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

2024-01-26丁越峰

智慧农业导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基金项目:中共甘肃省委党校(甘肃行政学院)创新工程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专题科研咨询类项目(2022ZX02)

作者简介:丁越峰(1982-),男,博士,副教授,副主任。研究方向为基层社会治理、基层民主建设。

DOI:10.20028/j.zhnydk.2024.03.021

摘  要: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推进,乡村发展逐渐成为国家发展的重要议题,而基层社会治理作为乡村发展的基石,其现代化程度直接影响着乡村振兴的成效。因此,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提升基层组织的能力和水平,成为当前乡村振兴的迫切需求。该文介绍基层社会治理理念、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义,提出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关键词: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乡村振兴;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9902(2024)03-0085-04

Abstract: With the proposal and promotion of China's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rural development has gradually become an important issue of national development, and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as the cornerstone of rural development, its modernization degree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ectivenes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Therefore, strengthening the modernization of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and improving the ability and level of grass-roots organizations have become the urgent need of the current rural revitaliz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and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modernization of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and puts forward the path of boost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with the modernization of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Keywords: grass-roots social governance; moderniz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governance system; governance ability

黨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这一判断对于我们深刻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不仅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在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已经成为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这也意味着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农民增收致富、安居乐业。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领域,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在新时代发展下,必须健全社会治理制度,完善社会治理体系,构建现代化社会治理组织结构,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创造现代化社会治理格局,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

1  基层社会治理理念

基层社会治理理念是人们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的认知、态度和信念的总称,对于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不仅包括对于社会治理基本原则和价值观的认同,也包括对于治理方式、治理体系以及治理效果的期望和追求[1]。具体基层社会治理理念体现在以下4个方面:一是民主参与,强调广泛的民主参与,让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决策和管理,形成多元共治的局面,通过居民的参与和表达,能够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自治能力。二是法治保障,依法治理是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原则之一,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体系和法规制度,确保社会治理的公正和公平。同时,加强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社区居民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促进社区居民依法行为。三是科学决策,基层社会治理需要以科学的方法和理性的思维进行决策,通过收集和分析各类数据和信息,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和政策,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四是有效管理,强调高效、精细、便民的管理方式,通过建立规范的管理机制和流程,提高社区管理的效率和服务水平,并加强对社区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提供优质的公共服务和便民措施。

2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意义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2.1  提高治理效能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传统治理模式已无法适应新形势下的社会需求,存在着治理效能不高、监管不力等问题。而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引入创新理念、优化治理结构、加强信息化技术应用等方式,实现对基层社会更为科学、高效、精准的治理,掌握基层社会的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各类问题,提高治理效能[2]。具体而言,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可以加强对基层社会的监管和管理,加强对公共安全、环境保护等领域的监管力度,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有助于乡村振兴的实现,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2.2  促进经济发展

乡村经济发展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可以为市场主体提供更好的服务和保障,改善营商环境,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同时,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也可以加强对农村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这些都将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提供经济支撑。

2.3  改善民生福祉

民生福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的需求和权益保障,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之一。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可以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求,提高民生福祉水平,促进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3]。同时,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也可以加强对农村教育和医疗等领域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好的社会福利,而这些都将有助于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为乡村振兴提供民生保障。

3  以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助推乡村振兴的路径

3.1  加强党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组织

首先,党和政府做好主导与引导工作。一是突出党组织的引领作用,以实现农村和谐为宗旨,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和农村社会稳定纳入党建工作范畴,深入实施“红色头雁”工程,选派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推荐具有较强党性和较高致富能力的能人担任村“两委”职务,对软弱涣散的村派驻村第一书记或工作队,努力建立健全基层党组织,提高战斗力,将不稳定的因素在基层化解,及时消除。二是强调基层政府的核心作用,实现行政管理和社区自治的有效对接,推动政府依法行政和农民自我管理良性互促。加大改革力度,转变政府职能,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意愿,有效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问题,构建起农村社会稳定的四梁八柱[4]。三是充分发挥村(居)委会等自治组织作用,积极引领农民群众主动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在村级财务的核算、政策款项的发放等群众关切的重大事项上,规范操作流程,并采取有效约束手段。

其次,充分发挥农村社会团体的力量。农村社会团体是乡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和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组织和协调社会资源,可以提高农村社会的组织化程度和参与度,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例如,农民合作社、乡村商会等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农民共同生产、共同销售,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乡村文艺团体可以通过组织文艺活动、宣传教育等方式,提高农村文化的水平,促进乡村社会的文化繁荣;乡村环保团体可以通过宣传环保知识、组织环保行动等方式,增强农村环保意识,促进乡村环境的改善[4]。

