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选修课花卉栽培与鉴赏教学改革实践探析
2024-01-26彭姿叶黎钟春英凌茂焕
彭姿 叶黎 钟春英 凌茂焕
基金项目:2023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2023JGB421)
第一作者简介:彭姿(1987-),女,理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花卉栽培教学与研究。
*通信作者:叶黎(1994-),女,教育学硕士,副科长。研究方向为教学管理、课程与教学论研究。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32
摘 要:花卉栽培与鉴赏作为一门校内公共选修课,是高校通识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该课程目的在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审美能力,使其在各方面实现协调发展。该课程的开设有助于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帮助学生掌握跨专业知识。该文针对该课程的教学现状,通过课堂观察、师生交流及自我反思,提出对该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花卉栽培与鉴赏;公共选修课;教学改革;实践教学;高等学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3-0130-04
Abstract: As a public elective course in the university, flower cultivation and appreci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 purpose of the course is to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and aesthetic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to achiev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in all aspects. The offering of this course helps to broaden students' horizons, cultivate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and help students master cross-disciplinary knowledge. In view of the current teaching situation of the course,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on the teaching reform of the course through classroom observation, communication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self-reflection.
Keywords: flower cultivation and appreciation; public elective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practical teaching;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公共选修课是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的有机组成,是专业人才培养中的有益辅助[1]。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断改革,公共选修课越来越受到重视,在课程体系中所占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花卉栽培与鉴赏是一门了解花卉的作用、识别与分类形式,研究花卉的分类、繁殖、栽培技术和插花技术,学习花史、花文化、花卉礼仪等,将花卉知识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初步具有解决一般花卉栽培问题的能力,并能综合运用于对实际问题的分析,把植物学与古典文学相结合,提高学生人文素养,达到学生能识别、会栽培,并提高对花卉的鉴赏能力独具特色的公共选修课。鉴于该课程为公共选修课,主要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其各方面协调发展为目的,因此,该课程在教学手段与培养模式上应有别于涉农相关专业的农林院校学生。
本文针对在花卉栽培与鉴赏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课程实践环节及课程思政等方面进行了改革和探索。
1 花卉栽培与鉴赏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选课存在盲从性
学生在选课时并不了解该课程,有盲目选课的现象。在实际的选课过程中,学校开放的选课时间一般都比较短,学生又无法在短时间内对所有公共选修课进行深入了解,故学生在选课时只是根据课程名称对该课程进行初步理解,选课时盲从性大,并且存在随意性或是扎堆、随大流的现象,选课初衷并不是对该课程的热爱。导致有些学生学习态度不够认真,甚至有想逃课的情形存在,由于该课程是安排在晚上,找理由请假的也较普遍,对课程不够重视,直接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1.2 教學资源不够丰富多样
花卉栽培与鉴赏课程学时有限,总学时32课时,其中理论学时24课时,实践学时8课时,要兼顾不同专业的学生,教师要在有限的学时数内完成课程教学,做到课程全面化和系统化是非常困难的。这导致授课教师只能在有限的学时里面进行教学,挑选教学内容时不得不进行删减调整,以适应有限的课时量[2]。更多教学资源也无法在有限的课堂内实施,花卉栽培的基础知识无法讲授得透彻,导致学生似懂非懂,教学内容衔接不够和谐,反过来导致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影响了课程授课质量和授课效果。
目前,对于教学实践方面的设备和实践场地,广西科技师范学院(以下简称“我校”)能用于公共选修课程教学的还是比较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对花卉种类进行分类与鉴别,掌握其栽培技术、园林用途、插花技术及花卉不同观赏特点,这些内容的实践性都比较强,只有进行实践教学,给予学生动手参与实践的机会,才能让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效联系起来,更加直观地获得花卉栽培技术与花卉鉴赏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对于没有生物类或农林专业的院校来说,这一点比较难实现[2]。
