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理念下的小学田径类教材大单元教学策略
2024-01-26沈雅瑜厦门市瑞景小学
沈雅瑜 厦门市瑞景小学
近年来,我国体育事业获得了长足发展,《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指出,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改革创新,推动全民体育的大力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现代化体育强国。小学体育是培养新时代青少年的重要途径之一,学校应该认识到小学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全面提高和培养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体育精神,深刻落实新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
田径运动历史悠久,来源于远古人们与恶劣自然环境的长久斗争,后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逐步提高,为了纪念人们艰苦奋斗的时代和培养永不服输的精神,人们开始把走、跑、跳、投掷等形式变成了比赛形式。在体育课堂上,融入大单元理念,构建大单元体系,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系统性的学习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促进小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大单元教学概述
(一)大单元教学理论
小学是学生富有想法、充满好奇的一大阶段,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了解学生的具体想法,尊重学生的实际需求,注意挖掘小学生身上的潜在能力,以培养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根本目标。
大单元教学是指从课程整体出发,站在科学的角度,对学习内容进行框架化和系统化,明确每一阶段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对课程进行全新设计。新课标理念指出,小学体育课堂要坚持健康第一的基本原则,做到“勤学、苦练、常赛”一体化教学、整体化教学,不仅要掌握体育基本知识技能,还要培养小学生艰苦奋斗的体育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心态品格,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保证小学生具有较高的社会适应能力和终身发展需求,为国家培养身心兼备的新时代青年[1]。
(二)小学田径大单元教学的重要意义
大单元体育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体育课堂的效果,帮助学生掌握较为系统的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完成课堂目标和身体锻炼,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全面发展[2]。
其一,可以优化课堂效率,构建田径知识体系。小学体育课堂多以游戏为主,即使涉及到体育知识也只是点到为止,没有足够深入的讲解,大单元教学能够帮助实现体育课程的整体化、结构化设计,明确每个学期、每堂课的教学目标,细化为具体的教学任务,也能让每个学生了解体育课堂应该做什么,进而构建体育知识体系,实现课堂的递进学习,提高课上效率。
其二,可以重视学生兴趣,推动能力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甚至经常出现整堂课自由活动的情况,忽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实行大单元教学可以把体育教师和学生充分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合适的年龄学习合适的运动,在田径游戏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小学生的运动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其三,可以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体育教师是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路人,其专业水平直接关系着小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能力养成,大单元教学是对小学田径知识的系统梳理和专项学习,做好大单元教学设计,可以帮助体育教师更好地进行学术研究,增加体育教师的专业底蕴和教学规范。
二、小学田径教学问题现状
(一)教学不受重视,理念陈旧
从新课标理念去看,传统的体育教学文化已经不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的要求,体育课程也往往被老师视为一种占据主课的娱乐课堂或强迫性的运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产生了畏难情绪,失去了原有的学习兴趣和运动激情,逐渐忽视了自身的身体健康,造成学生免疫力的降低和能力发展的不平衡[3]。长久以来,无论是学校,还是教师,并不认为《体育与健康》是小学生的必备课程,甚至体育教师也不会花费太多时间和精力教授学生专业的体育知识,忽视了学生体育知识的学习和运动技能的实践。
(二)课堂内容枯燥,形式单一
田径课堂是小学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相比其他体育活动,其枯燥程度更加明显,体育教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根据小学生的身体特点和运动能力,培养小学生的田径技能,但是在实际教学时,大多数教师却没能充分发挥田径课堂的趣味性,只去考虑如何快速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4]。在传统的田径课堂上,一般先进行慢跑热身,随即开展理论知识讲解和简单的实践学习,然后开始自由活动,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课堂效率低下。
(三)目标设计不清,忽视整体
