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源-要素-政策”协调下乡村振兴模式典型性研究

2024-01-27张亚瑛

中国市场 2024年3期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

张亚瑛

摘 要:乡村振兴进入全面推进阶段,探索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模式,促进乡村实现可持续发展是应有之义。通过对资源、要素、政策联动机制的理论分析,结合张家口地区各乡村的具体实践,基于样本调研分析,提出张家口市推进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在基于当地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基础上对多种要素资源合理、高效整合形成的乡村振兴模式,同时加以政策的有效推动,形成了资源、要素、政策三者的有机结合、有效联动,具有较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资源要素政策;内源式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03-0016-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3.004

党的十九大首次提出了乡村振兴发展战略。实施五年来,脱贫攻坚取得了全面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得以实现,政策体系和制度框架得以建立,乡村振兴取得重要进展,这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制度基础和政策保障。“三农”工作重心发生了历史性转移,就是要在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既要着眼于“两个大局”中把握乡村振兴的重大意义,更要着眼于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解决乡村振兴实践中的发展难题。

当前,乡村振兴战略已经进入第二个阶段,各地在乡村振兴“内源式发展”的探索中,涌现出了许多典型的发展模式,既有实践意义,又有借鉴价值。乡村发展模式与其可持续发展路径是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命题之一,为此,课题组选取张北县、康保县、下花园区、怀来县、蔚县作为调查样本,分别就乡村振兴的发展情况和模式进行了深入调研。调研中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具有一定的样本参考价值。通过实地调研发现,各地在推进乡村振兴的模式选择上既有共性特点,也有特殊性。通过党建引领,打通乡村地区资源、要素、政策的联动通道,激发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是张家口地区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之一。

1 “资源-要素-政策”协调联动的内在机理

乡村发展具有复杂性,它是多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资源、要素、政策是乡村发展的必备条件,在乡村发展的过程中互相作用、互相耦合。资源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是农村客观上存在的可利用的各类物质;要素是乡村发展的动力,是后天形成的、促进资源有效利用的衍生配套体系;政策则是整合乡村资源、引导要素流入乡村的催化剂。

1.1 乡村资源是发展的基础

乡村资源包括土地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文资源、生态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同时在城乡融合发展中,城乡要素的双向流动又会增加乡村发展的可能性,这其中包括市场资源、信息资源等。基于对资源的深入挖掘和有效整合,通常选择的模式大都是以本土资源为基础确立发展方向,以资源整合为手段促进产业发展,以资源的有效利用为提质增效的路径选择。

1.2 乡村要素是发展的动力

乡村要素包括资本、人力、技术、制度、信息等。要素在乡村后续的发展中会产生巨大的推动力,也会为乡村振兴提供巨大的人力、财力、物力上的支持,这也是建立有效乡村振兴模式中的動力支撑。乡村要素是建立在资源基础上的后天投入,其作用实现取决于要素投入后与资源形成的互动效应以及对原有资源的整合能力。

1.3 乡村政策是发展的助推器

乡村政策安排是实现资源、要素融合,获得发展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政策安排从宏观指导到微观实施,具有导向性、指导性作用,是政府治理能力在乡村的集中体现。好的政策会对乡村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近年来,“三农”领域取得的巨大发展得益于政策的有效实施。

1.4 “资源-要素-政策”协调作用的内在机理

“资源-要素-政策”协调作用的内在机理就是基于乡村范围内的资源禀赋,通过对现有资源要素的整合利用,在政策的引导支持下,促进乡村发展的模式选择,实现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农民富裕。基于资源、要素融合驱动型的模式有产业带动型、田园综合体、旅游拉动型、小城镇辐射带动型等,基于三者融合,政策主导型的模式有党建引领型、龙头企业带动型、专业化农业发展模式等。

2 张家口地区乡村资源、要素、政策现状

通过对资源、要素、政策联动机制的理论分析,结合张家口地区各乡村的具体实践,课题组认为,运行较为成功并且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的乡村振兴模式都是基于当地有比较优势的资源基础上对多种要素资源合理、高效整合的结果,同时加以政策的有效推动,形成了资源、要素、政策三者的有机结合、有效联动。

