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美贸易摩擦研究的演化路径和趋势
——基于中英知识图谱比较的视角

2024-01-26陈青山韩永彩

北方经贸 2024年1期
关键词:摩擦聚类贸易

陈青山,韩永彩

(梧州学院 商学院,广西 梧州 543002)

中美两国经济存在很强的互补性,中美贸易在世界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即使疫情肆虐,2020 年两国贸易总额仍占全球贸易的28%。但是,自2017年1 月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政府实行贸易保护政策,不断加大了针对中国的制裁力度,致使中美贸易摩擦全面爆发并迅速波及所有商品(刘午韶,2020)。虽然中方始终保持理性,寻求以磋商解决分歧,曾达成“双方不打贸易战”的共识,形成暂时性的“止战”协议,但是双边贸易摩擦不断。中美贸易摩擦的相关研究较多,2018 年以来,有学者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带给国家、产业及市场的影响(倪红福和范子杰,2021;张丽娜,2020);有学者分析中美贸易摩擦的起因、模拟关税和非关税措施的后果(黄淘沙,2021;刘园园和唐文琳,2020;张为付等,2019);也有学者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第三国的影响(冯晓玲和姜姗姗,2020;李清如和张倩,2021)。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综述的研究尚停留在2011 年(胡辉林,2011),且以往综述文献以内容解读定性为主,没有采用文献计量统计研究,难以概述以往文献的研究全貌。基于此,本文借助文献计量分析软件CITESPACE 对中美贸易摩擦研究的特征、热点演进和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借助于定量分析方法,较客观全面地描述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现状,为进一步研究中美双边关系提供参考依据。

一、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一)研究方法

CiteSpace是美国德雷塞尔大学(DrexelUniversity)陈超美教授基于Java 平台开发的知识可视化分析软件,以图谱方式可视化展示文献之间的关联,从而解读和分析特定科学领域的知识结构。本文借助该软件对文献可视化分析,以关键词共现把握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热点,以文献共被引挖掘中美贸易摩擦研究的知识基础。通过对比分析,发现国内外中美贸易摩擦研究的差异,探索国内中美贸易摩擦的研究方向。

(二)数据来源

为保证所收集数据的可信度和说服力,我们选择中外具有代表性的数据库。国外文献选择“Web of Science”核心集数据库下的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 Citation Index),即SSCI 数据库,以广泛意义上与“中美贸易摩擦”关联密切的英文表达形式“China US trade war”或“China US trade friction”作为主题检索词,检索式为:TS=((ALL=(China US trade war))OR ALL=(China US trade friction),检索出1985-2022 年间收录相关期刊论文,精练后共获得1606 篇文献。国内文献选择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以“中美贸易摩擦”为主题检索CNKI数据库,时间范围从1992 年至今。刊源类型为核心期刊和CSSCI 期刊。通过以上操作,并对文献的标题、摘要和研究内容进行筛选、去重等处理,最终筛选得到与本主题相符、相似度最高的1370 篇文献为样本(中英文检索时间都为2022 年5 月1 日)。以上中英文文献在后期运算之前,已剔除书评、会议摘要以及其他不相关和非核心的文献。

二、国内外中美贸易摩擦研究基本特征

(一)国内外中美贸易摩擦研究时间分布

国内中美贸易领域文献发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国外中美贸易研究领域的出版物与被引次数亦是如此(见图1、图2)。值得注意的是,在国际上关于中美贸易研究的热度在2018 年空前高涨,均呈现井喷式增长,表明中美两国关系在2018 年变得更加不确定也不稳定,中美两国关系的紧张程度及世界关注度可见一斑。但是,贸易摩擦的变化离不开全球经济发展的大背景,而在经济全球化、世界经济发展高度相互依存的今天,没有任何国家能够在疫情的影响下独善其身,近年来研究随之降温(张程、赵梓若,2021)。一方面,两国的主要重心都投入到抗击疫情和保护人民生命安全上;另一方面,全球经济的大幅萎缩,如何走出经济衰退实现复苏位居两国第一要务。在此过程中,中国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美国则通过削减利率、扩大贷款规模等手段提供财政刺激,双方都以本国经济复苏为重,客观上推动了中美贸易摩擦研究的“降温”。特别是“关税战”在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之后降幅明显。

