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24-01-27韩小飞马运锋郑福增王上增梁慕华郑昊韩磊

现代商贸工业 2024年4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韩小飞 马运锋 郑福增 王上增 梁慕华 郑昊 韩磊

摘 要:在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轨培养的大背景下,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中医专硕存在专业基础相对薄弱、导师指导能力相对弱化、中医临床思维和骨伤特色技能相对不足、思政教育的同质化削弱等问题。河南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依托河南省中医院培养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中医专硕,通过多渠道加强思政教育、探索个性化规培模式、拓宽导师指导渠道等路径,对本专业中医专硕培养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以提高培养质量。

关键词: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4.079

根据《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要求,自2015级中医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双轨合一,在并轨培养的背景下如何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保障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基础上,针对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和学科特点,制定中医骨伤科学专业中医专硕的个性化培养模式并付诸实践。河南中医药大学骨伤学院在遵循高等教育教学规律和中医人才成长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特点,充分利用大学、医院的优质资源,在研工部、研究生院的指导下,大学、院部、规培基地紧密配合,以思政教育、规培管理、导师指导为抓手,探索具有专业特色的个性化的培养模式,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和完善。

1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

(1)专业基础相对薄弱。中医骨伤科学专硕来源于全国各地各个中医专业,以中医学、中西医结合临床、针灸推拿学专业为主,专业课程的学习上个别学校个别专业考生只是选修过中医骨伤科学课程或者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课程,或者实习阶段接触过骨伤科一些疾病,本科阶段没有进行系统的中医骨伤科学专业理论学习和专业技能锻炼,专业基础相对薄弱。

(2)导师对中医专硕的指导相对弱化。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并轨专硕3年内需在规培基地通科轮转24个月,专科培训9个月,每周有不超过一天的跟师学习时间,导致专硕和导师接触少、沟通少,导师在学业、科研、临床业务、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指导时间相对减少,研究生在开题、中期检查、论文撰写、答辩等学位论文环节得到导师指导相对有限,导师在研究生培养中的指导作用一定程度上弱化,培养质量难以得到保障。

(3)中医临床思维和骨伤特色技能相对不足。中医骨伤科学作为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性较强,北京清宫正骨、洛阳郭氏正骨等中医骨伤学术流派各有专长、特色鲜明。注重现代医学专业知识学习和临床专业技能培养,但中医临床思维缺乏,中医经典运用能力不足,中医骨伤学术流派的特色治疗如内外用药、手法、功能锻炼等传承不足,导致临证能力不强,无法灵活运用中医临床思维和中医特色疗法诊治骨折、脱位、筋伤、骨病等中医骨伤科疾病。

(4)多头交叉管理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思政教育的同质化。专业学位研究生具有研究生和并轨住院医师双层身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日常管理、培养和规培由研工部、研究生院、各培养单位和各规培基地共同完成,研究生院及各培养单位研究生科侧重研究生的学业指导、学位论文培养,对思政教育的重视不足;研工部和各培养单位学工部侧重思政教育和日常事务管理,对学位论文培养、规培管理融入思政教育缺少有效监管;各规培基地侧重规培管理,重视临床技能和专业知识的培训,往往忽视了思政教育。多头管理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归属感,思政教育、学位培养、并轨培训有时无法做到无缝衔接,无法达到思政教育同质化,不利于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培养质量的提升。

2 中医骨伤科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

2.1 加强中医专硕思想政治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1)修订完善培养方案以适应时代要求。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群众对中医药服务的旺盛需求,结合中医骨伤科学的学科特点,学校对中医专硕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明确新时代中医专硕的培养目标和培养任务,重点修订公共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课时、学分,课程设置更加具有专业特色,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又红又专的中医药高层次人才。

(2)建设课程思政以增强思政教育实效。贯彻落实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在研究生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建设。我院教师逐步树立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本科教学课程思政积累的经验,挖掘中医药传统文化中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各类课程教学实践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培养中医专硕大国工匠精神,达到课程思政和思政课程同向同行,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同频共振。

(3)组织志愿服务以促进思政教育实践育人。发挥专业优势,组建仲景硕博志愿服务团,深入社区、街道、中小学、敬老院等开展健康咨询、义诊、科普宣传、传统功法普及等志愿活动,组建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分队,到信阳固始县、新县、漯河等基层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活动,促进专业理论与社会实践融合提升,提高沟通表达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在社会大熔炉中淬炼意志品质,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振兴中医使命感。

