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陵区酿酒糯高粱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建议
2024-01-26肖立
肖 立
(四川省南充市嘉陵区农业农村局,四川 南充 637005)
嘉陵区地处四川盆地东北部,“西通蜀都、东向鄂楚、北引三秦、南联重庆”,与成都、重庆构成三角形的2h经济圈,是四川省“K”字形的重要节点。有四川原酒生产企业二十强企业四川凸酒,技改后产能超过6×104t,周边有四川沱牌、小角楼、五粮液、泸州老窖以及重庆江小白等知名酒企。嘉陵区是典型的丘陵山区,耕地以旱地为主,地块小而多台地,占耕地面积的77%,面积4.5×104hm2,以紫色土为主,含有较高的磷钾钙等元素。气候为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年平均降雨量1020.1mm,降雨集中在5~9月,7月最多,年均气温17.4℃,相对湿度79%。因此,嘉陵区非常适宜种植酿酒糯高粱,同时基于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农业“10+3”产业体系建设精神,打响“川酒”金字招牌,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振兴,结合撂荒地及低质低效园整治基本建成了四川省最大的矮秆酿酒杂交糯高粱基地。
1 酿酒糯高粱产业发展现状
1.1 种植规模概况
嘉陵区种植高粱历史悠久,但是规模种植始于2016年扶贫攻坚阶段,最开始仅在四川凸酒公司帮扶的安福镇超果院村及周边村小规模种植酿酒糯高粱,面积66.7hm2左右,结合撂荒地和低质低效经果园整治,至2021年种植面积达到2333hm2,2022年和2023年均稳定在6933.7hm2左右。
1.2 种植品种简介
嘉陵区发展高粱时定位为酿酒高粱,结合实际情况(如适宜机收、穗期无人机喷施农药易深入穗内部等)推广的品种主要特性具备:一是支链淀粉含量高,要求占淀粉含量的96%以上,淀粉含量不低于70%;二是单宁含量在0.5%~1.6%之间;三是穗形为中散型和散型;四是株高在1.8m以下;五是品种登记产量在400kg/667m2以上。品种主要有“金糯粱1号”“酒香糯8号”“冀酿4号”“机糯粱2号”等。
1.3 新型经营主体情况
目前嘉陵区粮油适度规模新型经营主体(包括大户、家庭农场、专合社、村集体、农业企业)数量超过440家,流转土地面积8533hm2,其中从事了酿酒糯高粱种植主体约310家,涉及从业人员近千人,种植面积从6.67hm2到500hm2不等,从业人员年龄28~65岁不等,大部分集中在45~55岁。
1.4 技术支撑
基于规模种植酿酒高粱的新型经营主体经营者来自各行各业,种植技术参差不齐,嘉陵区同全国十强地市农业科研院所--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农业农村部高粱原原种扩繁基地--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签署了科技合作协议,加强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和选育新品种等。
1.5 政策激励
为解决耕地撂荒及消除低质低效经果园社会负面影响,同时提振新型经营主体种植酿酒高粱信心,促进6667酿酒高粱基地顺利建成,嘉陵区先后出台了《嘉陵区防止耕地“非粮化”促进粮油产业发展扶持办法》和《嘉陵区高粱产业发展十条扶持政策(试行)》,从基地建设、基地配套、农机购置补贴、科技服务、保底订单收购、金融支持、保险服务、品牌创建、种业发展、生态种植等10个方面对高粱产业发展予以支持。
2 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业主文化低,自我认识不足
2.1.1 身份复杂 参与嘉陵区酿酒糯高粱产业基地建设的种植者来自各行各业,如从事种植养殖的,做生意的,外出务工的,退伍回地方的,以上人员既有本地的,也有外地的。
2.1.2 文化水平低 经不完全调查,从业人员文化水平总体偏低,初中学历占比31%,高中及同等学历占比64%,大专及本科学历仅占比5%,无一人是农学等相关专业毕业。
2.1.3 盲目涉足和扩大规模 激励政策出台后,部分有意愿从事酿酒高粱种植的业主通过理论计算--高粱单产350kg/667m2,按照4.8元/kg计算,产值1680元/667m2,除去成本1100元/667m2,净赚580元/667m2,加之补贴400元/667m2,因此每667m2纯收益高达980元,规模越大总收益越高,按66.67hm2计算,短短6个月就可赚到98万元。该类业主在不考虑自然灾害、资金是否断链、管理水平是否能跟上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便投身高粱种植和扩大规模。2022年南充市遭遇长达40d的高温干旱灾害,夏播高粱基本绝收,部分业主亏损上百万。
