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极简设计 应用为王
——以数字化推动学校治理变革

2024-01-26郭荣强

中小学校长 2023年11期
关键词:魔方数字化数字

□郭荣强

一、 数字化转型是学校治理体系构建的现实需要

2019 年, 中共中央、 国务院印发 《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 将加快信息化时代教育变革作为面向教育现代化的十大战略任务之一, 并提出应推进教育治理方式变革, 加快形成现代化的教育管理与监测体系, 推进管理精准化和决策科学化。 2022 年, 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 “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 并指出该行动在促进 “十四五” 时期我国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中具有基础性、 全局性和先导性的地位。 教育数字化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基础教育治理变革, 应从学校治理的现实需求出发。

(一) 学校管理能力提升的内在需求

近些年基层学校数字化改革不断推进, 智慧校园管理平台逐步普及, 但许多地方、 许多学校的智慧平台 “建而不用”, 也有平台因使用程序烦琐而引起教师反感, 逐步被学校淘汰, 而有效的、 便捷的新平台又没有及时建立。

就拿最简单的通知公告管理来讲, 在微信、 QQ、 钉钉等一系列社交工具中建群, 通过群来发布工作通知, 存在将社交空间与工作空间重叠使用的弊端, 降低了学校办事效率。 不少基层学校, 在线上通知归类、 教务校务协同等日常性管理工作中, 形成信息化的工作流仍存在困难, 没有实现用一个全面的、 智能的管理和服务平台来提升学校管理能力的目标。

加快建成完整统一、 覆盖全面、 应用深入、 高效安全的数字化管理平台, 从而消除 “信息孤岛”和 “应用孤岛”, 实现各部门工作对接流程通畅, 对校园内的各项服务管理工作提供高效快捷的一站式服务, 是当前学校治理变革呼唤数字化转型的重要诉求。

(二) 教师非教学工作减负的迫切呼声

教师作为学校数字化转型得以推动的关键力量, 仍面临着数字化并未切实减轻日常工作负担的实际难题。 学校在进行数字化改革时过多地向外看, 寻找可用的资源和软件平台, 而没有很好地向内看, 寻找教师在实际工作、 教学过程中真正需要的数字化技术和手段加持。缺少“用户思维”, 是当前学校数字化领域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此, 学校必须打造一套真正为教师赋能的数字化系统, 真正从“用户需要” 出发, 为教师提供以“拓展能力、 提高效率” 为取向的智慧化工具。 同时, 学校数字化转型也应推动教师自身专业发展, 学校应聚合系统资源, 依托数字平台, 进行教学材料的智能处理、 加工和实践运用, 建设个人研训资源库, 实现研训活动的计划、 安排和资料的在线管理, 实现专业研究的深入发展, 提升研训的实际效率。

(三)“双减”背景下对学生成长的关切需要

数字化转型为学生全面发展带来更多可能空间。 借助大数据技术, 学校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测和分析, 帮助教师更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和问题, 及时进行干预和辅导。 通过虚拟现实技术, 学生还可以身临其境地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比如参观远方的名胜古迹、 参与生动的实验课程等。 这种沉浸式的学习方式, 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还能够加深他们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

在 “双减” 落实过程中, 利用技术的力量, 可以有效实现提质增效。 在立德树人、 “五育” 并举理念引领下, 运用数字技术可以更好地记录学生成长的轨迹, 让学生评价突出过程性、 表现性, 同时让学生日常点滴的成长呈现在家长面前, 真正实现孩子的进步看得见。类似的数字赋能学生成长的多种需求与日俱增, 在 “双减” 背景下以数字化转型推动学生发展, 迫在眉睫。

二、 学校实践中推动数字治理变革的支撑策略

为推动数字化转型在教育治理变革实践中的有效落地, 杭州市胜利小学秉持 “需求牵引、 应用为王、 服务至上” 原则, 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 从国家、 省、 市、区、 校各级管理者和师生的实际需要出发, 深入教育教学业务场景, 实现教育数据融合治理与价值发现, 为利益相关者提供了多样化的个性服务。[1]

(一) 依托场景,优化治理体系

杭州市胜利小学从 “大场景、小切口” 入手, 捕捉校园各类工作需求, 将复杂的教育行为细化分解为一个个小切口应用场景, 挖掘背后的核心数据逻辑, 进行信息化演绎。 由此, 学校构建基于浙江省教育魔方基座之上的 “胜利魔方” 平台, 优化学校治理体系。

以学生在校就餐这一场景为例, 学校通过 “胜利魔方” 上的“每日菜谱” 应用呈现展示, 家长不仅可以在手机上随时翻看当日学校饭菜实景, 家长代表参与就餐体验的点评也可发布在平台上, 供所有家长查看。 这样的记录, 在学校的数字平台上还可以回溯几个月甚至几年, 小小的应用, 实现了家校沟通零距离。 家长如果对学校伙食有意见, 也可以生成反馈,直接发送至校长, 并得到快速响应和优化。

