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妍妍教授析治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之经验集萃
2024-01-26王雪洁杜雨芯谭妍妍
王雪洁,杜雨芯,谭妍妍
(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南京中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1)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functional anorectal pain)是肛门和直肠的一种非器质性疾病。根据Rome Ⅳ诊断标准,可分为痉挛性肛门直肠痛、非特异性肛门直肠痛、肛提肌综合征三种亚型[1]。在我国,功能性肛门直肠痛多被称为“肛门直肠神经官能症”[2]。此病患者的临床主诉为肛门疼痛或直肠疼痛。在排除先天性缺陷, 肿瘤和局部的炎症后, 临床主要认为其与盆底肌张力增高、边缘系统功能障碍、脑- 肠轴调节异常、神经系统疾病及心理因素有很密切的关系[3]。近年来,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大和生活节奏的加快,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发病率逐年上升。临床资料显示,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发病风险存在性别差异,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此病的治疗方法有肌肉电刺激治疗、物理治疗、局部注射肉毒菌素治疗[4]、椎管阻滞治疗[5]、生物反馈治疗[6]等。目前,单纯使用西药治疗此病的疗效不理想,且费用高、疗程长、药物不良反应大,故临床应用受限。大量研究[7-8]表明,中医药在治疗肛门直肠痛方面优势明显,特别是在远期疗效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中医药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病因繁多,笔者认为在临证之时,应详察病因,同时又要辨别病机,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立法、处方、用药,则可做到有的放矢,效如桴鼓。谭妍妍教授为南京市中医院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肛肠科工作15 年,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论治有较深入的研究,今撷谭妍妍教授经方化裁治疗肛门痛综合征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1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的病因病机认识
对于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中医有很多类似记载。《河间六书》引云:“风热不散,谷气流溢,传于下部,故令肛门肿满。”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主要表现为肛门部胀痛或不适、异物感、蚁行感、烧灼感等。与中医范畴中“魄门痛”“后重”“谷道痛”“痹证”类的疾病相似。患者自觉肛门直肠附近有不适感,但实验室器械检查未发现肛门附近组织有器质性病变。古籍虽未对其有确切的描述,但经临床研究发现,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患者大多伴有情志异常情况,因此,近代医家将功能性肛门直肠痛归纳为“郁证”“脏躁”范畴。近年来随着对功能性肛门直肠痛认识的逐渐加深,中医学家对本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治疗也逐渐更加深入全面。田振国等[9]认为肝气郁结,血行不畅,气血瘀积于后阴是本病的主要病机。他认为活血化瘀,疏通肝经气机郁滞是治疗本病的基本准则。杨向东[10]认为本病病机为肝肾阴虚,脏腑失于孺养,气机不畅,导致情志失调;或因忧思伤脾,湿困于中下焦,清阳不升反降而成。孙晓霞[11]认为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是由于湿热蕴结于肛门,肛门气机不利而导致的坠胀不适。冯艳等[12]认为功能性肛门直肠痛以气滞血瘀、湿热内蕴为标,气阴不足、心脾两虚为本,临床病机常常虚实夹杂。糜凯君[13]认为功能性肛门直肠痛,特别是慢性肛门直肠痛,常与脾虚失运、中气下陷有关,这类患者常伴有精神倦怠、少气懒言、乏力纳差、小便控制不佳或盆腔器官脱垂等症状。治疗宜以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为主。综上所述,本病的发生与五脏功能失调紧密相关。肝、脾、心受郁怒、忧思、哀伤等七情内伤影响,可致七情内伤,气机不畅,病程迁延,由气至血,血行瘀滞,经络受阻,发为此病。
1.1 中气下陷,清阳不升
《素问·六节脏象论》曰:“气和而生,津液相成,神乃自生”。这表明人类的生命活动是以气为物质基础的。“中气”一名始出《内经》。因其位居中州,五脏之中,连通上下,贯通南北,为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故称为中气。中气的本质指的是中焦脾胃之气,亦指脾胃对食物的消化运输、升清降浊、化生气血之生理功能。章虚谷曰:“脾以阴土而升于阳,胃以阳土而降于阴,脾升则健,胃降则和,一升一降,相同并用。”谭妍妍教授认为脾土居中,中气不足,气机升降失司,脾失健运,以致水谷精微不能正常生成以供养肌肉筋脉,肌肉筋脉局部失荣,因此肛门部不适疼痛。
1.2 肝脾不调,肝郁脾虚