2.1 张家口地区乡村振兴中要素资源整合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1 张家口地区乡村振兴中要素资源整合的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家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的政策导向下,张家口市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力度,立足于地区的资源禀赋,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各县区依托龙头企业带动的模式,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

(1)整合资源要素培育乡村振兴产业基础。畜牧业增加值由2015年的62.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99.5亿元,增长59.2%,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31.2%增加到2020年的37.2%,占张家口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5年的5.5%增加到2020年的6.2%,产业发展基础进一步巩固。在对资源要素的整合中,张家口市农业结构布局不断优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快。目前已经形成塞北乳业、察北马铃薯、康保肉鸡、万全鲜食玉米等21个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截至2021年年底,规上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达到274.14亿元,较2012年增长80.8%,县域经济的竞争力、影响力得到有效提升。

(2)提升村庄整治水平,打造乡村振兴宜居环境。“空心村”治理取得成效。截至2021年年底,张家口市1100个“空心村”已全部完成治理任务,共建成集中安置项目150个,安置人口19.7万人,配套建成产业园区112个。通过重点实施村庄建筑风貌提升、空置房屋和宅基地整治利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特色产业强村“六大工程”,完成农宅空置率30%以下的18个县区3001个村的集中整治,乡村发展生态基础得到有效改善。在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创建中,万全佑卫、怀来桑园、赤城县、涿鹿矾山、蔚县南山纳入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范围,同时围绕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积极创建了26个产业、生态、文化等功能突出的市级乡村振兴示范区,形成了良好的示范带动效应。

(3)多元化新型经营主体不断丰富壮大,奠定乡村振兴市场化组织基础。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225家,其中国家级5家、省级68家,2021年总资产达到335.62亿元,实现销售收入252.97亿元。张家口市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8996多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0家、省级示范社87家,纳入家庭农场名录系统的家庭农场和种养大户9672个,累计培育省级示范家庭农场5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166家。张家口市农业产业化联合体达到60家,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达到17家。新型经营主体的壮大为构建“产业+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撑。

2.1.2 张家口地区乡村振兴中要素资源整合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依靠政策的扶持,大量的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等多元要素流入农村地区,极大地促进了张家口乡村的发展。但在调研中也发现,张家口市乡村振兴的基础依旧薄弱,各地资源尚未得到充分利用,要素投入有限且未能充分发挥作用,政策实施有待强化落实监督,“资源、要素、政策”三者尚未形成有效联动,发展合力不足。

(1)资源利用不足,产业结构水平低。张家口地区地域广阔,坝上、坝下的不同气候特点决定了资源分布的不同,坝上太阳能资源、草场资源丰富,农产品多以马铃薯、莜麦等农作物为主,坝下气候温和,农产品多以杂粮杂豆、瓜果为主。乡村发展离不开对特色优势资源的深入挖掘,张家口地区在对资源挖掘利用上虽有一定产业基础,但最大的瓶颈在于精深加工不够,现代化水平偏低,产业链发展薄弱。产业结构多集中在传统产业领域、传统业态,第二、三产业就业与产值明显偏低,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明显不足。课题组调研发现,农民收入来源大多集中在传统的种养业、临时务工和一些农业补贴,其中以传统种养业的收入来源为主,占调查总数的38.6%,说明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偏低、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不强。

(2)要素投入有限,乡村发展能力偏弱。由于张家口农村发展基础薄弱,投入要素难以与产出成正比。土地撂荒现象坝下多于坝上,主要在于坝下城郊经济发展相对较好,打工收入要高于种地收入。坝上撂荒主要是由于劳动力自身身体方面的原因。同时科技投入不足也是土地要素产出偏低的重要因素之一。从资金投入来看,有限的农业生产补贴无法适应扩大再生产的需要,比如怀来葡萄种植农户,普通的大棚无法抵御自然风险,升级改造所需的费用偏高,有限的补贴杯水车薪,最终影响了产品品质的提升,缺乏市场竞争力。从劳动力投入来看,张家口地区劳动力多年龄偏大,100个样本数据平均年龄62.5岁,且受教育程度偏低,小学程度的比例达到44.3%,未上学的比例达到28.6%。因此,在要素投入上,劳动力素质整体偏低是制约乡村发展的关键性因素。

