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的建设路径研究
2024-01-26阿则晓龙
罗 叶,阿则晓龙
(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 西昌 615000)
1 农业硅谷的定义
硅谷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北部的大都会区旧金山湾区南面,是高科技事业云集的圣塔克拉拉谷的别称[1]。硅谷最早是研究和生产以硅为基础的半导体芯片的地方,因此得名。硅谷的主要区位特点是拥有附近具有雄厚科研力量的美国顶尖大学作为依托,以高新技术中小公司群为基础,融科学、技术、生产为一体[2-4]。
笔者认为,“农业硅谷”是指,依托农业科研机构,通过先进科研成果转化,培育形成一批高科技企业,开展优良农业品种繁育推广,以及先进农业技术推广应用,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构建产学研融合的创新平台,促进区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集聚农业全产业链各类创新要素的特定区域。因其与“硅谷”同样具备依托科技研发形成高科技产业集聚的特征,故而称为“农业硅谷”。其核心是:依托先进的农业科技创新引领,产生一批先进的有竞争力的科技型企业,形成一批高技术含量的可持续发展的特色优势产业。其中,核心是科技创新,关键是科技型企业,体现是特色优势产业。
2 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1 必要性
凉山是习近平总书记关注的地方。建设中国凉山安宁河“农业硅谷”有必要性,更有迫切性。一是利用优越自然条件加快发展。以农业硅谷建设促进建设国家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全国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全国特色优质农产品供应地。二是推动创新驱动实施带动凉山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5]。通过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带动凉山农民可持续的实现收入增加,实现共同富裕。三是践行大食物观融入新粮食安全观。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发挥凉山特色优势,建设更高水平天府第二粮仓,为保障国家粮食做出凉山贡献。
2.2 具备创建农业硅谷的良好基础
2.2.1 自然条件 安宁河谷区域自然条件优越、资源禀赋独特。气候资源得天独厚,温度适宜且呈波动升高的趋势,水资源总量丰富,土地资源潜力巨大,农用地面积大且耕地占比高。农业经济基础稳固、农业投资前景广阔、农村-城镇协同发展进程加快。
2.2.2 生物多样性 安宁河谷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动物物种多样性居全省前列,植物物种多样性位居四川省第一。凉山州建立了36个各类保护地,构建了完整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为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未来种业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必要条件。
2.2.3 产业基础 “粮烟桑畜荞”优势产业、“果薯蔬草药”特色产业体系已初具规模,已建成国家级重大产业基地4个。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稳步提升。2021年,凉山州安宁河谷地区4市(县)GDP总量占全州近一半,成为凉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
2.2.4 创新能力 已建成院士专家工作站14个,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研究中心等研发平台15个,厅州共建重点实验室1个,本土高校建立涉农研究机构5个。安宁河谷4市(县)的现代农业科技型企业总数占全州总数的60%以上。科技创新能力总体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
2.3 科技赋能推进凉山农业现代化
凉山与全国全省比较农业现代化的差距,最主要的也是最突出的表现是产业发展滞后,农业资源丰富但是产业不强,是农业大州但还不是农业强州。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比较,凉山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指标差距十分显著。农业农村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全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突破62%[6],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品种对单产的贡献率超过45%。农机装备领域,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72%。凉山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不到50%,综合机械化率仅37%。“十三五”期间,全国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强度(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44%,四川为2.26%,凉山仅0.34%,仅略高于阿坝州和甘孜州[7]。全省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率达64%,凉山仅45%。农业现代化在这些重要指标方面跟全国全省相比差距十分巨大,最根本的差距就是农业科技对农业发展的支撑不足,影响了凉山特色优势农业资源做大做强,制约了特色优势资源转化为有规模有竞争力的大产业,制约了凉山从农业大州转化为农业强州;未来也将继续成为凉山与全国、全省同步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最主要的制约因素。应该下大决心解决多年来积累的差距问题,采取果断的政策措施补足短板弱项,争取凉山实现与全国全省同步的而不是落后的农业现代化。
