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自由现金流管理研究
2024-01-27衣曼
衣曼
摘 要:自由现金流指标综合反映企业的经营业绩、投资效率和营运资本管控水平,提前预警风险,关注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升,已逐渐成为企业绩效管理的核心指标之一。围绕长期自由现金流最大化目标,构建资金管理体系,有助于企业立足长远,实现高质量发展。文章对自由现金流算法的常见误区进行了阐述,结合指标的优势和目前在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管理者进一步完善管理体系提供可行的建议。
关键词:自由现金流;资金预算;投资决策;风险预警;综合绩效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2-0127-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2.032
1 引言
企业发展以股东价值最大化为战略目标,长期自由现金流最大化就是股东价值最大化的具体表现,是企业管理中更具操作性的目标,更能反映企业盈利的可持续性。围绕长期自由现金流最大化目标,建立集经营、投资、风险管控于一体的自由现金流管理体系,能够帮助企业提前预警资金风险,持续提升决策水平和管理能力。
2 自由现金流指标的算法
1986年,美国学者詹森提出了自由现金流的概念,即满足企业持续发展条件下可以分配给投资者和债权人的最大现金额。科普兰教授阐述了自由现金流量的计算方法:“自由现金流量等于企业的税后净营业利润(即公司不包括利息收支的营业利润扣除实付所得税税金之后的数额)加上折旧及摊销等非现金支出,再减去营运资本的追加和物业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
从这个计算公式看,企业的资金流入一方面来自企业的利润,另一方面来自折旧摊销。这是由于企业在购置资产时支付了资金,但并不会带来当期利润的减少;每年的折旧摊销减少了企业当年的利润,但并不直接支付资金,应当视为购置资产时支付的资金在以后年度的回收,逐年在营业利润中加回。资金流出一方面是由于营运资本的追加,另一方面用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化投入。
在企业的实际运用中,通常有两个误区。
第一,用现金流量表中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来计算物业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笔者认为,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反映的是实际付款额,可能受到上年购置的资产在本年付款,或者本年购置的资产在以后年度付款的影响,当企业资金越紧张时,越会延迟支付款项,进而影响购置资产的实际付款额,不能反映企业的资产投入规模。同时,延迟支付款项带来的债务增加已经计入了营运资本的追加,再用现金流量表中购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来计算自由现金流,相当于这部分债务增加被重复计算了。因此,物业厂房设备及其他资产方面的投资应该是不考虑是否实际付款的资本化投入,建议采用本年投资计划的完成额或在建工程等科目的本年增加。
第二,營运资本通常的计算公式是流动资产减流动负债,但是从对自由现金流的影响来看,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货币资金的追加是自由现金流变动的结果,不应算在营运资本追加内;短期借款等筹资性流动负债是需要分配给债权人的自由现金流,无论从自由现金流的定义看,还是从税后净营业利润不包含利息收支的计算口径看,都不应该包括在营运资本追加内。
3 自由现金流指标的优势
3.1 客观反映企业的经营状况
会计利润遵循权责发生制,存在一定的操纵空间,一些利润指标非常出色的上市公司仍然出现了破产的情况。
而自由现金流根据收付实现制确定,不受会计方法的影响,客观反映企业经营业绩转化为现金流的能力和企业的运转效率,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利润等指标在反映公司真实盈利能力上的缺陷,更有利于评价企业的利润质量和长期发展能力。
3.2 促进企业提高投资的效率和效益
现金流量表中的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虽然能够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的现金流状况,但是由于各企业保障再生产、满足再投资需求的资金投入不同,难以判断企业是否还有足够的现金流分配给投资者和债权人,不能评价企业自由调动现金的能力。
自由现金流很好地补充了企业的资本化投入,综合考虑了企业的资本成本,更有助于企业开展投资决策,避免无效投资和盲目扩张。要保持可持续发展能力,企业必然需要进行持续、合理的投资,而投资的规模,以及如何将有限的资源高效的配置到具体的项目上,提高资本收益率,都可以通过自由现金流指标来决策和评价。在既定的战略投资方向和投资规模内,以长期自由现金流最大化为目标,兼顾新增投资资金回报率的逐步提高和科研资金的合理投入,帮助企业管理者从长远发展开展经营管理,选择恰当的投资策略提升投资效益和价值贡献。
