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文化外译
——以中医药文化为例

2024-01-26刘英卓

现代英语 2023年15期
关键词:外译中医药文化

刘英卓

(扬州大学,江苏 扬州 225127)

中国文化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影响力。 然而,要使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进行有效的外译是必不可少的。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智慧,也面临着外译的挑战。 文章将以中医药文化为例,探讨中国文化外译的问题和思考。 通过深入剖析“译什么”“谁来译”和“怎么译”的关键问题,可以更好地认识中国文化外译的现状与困境,并提出有效的推广策略。 这将有助于加强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促进跨文化交流与理解,为中医药等传统文化走向国际舞台注入新的活力。

一、 中国文化外译的基本情况

中国文化蕴藏整个中华民族千年智慧和情感,中华民族深层的精神追求也在其中,它是中华民族思想精神的外现,也是中华民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特有精神标志。 让国际社会了解中国文化进而了解中国是每个文化工作者的重大使命和责任。 正如莎士比亚戏剧通过翻译被中国人阅读和了解,中国人会不由自主地将其与我国古代戏剧大家关汉卿、汤显祖的《窦娥冤》《牡丹亭》相比较,进而取长补短,使戏剧得到进一步发展一样,我国文化要在国际上产生影响力,将我国文化广泛传播到世界各地,使我国文化拥有更加强大的生命力就必须对其进行外译[1]。

二、 中国文化外译的问题

中国古代文化的对外翻译需要坚定文化信心,并且持续反思“翻译什么”“由谁来翻译”以及“如何翻译”[2]。 翻译的过程中必须处理好语言文化的异质性问题,这源于各种文化的不同渊源。 由此可见,为了妥善翻译中医文化的异质性,在翻译过程中需要找到中医文化的发源地,这不仅与中医文献的性质、中医文化的民族特性密切相关,而且还会影响翻译方法、术语的统一标准,甚至影响理论体系的构建,这是进行中医对外翻译及研究的核心[2]。

(一)“译什么”

“译什么”一直是翻译界备受争议的一个问题,学界大多数学者的看法是,在选择典籍外译内容时,不仅要体现典籍内容的经典性,展现中华文化的风采,同时还要契合国外读者的阅读喜好,具备一定的流行性,让大多数读者接受和喜爱,要坚持少而精、精而准。 如在塑造现代中国的全球表述及价值体系中,某些关键的理念和词汇显得至关重要,比如,在古代文献中出现的“厚德载物”“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 这些理念构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核心,不仅决定了国家治理及对外交往的手段,而且也对现今世界文化的发展走向产生了影响。

但翻译界曾有一种质疑的观点:中国文学主动走出去、主动送出去没有必要,只有交流双方彼此存在文化交流的需要,并在平等的前提下进行交流才是文化交流的要义。 但是浙江大学许钧教授认为,对中国文学主动“走出去”是否有必要,不应从功利层面来考虑,而要从中华民族和当代中国广阔的胸怀、民族复兴的伟大决心、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来考量[3]。 我们有责任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和文学与世界分享,应该主动“走出去”展示,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就是其中一环。

(二)“谁来译”

关于“谁来译”是中医翻译一直存在的一大挑战。 母语与外语之间的互译由谁来进行涉及诸多问题:从目前看来,具备中医知识和翻译学、语言学规则知识的多领域专家极为稀缺。 我国需要这类人才建立一个既忠实于中医内在含义又考虑到西方文化接受水平的中医术语标准体系,这将有助于逐步解决中医翻译的混乱现象[4]。 笔者倾向于由中文为母语的译者来翻译中国传统文化经典,尤其是中医药文化方面,其背后文化内涵丰富,应以熟知中国传统文化、精通中国古籍的母语译者优先。 学界也普遍认为,要通过翻译将中华文化的话语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但如果母语译成外语的质量不高,就不会被人接受。