图1 国内中美贸易摩擦研究文献发文量

图2 国外中美贸易被引频次和出版物分布图

(二)关键词共现分析

将上述样本文献通过CiteSpace 软件梳理先形成关键词共现网络,对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进行可视化。这种共词方法常用来确定数据样本中各主题之间的关系,以关键词为节点、共现关系为边,节点越大,在研究中出现的频次越高。以此确定该领域的研究方向和主要热点,软件操作分四步:第一步分别导入中英文文献数据并进行格式化转换;第二步将时间切片年份Years Per Slice 设置为1,Node Types 节点类型选择关键词Keyword;第三步借助Pathfinder 和Pruning sliced networks 剪枝算法简化网络并突出其重要的结构特征;最后运行软件,通过算法实现关键词共现来确定文献主题研究之间的关联、研究方法和热点。国内关键词节点556 个,节点连接线922 条,网络密度0.006;国外关键词节点577 个,节点连接线2910 条,网络密度0.0175。图3 是对CSSCI 收录的1992 年至2022 年样本文献中共1367 个关键词进行词共现分析的结果。图4为对SSCI 收录的2004 年至2022 年样本文献中共1445 个关键词进行词共现分析的结果。

图3 CSSCI 收录中美贸易高频关键词图谱

图4 SSCI 收录中美贸易高频关键词图谱

图3 中贸易摩擦、中美贸易、中美关系、反倾销和经贸摩擦,图4中impact(影响)、trade(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growth(增长)和trade war(贸易摩擦)等节点凸现明显,说明中美贸易领域国内外研究都关注贸易关系,尤其是贸易摩擦问题,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问题。

(三)关键词词频分析

为了让最终呈现的结果更加严谨,更清楚关键词各节点及出现频次,在节点大小可视图的基础上,借助数据表格共现频次等参数信息,对样本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见表1)。最高为中美贸易摩擦出现214 次,中美贸易、中美关系和反倾销分列前4;英文中impact(影响)、trade(贸易)和中美贸易,但英文文献从更广义视角研究国际贸易,international trade(国际贸易)出现了104 次。中文文献关注经贸摩擦中中美相互征收关税对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对中国制造业等产业影响较大(张宁宁,2021;张志明、杜明威,2018);Chor 等(2021)采用夜间灯光数据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他们发现:美国关税每上升1%造成夜间照明灯光下降0.59%。相比上年同期,高新区、产业园区和其他地区记录的夜间灯光均值分别下降了-0.105,-0.085 和-0.067,更大跌幅的地区意味着受到关税的不利影响更大(见图1.5)。如果美国关税造成中国企业出口订单缩水,会导致生产削减,劳动力需求减少,就会减少夜间工厂附近工人宿舍的灯光,但是中国的报复性关税并没有显著的影响。

图5 2018 年第1 季度和2019 年第1 季度苏州夜间灯光照明强度对比(红色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绿色为苏州工业园区)

表1 中美贸易摩擦高频词以及出现频次

英文文献研究更多关注模型、影响、市场和环境;中外学者都关注中美贸易摩擦对经济的影响及采取的政策(对策)。事实上,中美贸易摩擦带来的影响并非双边而是世界性的。作为两个超级大国,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不仅是双边的,而且是全球性的。Zhu 等(2022)的模拟研究结果显示(见图6),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经济造成了严重损害。中国出口总额下降5.09%,美国下降2.87%;美国进口总额下降4.61%,中国下降6.90%,中美两国在社会福利、实际GDP、资本存量、家庭收入和私人消费等方面的变化为负。说明贸易摩擦造成的损失是相互的,影响到社会生产和消费的各个方面。其次,中国经济比美国经济受损更严重。中国实际GDP 降幅约为美国的10 倍,中国指数为3.03,而美国仅为0.32;从社会福利来看,中国的福利损失是美国的1.76 倍;就家庭收入和私人消费指标而言,中国的降幅远超美国。其原因可能是中国以出口制成品为主,美国以出口半成品为主的贸易格局,决定了美国半成品能够迅速转向全球价值链的其他环节,弥补出口的损失。从贸易平衡来看,中美贸易不平衡增加了146.84 亿美元,美国增加了695.51 亿美元,其他国家如日本、加拿大、东盟、欧盟等都不同程度地减少,欧盟降幅最大,其次是日本。这表明,大型经济体间贸易摩擦不可避免地对第三国产生影响,且具有全球蔓延特征。