2.2 种植水平低下,科技含量不高
2.2.1 管理水平参差不齐 较大比例的从业人员认为种植高粱很简单,5个步骤--施底肥、耕地、播种、收获、销售即可,中间的除草、追肥、病虫防控等农事基本不知道,一两个月不到田间地头查看的比比皆是,最终结果就是缺窝严重、杂草比高粱高、螟虫蛀空高粱籽粒。2021年因高粱螟虫导致减产50%以上的新型经营主体数量高达30余个,损失惨重。全区最低单产约70kg/667m2,远远低于品种登记的产量。少部分业主管理精细,善于学习和记录,每周必到田间踏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每一个农事操作按时进行,高粱单产最高达到了450kg/667m2,平均单产也在330kg/667m2以上。
2.2.2 生产成本高 嘉陵区为典型的丘陵区,旱地地块小,且多为台地,机械耕地、播种、收获便利程度不高,效率低下,耕播收3个环节每667m2费用分别在100元、140元、110元左右。近年农资价格涨幅巨大,每费用达到370元/667m2。土地流转费(算全年的一半)、烘干、人工等合计需要438元/667m2。以上合计成本1158元/667m2。
2.2.3 科技措施应用差 一是高粱不属于主要粮食作物,制种公司少,基本是订单制种,因此优质种子数量少,而业主为保证满播,在优质种子数量不足的时候就会选择其他非优质种子,因此品种杂乱。二是绿色高质高效高产种植技术推广缓慢。部分业主为节省机械费采用无人机撒播,种子密度无法精准控制,株数达到3万/667m2以上,同时撒播不利于田间通风透光改善小气候。随意采购底肥,不区分速溶复合肥、缓释复合肥。植保无人机病虫防控技术不到位,喷施时飞行速度过快,药液用量过少,药液未进入高粱穗内部,无法有效防控高粱螟虫和霉菌。
2.3 基础设施薄弱,保障能力不够
2.3.1 农田水利设施欠缺 近年来农田水利工程主要集中在水田,旱地特别是台地蓄水池、提灌站、引水渠数量不足,一旦遭遇伏旱,高粱产量会受到极大的波动。
2.3.2 宜机化程度不高 由于嘉陵区是丘陵山区地貌,旱地多集中在山脚到山顶,地块狭长,不利于机械化耕作。部分地块甚至机械不能下地,耕作全靠人工。
3 对策建议
3.1 强化4个统一
3.1.1 统一规划 一是规划种植区域。统一将嘉陵区按地理位置分为北部高粱优质基地发展区、中部高粱产业辐射带动区、南部高粱产业集中发展区,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优先向北南两区聚集发展,连片打造酿酒糯高粱种植基地,充分挖掘产业集群效应,打响嘉陵红高粱称号。二是规划基地基础。统一对高粱种植集中度高的基地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宜机化改造,配套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改良土壤、产业道路等,提升产能。
3.1.2 统一种源 由农业主管部门和区属国企公司每年7~8月主动联系各大酒企,统筹代购高产高抗、酒企所需的优质糯高粱品种2~3个,并加强对外宣传,扩大影响力。为便于收货仓储,品种实行划片种植,为销售奠定扎实的基础,杜绝品种杂而乱。
3.1.3 统一管护 一是联合南充市农业科学院及时制定出台酿酒糯高粱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技术地方标准,确保标准化种植。二是加强培训,邀请省市农科院高粱专家于农事关键时期加强产前、产中、产后的技术培训,通过建立微信群进行实时技术交流。三是整合项目进行政府购买病虫害防控社会化服务,通过统防统治提高防效和绿色防控比例。四是打造3个大型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全产业链开展专业化高粱耕种防收烘储销。五是加强高粱籽粒农残监测,大范围取样检测,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1.4 统一销售 鼓励区属国有农业企业建设大型仓储设施,通过保底价订单生产的方式整合全区高粱的统一对外销售,积极开拓市场,主动投标大型酒企的高粱采购项目。力争2024年全区高粱订单化率100%,解决种植户仓储和销售痛点,促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突出科技创新和引领
3.2.1 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加强与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西华师大、西华大学、四川凸酒公司、四川九方白酒研究院的科研协作,建立政研企三方、省市县加三基地(即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水稻高粱研究所高粱新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基地、南充市农业科学院高粱品种选育和高产栽培技术试验基地、西华大学高粱常规种植和生态种植试验基地)四级和高粱-桑产业科创中心的科技创新体系,引导新型经营主体主动参与科研活动,努力让科技成为最大的增产点。加快选育具有嘉陵区本地特色的常规和杂交高粱新品种,同步在海南南繁基地、云南、南充3个点进行,力争在2025年进行区试,2027年完成登记。