(二) 追求“三秒三步”,贴近用户体验

从简单易用的角度出发, 为教师、 学生、 家长等相关主体减负增效, 是学校推动数字化治理变革必须要遵循的原则。 为提升使用便捷性, 学校追求 “三秒三步” 使用体验, 在数字平台建设上, 恪守三条原则: 一是统一入口原则, 按 “组织在线” 要求统整平台, 所有学校相关工作均能在平台一站通办; 二是追求界面极简, 所有高频应用在平台第一页面全面显示, 不采用分组和上下拖动, 定期对高频应用进行动态更新, 隐藏低密度应用, 凸显高密度应用; 三是谨慎上架原则, 对于准备上线的应用, 必须经过多方验证, 前期试用, 迭代纠偏,确保最大限度减少人员动能的消耗,维护学校数字化平台的严肃性。

在 “胜利魔方” 上生长出的30 多款高频数字化应用, 覆盖常用的办公、 管理和教学场景, 涵盖校务管理、 教务管理、 后勤管理、课堂教学管理、 家校共育、 “五育融合” 等应用。 近两年来, 杭州市胜利小学教师、 家长日均在线活跃人数超6000 人, 是典型的 “跑在云上” 的学校。

(三) 坚持“应用为王”,实现辐射发展

推动教育治理数字化, 必须要坚持应用为王, 坚持满足广大师生的应用需求, 以应用驱动数字技术与教学管理、 办事服务、 家校沟通等的有机融合, 让师生切实感受到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效益和效果。 杭州市胜利小学从场景出发, 进行极简设计, 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共创, 打造出一批基于学校管理者、教师、 学生、 家长多方所需的基础应用, 联动场景中的数字设施,从变革环境要素集合过渡到育人环境集成。

“胜利魔方” 工作台是集多个小端口于一体的平台应用界面, 诸多端口包括: 浙学码、 之江汇、 综合素质评价、 教师档案、 听评课、课务教务、 学生体质健康档案、跨端班级圈等, 这些小端口联结着场景中的数字基础设施层。 师生和云端用户的数字应用通过数据储存和处理, 在端口中多维呈现和智能分析, 助力师生了解自我, 学习发展, 帮助学校研判师生、 家校在教育互动中的行为和趋势, 为学校治理决策提供科学反馈。 同时, 学校将 “胜利魔方” 应用打包成为标准化产品, 提供给浙江省教育魔方平台, 其他学校可自主下载使用, 实现了 “一校创新、全省共享” 的辐射效应。

三、 学校深度推进治理数字化转型的实践路径

在厘清数字化推动学校治理变革基本逻辑的基础上, 学校从实际需要出发, 立足学教、 研训、评价、 服务四大高频数字场景,联动数字平台构建治理体系, 推动学校管理向治理转变, 以数字化转型助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 服务场景:融通式智连协同的需求响应

学校通过实施校内外融通式服务, 打造开放协同、 应用齐全、 便捷高效的校内外融通式服务场景,强调学校服务社会化特点和其外延的丰富性, 突出学校服务场景的多方融通、 合作和智慧联合、协同, 从而推动服务场景功能的整体优化, 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响应服务对象的合理诉求。

以响应社会与家长的诉求为例, “放学” 这一典型场景, 不仅关乎社会民生, 其造成的校门拥堵也是很多地方政府的民生实事难题。 从一般思路来看, 学校为缓解拥堵, 会采取错时段放学、 与交警联动加强管理、 劝说家长尽量绿色出行等措施。 我们利用数字化思维, 通过 “精准放学” 这一应用来解决问题, 体现数字化治理的鲜活运用。

“叮→您的孩子所在班级已经放学, 正从教室里出来”“叮→您的孩子所在班级已经放学, 现在他参加学后乐园课程,预计17: 30 结束” “叮→您的孩子所在班级已经放学, 但他今天有值日任务, 预计15 分钟后到放学点”, 这样的消息推送, 正是学校基于 “胜利魔方” 平台推出的 “精准放学” 服务。 教师可以通过精准放学实时推送学生信息, 即减轻了沟通成本, 也满足了家长所需。

家长从平均等待10 分钟, 缩短为平均等待2 分钟, 进而使周边拥堵指数下降80%。 同时, 为了让场景形成闭环, 学校又设置了晚接学生等候通道。 学生到了放学点没有被家长接走, 回到校内等候区, 通过刷脸认证, 可以随时与家人保持视频通话, 知晓家人来校的进程动态。 放学场景所体现出的融通式智连协同的需求响应, 是数字化赋能学校办学的一个典型应用。

