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粮食绿色生产SWOT分析
2024-01-26胡泰
胡 泰
四川粮食绿色生产SWOT分析
胡 泰
(福建师范大学 福建福州 350117)
粮食生产关乎国家安全和社会安定。文章采用SWOT分析方法对四川省粮食绿色生产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四川省粮食绿色生产拥有气候、水源、土壤和粮食生产结构多元化等优势,存在粮食生产净收益低和耕地面积缩减等劣势,具有政策支持和经营体系日渐完善的机遇,面临机械化程度低、粮食产量及质量不具备竞争优势、病虫害和极端天气威胁等挑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粮食绿色生产;SWOT分析;对策建议;四川省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粮食安全和国家安全息息相关[1]。近年来,国际粮食市场不确定因素增加,对全球粮食安全构成了较大威胁[2-3]。当前,我国粮食安全不仅仅局限于保障粮食产量,还包括粮食生产方式向绿色生产的现代化模式转变以提高粮食质量[4]。2017年,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共同印发了《财政部 国家粮食局关于在流通领域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通知》,积极推进粮食绿色生产。“十四五”规划再次强调,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为底线,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强化农业发展的绿色导向[5]。我国粮食绿色生产仍存在着经营方式、生态保护力度和粮食绿色品质不足等问题[6]。四川省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也是西部唯一的粮食主产省。但目前四川省粮食生产仍然面临耕地数量保障压力大、耕地宜粮生产能力偏低、粮食生产机械化支撑能力不足、粮食生产效率和效益偏低等挑战。因此,基于近年来四川省绿色粮食生产发展现状提出发展应对策略,以期为促进四川省乃至西部地区粮食绿色生产发展策略设计与实施提供科学参考。
1 四川省粮食绿色生产的SWOT分析
1.1 优势
1.1.1 粮食绿色生产自然基础条件卓越
四川省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湿润。从气温看,全年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6 ℃~18 ℃,积温4 000 ℃~6 000 ℃,无霜期近乎全年。从降水量看,年均降水量1 000 mm~1 200 mm,并且超过半数集中在夏季,雨热同期。这种气候特点为农作物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热量和水分,有利于粮食生产且对产量有保障。
四川是长江的上游地区,河川径流丰富,境内共有大小河流近1 400条,号称“千河之省”。省域范围内有金沙江、雅砻江、岷江、嘉陵江等以及星罗棋布的中小型水库和塘坝。全省水资源总量共约3 489.7亿m3,位列全国第二,为水稻、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灌溉条件。四川盆地及其周边的山地和丘陵地区,主要有紫色土、冲积母土和红黄壤母土等土壤类型,适合种植各种粮食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等。
1.1.2 粮食生产结构多元化
适宜的气候条件、丰富的水资源和优渥的土壤资源为四川省多样化的粮食生产结构提供了坚实的自然资源基础。《四川统计年鉴》数据显示了1995年—2020年四川省粮食产量和结构的演变趋势,从整体规模来看,截至2020年,水稻在四川省粮食生产结构中处于绝对领先位置,高达42.42%;玉米紧随其后,占全省粮食产量的30.62%;而薯类、小麦和豆类产量较少,尤其是小麦和豆类在四川粮食生产结构中占比较小,分别占全省粮食产量的7.10%和3.99%,薯类占全省粮食产量的15.87%。从演变趋势来看,虽然水稻产量一直领先于其他种类粮食,但整体呈缓慢下降趋势;产量仅次于水稻的小麦产量一降再降,从1995年的第二大粮食作物跌落至2020年的倒数第三;而玉米产量一路攀升,在2000年后超过小麦成为四川省第二大粮食作物,仅低于水稻不到10%,二者占据了四川省70%以上的粮食产量。
1.2 劣势
1.2.1 粮食价格缺乏支撑,人工成本占比过高,粮食生产效益低
一方面,受国际国内市场影响,部分粮食收购价格走低。例如,巴西和美国的持续收获提高了玉米供应量,进而保障了全球供应,导致玉米价格持续走低。另一方面,由于四川省耕作倾向于传统耕作,全省超过三分之二的耕地仍是小农户传统经营模式,需要大量的劳动力投入,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例如,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的《2021年四川省中籼稻生产成本收益直报调查报告》中指出2021年四川省中籼稻亩均家庭用工折价974.05元,同比上升9.04%,其中,劳动日工价115.30元,同比上升9.81%。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使得劳动日工价刚性上涨。并且,四川省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流失严重,农村的劳动力多为留守老人或是年幼的儿童,不能满足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的需求。粮食生产的净收益极大降低,进一步削弱了农民从事粮食生产的意愿。