3.3 提前预警经营和资金风险
资金风险是贯穿于企业业务全过程的重大风险。在资金投入阶段,资金的投入规模要与企业的资金状况和偿债能力相匹配,购入原材料要与产品生产规模相匹配,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占用。
在资金运营阶段,主要关注是否实现了预期的资金增值、投入的资源能否产生预期的经营效益、产品能否及时对外销售等。在资金回收阶段,主要关注运营效益是否如期收回资金等。三个阶段相辅相成,资金收付互相匹配,才能实现自由现金流持续运转,企业持续良性发展。围绕自由现金流指标,构建资金风险预警体系,能够覆盖企业资金链的循环过程,提前预警生产经营和资金风险,及时采取管控措施,确保企业资金链运行顺畅。
3.4 关注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利润来自损益表,经营现金净流量来自现金流量表,它们的计算局限于各自所在财务报表的编制情况,因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代表企业整体特征。
而自由现金流体现了盈利能力、投资和营运资本三方面的联动关系,涵盖了来自损益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中的关键信息,更加综合、全面地聚焦可持续发展能力。以长期自由现金流最大化为目标,就要求企业持续提升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及时发现问题、预警风险,持续优化综合治理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
4 企业自由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4.1 未能建立完善、高效的资金预算管理
在资金预算的编制过程中,有些企业以财务部门为主导,结合以前年度资金运行情况和下年利润预测编制预算,缺乏与业务部门的密切结合,可能出现与实际业务脱离的情况,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经营的资金需求。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有些企业过于聚焦资金支付的管控,而对资金回收进度重视不够,或是未能全面考虑票据、信用证等刚性兑现和应付账款的付款期限等,导致收付款时间不能合理匹配,容易出现流动性风险;有些企业预算约束力不足,各部门预算执行流于形式,未能建立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共同管控和联动调整的机制,资金预算不能充分发挥资金综合平衡和高效调度的作用,也无法及时、准确地预计存量资金变动情况,难以实现最佳资金存量的持续优化。
4.2 投资资金利用效率和效益不高
投资资金是自由现金流的一项重要现金流出,而投资资金的效率效益又决定了企业的营业利润,影响自由现金流的流入,对企业的自由现金流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企业为了拓展业务,需要扩大投资规模,延长产业链或进行多元化发展,这既是企业发展的必经之路,也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风险。部分企业只注重眼前的效益,不能从长远发展出发规划投资方向,不重视科技创新投入,多元化扩张缺少产业链整体规划,必将影响企业的长期自由现金流。
而资金管理体系不完善,不能合理确定投资规模,投资前没有充分调查评估,特别是向新行业多元化发展时,对行业情况不了解,未能实现预期的投资效益,形成低效无效投资,将会占用现有业务的资源,不仅不能提升盈利能力,还影响了现有业务的正常发展。
4.3 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
资金风险是企业最重大的经营风险之一。有些企业缺乏完善的风险预警机制,管理制度设计不合理,风险管控没有覆盖整体资金循环,与企业经营不能紧密衔接,甚至仍局限于事后补救,不能做到事前风险防范。有些企业只关注资金的安全风险,没有看到资金运行效率的重要性,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营运资本涉及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对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任何一个环节的资金出现问题都会给企业的效益带来负面影响。不能在事前防范应收账款、存货等风险,预警生产、采购、市场等部门,要及时调整经营计划,采取风险防范措施,出现坏账风险时往往已经难以补救;风险预警机制没有对资产负债结构进行持续监控,及时提示债务风险,可能导致企业偿债能力不足,无法为经营提供稳定的资金支持,甚至出现资金链断裂等重大风险。
4.4 自由现金流管理未能与整体绩效管理充分融合
部分企业仍以利润作为绩效管理的核心,容易出现短视、片面的问题。即使将自由现金流指标纳入了绩效考核,也只关注指标值,没有深入分析企业特点和自由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切实发挥绩效考核引导作用,针对关键环节和管理短板,建立综合的绩效管理体系。