最后,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础性工作在基层,重点难点工作也在基层。作为管党治党的重要职能部门,组织部门要带头贯彻落实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抓基层打基础不放松,通过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以党的建设引领基层治理、推动基层治理、保障基层治理,不断开创基层治理新局面。要坚持创新理论武装,把握基层治理的正确方向,通过加强学习培训和宣传阐释,只有学习到位,才能贯彻落实到位,并结合实际情况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宣传阐释工作,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走近群众,凝聚党心民心、扩大社会共识。特别是要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生动鲜活的语言,将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讲清楚、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决策部署讲明白,让干部群众能够听懂、领会并落实,使得党的意志、声音和要求能够及时传达至基层,增强推进基层治理的思想和行动自觉。

3.2  加强组织建设,优化基層社会治理手段

在新时代发展下,一个健全的组织体系和有效的社会治理手段对于推动乡村发展、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实现社会治理手段法治化是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乡村社会治理中,法治化治理手段不仅可以确保所有行为都在法律框架内进行,还能够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为公正、公平、公开的社会治理环境提供制度保障。政府在实现社会治理手段法治化的过程中,首要任务是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社会治理行为中的权利与义务,使每个个体都清楚自己的权利和责任。通过法律的明文规定,可以避免因权责不清导致的冲突和矛盾,确保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5]。同时,在制定法律法规时,政府需充分考虑乡村社会的特点和实际情况。例如,针对乡村地区的文化差异、风俗习惯等,制定适合当地社会环境的法律法规,并关注农民和农村群体的权益保护,确保农民在社会治理中享有平等的地位和权利。此外,在推进社会治理手段法治化的过程中,政府还需要加强对公众的法律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以此形成良好的法治氛围,使公众更加自觉地遵守法律法规,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

其次,实现社会治理技术智能化是提升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有效途径。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治理也需要与时俱进,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提高社会治理的效率和精确度[6]。政府在实现社会治理技术智能化的过程中,应关注大数据技术的应用,通过收集、分析和利用大数据,深入挖掘社会问题的本质和规律,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供数据支持。例如,政府可以通过分析人口流动、农业产值、教育水平等数据,制定针对乡村地区的精准扶贫政策,提升政策实施的效果。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教育、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已经逐渐普及,通过智能化的社会服务,可以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例如,在乡村地区推广智能化的农业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智能化的诊断和治疗技术,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农村地区推广智能化的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等。此外,政府可以通过互联网拓宽人民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提高社会参与度。例如,通过建立网上政务平台、村民论坛等渠道,鼓励农民和农村居民表达意见和建议,增强他们在社会治理中的话语权和参与度[6]。

最后,实现社会治理人才专业化是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重要支撑,也是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因素。人才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通过培养和吸引优秀的人才参与社会治理,才能实现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和发展。因此,政府在实现社会治理人才专业化方面,应加强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建设,针对现有的人才队伍进行专业培训和技能提升,提高其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并积极吸引和培养新的专业化人才,不断充实和扩大基层社会治理人才队伍。在培养专业化社会治理人才方面,政府可以通过与高校、研究机构等合作,提供专业的社会治理培训课程和实习机会,涵盖社会治理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以及案例分析等内容,帮助基层社会治理人员提高专业素养和工作能力,并通过设立奖学金、提供实习机会等方式,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工作。除了培训现有的人才队伍,政府还应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选拔机制。通过建立科学、公正的人才选拔机制,以确保优秀的人才能够脱颖而出,为社会治理贡献力量。同时,政府还应建立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如定期的培训、轮岗交流等,以促进基层社会治理人才的全面发展[7]。

3.3  加强协同治理,完善多元主体共建机制

对于基层社会治理而言,其成功与否不仅取决于政府的努力,更需要其他主体的参与和合作。因此,加强协同治理,完善多元主体共建机制,是推动乡村振兴和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

一是强化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主体意识。群众是社会治理的主体,只有群众意识到自己的主体地位,并积极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才能实现有效的社会治理。作为政府,应积极开展各种宣传活动,提高群众对社会治理的认识,让其了解社会治理的目的、意义和方式,从而增强参与意识和责任感。同时,政府还可以通过开展听证会、民主恳谈会等活动,鼓励群众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其需求和期望,使群众真正成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和主人翁。