1.3 课程考核不够严谨
由于公共选修课的特殊性,我校公共选修课程均为考查课程,考查课程的考核方式,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课程特点自行安排,使得公共选修课的考核方式形式多样。相同课程不同的授课老师,考核方式均有不同。如该课程有的教师是选择让学生制作PPT,有的是写一篇课程小论文或是读书报告作为期末课程考核的方式。此外,平时的成绩考核,课堂考勤或是课堂表现的占比较大。期末考核的命题和批阅都是由任课老师自己完成,并且学生考试通过率比较高。这就给学生造成公共选修课“学分很容易拿”的感觉,故导致对课程不够重视,上课不够认真。
综合以上分析,迫切需要对该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以适应目前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和现在学生的学习方法。
2 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2.1 教学内容的优化,改善理论教学效果
花卉栽培与鉴赏作为一门公共选修课,是一门任选课程,选课的学生来自不同培养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内容的选择对提高课程教学效果至关重要。非生物学或是非涉农专业的学生对植物学方面的专业知识有限,来自不同培养层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对花卉栽培与鉴赏这门课程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存在差异。教师在对《花卉学》《园林花卉学》《花卉栽培》《居家花卉栽培技术》《花卉培育与鉴赏》《插花艺术》等生物科学、园林、农业类等多个专业及欣赏类书籍进行浓缩与整合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全面梳理,对选取的章节内容重新整合,更注重章节间的衔接性,也使课程内容散而不乱。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增加了花文化、礼仪花卉、 插花艺术和年宵花卉等教学内容,在授课内容中融入花文化与诗词鉴赏等的内容,更加强调实践环节的重要性,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增强了教学内容的综合性与适用性。课程安排结构见表1。
2.2 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我国是“世界园林之母”,花卉种质资源十分丰富,世界各地花卉种类更多,一年四季各种花卉竞相开放[3]。但是无法把当季所有开放的花卉全都搬进课堂,而且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板书,无法满足更直观生动地展现花卉结构、形态特征及其他方面的知识的教学需求,此时必须采用现代教学方式。例如在校园中、公园里拍摄花卉照片或是网上搜集花卉图片资料,根据实际授课的需要用花卉图片结合花卉生长的真实场景制作成课件,增强学生对花卉的感性认识,避免在课堂上空谈花卉的形态特征、生态习性等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启发讨论式教学,在相应的章节中开展分组讨论,每组讨论不同的问题,最后小组派代表总结发言,通过这样的方式增加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程氛围,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在每个章节授课结束后,增加猜花谜语的教学环节,可以是任课教师出花谜语,也可以是学生自己准备的花谜语,通过猜花谜语的教学环节提高了课堂的互动性,在愉悦的课堂氛围中获得知识的同时结束本章节的学习,还可以让学生对下一章节充满期待。
2.3 结合生活实际与我国的传统文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花卉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花卉可以供人观赏、提高人的修养、净化空气、修复土壤和养颜美容,以及食用和药用。对花卉进行鉴赏的时候,将花文化与生活联系在一起,利用一些与生活相关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桂花可以制作桂花粥、桂花糕,芦荟可以用来做面膜,百合可以拿来做菜,等等。我国茶文化历史源远流长,国人对山茶花也是非常的热爱。在讲授山茶花文化时,通过介绍中国邮电部发行的一套《云南山茶花》邮票激发学生的兴趣。“云南茶花甲天下,大理茶花冠云南”道出了云南山茶花在中国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从古至今文人喜欢吟诗作画,吟咏花卉的诗词、描绘花卉的画作以及关于花卉的典故甚多。教学内容把花卉与古典文学相结合,如在课堂中引入这些诗词、画作、典故,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如在讲授传统名花牡丹时,引用唐朝诗人刘禹锡的《赏牡丹》和李正封《牡丹诗》,刘禹锡的诗句“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李正封的诗句“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在他们的诗词里面都提到了国色,牡丹第一个花意象就是国色天香,它意味着国运昌盛,这一个“盛世牡丹”是它成为唐代、清代时国花的原因。同时配上有名品种的牡丹图片展示出来,这样学生更能感受到牡丹花的雍容华贵和美丽动人的姿态,更能理解为什么牡丹在中国被称为“花之富贵者也”,象征着祖国的繁荣和昌盛。兰花是著名的花卉,常被比喻为“君子”“雅士”“幽人”。兰花,花具奇特的造型,结构精巧,有如蝴蝶飞在枝头翩翩起舞一般的蝴蝶兰,又有花瓣像兜子的兜兰,花色丰富,叶形状各异,品种丰富,让研究学者、艺术家和植物爱好者为其着迷。中国很多传统工艺都融入了兰花的元素,如兰花印染是古老的印染技术,出自民间,图案古朴、清新、明快,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在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工艺品中常常能看到兰花,说明兰花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加深理解兰文化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
2.4 积极创造条件,完善课程实践环节