(3)配套政策缺乏县区统筹,仍需细化完善。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振兴,张家口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加强了政策的配套,出台了《张家口市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3年)》《关于进一步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实施意见》《张家口市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糧食生产实施方案》《张家口市绿色农牧产业崛起行动方案(2022—2025年)》等一系列政策指导和行动方案,政策导向突出。但在调研中,也了解到政策的落实存在矛盾,如现行政策与历史遗留问题相互冲突,在宅基地确权颁证上存在地区差别。在社保补助上由于各地区发展水平不同,同一个标准难以满足不同地区的实际需求。在产业支持政策上,缺乏区域统筹思维,县区同质化现象严重,顶层设计有待加强。

2.2 张家口地区现有乡村模式典型性分析

张家口在乡村振兴示范区的创建过程中,涌现出一批产业有基础、发展有特色的典型乡村振兴模式。课题组主要选取专业化农业发展模式、党建引领产业融合模式进行资源、要素、政策的典型性分析。

2.2.1 专业化农业发展模式的典型性分析

课题组以怀来县桑园乡村振兴示范区桑园镇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从资源基础来看,该地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气候宜人,地处世界葡萄种植黄金地带,域内万亩葡萄种植形成规模,与周边官厅水库国家湿地公园、葡萄酒庄园等旅游资源形成辐射带动效应。从要素投入来看,加大环境整治与旅游开发的投入力度,依托葡萄产业,并与生态旅游、美丽乡村有机结合,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葡萄康养休闲产业集聚区。从政策支持上来看,全县确立了以葡萄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导向,聚焦一业并拓展产业链条实现“种养加+旅游”的融合发展,“葡萄酒+生态旅游”产业融合模式增强了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该示范区的发展模式属于专业化农业发展带动乡村振兴的典型模式,以本地的葡萄种植特色资源为依托,以整合资金、技术、土地、劳动力、信息、制度等要素为基础,以一产带多产形成产业融合为导向,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利益联结模式为纽带,形成了资源、要素、政策三者联动的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乡村振兴模式。

2.2.2 党建引领产业融合模式的典型性分析

党建引领产业融合乡村振兴模式源于脱贫攻坚的发展基础,通过前期驻村工作组与基层党组织的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为落后地区发展谋划思路,引进资源,从而带动脱贫并逐渐引领振兴的模式。课题组选取张北县德胜村进行典型性分析。从资源基础来看,德胜村地处坝上草原,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拥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土地资源、气候温度适合马铃薯育种。从要素投入来看,通过村干部和驻村工作队的合力帮扶,引入资金、技术、市场、管理、人才等生产要素,有效地整合了自然资源,对接了市场资源,形成了以马铃薯育种产业为基础,带动光伏产业、生态观光、乡村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的格局。特别是帮扶机制的建立、政策的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德胜村的发展。

德胜村的乡村振兴模式是基于党建引领基础上对“资源、要素、政策”进行有效整合的典型党建引领产业融合模式。该模式坚持以党建扶贫为引领,激发了干部群众的内生动力,形成了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并继续推动实现乡村振兴。坚持以产业扶贫为抓手,以现代农业的发展为导向,精准定位,因地制宜,形成了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强大支撑。坚持以资源整合为手段,“土地资源+自然资源+市场资源”,形成了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坚持以乡村振兴为导向,注重提升乡村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建设,形成了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3 张家口地区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

通过上述乡村振兴模式的典型性分析,据此探讨张家口市各地乡村振兴的路径选择具有一定参考价值。乡村发展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必然要形成资源、要素、政策联动发展的机制,强化资源基础、释放要素动力、扩大政策效应。