现阶段的体育课堂上,仍然存在大部分按照原有的知识经验开展教学的情况,这部分体育教师认为田径运动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而不需要具体的理论体系指导,让学生在体育运动中没有明显的情感体验,缺少对田径运动的有效探究,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没有清晰的教学目标[5]。小学体育教师尚未形成统一的教学标准,各年级教师也缺少有效沟通,往往会忽视《体育与健康》的内容,导致小学生的体育课堂千篇一律,每个年级的教学内容相似度较大,教学设计过于简单笼统,忽视了田径知识的渐进性教学和整体化训练。
(四)评价体系落后,缺乏依据
小学体育课程的评价方式较为单一,甚至大多数体育教师并不会设计评价标准,导致形成了两个极端,一种是不会对课程进行评价,一种是过于追求结课成绩,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心智成长,忽视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进而阻碍了小学田径价值的有效发挥[6]。建立起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是当前体育教师的重要任务,只有如此,才能更好地做到教学反馈,认清学生之间的差异和田径课程的渐进性,进而针对性地指导未来的田径教学,实现小学生体育素质的有效培养。
三、小学田径大单元教学目标
大单元教学模式以小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为教学目标,体育核心素养即是体育教师在教学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帮助学生培养体育能力和运动技巧,促进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和自我学习能力,进行刻意练习和反复锻炼,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运动技能,以健康为第一要务,实现学生的综合成长和全面发展[7]。《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 版)》指出,体育核心素养具体内容包括健康行为、运动能力和体育品德,本文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能力和身体特征出发对上述三大内容做出细化,根据《体育与健康》的具体内容,总结了小学田径各年级大单元教学目标,详见表1。
表1 小学田径各年级大单元教学目标
四、小学田径大单元教学优化策略
(一)转变观念,学习新课标教学理念
进入新时代以来,小学体育教师应该认识到国家教育改革的基本趋势是以学生为中心、以核心素养为关键,而不应该固守传统的教学经验和训练方式。新课标指出,小学体育课堂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遵循田径运动技能的形成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大单元教学要求体育教师要发扬田径教学的“勤学、苦练、常赛”一体化,建立小学田径的知识框架和技能体系[8]。
(二)梳理知识,构建新课标内容框架
田径课堂以跑、跳、投掷为主要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应该梳理知识体系和技能梯度,在各年级始终围绕这三个中心,梳理《体育与健康》中的理论知识,把相关内容专题化、综合化,构建小学田径教学的整体架构,参见表2[9]。以“跑”为例,从一年级到六年级,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进行课程设计,逐步实现“直线跑-追逐跑-折线跑-快速跑-往返跑-耐久跑”的大单元教学;随着小学生日积月累的学习又可以对小学生跑步的时间和距离进行梯度划分,以四年级“快速跑”为例,在不同的时间段,依次设置“30 米快速跑”、“50 米快速跑”等,逐渐提高小学生的运动强度。
表2 小学田径各年级教学内容框架
(三)活跃课堂,实施新课标趣味教学
对小学生来说,体育课程的游戏和娱乐是吸引其学习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思维发散性,丰富课堂形式、构建知识体系,了解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运动水平,在大单元教学中融入趣味理念。为了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体育老师必须进行教学创新,在进行讲解时,可以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演示[10],例如以二年级“跑跳步”为例,可以给学生观看动画视频,边讲解边演示,在学习到一定程度后,还可以联合音乐教师学习跑跳步舞蹈-如“找春天”,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进而实现多学科整体教学。
(四)明确目标,开展新课标多向评价
新课标下的大单元教学理念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技能和运动方,还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和体育品格,传统意义上的唯成绩论并不能充分评价当代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大单元教学理念,对田径课程任务进行分类,在评价时分别以“跑、跳、投”为教学单元,针对每个单元给予不同的评价标准,总体上以行为表现、能力指标、比赛考核三大类为主要评价方向,详见表3。体育教师要整体评价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和综合素质,进而反馈到大单元教学的课程设计中,提高大单元教学的效率。
表3 小学田径教学大单元评价方法
综上所述,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教学的需求,教学重视不足、形式内容单一、教学整体分散等问题严重影响着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入新时代以来,新课标理念下的大单元教学模式更加注重小学生综合素质和体育能力的培养,要求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小学体育教师应该梳理理论知识体系,总结运动专项技能,实现课堂形式多样,完善内容多向评价,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田径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