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总有理”是怎么炼成的

2024-01-27周云龙

阅读时代 2024年1期
关键词:王总有理考核制度

周云龙

公司总经理大王,对业绩显著的同事像春天般温暖,对业绩平平的同事,则像秋风扫落叶一样,讽刺、挖苦,加调侃……公司上上下下,又敬他,又怕他。

一次,外地來了客户,王总喊上公司的高管陪客户吃饭。席间,几个年轻高管推辞:不能喝,不能喝。王总脸一沉:“年纪轻轻的,酒都不能喝,你们还能干什么?!”

年轻人禁不住他的理论蛊惑,斟满酒杯,一个仰脖……酒过三巡,主宾双方个个脸红脖子粗。下午,王总召集管理团队开会,讨论新产品研发。几个高管在酒精作用下,已是睡意沉沉。此时,王总又突然发难:“讨论正事,你们都要打瞌睡,除了喝酒,你们还能干什么?!”

一语惊醒梦中人。公司员工私下感叹:王总不只是“总经理”,还是“总有理”啊。

有人权、物权、财权的,往往是“总经理”,而有话语权的,就可以成为“总有理”。即使在三四口小家,一些为人父母者也乐于扮演“总有理”的角色。

想想当年,不禁汗颜。儿子小学时参加学校里的悠悠球比赛,荣获四年级组的第一名。回家之后,儿子不禁喜形于色,我却不以为然:“这算什么本事?你将来靠悠悠球吃饭吗?语文、数学或者英语什么比赛拿第一才是真功夫啊!”

其实,在知道比赛结果之前,我预计他可能会名落孙山的,所以早做好对他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准备:“你连玩悠悠球都玩不过人家,你还能干什么?”

一周之后,儿子又在学校里的读书竞赛上大获全胜。从竞赛的前期筹备开始,我就留意儿子的一举一动,很希望通过读书竞赛能培养他的阅读兴趣。不过听到儿子获胜的消息,反而平静了,我又是一副长者的口吻:“一次竞赛赢了,说明不了什么问题。读书也仅仅是一个方面,读了之后还要学会怎么应用,从‘读到‘写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儿子不耐烦了,毫不留情地打断了我的训话。其实,如果他小子这次竞赛考砸了,我一定会义正词严地对他说:“平时叫你好好读书,你不听话,现在知道了吧?古人说过,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不知道多少家长像我这样有意无意地扮演着一种“总有理”的多元角色?不知道多少家长在子女教育问题上都有一种“永不满足”的强迫症情结?我常常能感觉到自己的滑稽与无奈:我到底要干什么?我到底要儿子干什么?

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日常行为的评价干预,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的健康成长,而社会运行系统中的评价考核制度,却往往直接影响到公民个体和群体的素质走向,决定着诸多社会问题变化和发展的路径。

譬如,对一项工程(活动)的评价,是看它创造了多少产值,形成了多少影响,还是看它产生了多少效益,到底给老百姓带来了多少实惠?对一个孩子成长的评估,是看他某次考试的分数,还是关注他的学习习惯、处事心态、应变能力?对一档电视节目质量的评判,是看它的收视率,看它的满意度、影响力,还是兼顾收视率、满意度和影响力,合三为一,以一个综合的指标去考量它?这些问题,本身都不应当成为问题,我们也不缺乏评价判断的能力。然而,现在许多单位的制度安排和设计,有时摇摆不定,前后矛盾,往往弄得局中人左右为难,甚至无所适从,也催生了各个层级的“总有理”。

某些现象的愈演愈烈以致积重难返,必然隐藏着制度设计的缺陷。这些年,人们常常对社会上急功近利、欺世盗名的种种现象感到痛心疾首,对学校里的应试教育、升学教育感到焦虑不安,对媒体的低俗之风、“愚乐”之态感到忧心忡忡……其实追根溯源,问题的关键可能都在于现行评价考核制度的不严谨、不科学、不完善。

远离滥用话语权的“总有理”角色,或许先要避免出台那些“左右逢源”的“总有理”制度。

(源自《联谊报》,阿建荐稿)

责编:马京京

猜你喜欢

王总有理考核制度
有理 有趣 有深意
1+X证书制度背景下课程教学资源建设与考核制度改革研究
《有理数》巩固练习
“王总”秒变“小王”的背后
圆周上的有理点
高校教师绩效工资考核制度实施现状研究
“王总”发令转钱职员听令受骗怪谁
——辽宁锦州某公司被骗案
浅谈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工作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研究
某些有理群的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