花卉栽培与鉴赏课程具有季节性强、实践性强与应用性强的三大特點,因此,实践教学活动是非常重要的环节[4]。通过实践不仅能增强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更能将课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有效联系起来。校园就是一个现成的实践场所,在花卉识别的教学中,通过现场教学,带领学生走在校园中边观察、边讲解、边实践,这样通过实物的展示,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在提问与解答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学生的运用知识水平与创新思维能力。通过现场教学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如学校里栽培着不同类型的月季,让同学们课后去认真观察区别在哪里,总结区别并带到课堂中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分享,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善于观察的能力,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结合授课的季节,给学生准备不同的花卉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花卉繁殖与栽培的实验,通过花卉的播种、花卉的扦插与分株、球根植物的种植和盆栽管理这一系列的实验,用一个学期的时间观察自己栽培的花卉的生长情况,这样学生对花卉的生长与发育及其管理就有了感性的认识。为了丰富实践内容,提高学生插花技能,课程增加了“插花艺术”实践教学,先介绍东西方传统插花艺术,再对草月流派、谢明大师、蔡仲娟大师插花作品进行欣赏,最后学生动手进行插花作品的创作,通过实践,加深其对插花艺术的理解。
2.5 融入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
依据课程重组的教学内容,分章节确定思政主题,构建思政育人目标体系。在知识讲解、实践教学、自主学习等过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植物能改善我们生活的环境,甚至是改善地球的环境。生活在地球上的我们无时无处不在享受植物带来的福祉。在课程思政中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贯穿始终,从而引导学生做“美丽中国”和乡村振兴的忠实建设者和践行者。
植物具有顽强的生命力,一颗种子总能凭借顽强的毅力破土而出,甚至为了能重新生长休眠几年甚至上千年。有记载,在古代泥炭层中挖掘出古莲子,去掉坚硬的种皮后将其播种,竟能奇迹般地生根发芽了,经过测定,其寿命有1 041年。任何困難都无法阻挡植物追求生命与阳光的权利。植物界中创造出的非凡奇迹,正是因为植物对生命充满热情和期待,为了延续生命,不畏困难,砥砺前行,这与国家民族的生存发展何其相似。在讲授花卉的繁殖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给学生讲授花卉的种子繁殖技术的相关知识,在播种繁殖的实验过程中让学生仔细观察和记录其生长的变化,体会种植花卉过程中的点滴惊喜,感受生命的力量。通过植物的生存机制,激发学生内心积极向上的精神,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拼搏。
在花卉识别的教学过程中,以传统文化为出发点,融入课程思政。从古人的诗词歌赋中不难发现,人们喜欢借花喻情,以花喻人,凭花明志,以花草树木比喻人的优良品质[5]。如校园常见的植物苏铁,它虽然常见但在恐龙时期就已经出现,是非常古老的裸子植物。它树形古雅,生性强健,坚硬如铁,叶羽婆娑。成语典故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吴浙间尝有俗谚云,见事难成,则云须铁树开花。”苏铁具有不畏困难、不畏权贵,奋勇向前的精神,“铁树开花”有吉祥瑞兆寓意。郑板桥的《竹梅图的对联》:“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以植物的自然生长形态喻人、托物、言志,借助竹子的特点和梅花的品格表达人物的高尚品格。每一种花卉植物经过千百年来的发展演变,人们也将自身情感融入其中,这一优秀传统文化以花卉为载体,值得继续传承下去[5]。
3 完善考核机制
花卉栽培与鉴赏课程改革的目标是加强课程过程性考核,改变课程结束时“一考定成绩”的做法。过程性考核主要是对学生日常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指导与反馈。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学习、课堂测验(平时测验或章节测验)、课程作业、课堂讨论、期中考核、实践教学活动、课程论文和线上课程学习等。本课程的考核具体办法,改革方向主要是提高实践技能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降低理论考核成绩所占的比例,最后的总成绩由平时成绩、实践成绩、理论成绩3个部分组成,具体比例为理论考核成绩占60%,实践考核成绩和平时成绩各占20%。过程性考核的综合成绩将作为课程的“平时成绩”,并且不能以考勤作为唯一的过程考核形式,考勤成绩权重在过程性考核成绩总权重中不能超过20%。在实践教学考核成绩中,实验报告及插花作品各占50%。仍然保留期末考试的形式,但是采用了开卷的形式进行考核。在题目选取时,多选取开放式答案的试题,重点考查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此同时,对不同授课老师要求统一考核方式,增加课程考核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4 结束语
针对公共选修课花卉栽培与鉴赏课程,笔者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在教学过程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实践摸索,勇于创新,优化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进而更好地培养掌握跨学科知识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罗清威,艾桃桃,张会,等.公共选修类素质教育“金课”的打造初探[J].才智,2020(15):123.
[2] 蓝蔚青,谢晶,李燕,等.花卉栽培与欣赏课程教学改革调查分析与思考[J].高等农业教育,2012(9):38-41.
[3] 周丽华.公共选修课《园林花卉学》的教学改革[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7(4):124-125.
[4] 蓝蔚青,谢晶,李燕,等.花卉栽培与欣赏课程建设改革探析[J].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9(7):66-68.
[5] 蓝蔚青,谢晶,孙晓红,等.课程思政在高校“花卉欣赏”通识课中的改革探索[J].现代园艺,2022,45(15):190-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