3.2.2 加快三新技术推广 一是推广优质高产高抗品种,做强品牌效应,提升溢价能力。连续开展新品种展示工作,每年在部分业主基地种植10个高粱品种,按照每年淘汰5个的原则选择适合嘉陵区本地的优质高粱品种。二是推广绿色高质高效种植模式,通过增加地方农机购置补贴提升机械化率提高种植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通过、重底肥勤追肥配方施肥增施有机肥和推广“高粱+大豆”轮作保障耕地用养结合,提升地力。通过统防统治、植保无人机喷药、释放赤眼蜂等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因地制宜推广“高粱+榨菜”轮作提高土地产值,并利用2~3月空闲期浇灌沼液,促进种养绿色循环生产。三是推广新机制,在全区建立健全“3+N”(3即嘉陵区北部的七宝寺镇大型农事综合服务中心、中部的大通镇大型农事综合服务中心、南部的龙岭镇大型农事综合服务中心,N即各乡镇的中小微型农事服务点)农事服务综合体系,大力提倡购买服务,聘请专业的第三方开展耕种防收烘储销,力争在3年内完成50%的高粱产业全程托管,5年内比例提高到80%。
3.3 促进农旅融合
3.3.1 开展研学活动 组织学生到粱桑基地实践高粱种植、观察高粱生长、采摘茶桑,到粱桑科创中心了解高粱种植历史、高粱种类、用途和整个生长期各时段的不同形态以及二十四节气,到工厂了解微生物作用等知识,将学校开到田间地头和工厂中去,完成从宏观到微观的认知。
3.3.2 开好两节 因地制宜推广“高粱+油菜”的种植模式。一是开好高粱丰收节。在高粱成熟之际,漫山遍野通红一片之时广泛邀请省内外高粱专家、酒企高管、摄影艺术家、文学爱好者等社会各界人士参加高粱节,扩大嘉陵区酿酒糯高粱基地影响力。二是开好油菜花节。在每年3月初启动赏油菜花、山地越野、户外烧烤、帐篷赏月观星、摄影画画比赛等系列活动,带动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振兴。
3.4 完善保障措施
3.4.1 创新管理机制 高屋建瓴从上层推动嘉陵区酿酒糯高粱产业发展,成立区委书记、区长双组长模式的领导小组,区委和区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涉及的区级机关和乡镇为组员,建立集约高效的产业化运行机制、完善有序的产业发展管理机制。
3.4.2 完善人才政策支撑 一是鼓励大专院校毕业生积极投身农业生产,在培训、项目支持等方面予以倾斜。鼓励已有经营主体多学习,提升自身能力。二是实施人才引进与培育,对外引进农技专业人才的同时,积极与农业科研院所进行合作,为对方提供实训场所,培养愿意投身高粱产业生产与发展工作的专人人才。三是对接人社部门,对于在十万亩酿酒糯高粱产业发展中做出了重大贡献的农技人员优先评聘职称,让付出者得到认可,进一步激发工作热情。
3.4.3 完善奖补政策内容 充分总结奖补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经验与不足,及时出台修订后的《嘉陵区高粱产业发展十条扶持政策》,调整扶持内容,如为避免一些业主为享受轮作奖补,不根据生产实际情况,强行进行轮作,结果导致了两季作物均减产而删除“轮作奖补”政策,坚持“让政策成为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这一基本原则,杜绝政策成为新型经营主体的赢利点。
3.4.4 完善资金要素保障 一是整合农业、交通、水务、自规等各部门涉农财政资金优先投入高粱产业发展,加大县级财政资金投入力度,确保粮油基地建设、撂荒地复耕、低质低效园整治、地方农机购置补贴、高粱保险、科研合作、新品种选育等一系列奖补资金能及时兑现。二是制定灵活宽松的财政政策与招商政策,结合财政政策,实施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制度,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入高粱产业发展,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4 结语
发展农业产业是一项庞大的工程,涉及面广,需要的基础条件多,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巨大,而且容易受气候变化、市场价格波动等外部因素影响而停滞不前,甚至夭折。因此应因地制宜、充分论证、谋定而后动,先解决销售途径再发展产业,务必做好长久战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