全面、客观地反映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是自由現金流指标的显著优势,营业利润只是实现自由现金流最大化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围绕自由现金流构建绩效管理体系,更有利于企业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5 完善自由现金流管理体系的建议
5.1 完善全面覆盖、业财融合、执行高效的资金预算管理
首先,完善预算的编制流程。将资金预算作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强化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融合,以业务需求为主导,财务平衡监督为保障,确保在支持业务发展需求的目标下,切实防范流动性风险。业务部门要根据业务发展目标、市场动向、原材料价格趋势等,测算采购、投资、生产、销售、回款等环节的资金流,与采购计划、投资计划、生产计划、市场营销计划紧密衔接;财务部门紧跟国家财税政策,结合企业财务状况和融资方案,综合平衡企业长短期资金需求,规划最佳存量资金规模,编制总体资金预算。
其次,坚持以收定支,重视资金流入流出的配比。对应收账款账龄及销售合同情况,应付账款账龄及采购合同情况等开展滚动跟踪和分析,合理预计收款进度,安排应付账款的付款时间,借助票据、信用证等方式配比收付款期限,避免因集中偿付造成资金短缺的风险。
再次,强化资金预算的刚性执行和滚动调整。资金预算如果不能有效执行,财务部门就无法统筹、规划最优存量资金规模,存量资金规模过大,不能有效地投入生产经营,会降低资金的周转效率;而存量资金不足,不能保持合理的偿债能力,可能出现资金流断裂的风险,通过对外融资补足资金流则会增加企业的资金成本。因此,预算必须刚性执行,各部门互相协作和监督,财务部门跟踪预算执行的全过程,定期分析,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避免偏离目标。在强化预算刚性执行的同时,也要完善预算调整机制,制定预算调整的审批程序,应对经营环境变化。业务部门要随时关注资金预算的执行进度,当生产经营的资金需求发生变化时,及时与财务部门沟通,履行审批程序,财务部门及时平衡资金需求,给出资金预算调整建议。
最后,要定期评价考核预算的编制和执行情况。对资金预算编制的偏差、重大调整、执行率等进行分析评价,对不同客户、不同业务的收款期限、付款期限、现金折扣等进行总结留档,持续优化管理模式。针对薄弱环节和关键节点的可控性、时效性,确定相应的考核指标,持续提升资金预算的执行力。
5.2 实施投资决策闭环管理,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效益
过度投资会严重影响企业的自由现金流,给企业经营带来极大风险;但是,过多的资金闲置,也会降低企业的盈利能力,从而影响企业的长期发展。在公司的成长期,市场份额、收入利润大幅增长,长期资产和科研的投资规模与业务增长相匹配,有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而如何确定合理的投资规模,规划好可用于投资的资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只有持续完善资金预算管理,提高资金周转效率,提升筹融资能力,企业才能确定最佳资金存量,减少资金沉淀,实现可动用的资金最大化,决策合理的投资规模。在既定的投资规模内,企业要坚持以长期自由现金流最大化为目标,找准业务的短板和产业链的弱项,做好投资规划,平衡生产和科研的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持续增强核心竞争力。对投资项目要实现事前论证、事中监督、事后评价的闭环管理,夯实投资项目评估,重视运作风险,避免投资规划与实际执行严重偏离而造成无效投资或高风险投资,持续关注投资效益产出。
首先,加强投资的前期工作,做好投资的必要性研究,对融资租赁、售后回租等方式做好经济评价,尽量减少用自有资金购置固定资产。确需用自有资金投资的项目,做好充分的前期市场调查、产品研发等工作,组织专家团队对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开展自由现金流价值评估,项目投资和整体投资都围绕长期自由现金流最大化展开,确保投资项目安排的科学合理,健全优化投资决策体系。
其次,持续跟踪项目建设情况,严控投资预算,投资团队要持续跟进市场变化,加强风险研判,适时调整投资方案。项目竣工投产后,要跟踪项目的投资效益和资金回收情况是否符合预期,分析重大偏差原因,制定有效策略。
最后,要对投资项目建立责任考核机制和后评估机制,落实责任,持续优化绩效考核模式,建立投资项目资料库,对投资失误的项目深入分析总结失败原因,为后续投资决策积累经验,减少低效和无效投资。
5.3 完善风险预警机制,提升营运资本周转效率
深入分析自由现金流指标变动情况,持续对存量资金、偿债能力、营运资本、资产负债结构等进行监控和分析,通过建立一整套科学合理的风险预警指标体系,有效衔接资金预算,持续优化最佳资金存量的核定机制,在确保企业资金链畅通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资金沉淀。