(4)融入医德医风教育以丰富思政教育。中医专硕33个月并轨培训都是在各规培医院进行,鉴于其专业性和实践性,思政教育需融入医德医风教育,如组织医院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的典型事迹宣讲会,开展医疗行业九不准警示教育专题讲座,举办医德医风书画比赛、演讲比赛等,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潜移默化中提升中医专硕的思想品德和职业素质,助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5)开展科研诚信教育树立学术诚信:我院教育和管理并行以加强科研诚信教育。科研诚信教育纳入新生入学教育和诚信主题班会,学校、院部、导师、研究生四方签订科研诚信和防范学术不端承诺书,使研究生一入学就了解科研诚信的重要性,对科研诚信产生敬畏之情;科研诚信进入中医专硕必修课,开设了科研诚信必修课中医药科研思路与方法,同时在课程思政建设中融入科研诚信教育,在课堂教学、试验实训等环节融入科研诚信的思政教育元素,引导研究生增强科研诚信意识;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导师在科研能力训练中教育研究生遵守学术规范,在临床课题指导中督促研究生求真务实,发挥导师在研究生科研诚信中的教育、监督作用;印制并发放《研究生学术诚信教育手册》,宣传科研诚信的相关法律法規,讲解学术不端的界定和相关表现,介绍预防和处理学术不端的办法,建立学术不端预警机制;制定研究生发表学术论文、出版专著或者申请专利的报备审核制度,报备前需经导师审核把关,大学、院部、导师、研究生共同构建科研诚信管理和监督体系。

2.2 探索和实践个性化并轨专硕规培模式

(1)精心组织并轨中医专硕公共基础课。公共基础课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公共科目课程由规培基地组织和实施,医院利用丰富的教学师资,制定详细授课计划,内容包括重点传染病防治知识、有关法律法规、循证医学、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授课专家均为科室主任或者研究生导师,保证课程授课质量。

(2)制定个性化并轨专硕规培轮转计划。按照国家住院医师规培化培训标准,结合中医专硕培养方案的要求,在政策规定内合理恰当设置通科轮转和专科轮转的时间安排,制定富有本专业个性化的并轨专硕培养模式。8月专硕进入临床轮转,安排新生在导师所在科室培训,熟悉了解规培基地的规章制度和科室布局、规培科室的特点和优势、门诊及住院部电子病历系统的操作,同时在导师的指导下初步了解专业领域临床常见病种及常见病的临床诊疗方案,可将9~11月的集中学习和临床紧密结合,方便之后的通科轮转,更为开题、专业定位打好前期基础。通科轮转期间,鉴于本专业的专业性和实践性,建议先到非中医内科轮转科室轮转,避免和中医内科专业研究生出现轮转科室扎堆的同时增进本专业专硕对非内科科室的了解和学习。随着每周不超过1天的跟师学习,研究生对导师专业领域的研究更加深入,第二学年的10~11月返回导师所在科室培训,为12月开题论证做准备。12月开题结束后,利用跟师时间持续安排好学位论文的课题进度、收集整理案例。第三学年的1月进入专科轮转,研究生对研究领域的常见病的诊治研究更加深入,有了更加明确的职业发展规划,同时收集汇总学位论文的临床数据并撰写学位论文,为学位论文的查重、匿名评审、答辩作好充分的准备。

(3)科研训练常态化,提升科研创新思维和科研能力。并轨专硕可借助医院科研科、医务部等科室丰富的资源提升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科研科每周举行科研大讲堂,邀请国内知名专家学者针对擅长的研究领域做科研讲座;医务部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提升年“四个一”活动,每周组织一场学术活动,内容有名家大讲堂暨仲景学堂、青年医师论坛、医论决疑等学术活动,开展科研方法训练,提升研究生的科研思维和学术水平。大学一年一度的研究生仲景学术创新活动月的开展,组织院系优秀学术论文评选、硕博论坛、科普视频制作、科研壁报竞赛、研究生创新创业课题的申报等一系列科研学术活动,在实战中不断提升科研素质。

(4)加强中医骨伤流派的传承和创新。我院将专硕的培养和中医骨伤流派传承工作室的建设紧密结合。依托河南省中医院王宏坤名老中医工作室、清宫正骨流派河南工作站、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邓素玲传承工作室等临床研究机构,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临床平台、师资资源、场地和技术支持。研究生在此专科轮转,带教老师注重引导学生发挥中医思维诊治疾病,采用案例式教学法,开展典型案例、疑难案例讨论和交流,引导研究生活学活用中医经典,逐步建立中医思维。名师亲自演示各大骨伤流派的理筋、正骨手法,注重传承和发展骨伤流派的学术思想。