图6 中美贸易摩擦影响的宏观经济模拟结果

为探讨中美贸易的边界效应,Cui 等(2019)同样采用GTAP 方法建立6 个多区域的CGE 模型基于贸易摩擦严重程度的贸易中断情景,实证分析两国的影响及对其他国家的潜在影响。结果表明:第一,中美贸易中断可能导致双输局面;第二,与农业相比,中国在制造业进口限制可能会对美国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第三,存在贸易转移,表明两国双边贸易收缩会增加对第三国贸易伙伴的出口;第四,虽然美国的贸易制裁将大幅减少对华贸易逆差,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逆差会增加。因此,两国贸易中断是不利的。

中国学者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因特朗普任职而恶化,亦即领导人个性也是加剧贸易摩擦的成因。在综合关键词共现图谱、出现频次后,可知21 世纪以来,中美贸易、经贸摩擦、国际贸易、贸易摩擦等关键词最为突出。相对国内文献,国外文献之间关联更紧密,也更集中,如第14 大关键词return(收益、回报)共现了39 次,中国文献“影响”只共现14次,中国的研究相对分散。

(四)关键词聚类分析

为更好地认识国内外中美贸易的热点主题分布的异同,深化主题共现关系,本研究在关键词共现图谱的基础上依据关键词相似度对其进行聚类,通过LLR 算法从关键词中提取名词性术语对聚类进行命名,由此得到国内外中美贸易摩擦研究主题聚类(见图7 和图8)。其中,CSSCI 收录和SSCI 收录文献研究各包括14 个主要聚类(具体对比如表2所示)。

表2 国内外中美贸易摩擦研究关键词聚类对比(前14)

图7 CSSCI 收录中美贸易关键词聚类图谱

对国内外中美贸易关键词聚类图谱比较分析发现(详见表2),中美贸易研究有一些类似主题聚类,例如贸易摩擦、双边贸易等,但有所区别。如:

1.国内研究方面

第一,反倾销作为贸易救济措施之一,已成为应用最广泛的贸易保护手段。随着中美贸易依存度的不断提高,反倾销迅速成为中美贸易研究的热点主题。根据聚类可视化结果,#2 聚类(反倾销)包括关键词“救济措施”“反倾销调查”“反垄断调查”“倾销行为”“反补贴法”“非市场经济国家”“反补贴税”“反补贴措施”等,可见美国对华贸易保护以反倾销反补贴的“双反”措施为主,此问题日益突出。

第二,特朗普政府执政以来,中美关系不确定性空前绝后。美方无视中方一再提出的稳定双边关系的主张,持续打压中国,使冲突不断升级,导致中美关系降到建交历史冰点。客观来说,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并非起源于特朗普政府,但特朗普政府在其中发挥着决定性的作用,使本来就不够信任的中美双边关系雪上加霜。因此,中美贸易研究开始关注主要核心力量,#6 聚类(特朗普)包括关键词“中美贸易摩擦”“结构性去杠杆”“美国经济”“经贸磋商”“涉华经济利益集团”等,可见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确有明显针对性。

第三,随着经济全球化,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价值链。正因为如此,美国无法接受中国的快速发展,如限制向中国出口高科技产品,增加了两国之间的贸易逆差。从华为事件可以看出,如果中国芯片这类高技术含量产品依赖进口,将极大限制企业的发展。因此,中美贸易摩擦研究重视制造业在中美贸易关系中的作用,尤其是高端技术产业,#10 聚类(制造业)包括关键词“高科技产品”“加工贸易”“全球价值链”“研发投入”“高科技公司”等。可见,中国高新技术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生产更多自主开发高新技术产品并出口。学者采用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和国际投入产出表测算中美贸易摩擦的GVC 效应。张志明和杜明威(2018)从全球价值链视角探讨中美贸易摩擦的非对称贸易效应的研究显示:中美贸易摩擦导致与中美存在价值链关联的所有经济体出口贸易均遭受到不同程度损失,其中,美国出口贸易利益遭受的损失显著大于中国。美国对华制裁对其他经济体出口贸易利益和全世界总值出口贸易的负面冲击均显著大于中国对美国同等规模贸易制裁。如果只考虑经济因素,无论是美国发动贸易摩擦还是我国关税反制都是“非理性”行为(王晗,2020)。从博弈角度看,中美贸易摩擦是无限次博弈,只要双方足够重视长远利益,便可出现合作。