1.2.2 耕地面积缩减,“非粮化”问题严重
2019年,四川省中籼稻户均播种面积2.67亩,减少0.07亩,同比下降2.72%。四川省成本调查监审局发布的《2019年四川省农户种植意向调查报告》显示,四川省小麦户均播种面积0.71亩,减少0.03亩,同比下降4.3%。但与其他省份受城镇化侵占耕地的情况不同,农民种粮意愿不高和非农建设侵占农田才是四川省耕地面积缩减的主要原因[7]。首先,种植成本上升和收益下降使粮食生产的净利润出现亏损,农民种粮意愿低。尤其是近年在极端气候影响下,四川省小麦和玉米面临着减产问题。即便是中籼稻产量微升且总体保持盈利,但成本的上升使其净利润大幅下滑。农户种植粮食作物的积极性严重受挫,放弃种植粮食作物转向种植水果或花卉等经济作物,更有甚者直接将耕地赠送邻里种植或直接撂荒。其次,非农建设用地挤占耕地的生存空间,烂尾的工业用地导致大量的集体农用地闲置和撂荒。
1.3 机遇
1.3.1 政策支持保障粮食绿色生产
政府对农业生产的大力扶持和投入,为粮食生产提供了更多的政策机会和发展空间。从国家层面来看,2018年—2021年,中央财政累计下达资金183亿元,支持长江经济带相关省份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以及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和黑臭水体治理,加快补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短板[8]。从省级层面来看,2021年四川省财政下达资金4.6亿元支持农业资源与生态保护,助力乡村振兴。同年5月1日,四川省首部保障粮食安全的地方性法规《四川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正式实施,为四川省粮食安全提供法规政策支持。
1.3.2 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日渐完善,农业发展前景广阔
从生产经营主体看,新型经营主体规模不断壮大,四川省人民政府在《四川省“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中指出,截至2020年四川省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75家,数量位居全国第四;从生产与加工业融合来看,四川省累计建成产业融合园区430个,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60%;从与以电商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融合来看,近年来四川省不断加强“线上线下”融合的粮食电商平台建设,截至2020年四川省农村电商销售额达到455亿元。
1.4 挑战
1.4.1 机械化程度低
一方面,受地形限制,四川省耕地地块破碎,山地丘陵占据了四川省90%以上的土地,限制了粮食生产机械化发展,进而制约了粮食生产规模化经营。另一方面,虽然四川省有农业装备研发院校提供技术支持,但集成配套技术较少,并且四川省农业机械工业基础薄弱,农业机械研发和制造存在成本门槛。因此,粮食生产机械化和规模化经营程度低,意味着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参与粮食生产,降低生产效率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劳动力成本。
1.4.2 粮食品质较低,市场竞争力小
由于生产方式传统、技术落后,导致产品品种单一、品质不高,难以满足市场需求。以四川省小麦质量为例,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发布的《2022年13省份新收获小麦质量检测报告》数据可知,四川省小麦质量在中等以上的仅占64.3%,远低于13个粮食主产省96.2%的平均水平[9]。因此,四川省粮食产品在高品质市场竞争力小,多为自给食用、饲养家禽家畜或是用于酿酒。此外,缺乏有效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手段,也使得四川省粮食产品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力。
1.4.3 病虫害和极端天气的威胁
一方面,四川省拥有较好的土壤和水源条件,但仍面临着农作物品种抗性水平不高且气候易导致病虫害的问题。例如,2020年持续高温少雨,导致病虫大部分过冬风险较低,水稻和玉米病虫害发生概率高。另一方面,近年来极端天气增多,结合四川的地形条件,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增大,尤其是进入夏季主汛期,汛期安全生产形势更为严峻。
2 促进四川省粮食绿色生产发展的对策建议
2.1 加强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如何应对耕地破碎和耕地“非粮化”问题的关键在于提升农户的综合收益水平,保障其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四川省气候、地形、水源和土壤优势,积极推行“猪—沼—菜(粮、果、茶)”和稻田种养(稻鱼、稻虾、稻蟹、稻鸭)[10]等生态循环养殖模式,实现种植业和养殖业联动发展,提高单位面积生产效率和收益,以此保障耕地面积。