然而,中医译学是构建在古典与现代,医学与译学以及中西医学基础上的交叉性学识,自古以来,众多的传统医学院校主要关注于教授学生“望闻问切”这类中医疗法,忽视了对拥有中英医学翻译技能人才的培养。 上海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的李照国院长在中医英译这一领域有独特的看法,他在早期就提出,中医英语带有很强的专业性,有朝一日必将诞生为一个全新的学科领域,成为专门用途英语(ESP)的一支。 现在,其他的与ESP 相关联的交叉性学科,如法律英语和商务英语,在长时间的演变过程中,已经构建了相对稳定、全方位、系统化的人才培训模式,而中医英语教育则刚刚在本科级别开始启动[5]。

(三)“怎么译”

关于“怎么译”的问题,学界在这方面新的看法是,翻译应做到深入浅出,应控制好学术型与普及型翻译之间的平衡和“度”,对归化与异化关系的平衡可以采用自然化翻译策略,为实现跨文化理解与认同,可以采用深度翻译法。 要让更多的外国读者掌握和了解中华思想文化术语,使中华思想文化得到有效且广泛传播,应尽可能采用意译、音译(无法意译时采用)或“音译+意译”结合的方式翻译传统文学文本[6]。

历史、人文、自然等多个领域都有中医文化的影响。 因此,要理解和把握中医的文化背景和全局视角,就成为翻译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 以中医经典的翻译为例,大部分文字都是用文言文写成的,这使得古汉语的表达和现代汉字的意义有一定的区别。即使表面上看起来相同,但由于不同学科文化背景的影响,其实际含义可能会有重大差异[7]。 这对译者提出了更高要求,即需要其深入了解古汉语和当时的文化背景,这样才不至于错误百出。

在我国,对中医药发展的历程以及相关学者的学术理念、翻译资料还相对较少,并且存在翻译内容不准确以及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例如,对中医药专业词汇的翻译,我国对这一专业内容的翻译词典当前只有19 本规范化的词典,并且在这些规范化词典当中还存在着诸如标准不统一等问题,这会导致翻译出来的中医药专业词汇存在不同的争议。

在翻译的过程中,过度运用音译可能会导致读者无法理解古人的思想。 随着人们对保留中医药文化特色的认识逐渐提高,音译和直译的方法开始流行起来,但也可能会产生生硬的翻译和面目全非的翻译,这对中医文化的传播并无助益。 中医特有的词汇(如三焦)、文化含义的词(如五行、精、神)以及专有名词(如百会、黄帝内经)在其他语言中无法找到等同的词汇。 部分译者倾向于音译的方式,然而音译无法传达出具体的含义,过度依赖音译对中医药的传播会构成巨大的障碍。 因此,对中医基本术语的翻译来说,音译并非最佳选择。 例如,在《黄帝内经》中,全书有超过200 处的珠联独特修辞,该如何完整地将这些修辞呈现出来? 若译者能够依照原文的修辞格局,精准传递其含义,自然是理想的情况。 然而,如果无法做到这一点,采用意译和音译结合的方式(也就是将每个字的拼音附加在译文中)也是一种可行的策略。

三、 中国文化外译的优化措施

基于当前中国文化外译存在的问题,在开始翻译之前,需要明确中医药文化翻译的目标和受众,以便制订合适的翻译策略,包括确定哪些内容需要翻译以及哪些方面的中医药文化对目标受众最具吸引力。 中医药文化翻译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因此选择具备相关背景知识和语言能力的译者至关重要,在选拔译者时,应注重其专业素养和翻译经验,确保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针对不同类型的中医药文化内容,可以采用不同的翻译方法。 例如,对理论知识和技术术语,可以采用直译的方法,尽量保持原文的专业性;而对具有较强文学性和文化性的内容,可以采用意译的方法,更好地传达原文的文化内涵。 中医药文化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转换,还需要考虑文化差异。 在翻译过程中,应尽量减少文化冲突和误解,同时注重目标受众的文化背景和接受能力,使翻译内容更加容易被接受和理解。 不仅如此,在中医药文化翻译完成后,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审校,确保翻译质量和准确性。 此外,应积极收集目标受众的反馈意见,对翻译策略进行不断调整和优化,使之更好地满足受众需求。