2.国外研究方面

第一,#0 聚类经济政策不确定性(economic policy uncertainty)是国外中美贸易研究的重点,包括股票市场回报(stock market returns)、溢出效应(spill-over effect)、动态条件相关系数(dynamic conditional correlation)、对冲有效性(hedging effectiveness)、波动溢出(volatility spillover)、风险转移(risk transmission)、投资关注(investor attention)等,说明中美贸易关系改善与否直接关系到宏观形势和股市股价。

第二,汇率博弈成为国外中美贸易摩擦研究的聚焦热点。#1 聚类关键词外汇(exchange rate)不仅包含了波动预期(volatility forecasting)、遗传编码(genetic programming)、人民币国际化(rmb internationalization),也有研究金融领域常用研究方法如向量自回归模型(vector autoregression)、研究汇率波动(exchange rate volatility)和贸易流向(trade flows),还有发展中国家(developingcountry)、溢价难题(premium puzzle)等。中美汇率不是简单的两国博弈,而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两股不对等势力之间的博弈。

第三,#2 聚类进口竞争是中美贸易摩擦第三大聚类关键词。研究包括元回归分析(meta-regression analysis)、资源可用性(resource availability)、“毕业”率(graduation rates)、国际贸易统一关税(uniform tariff |international trade)、跨国生产(multinational production)、技术扩散(technology diffusion)以及内生增长和内生人力资本(endogenousgrowth,endogenous human capital)。这正好呼应#3 聚类结构分解研究(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包括多区域投入产出分析(multi-regional input-output analysis)、排放系数(emissioncoefficients)、美日贸易(us-japantrade)、经济-环境系统(economy-environment nexus|carbon emissions)、外国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金融发展(financial development)、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以及碳排放强度(carbon intensity)。#4 聚类为生态系统服务业(ecosystem services)、该聚类包括未来土地使用模拟(future land use simulation)、代表性浓度路径(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社会经济路径(socio-economic pathways)、气候变化下景观模型(landscape model|climate change)pattern。无论是美国制造业进口还是中国农业与服务业进口,都可以通过技术扩散以及绿色创新培育内涵式发展。中国已制定“双碳”目标,中美贸易摩擦研究中碳市场或碳关税政策等相关主题仍然炙手可热。

三、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一)关键词凸现图谱

文献关键词突现图谱是体现研究活跃度的主要指标。其中,突现值Burst 是指在特定时段范围内,某关键词被引频次大幅上升或在短时间内显著增加,突发性节点强度代表该节点的突发增长率的高低,强度大的突发性节点从一定程度上反映该领域的研究前沿,旨在探究该领域研究前沿或未来演化趋势。操作的主要过程为:选项选定,类型选Burst Terms、节点类型选关键词Keyword。在弹出的新窗口里,不必等迭代结束,点击Burstness 的View视图,就可以得到Citation Burst 文献关键词突现图谱。图谱上的每一个关键词所处的时区,即这个关键词首次出现的时间,彼此相连线条体现了关键词间相互联系,在本研究中反映出中美贸易摩擦研究热点主题的演化过程。

图9 和图10 分别呈现6 列前22 个国内国外文献中突现词排序。其中Year 为样本数据的选择起始年份,Strength 为文献关键词凸现强度,Begin 为该内容迅速成为热点的起始研究年份,End 字段是该研究不再成为热点的结束年份,最后一列时间跨度为当前样本数据的取值年份范围。红色加粗的部分为研究热点时间区域,蓝色较窄的内容为该关键词的研究年份。国内研究在近年仍然是经济影响,如贸易转移效应、溢出效应、双循环和RCEP 建立后中美贸易摩擦走势的相关研究;国外主要聚焦于经济影响,如经济周期和股票市场,近两年主要关注经济增长问题。