《古今医统大全·郁证门》说:“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五脏可化生精气,并能影响相应的情志活动。若情志过极,则影响其相应的脏腑,可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衡,从而导致病变的发生。李晓红[14]认为中医的“肝主疏泄、调畅情志和协助脾胃运化功能”理论与脑- 肠轴的关系密切。谭妍妍教授认为,随着现代社会经济水平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饮食结构也随之发生变化。多数患者偏嗜肥甘厚味、辛辣刺激的食物,导致体内湿热瘀积,久之脾胃功能受损,再加上生活工作压力的增大,常易情绪失衡,“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肝失疏泄,气机失司,湿热瘀阻,困于中焦,清阳不升,削弱了对盆底肌肉组织的升托作用,导致盆底神经功能受损,引起肛门胀痛。
1.3 气滞血瘀,不通则痛
《素问·调经论》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谭妍妍教授认为,人体是个有机整体,而外感六淫、饮食失节等可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影响脏腑经络运行,以致“不通则痛”;七情内伤、劳倦等致气血亏虚,使脏腑经络失养,以致“不荣则痛”。
2 治法治则
2.1 补中益气以提升中气
谭妍妍教授认为本病常见证型为气血不足,治以气血双补,方用“补中益气汤加减”补气生血,和络止痛。君药为炙黄芪,升阳举陷、补气健脾,匡扶正气。当归养血补血,活血化瘀,用于血虚血瘀所致之痛。“无形之气易生,有形之血难补”,当归、黄芪君臣相伍,补气生血,通经活络。白芍养血敛阴,柔肝止痛,川芎行气活血,白术益气健脾,升麻、柴胡升举阳气,柴胡使体内之气从左上升,升麻从右升提体内之气,两者联用可增强一身升气之疗效,使清阳之气上升而浊阴之气下降,具有培中举陷的功效。
2.2 疏肝理脾以行气化湿
《丹溪心法·六郁》指出:“人身诸病,多生于郁”,谭妍妍教授认为病机时为情志所伤,肝失条达,克伐脾土, 脾失健运, 肝郁脾虚, 湿热内阻, 升降失调, 气机不畅, 魄门相应, 故而疼痛。临床症状为肛门直肠部憋胀疼痛, 伴有胸胁胀痛, 痛无定处, 胃脘胀满, 精神抑郁,善太息,或纳少、寐差等,舌淡,苔薄白,脉弦,常随情绪波动而症状加重。理当疏肝健脾,行气止痛。临床予以逍遥散合四逆散加减。方中以醋柴胡疏肝解郁,引诸药入肝经;白芍、当归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与柴胡配伍,养肝之体,利肝之用,并且可防诸辛香之品耗伤气血。茯苓、白术益气健脾, 扶土以御木侮,使气血生化有源;香附、枳壳理气解郁, 条畅气机以止痛;薄荷、生姜疏散郁遏之气, 甘草调和诸药。脾虚气陷者, 加黄芪、人参以升阳举陷;心胸烦闷,寐差者, 加合欢皮、郁金以养心安神,除烦解郁。
2.3 活血化瘀以通脉祛瘀
《医林改错》曰:“气通血活,何患不除。”谭妍妍教授认为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气滞血瘀证在临床上并不少见,其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疼痛,持续不减,痛如针刺,胁肋胀满,舌质暗红、时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紧,方用止痛如神汤加减。方中桃仁、红花、赤芍、牡丹皮、当归活血化瘀、理气止痛;五灵脂和蒲黄、乳香和没药,两药对擅长通利血脉、散瘀止痛;土鳖虫、水蛭可搜剔祛风、行气行血;甘草缓急止痛、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可活血通脉、祛瘀止痛。
3 验案举隅
患者吴某某,女性,56 岁,肛门重坠半月余,于2022 年8 月30 日就诊。患者一个月前因四肢困倦乏力到当地诊所就诊,辨证属风湿困脾,予中药口服,3 次处方略有调整,以补中益气为主,稍加运脾化湿之品。患者服药3 次后,开始出现肛门坠胀,既往排便无异常,现便意频繁,屡如厕无所出,来诊。刻下:小便调,大便频数,无以出,睡眠欠佳。面色黄,鼻褶心征,舌质老,舌根凹陷,苔厚,脉弦滑。查体:肛门外观尚平整,指诊肛门6 cm 以内未触及异常肿物,退指无血染。辨证为:湿热内阻,气机阻滞;诊断:肛门挛急。拟治以清利湿热,通利三焦。方药:炒苦杏仁15 g,姜半夏15 g,厚朴9 g,白豆蔻6 g 后下,淡竹叶6 g,滑石20 g 包煎,薏苡仁30 g,小通草6 g,柴胡12 g,黄芩9 g,炙甘草9 g,北沙参15 g,土茯苓30 g,煅牡蛎先煎24 g。10 剂。水煎服,日1 剂,早晚分服。服药十天后反馈:精神好转,肛门重坠、疼痛减轻。
按语:考虑患者既往为湿邪所困,当予清利湿热之剂治疗。前医用补中气之法调理,闭门留寇,湿气不走,留着下焦,大便不畅,坠胀不适。治疗继续利湿热,加小柴胡疏导三焦气机。患者既往肾气不足,湿邪困顿时,当先利湿再扶正。如果断用补中益气治法,只会让原本虚损之肾气更加虚损。当一个人肾阳、肾精、肾气虚时,服补中益气更易拔根。补中益气提举肾根,好比把树连根拔起,整个下焦全是寒湿邪热。所以临床上在用补中益气汤时再加上补肾固肾的药,如山茱萸、狗脊、续断等等,这样扎稳肾根,再去补升中气,问题方可迎刃而解。
4 结语
功能性肛门直肠痛治疗周期较长,难度较大,患者往往很难坚持,导致病情反复,难以治愈。而中医中药治疗灵活方便,价格相对低廉,所以在临床上广为应用。谭妍妍教授认为中医治病重在辨证论治,把握病机。本案病情复杂,能否全面准确把握病机,是本案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点。将全面捕捉病机和治疗紧密结合,四诊合参,辨病辨证,选方精确,可效如桴鼓,发挥中医特色,彰显中医之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