2.2 因地制宜加大农用机械投入,培养专业型农业人才
依托四川省内科研院所和工业基础,根据四川省耕地破碎和多山地丘陵的基础条件,开发研制适用的小型农用机械,因地制宜推广适用的小型农用机械,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以此弥补劳动力不足和成本过高等问题。
农业科技人才是强农兴农的关键,粮食生产不仅仅需要依靠劳动力数量,更需要提高劳动力素质。培养农业专业型人才,从依托劳动力数量进行粮食生产转向依托高质量劳动力生产。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在乡镇、村干部中培养社会工作人才,积极探索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制度。此外,引导农技人员、农业大学生等专业人才等加入农业经营管理队伍,提高粮食生产经营管理水平。
2.3 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建立健全病虫害防控体系
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建设,加强主要江河和中小河流防洪治理,建立健全农村水利设施管护机制,持续推进标准化管理;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强化气象为农服务;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健全灾害防治体系,建立健全农作物病虫害综合监测站网,构建以县级单位为主体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体系,提升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的管理能力,使其能够及时控制灾害。
3 结语
本文从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四个方面对四川省粮食绿色生产进行分析,并从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农用机械投入和专业型人才培养、水利设施和病虫害防控体系建设等方面提出四川省粮食绿色生产发展建议。总体来说,在政府的引导下,充分利用四川省粮食生产的自然优势和科技支持,提高粮食产量和质量,并以粮食生产的优势为支撑,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提高综合竞争力,这是四川省未来粮食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1]王海.怎样从“五化”实现粮食安全发展[J].广东蚕业,2022,56(6):14-16.
[2]方振,李谷成,廖文梅.粮食主产区政策对粮食生产安全的影响[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43(5):790-802.
[3]高延雷,张正岩,王志刚.基于熵权TOPSIS方法的粮食安全评价:从粮食主产区切入[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19,18(2):135-142.
[4]郝爱民,刘育廷.三产融合对主产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外溢效应研究[J].农林经济管理学报,2022,21(5):509-517.
[5]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EB/OL].(2022-02-11)[2023-09-31].https://www.gov.cn/zhengce/content/2022-02/11/content_5673082.htm.
[6]井莉.环境规制下我国粮食生产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分析[J].南方农业学报,2021,52(8):2311-2318.
[7]赵颖文,李晓.四川省粮食生产基本态势、主要影响因素与发展建议[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9,25(10):13-19.
[8]李忠峰.财税赋能加快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N].中国财经报,2021-09-02(1).
[9]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2022年13省份新收获小麦质量监测报告[EB/OL].(2022-11-02)[2023-09-31].http://www.lswz.gov.cn/html/ywpd/bzzl/2022-11/02/content_272716.shtml.
[10]陈明杰,梁龙,孙凯.稻田种养结合模式的功能研究进展与发展展望[J].广东蚕业,2022,56(10):18-21.
F326.11
A
2095-1205(2023)11-97-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3.11.28
胡泰(1998— ),男,汉族,河南商丘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人口与城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