3 建设路径
3.1 建成农业先进科技研发的策源地
要形成“农业硅谷”,首要的核心的动力,必须是科技的驱动力量。发挥关键作用的科技,不能是拿来主义的科技成果,主要应当是立足于本区域特色资源开发的关键核心技术。因而也必须是原创性的、具有先进性的突破性的科技成果。拿来主义的科技成果,容易出现水土不服,不但不能形成生产力,反而容易因应用推广失败造成重大损失。只有本区域原创性的、具有先进性的突破性的科技成果,才能适应本区域特点,顺利形成先进生产力,带来良好的经济效益。当然,区域外形成的先进科技成果,在进行适应性的研究、试验获得成功的基础上,也可以在本区域进行转化应用。这就需要本区域的科研机构和科技创新团队,进行领先的科技研发,以获得适应的、先进的原创性的科技成果。这是建设“农业硅谷”的硬核支撑。
3.2 建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高地
实现乡村振兴重点在农业产业振兴,农业产业振兴关键在农业科技创新。通过科技成果转化,把先进科学技术由学术共识转化为社会共识,进而上升为国家政策,是产业兴旺的显著标志。发展绿色、安全、优质、高效农业,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先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农业硅谷”是把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转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最大增量”的“驱动器”,是科技之花结出产业之果的“试验田”,是加快新技术研发、新成果转化的新高地。
3.3 建成农业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区
孵化一批成功的农业高科技企业,是“农业硅谷”基本特征之一。高科技企业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具有火车头一般的带动引领作用,能够有效带动农业实用技术应用推广,带动农民增收,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些企业,可以是科技人员带成果创业形成;可以是当地企业吸收、应用、推广先进农业科研成果而成;也可以是引进科技型农业企业落地生根而成。“农业硅谷”中汇聚的大批创新企业,可以为地方经济发展增加新动能、形成新产业、增加财政收入,实现农业科技创新与地方经济发展“双赢”目标。故而,“农业硅谷”必须是农业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区。
3.4 建成各类相关资源要素的集聚区
“农业硅谷”不仅是一片地理区域,也是一片行政区域,更是一片经济区域和社会区域。除自身已经拥有的各类存量资源要素之外,还需要组建或引进各类社会组织,需要引进各类稀缺的优质资源要素集聚,实现科技与人才、企业、产业、金融等深度融合,形成区域性的资源要素集中区、融合区和集聚区。使得这些资源要素在政府组织和市场引导和民间自律之下,形成优良的配置,产生优良的聚合效应。
3.5 “农业硅谷”是各类相关企业聚合形成的产业集聚区
“农业硅谷”应当成为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品制造、市场交易等全产业链的现代农业科技产业创新基地。但是,“农业硅谷”不可能是单一的产业链条。即便是一根完整的产业链条中也存在若干的环节,每一个环节上也都存在若干的相关市场主体。现代农业的功能不再是单一的提供农产品,还包含农业产业化全链条的加工、储藏保鲜、冷链物流、电子商务等,并衍生出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科普体验、健康养生等系列产业,形成了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核心内容的“三新”经济,以及为上述产业和企业提供信息、金融、法律等服务的周边行业。因此,“农业硅谷”必然是各类相关企业聚合形成的产业集聚区。
3.6 建成政府主导的多功能区的叠加区
“农业硅谷”作为现代农业科技园区,在建设发展中离不开政府的主导作用。县级以上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应当履行规划、监管、协调、服务等职能职责,以保障规范化、法治化的管理和运行。一方面,根据“农业硅谷”的内涵,“农业硅谷”作为科技研发的策源地、科技成果转化为先进生产力的高地、农业高科技企业的孵化区、各类相关资源要素的集聚区、各类相关企业聚合形成的产业集聚区,必然是各类功能区的叠加区。另一方面,从1997年国务院批准建设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后,科技部、农业农村部多批次批准及认定命名了一大批各类园区、示范区。根据国家层面各个相关主管部门的规划布局,具备“农业硅谷”特征的各类园区、示范区的建设、认定,建设“农业硅谷”都应该积极争取,按照国家主管部门的规划和管理办法进行建设。
3.7 建成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特色经济区