二是发挥新乡贤德治引领带动作用。新乡贤是乡村社会中的一股重要力量,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深厚的文化素养以及广泛的社会影响力,是推动乡村社会和谐稳定和道德水平提高的重要力量。要充分发挥新乡贤的德治引领带动作用,通过他们的言传身教和引导,推动乡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和道德水平的提高[8]。例如,可以邀请新乡贤参与乡村矛盾调解、家风家训制定等社会治理活动,发挥其在道德和文化方面的引领作用。同时,政府也应该加强对新乡贤的培养和支持,搭建新乡贤参与社会治理的平台,提高其社会治理能力,并建立乡村治理委员会、村民议事会等平台,为新乡贤参与社会治理提供机会和渠道,通过开展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让新乡贤更好地参与到乡村振兴中来,更好地服务于乡村振兴。

三是强化乡村地区网格化管理。网格化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社会治理方式,通过将管理区域划分为若干个网格,对每个网格进行精细化管理,提高管理的效率和精度。在乡村地区,由于地域广阔、人口分散,网格化管理尤为重要。政府应该建立健全网格化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制定网格化管理的实施方案和细则,明确管理的范围、内容、方式和责任等,完善信息收集、问题发现、任务派遣和结果反馈等环节,实现管理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同时,加强网格管理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提高其专业素质和工作能力,确保网格化管理的有效运行。

3.4  坚持以人为本,明确基层社会治理新要求

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发展的核心要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也成为社会治理创新的基本要求。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已经远远超出新农村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意味着农村的发展已经不是如何摆脱贫困的问题,而是如何更好地保障和实现农民的权利,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因此,在助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要尽可能尊重和维护农民的发展权利,这是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要求[9]。一是加强民生导向,关注农民群众的利益诉求,积极解决农民问题。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与农民的沟通和互动,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将农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向人民群众的需求倾斜。二是强化权力制约和监督。基层社会治理应建立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机制,防止权力滥用和腐败问题的发生,政府应加强对基层干部的培训和监督,加强对社会组织和社区组织的监督,提高基层社会治理的透明度和公正性[10]。三是注重人文关怀,乡村振興不仅是经济发展,更是文化传承和人文关怀。政府应该加强对农村文化传承的保护和弘扬,促进农村的文化发展,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心和归属感。同时,政府应关注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乡风文明建设,积极推动乡村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提升乡村社会的整体文化素质。

4  结束语

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提升基层组织的能力和水平,加强信息化和数字化建设,推动社会组织参与和加强人才培养,可以有效助推乡村振兴。然而,在实施过程中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需要政府、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在基层社会治理助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可加强党建引领,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组织;加强组织建设,优化基层社会治理手段;加强协同治理,完善多元主体共建机制;坚持以人为本,明确基层社会治理新要求等,通过共同努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将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基础和支撑,实现乡村振兴的目标。

参考文献:

[1] 周文廷.巴彦淖尔:加快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构建社会治理新格局[N].巴彦淖尔日报(汉),2023-09-27(005).

[2] 余潇枫.新时代“枫桥经验”对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启示[J].探索与争鸣,2023(8):13-16.

[3] 姚玉强.“四联四促”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J].新长征(党建版),2023(7):41-42.

[4] 罗鹏.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视域下数字治理制度供给失衡与对策研究[D].南京: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23.

[5] 王位芳.治理现代化视域下党领导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路径研究[D].赣州:江西理工大学,2022.

[6] 索柏民,王绿.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实现路径[J].党政干部学刊,2021(12):70-74.

[7] 王晓军,刘利娟.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如何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J].乡村科技,2020(3):22-23.

[8] 李莉莉.新时代“枫桥经验”与基层社会治理共同体建构探赜——以浙江省R乡基层社会治理实践为例[J].哈尔滨市委党校学报,2023(5):58-63.

[9] 谭迎春,陈曦,薛同新,等.激活基层治理“镇”能量 构建乡村善治新格局[N].安康日报,2023-09-08(001).

[10] 徐梦佳,郎旭.唯物史观视域下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发展路径探析[J].现代商贸工业,2023,44(20):30-32.

猜你喜欢

基层社会治理治理体系治理能力
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的思考
新加坡法治反腐的实践经验及启示
大数据视角下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探究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现状研究及对策初探
基层协商民主的实践价值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政府网站建设及在提升治理能力中的作用分析
社会组织有效参与新型农村社区治理的路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