营运资本决定了企业的流动性水平,是资金风险管控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应收账款、预付账款、存货等项目占用了企业的资金,应付账款、合同负债等项目增加了企业可利用的资金,营运资本净增加表明企业更多的资金被占用,自由现金流降低,减值风险增加,因此营运资本并不是越大越好。现代企业普遍以赊销的模式开展经营,目的在于拓展市场,提高经营利润,但同时也增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增加了资金沉淀,势必会带来坏账或者呆账的问题。
为此,企业应当建立客户信用评估体系,形成完善的评估流程,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评估赊销风险,对不同的客户确定不同的应收账款额度和期限,并严格控制。信用等级高的客户可以适当延长付款期限,或给予一定的现金折扣,鼓励客户提前付款。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客户,要动态跟踪客户的经营情况和资金状况,严格按照合同期限,专人跟踪收款。每月开展账龄和周转率分析,建立多部门联合清欠的催收机制。应收账款回收完毕后,要建立事后分析制度,动态更新客户信用档案,确保信用政策与客户的匹配性。
在存货管理上,如果企业内部决策失误,购入了过多的原材料,或者产品生产数量过多,而营销策略不适合市场变化或因新产品出现无法及时销售生产的产品,都会造成存货积压。企业应当持续提升同一区域业务的原材料共享水平,发挥规模优势推进供应商代储代销,争取实现“零”库存管理;动态跟进市场需求,及时调整产品投产规模,最大限度地减少存货资金占用。强化资产负债结构分析,掌握企业运行规律,确定营运资本的合理区间和风险区间,控制负债规模,优化资本结构,实时监控存量资金,评估企业的偿债能力。
此外,财务部门还需要做好筹资工作,做好应对资金风险的应急方案。了解国家的相关政策和各种融资方式,选择对企业最有利、成本最低的形式,适时采取应收账款保理、应收账款资产证券化等措施,平衡企业融资成本。这既是降低企业风险的保障措施,也能合理调度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时间差,优化资金结构,规划资金使用,实现灵活调整,有效规避资金沉淀问题。
5.4 建立立足长远规划的综合绩效管理体系
自由现金流的良性循环需要经营业绩、投资和营运资本管理相互促进,共同健康发展。围绕长期自由现金流最大化目标开展绩效管理,能够帮助企业立足长远发展,建立集经营、投资、风险管控于一体的管理体系,整个企业都围绕统一的目标,体系完整,覆盖全面,更有利于企业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经营业绩是企业最重要的自由现金流来源。账面的利润没有形成实际的现金流,会给以后年度带来极大的减值风险,即使经过努力最终收回了资金,也会增加企业的时间成本,占用管理资源,因此立足自由现金流的综合绩效管理应当高度关注公司业绩和自由现金流的联动关系,不仅需要对经营利润进行评价和考核,也要对实际取得的自由现金流、占用的资金成本、事前的风险防范进行考核,引导企业全员树立资金管理理念。盈利能力低、自由现金流不足会影响企业规模扩张和科技投入的能力,错过最佳投资机会,失去领先的技术优势,从而影响企业高质量发展能力。盲目扩张会占用企业有限的资源,降低盈利能力,增加资金成本,也会影响企业的经营业绩。但自由现金流也不是越多越好,过多的自由现金流可能存在投资效率降低的问题,闲置资金过多、没有有效的投入生产经营也会影响企业的长期业绩。因此,投资的效率也是绩效管理的重要方面,决定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高效的营运资本管理能够加快经营业绩转化为自由现金流,有效地降低营运资本对企业资金的占用,规避减值风险,实现经营成果的有效转化,让经营利润“落袋为安”。
同时,有序安排资金收付,强化资金预算的有效性,保持企业资金正常运转,才能盡量减少资金沉淀。因此,经营业绩、投资效率效益、营运资本管控都是综合绩效管理的重要部分,企业需要定期分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经营情况的变化和管理的薄弱环节,建立多元化的综合绩效体系,立足企业发展的长远规划,实现高质量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家忠.论自由现金流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J].全国流通经济,2019(29):59-60.
[2]徐琳.自由现金流指标研究[J].财会学习,2022(9):96-98.
[3]罗靓.企业应收账款模式创新思路探究[J].中国集体经济,2022(19):154-156.
[4]韩沚清,杨军.营运资金管理评价及风险预警研究综述与展望[J].商业会计,2015(17):34-36.
[5]雷亚婷.浅析企业现金流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中国市场,2023(19):104-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