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王总”秒变“小王”的背后

2020-07-06周云龙

杂文月刊 2020年5期
关键词:王总张文宏做好事

周云龙

前些天,朋友圈一幅微信截图引发海量围观——

甲:王总,方便问一下公司大概什么时候复工呢?

乙:公司暂时解散了。

甲:嗯?倒闭了?

甲:好的,知道了,小王。

两秒之间,“王总”变“小王”,比魔术师都强,比变脸大师还快。段子,一定是段子,但它将现实的场景浓缩在两段对话里,可谓妙绝。

主管、高管的“变脸”,往往比员工“变脸”更有看点。

教育界一位朋友说,亲眼看到一些同事,也是学校中层吧,接听上级领导电话时,低三下四,唯唯诺诺,挂了电话面对部下,便是吆五喝六,颐指气使。翻脸比翻书还快,从此,他在心里彻底鄙视他们。

文化界有朋友观察发现,某集团领导正在给演职人员训话,像批评犯错的小学生一样,不留情面。突然手机铃响,看一眼,急转弯,声音变得亲切、温柔、驯服。许多年之后,集团里还在口口相传这个恶心的情节。

这些“变脸”,都是显而易见的虚伪、功利表演。相比之下,喊“王总”突变为“小王”的员工,倒是显出几分真实、可爱。现实生活中,如此应用场景随处可见:某官员在职,下属背后都“X总”“X总”的,一旦调离或退休,马上就喊“老X”或者直呼其名,甚至诨号。有人接电话时,可能表现出百依百顺百善:哦,好的,谢谢,十分感谢……电话搁下,便爆出粗话:……什么玩意,真以为他是什么官儿了!

到底是电话这边的问题,还是电话那边的问题,或者都有问题?眼见未必为实,我以为:一些人对上献媚讨好,未必是由衷的,未必是快乐的,可能是迎合,可能是妥协,可能是恐惧;一些人对下蛮横霸道,可能是弥补对上时失去的尊严,也可能只是摆摆威风,过过管人的官瘾,未必是享受的。二者根源可能都在于不自信,缺乏安全感,而现有的某些制度安排,给他们提供了自由发挥的空间。

不管是谁变脸,不管脸怎么变,当“变脸”成为屡见不鲜的职场文化,不得不承认,文化的生态一定出了问题,或是个体的素质问题,或是组织的管理问题,或是社会的某些制度安排问题。而“变脸”只是表象,背后的病变,譬如职场欺压,更值得关注。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以一句“不能欺负听话的老实人”全网爆红、圈粉。某种意义上说,有“听话的老实人”被欺负,意味着就有名利被明争暗夺,就有尊严被任性践踏,就有“被欺负与欺负”的恶性循环,“变脸”的职场文化也就应运而生。如果大家都能坦诚相待、平等合作,都有归属感、忠诚度,有的人还需要表演、化装一类的加戏吗?有的人还需要在不同脸谱之间切换,以寻求心理平衡、补偿快感吗?

前段时间,张文宏出现在上海书展特别网聚活动上,当被问及“被人欺负”的话题,他又爆出实话:社会上,大家现在经常感觉老是被人欺负,是不是?实际上,我也是一路被人欺负过来的。

张文宏是如何理性应对的?他有一计,避免“欺负与被欺负”,可以读书。有的人可能认为,人家怎么欺负你,你就怎么欺负人家,但书读多了就知道尽量不跟那些人产生关系,他怎么欺负你呢?有的人被欺负惯了,就知道欺负人的嘴脸是怎样的,他就将心比心,懂得怎么善待比自己年资低、权力小的人(《钱江晚报》2020年02月23日)。

避免“欺负与被欺负”,要读书?显然,读书只是个体向上向善的一种选择。个体的努力,值得肯定,但又是靠不住的,何况还有读什么书、怎么读书的问题。职场文化的根本性改善,需要社会层面以问题为导向,不断矫正、优化制度设计。邓小平同志说过,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变脸”只是人们最浅表的适应性变形,更深层次的问题,都在“变脸”之后。撕下假面具,才能看清真面目。

猜你喜欢

王总张文宏做好事
张文宏:新冠疫情下的饮食
张文宏:黑眼圈,靠什么消除
张文宏 不要神化我
最新骗术:王总换手机号了……
“王总”发令转钱职员听令受骗怪谁
——辽宁锦州某公司被骗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