(一)建立专业翻译团队

建立一个专业的中医药翻译团队是非常重要的,这个团队应该由一批既对中医药知识有着深入的理解,同时又具备优秀的外语翻译能力的专家组成。 他们不仅需要对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入的研究,掌握中医药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还要能够将这些知识准确地翻译成外语,让国际上的读者能够理解并接受。 这个团队中的专家应该有着丰富的翻译经验,能够熟练地处理中医药文化翻译中的各种问题。 他们需要对中医药文化的内涵有着深入的理解,能够准确把握中医药文化的特点和精髓,避免在翻译过程中出现误解和偏差。 例如,中医药中的很多概念和术语都是比较抽象和特殊的,需要有深入的理解才能够准确地表达出来。 此外,这个团队中的专家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协同工作,共同完成中医药文化的翻译工作。 他们需要通过不断的交流和合作,提高自身的翻译水平和质量,为中医药文化的外译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制订翻译标准

制订翻译标准是确保中医药文化外译质量和一致性的关键环节。 这个过程需要中医药专家和翻译专家共同参与,共同研讨和制订出一套科学、系统、实用的中医药翻译规范和术语库。 中医药专家在制订翻译标准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对中医药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明确中医药概念的含义和层次以及中医药治疗方法的原理和过程。 同时他们还需要对中医药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有着深入的理解,能够将这些知识准确地转化为翻译术语,为翻译提供准确的参考。翻译专家在制订翻译标准的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对翻译的理论和实践有着深入的理解和掌握,能够根据翻译的目的和受众,选择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技巧。 此外,他们还需要对中医药的专业术语和表达方式有着深入的理解,能够将这些知识准确地翻译成外语,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可读性。制订中医药翻译规范和术语库,不仅可以确保翻译的一致性和准确性,避免不同的翻译导致的理解困难,还可以为中医药文化的外译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指导,提高中医药文化外译的质量和水平。

(三)注重文化传递

中医药文化不仅包含医学知识,而且还包括深奥的哲学和文化内涵。 因此,在翻译中医药文化时,不仅要准确地翻译出医学内容,还要尽可能传递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性。 首先,中医药文化的哲学内涵十分丰富,其包括阴阳五行、天人合一、养生保健等哲学观念。 这些哲学观念是中医药文化的灵魂,也是中医药与西方医学最大的不同之处。 在翻译时,需要尽可能地体现出这些哲学观念的独特性,使读者能够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深邃和魅力。 其次,中医药文化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如中医药的起源、发展、应用等过程,都与中国的历史、文化、地理等因素密切相关。 在翻译时,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文化因素,让译文更具有文化色彩,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中医药文化。 最后,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性还体现在其治疗方法和技术上,如针灸、推拿、中药煎煮等,这些都是中医药文化的独特表现。 在翻译时,需要尽可能准确地表达这些内容,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中医药文化的独特魅力。

总的来说,翻译中医药文化时,不仅要准确翻译医学内容,还要注重传递出中医药文化的独特性,让译文具有文化色彩,更好地服务于中医药文化的传播和交流。

四、 结论

中国文化的外译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任务,其中中医药文化作为一个典型案例,展现了我们在推广中国传统文化方面的努力和挑战。 通过文章对中国文化外译问题的探讨,可以认识到选择翻译内容、培养高水平译者以及运用恰当的翻译方法都是关键因素。 为了更好地使中国文化“走出去”,需要加强翻译领域的研究与人才培养,提高翻译能力和专业素养。 同时,宣传与教育的工作也至关重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传播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中国文化的价值与魅力。 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瑰宝之一,其深厚的底蕴和智慧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通过不断努力,中国文化必将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出夺目的光芒,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猜你喜欢

外译中医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中的应用
文化翻译视阈下《流浪地球》的英文译制讨论及其对影视外译的启示
谁远谁近?
从《中医药法》看直销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柔性侵入:文化外译接受策略研究
如何讲述中国故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文学的外译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