(二) 研训场景:多渠道融合式的智慧流转

教师发展是学校发展的核心动力, 而教师研训又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校针对研训难点和痛点, 开发线上听评课系统, 在常规教研活动基础上, 把数字场景生动呈现、 自主选择、 链接互通、自适应推送的优势技术嵌入教研活动, 通过数字化的跟踪教学过程, 收集、 测量、 分析与推送教学数据与研讨数据, 为研讨活动提供精准数据与参考方案, 推送合适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 实现教研活动反复测量、 推送、 学习与反馈。

首先, 发布教学日历, 预告教研信息, 创建活动专区, 推送研讨材料; 其次, 创建听评课场景, 实时数据共享, 将思维观察实验室自动生成的教学文字实录和音视频实录推送至平台; 再次, 教师利用听评课应用收集课堂中的多维度数据, 实时呈现包括教师提问、学生作答、 课堂时间把握等信息;最后, 形成数据资源库, 共享教研成果。 教研活动后, 整合过程数据, 形成数据中枢, 在主题场景中呈现课堂教学、 研讨交流、 教师点评等活动生成性资料, 为教师无限延伸了现场研讨的时间与空间。

传统的纸质听课笔记本, 经数字赋能, 突破四大应用难题, 真正在研训中实现多渠道融合式的智慧流转: 一是实现在线流转, 将个人私有记录, 按权限转化为共享记录, 便于相互学习交流; 二是实现能力拓展, 生动记录原先难以记录的现场照片、 视频等多模态内容, 动态更新原本无法实时获取的听课信息等; 三是实现永久存储,形成教研内容的数字档案; 四是实现教研的跨时空反馈, 上课教师可以通过多位教师的听评课记录和点评, 实现对自己课堂优(缺) 点的全面了解, 无法全程现场参加教研的教师, 也可以通过主题专区开展有针对性的回顾学习。

(三) 学教场景:全场境内生式的智能陪伴

全场境内生式的学教变革, 是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的支持下, 在有限的校园里创设无限的学教场境, 在无垠的虚拟空间构建有效的学教场景, 通过物理空间和虚拟空间相融合, 创设灵活多变的适应性学习环境,[2]增强学生体验探究、 实践操练的场境空间和时间。

1.提高效率, 快速了解学情

例如, 课堂时间有限, 学生个性分享观点难以实现, 教师利用应用小助手, 扫一扫学生手中的二维码, 实时采集学生作答, 并能进行对比查看, 实现从学生多样化思维采集到优化学生思维层层递进的教学目标。 这种方式也可让班级里害羞、 内敛的学生通过手中的二维码参与课堂, 表达自己。

2.通过数据, 反馈治理决策

例如, 学生在数字阅读平台上的应用数据呈现给学校图书馆管理教师, 教师依据学生在云端的书目阅读量, 进行数据统计, 根据学生喜好, 购买或补充学生阅读最多的书籍或需要进一步补充阅读的书籍, 实现精准科学的线下书籍供给。

3.增强效力, 实施精准个辅

根据课中获取的学生表现与检测数据, 精准显示学生学习成效,依据数据分析进行针对性辅导。例如: “胜利魔方” 工作台 “AI 陪伴助手” 应用, 采用AI 图像识别技术, 可以记录跳绳个数, 配合运动手环体感控制计数功能, 采集学生运动时的各项数据, 生成跳绳比对成绩和实时心率状态。通过 “AI 陪伴助手” 分析学生的运动状况, 推送个性化运动处方,建立学生健康运动档案。

(四) 评价场景:立体化循证式的趣智激励

学校将 “胜利魔方” 工作台与评价场景中的电子幸福卡、 幸福卡记录回收终端机、 幸福卡纸质兑换机联结, 实现过程性评价与终端性评价相结合, 循证式评价与经验性评价相结合的全过程评价体系, 开展基于数字能力的综合素质评价。

学校建设 “五育” 并举的 “幸福卡” 德育体系, 通过线上线下发卡, 对学生日常德智体美劳表现进行记录, 将实体卡与线上虚拟卡结合使用。 学生拿到实体卡后, 在素质评价终端机扫卡, 机器回收卡片, 由大队部进行整理收回, 教师再次进行扫码激活后可以反复使用, 实现绿色环保。 线上, 教师也可以在数字环境中录入卡片,作为评价数据记录。 数字平台具备积分商城功能, 积分可兑换学校文创用品, 学生在 “魔方工作台” 获卡后, 可以兑换晋级卡,也可以兑换礼品。 学校和教师都能在后台实时查看评价记录, 及时分析, 改进教育行为。

通过信息采集进行过程性评价, 学生日常行为数据形成画像,生成雷达图, 作为学生评价重要证据之一, 为综合素质评价提供了量化依据。 期末综合素质评价单中也可抓取相关数据, 更全面、科学地对学生作客观、 有效的评价, 数字化让学生立体化循证式评价成为可能。

猜你喜欢

魔方数字化数字
发明魔方的人
创意无限翻翻翻
魔方廖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答数字
数字化制胜
数字看G20
小魔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