(5)注重中医临床思维的培养。首先,修订中医专硕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增加中医经典的学习比重,开设课程中医经典与临床,加深研究生对中医经典理论和临床运用的认识。其次,印制并发放中医经典学习小册子,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制定学习计划和考核方法,在每月规培出科考核、年度理论考核和规培结业考核中均体现中医经典的考核内容,以考促学,提升中医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度。再次,医院持续开展“读经典、做名医”等活动,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临床思维和运用能力双提升,在李鲜教授“诵经典、跟名师、做临床”影响带动下,专硕生受益匪浅。

(6)借助学科平台,提升专业素质。中医专硕培养借助医院学科的丰富资源。医院骨伤病诊疗中心每年均会组织召开多项大型国家级和省级继续教育项目,研究生作为承办方的参与者,促进学术沟通和交流的同时提高了组织协调能力;作为河南省中医医院人工关节和关节镜培训基地,诊疗中心在完成培训基地建设任务同时也强化了研究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培养;作为河南省中医药学会运动医学分会、风湿病分会、整脊分会等主委单位,本省优质的临床教学资料汇聚于此,使研究生专业思想更加巩固,职业发展规划更加明确。

2.3 拓宽导师指导渠道,加强导学沟通

(1)组织导师培训,提升指导研究生能力。高度重视研究生导师的遴选,从源头上严要求高标准认定导师资质。组织校院层面的导师能力提升培训,内容涉及研究生教育政策、导师职责、培养过程管理、师德师风建设、科研素质提升、学位授予、先进经验分享等方面,全面提升导师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能力。认真组织年度导师考核和招生资格认定,客观评价导师带教能力,督促导师不断提升自我素质。

(2)成立导师指导小组指导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小组以导师研究团队为单位构成,临床导师侧重临床技能指导,学术导师侧重科研学术能力指导。导师团队指导小组定期召开研究生组会,进行学业指导和科研辅导。导师团队针对低年级研究生就专业领域或者研究方向提出一个问题,由研究生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判断,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也为研究生开题和之后的科学研究奠定良好基础。研究生分享近期学习收获、汇报学位论文和课题进度,导师团队进行评阅和指导,及时矫枉纠偏,掌控研究方向和科研进度,研究生相互借鉴学习,相互促进。研究生组会制度化,保障了研究生学业进度正常进行、科研课题高效开展,促进了导师的临床能力、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提升,达到了教学相长、师生相长、共同进步的目的。

(3)将研究生纳入导师所在科室的业务学习。医院科室每周固定一天晚上为业务学习时间,要求科室全体职工、研究生参加。科室主任统筹规划业务学习内容,突出前沿性和实用性,由科室职工讲解科室常见病临床诊治指南、临床或者基础研究进展、新技术开展情况等,研究生讨论发言。注重加强对研究生的考勤和管理以保证效果。一方面提升了专硕的专业素养,增强了科室归属感,促进了专业认同感;另一方面,为导师和专硕创造了接触机会,增进了师生间的沟通交流,加强了学术探讨。

3 探索和實践取得的育人效果

2020年至今,我院2名研究生荣获河南省三好学生荣誉称号,2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学业奖学金,1名专硕学位论文评定为校级优秀学位论文;1名导师荣获康仁堂导师基金;每年中医专硕执业医师资格考试通过率达到98%以上,每年中医住院医师规培化培训结业考核通过率达到96%以上,在河南省中医经典比赛获得团体一等奖;中医专硕毕业年底就业率达到92%以上,就业单位满意度高。

总之,大学、院部、规培基地多方形成合力,以中医专硕的思政教育、规培管理、导师指导为抓手,探索了具有鲜明专业特色的中医专硕培养模式,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汪利合.“四证合一”模式提高骨伤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探索.中国继续医学教育,14(11):163.

[2]路培,韩晓捷,苏菁,等.“双轨合一”培养模式下规培生导师发挥作用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重庆医学[J].2019,48(24):43064308.

[3]韩小飞,马运锋,郑昊,等.基于SPOC中医骨伤科学混合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J].2023,21(04):12.

[4]韩小飞,马运锋,郑昊,等.疫情防控背景下思政教育发挥医学生志愿服务的育人功能研究.决策探索(中)[J].2021(04):9091.

[5]衣秋雨.医学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对策略.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J].2021,37(4):79.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