从经济意义上看,“农业硅谷”本质上是特色经济区,必须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国外西方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农业硅谷”,即是以市场起决定性作用而形成的。在中国,由于农业资源条件特别是土地资源条件以及所有制等的具体情况,政府在“农业硅谷”中必须发挥主导作用,提供相应的制度安排和供给。但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仍然是市场,政府的制度安排和供给也应当是围绕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而进行。只有通过市场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创造力和内生动力,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建立和维护良好的市场秩序,才能形成企业的正常经营,才能形成可持续的产业发展,也才能将“农业硅谷”建设成功。
3.8 建成农业农村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
农业硅谷是建设在农村的,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和政策性障碍在规划的农业硅谷范围之内是仍然存在的。影响凉山发展的营商环境问题,表象上是干部作风问题,本质上还是体制机制和政策问题。这些,在农业硅谷建设中,必须通过深化改革加以优先坚决。中央对农村改革试验区高度重视。建设“农业硅谷”,必须破除现存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方面的阻碍,在农业科技体制、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农村土地制度、农村产权制度、各类要素交易制度,以及乡村治理机制、乡村产业发展机制、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以及农业经营制度等等领域,进行先行先试,持续深化改革,为“农业硅谷”建设提供必要的制度供给。因此,“农业硅谷”理当成为农村综合改革试验区。
4 建议
4.1 锚定“一区一地一粮仓”定位,发挥“农业硅谷”示范带动作用
锚定省委对凉山发展目标定位和省上对“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建设的定位,将“安宁河现代农业硅谷”融入全国脱贫地区乡村振兴示范区、安宁河流域高质量发展、全国优质特色农产品基地和“天府第二粮仓”建设中。确定在西昌建设科技园区为核心区,其他基地为示范区,相关产业带或产业园区为辐射带动区,规划建设方案由省政府研究出台,省政府要举全省之力聚集政策、科技、人才、金融、市场等资源要素,将安宁河全域打造成为集“政、产、学、研、用”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农业硅谷”。
4.2 建设高水平农业科研机构,为“农业硅谷”提供强大科技支撑源动力
一是整合在昌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研发能力,加强急需领域关键技术研发集成,攻克“卡脖子”关键技术。二是加强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建设,瞄准高水平科研机构目标定位,加大州级财政农业科研资金投入,建设国内领先、世界一流的中心实验室,支持创新团队和创新平台建设。三是加大内引外联力度,建立跨区域、跨省、乃至国际性科研团队。
4.3 建立政科企产业创新联盟,强化科技产业创新引领企业和产业发展
依托州农业科学研究院建设区域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平台,链接政府和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分类建设专业性联盟、产业性联盟和区域性联盟。立足凉山特色优势资源和产业基础,加快构建一批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产业创新联盟。集成熟化一批质量兴农、效益兴农的重大关键技术,瞄准优质农产品、绿色投入品、智能农机装备与智慧生产、现代渔业等领域,开展提质增效技术研发与应用,形成一系列技术、产品、标准和品牌。打破各专业、学科、区域和单位界限,形成科学合理的协同创新布局,培育多元创新主体,构建一流的学科和团队,建成有利于调动各主体积极性的共建共享共赢平台,最大限度激发涉农企业以及农业科研机构的创新创业热情,加快解决事关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农业重大科技问题,孵化一批高科技农业企业,加快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
4.4 深化农业农村综合改革试验探索,发挥政府主导和市场决定两个作用
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和政策性障碍,为“农业硅谷”各类市场主体提供优质的制度安排和供给,从根本上建设一流营商环境。要学习借鉴国内省内其他农业农村改革试验区取得的成果,也要争取列为国家和省级农业农村改革试验区。从实际出发,通过深入调查研究,逐一排查出制约农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性问题,制定可行的改革方案,大胆进行改革试验。列出改革清单和负面清单,实行有效的清单式管理。推动政府监管、服务和保障等职能职责正确履行,适应市场主体需要,以保障市场机制在“农业硅谷”建设中能够发挥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