3.1 转变观念,深入挖掘资源强基础

从张家口各地的发展现状来看,乡村的资源禀赋各不相同,各有特色,关键在于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张北县德胜村的事例使我们看到,同样的资源禀赋,不同的思维观念,从“等靠要”到“主动谋划”,资源变资产,德胜村也从贫困村走上了振兴路。乡村振兴的核心要义是要变“输血”为“造血”,实现“内源式发展”,要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机制,关键在于要转变观念,创新发展理念。资源变资产关键是要有市场意识,打通资源与要素的连接通道。张家口各地要立足乡村现有的资源基础,充分挖掘资源,突出特色抓产业,突出产业抓融合。同时要有创新意识,资源整合要创新手段,拓展产业新形态、经营新业态,实现资源的有效充分利用。

3.2 深度融合,强化要素投入促发展

当前,张家口地区乡村振兴的着力点应放在资源与要素的深度融合上。由于刚摆脱贫困,发展基础仍然不牢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成为接续乡村振兴的重要任务。张家口应立足当前發展阶段,从资源与要素、要素与要素间深度融合入手,在产业基础薄弱的乡村注重资金、技术、人才投入重点落在资源开发和市场培育上,在产业具备一定竞争力的乡村要注重要素之间的融合,特别是在土地整合、资金投入、人才培养与引进上强化政策扶持。各地区要在立足产业发展为重点的前提下,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强化硬件支撑,以文化育人、组织聚人强化软件保障。针对土地要素收入偏低的情况应尝试探索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的地方创新。针对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情况应完善农村投融资机制,拓宽资金来源。针对劳动力素质偏低的普遍现象要通过建立人才培养长效机制,通过送教、送技术、送管理等形式开展人才帮扶服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同时,要注重信息要素的推动作用,特别是针对专业化农业发展模式,要注重培养数字化发展意识,联合高等农业院校、科研机构、行业协会、媒体平台等优质资源打造数字化农业,延伸产业链条,并实现品牌化发展。

3.3 优化政策,完善制度保障抓落实

资源要素的有效整合,离不开政策催化、制度保障。在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的导向下,中央、省、市、县各级政策优先向农村地区倾斜,此时要特别注意政策的针对性和时效性。针对各地资源禀赋不同、发展基础不同的情况,要注重因地制宜、分类施策、细化落实。既要从全区域强化县区统筹,又要注重各地村情不搞“一刀切”,灵活施策。针对调研中反映出的坝上低保、残疾补助标准偏低的问题,可以尝试不同地域设置浮动比例进行灵活调控。乡村振兴是一项长期发展战略,涉及人员广、范围大、地域宽,必须要注重精准施策,强化落实。

3.4 党建引领,形成发展合力谋振兴

从脱贫攻坚过渡到乡村振兴,张家口市各级组织积极发挥作用,深入基层开展帮扶,形成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从各县区的实践中,通过“党支部+产业”“党支部+企业”“党支部+农户”等模式的建立,党建引领在凝心聚力、畅通渠道、资源整合、要素投入、政策扶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阶段,一方面要加强党建薄弱村的基层党组织建设,选强配齐村两委班子,发挥党员示范带头作用,明确党员职责,提升办事服务水平,为乡村振兴奠定组织基础。另一方面要创新引领机制,坚持把党建引领与基层社会治理相结合,形成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筑牢乡村振兴组织堡垒。此外,还要发挥好党建融合作用,提升基层党组织沟通其他社会化、市场化组织的能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杨英.乡村振兴的要素资源整合模式探析[J].中国发展,2021(5):74-78.

[2]张俊杰.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20(16):17-18.

[3]孙行.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经济产业发展模式探索[J].中国商论,2021(13):177-179.

猜你喜欢

乡村振兴战略
农村改革四十年的演变轨迹及其新时代新征程
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及举措
新农村呼唤更多的知识型“新农人”
乡村振兴战略中传统民居的保护与开发
哪些农村民生问题亟待解决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