、学生在校期间的档案材料等确定该生的身份信息,在排除冒名顶替上大学后,积极提交院长办公会审议,向省级主管部门申请学历勘误,做好学信网修改备案工作。

(三)学籍队伍建设中“以人为本”理念的应用

1. 稳定学籍管理队伍

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学籍管理队伍建设,应当注意到学籍管理工作的对象不仅是学生,学籍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也需要受到关注。学籍管理队伍需要不断加强巩固,学校应当设立专人专岗制度,形成至少两人的工作队伍,保证学籍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教务部门应当积极组织学籍管理人员业务培训活动,各级学籍管理人员相互分享工作中的心得和体会,让学籍管理工作更接地气。学生管理部门应积极与其他兄弟院校联谊,学习兄弟院校的优秀经验,共同探索解决工作中共性难题的方法。科研部门应当鼓励学籍管理人员参加教育研究活动,积极参与课题申报,不断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科研水平和研究能力。人事部门应打通学籍管理人员职务职称晋升通道,在职称评聘、职务晋升中给予倾斜,有效激发学籍管理人员的工作热情。高职院校通过营造充分体现对学籍管理人员人文关怀的良好氛围,把学籍管理队伍建设成学校运行发展保障的铁军,使学籍管理人员能够切实感受到学校带来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

2. 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综合素养和服务本领

学籍管理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学籍管理人员要有较高的政治站位,立德树人,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严格执行党和国家在教育领域发布的重要制度、政策和文件,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学籍管理人员应当具备法制意识,在学籍管理中严格依法依规办事,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讲原则、有底线,维护学籍管理工作风清气正[5]。学校应组织学籍管理人员参加廉政教育活动,不断提高政治意识和政治素养。学籍管理人员还需要不断提高业务服务能力,在面对师生诉求时应当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和突发应变能力,做到有理有据有礼的解答,把“以人为本”的服务意识充分体现出来,尽最大的努力解决师生诉求。在学籍管理工作中应不断创新工作方法,不断加强过程性管理,每开展一项工作都要做到有文件依据,有严谨的过程性材料支撑,有清晰的工作结果,以及后续需要改进的工作总结,让工作开展的严谨有序,滴水不漏。通过不断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综合素养和服务能力让学籍管理工作变得轻松和谐。

三、结语

“以人为本”理念的学籍管理工作是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学籍管理人员增效减压的有效途径。“以人为本”把学籍工作的重心放在了“人”上,无论是对于学生群体还是学籍管理人员都需要体现出人文的关怀。文章通过学籍管理中的制度建设、过程管理和人员队伍三个方面进行了“以人为本”的分析和融入,为看似烦琐枯燥的学籍管理工作有效赋能,营造轻松、高效、和谐的学籍管理环境。良好的学籍管理氛围对高职院校提质增效发展起到保障作用,为国家高职教育现代化事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突出立德树人,体现学生为本:教育部颁布新版《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EB/OL]. (2017-02-16)[2023-01-06]. 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702/t20170216_296400.html.

[2] 習近平对职业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EB/OL]. (2021-04-13)[2023-01-06]. http://www.gov.cn/xinwen/2021-04/13/content_ 5599267.htm.

[3] 王青. “以人为本”理念下高校学籍管理水平提升对策[J]. 科教导刊,2022(27):10-13.

[4] 马璇.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学籍管理探析[J]. 教育观察,2022,11(13):55-58.

[5] 李燕,福静. 高职院校有效提高学籍管理工作效能的措施[J]. 内江科技,2022,43(09):11-13.

[6] 罗金华. 以人为本:高校学籍管理的策略分析:基于《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视角[J].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3):153-156.

(责任编辑:罗欣)

基金项目:2020年度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教科研项目“高职院校学分制管理下学业导师制度模式的构建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2025)。

作者简介:李世玺(1993—),男,硕士,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教务处讲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学籍管理;孔凡杰(1964—),男,学士,山东工业职业学院教务处处长,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猜你喜欢

学籍管理以人为本高职院校
高校学籍管理问题探析
现行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现状与不足
农村留守儿童成绩分析及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理念在幼儿园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提升教育智慧,打造高效课堂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