图9 CSSCI 收录中美贸易关键词时区图谱

图10 SSCI 收录中美贸易关键词时区图谱

(二)研究热点主题凸现

国内研究:通过分析关键词凸现强度可知,在近三十年研究中,强度最大的是反倾销,达到6.85,反倾销原意反映外国商品在本国市场因低价倾销而导致本国产业受到损害,不得不对外国商品所采取的征收附加税的贸易救济措施。但是,由于其更具隐蔽性,已成为美国对中国非关税措施的惯用手段。同时,特朗普、纺织品、反补贴和关税等词突变强度较大,分别为5.85、4.65、4.53 和3.88,说明在国内中美贸易研究领域,特朗普政府对华发起的贸易摩擦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并在技术、外交、安全、政治、制造业等多个领域对华施压,突出全面对华竞争态势(吴心伯,2021)。从凸现时间看,持续时间最久的关键词包括日元升值、中美两国、WTO、双边贸易、原因、对策、反倾销、反补贴等10 个,从1992 年到2022 年的研究覆盖生产制造、商业创新、命运共同体、区域经济合作和产业保护等各领域,重点体现在进出口贸易、制造业等行业。

国外研究:通过分析关键词凸现强度发现,近些年来,强度最大的是us-china trade war(中美贸易战),达到4.77,该词反映出中美贸易摩擦日益激化,贸易摩擦频繁出现的领域也在不断扩大。同时,panel data(面板数据)、country(国家)、stock market(股票市场)等词突变强度较大,分别为4.58、3.81 和3.79,说明在国外中美贸易研究领域,中美贸易摩擦的焦点也从微观经济领域上升到宏观制度层面,贸易保护手段也逐渐多样化。从凸现时间看,该领域持续时间最久的关键词较少,主要有devaluation(贬值)、balance(平衡)、acid(酸)等3 个。从2004 年到2022 年,近二十年的研究过程体现了中美“贸易不平衡”和“关税不对等”,货币贬值、全球环境恶化问题突出。中美皆需理性看待贸易平衡问题,理解中美两国在全球价值链上的分工与互补,在互利共赢的基础上继续扩大开放(马弘、秦若冰,2021)。

(三)研究热点的阶段演化

从总体趋势看国内中美贸易研究领域较为宽泛。在时间跨度上,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93-2006 年,这也是我国探索市场经济体制的萌芽期,国内该领域的研究刚起步,部分学者对此有初步探索。1993 年,党中央决定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对外开放之门越来越大(程恩富、罗玉辉,2021)。2001 年中国加入WTO,文献以分析中美两国对双边贸易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为主。随后2005 年《纺织品与服装协议》终止,取消配额管理,特保措施中保护权力削弱,中美贸易从此进入快速发展期,直到2006 年。

第二阶段:2007-2014 年,中美贸易迎来了快速发展期,不过,在双方进出口总值从2001 年的1210亿美元激增到3420 亿美元、仅仅五年时间就增加两倍的情况下,争端在所难免。因此,国内学者的研究热点逐渐与贸易保护接近,其中“反倾销”“反补贴”和“保障措施”热度较大,且持续研究时间较长。

第三阶段:2017 年至今,特朗普于2017 年1 月20 日宣誓就职,2017 年8 月19 日,美国即正式启动“301 调查”。2018 年9 月,美国政府决定对2000亿美元中国输美产品加征10%的关税。2019 年5 月10 日,美国决定将2000 亿美元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从10%上调至25%(程恩富、罗玉辉,2021)。面对美国加征关税不得不采取贸易保护措施,国内学者的研究也更倾向于关注“产业链”、通过国内循环为主国内国际“双循环”等战略寻求出路,在美国不断制造中美贸易摩擦之际,中国成功签署RCEP 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与区域内国家的经贸联系。中国近期的研究热点集中于“贸易转移”“产业链”“双循环”和“RCEP”等。

四、中美贸易摩擦研究趋势与展望

将样本数据中关系紧密的主题关键词进行聚类,要对某一聚类的代表解析并检验,需要对同一聚类中的最大值加上标签(步骤略,备索),进一步检验主题研究结构的有效性。关键词网络中的Modularity Q 值和Silhouette S 值两个指标是揭示其基本特点的依据。通过以上操作,并对结果进行分类筛选、去重、汇总(结果见图11)。

图11 CSSCI(左)和SSCI(右)收录中美贸易关键词共现聚类知识时间线图

在国内研究中,利用上述算法依据数量大小进行排序,得到#0 贸易摩擦、#1 商务部、#2 中美贸易、#3 利益集团、#4 中美关系、#5 特朗普、#6 美国、#7 中美两国、#8 出口、#9 大豆等16 个主要聚类的汇总信息。自2001 年中国加入WTO,贸易摩擦一直领衔研究热点,中国2003 年成立中国商务部负责中国外贸事务,颁布贸易政策,这两个关键词位居前两大聚类。同样利用上述算法对国外研究的大小进行排序,得到#0 volatility spillover(波动溢出效应)、#1 bilateral trade(双边贸易)、#2 export price(出口价格)、#3 co2 emission(碳排放)、#4 ecosystem service(生态服务系统)、#5 product market competition(产品市场竞争)、#6 public opinion(公众舆论)等13 个主要聚类汇总信息。

从图11 参数分析可知,聚类模块值(Modularity)Q 值为0.7074,值大于0.3,聚类结构显著。聚类平均轮廓值(Silhouette)S 为0.9162,其值显著高于临界值0.7,聚类令人信服。从国外研究的参数可知,聚类模块值Q 值为0.4477,值大于0.3,聚类平均轮廓值S 为0.7459,也高于临界值0.7。因此,上述聚类结构分析结果显著且有效。

现实中,2020 年,中国贸易总额超出世界前十大经济体(除中美外)中位数的36.01 千亿美元,美国超出30.13 千亿美元,中美贸易与其他经济体分化正在加大;三年来疫情反复、经济刺激收效甚微,一些国家还加剧通胀,世界经济结构性失衡矛盾难以化解。未来中美两国可通过谋求共同关注的经济发展大局,妥善处理中美贸易摩擦。如针对不同产品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采用结构分析方法研究中美经贸合作的可行性;在RECP 签订后,中国将重心置于东北亚自贸区建设,实现更多贸易创造效应。在全球经贸大环境下,中国如何做好“世界市场”吸引美国和全球需求,“双循环”下通过内外贸一体化,避免中美贸易摩擦下经济波动的负向溢出,仍是值得关注的主题(张振举,2021;王厚双、王柏,2022)。同时,中美贸易摩擦对粮食的影响巨大,中国不仅要继续扩大国际贸易以满足眼前的消费需求,而且要将部分贸易商品储存起来以备将来消费,尤其要存储石油和粮食等(谢建国、叶君,2022)。原材料更易受摩擦的负面影响,消费品受到的影响并不显著,说明跟美国相比,中国这些消费类产品上具有较大的优势,不可替代性强。不可替代性越强,受到贸易摩擦的影响越小;因此,提高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中国制造竞争力,也能提高企业在中美贸易摩擦中的存活率。

除维持与美国的正常贸易关系外,中国更要重视发展国内市场,国内市场具有规模优势,本地市场效应理论及后续研究证实,本地市场消费品水平型和垂直型分工都有助于出口结构调整(韩永彩,2020)。本地市场消费品质量越高,出口的产品质量也高;本地市场消费品种类越多,出口产品种类也越多。中国企业不能依赖美国市场,可积极开拓世界其他国家出口渠道。通过点对点突破本无地缘政治的国家,以点连接和延伸“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并由以线带面拓展欧洲国家的潜在市场。在党中央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企业要重点关注中国国内市场的需求,再基于本地市场效应,从挖掘相似需求开始,逐渐扩大出口网络,化解外在不确定性风险。

猜你喜欢

摩擦聚类贸易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神奇的摩擦起电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条分缕析 摩擦真相
基于DBSACN聚类算法的XML文档聚类
贸易统计
解读摩擦起电
基于高斯混合聚类的阵列干涉SAR三维成像
贸易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