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盘州市普古乡优质特色粮食(苦荞)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探析

2024-01-25李贤宽

南方农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苦荞农户资金

李贤宽

(贵州省盘州市普古彝族苗族乡农村工作服务中心,贵州盘州 553522)

近年来,贵州省盘州市普古彝族苗族乡(以下简称普古乡)以苦荞产业为依托,积极发展优质特色粮食产业发展专项建设活动,通过特色产业发展带动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苦荞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缺乏成熟的经验和模式,在实际的项目建设中遇到了一些难题,需要通过科学总结、深入分析来探寻科学的项目建设路径,促进苦荞产业发展项目的进一步发展。

1 项目简介

1.1 项目基本情况

普古乡优质特色粮食(苦荞)产业发展项目是《盘州市2021 粮食大县奖励资金助力农业产业发展项目实施方案》(盘州农字〔2021〕66 号)确定的特色粮食产业发展项目。项目主要实施地及面积为普古乡文昌阁村2.33 hm2、坪坝村10.20 hm2、信兴村9.33 hm2、播秋村28.60 hm2、坡丘居委会5.72 hm2、塘边村10.67 hm2、七宜克村23.33 hm2、坡脚村10.70 hm2、厂上村36.67 hm2、水坝村4.33 hm2、娘娘山居委会6.67 hm2、云山村5.67 hm2及勒米村8.00 hm2。项目涉及农户673 户,农民1 830 人。

1.2 项目建设条件

从自然条件方面看,项目相关区域的海拔在1 500~2 100 m,立体气候明显,昼夜温差大,年降水量在1 100~1 300 mm,年日照时间1 650 h,日均温13.6 ℃,年积温5 082 ℃,无霜期264 d。地势平坦,土壤多为夜潮土和砂壤土,土层疏松,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高。从社会条件方面看,在本地农业发展中,农民已经形成在收获马铃薯后种植秋苦荞的习惯,并积累了一定的苦荞种植经验。

1.3 项目建设目标

1)建成苦荞商品生产示范基地133.33 hm2以上,实现平均667 m2产在194.68 kg 以上。2)借助示范基地推动选用地方优良品种、规范化种植、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标准化生产技术在普古乡的逐步应用,实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

2 项目建设措施

2.1 项目管理措施

2.1.1 开展项目组织领导

为建设该项目,普古乡成立了项目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其中,领导小组负责签订种植合同、开展资金调配等工作;技术小组负责实施方案拟定、技术培训、技术指导、测产、项目总结等工作。

2.1.2 实施配套支持

项目建设过程中,普古乡农村工作服务中心通过办培训班、开现场会、发放技术明白卡等多种方式对项目实施地的农民进行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技术水平。同时,还抽出技术骨干驻守在项目点,以便现场解决农民们的问题。例如,在2021 年,农村工作服务中心共开展1 期面向农民的培训活动,培训600 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 000 余份,其中核心培训200 人次,发放种子24 390.24 kg。

2.1.3 加强资金的监督管理

按照项目实施的有关规定,普古乡加强产业发展项目的资金管理,建立专账,实行专人管理,严格按照方案及省级项目批复的有关要求,规范使用补助资金,真正做到专款专用,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2.2 项目技术措施

2.2.1 选用良种

结合普古乡的实际情况,尤其是气候条件,技术小组经过对比后,选用黔苦2 号优质苦荞品种作为种植品种。

2.2.2 精细整地

荞麦子叶较大,幼苗顶土能力差,根系发育弱,对整地的要求较高[1]。在正式播种前,技术小组需要指导农户对土地进行精细化整理,确保土壤达到细碎平整、土松、草净、上虚下实的状态,为实现全苗、壮苗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条件。

2.2.3 适时播种

荞麦喜温凉环境,怕霜冻,播种过早或者过晚都会对发芽、生长产生严重影响[2]。因此,项目将荞麦的播种时间确定为立秋前后10 d。在播种之前,先选择健壮种子,用30~40 ℃的温水浸泡10 min。荞麦的播种方式主要有两种。1)采用单作分厢播种,种植中,厢面宽2 m,厢高10 cm,沟宽20 cm。2)合理密植,每667 m2播种10 kg,留苗9 万~12 万株,最多不超过13 万株,保持苦荞合理的田间群体结构。在播种时,要在种子上方盖3 cm 左右的浅土。

2.2.4 增施肥料

针对荞麦生育期短、生长迅速的属性,技术小组制定了以基肥为主,配合种肥;优先使用有机肥,适量增加无机肥,以及根据苗情进行追肥,重点增施磷肥和钾肥的施肥策略[3]。每667 m2施腐熟有机肥500~800 kg,磷肥15~20 kg,草木灰30 kg 左右,全部用作底肥,用细土盖种3~5 cm。由于苦荞现蕾后地上部生长迅速,氮的吸收量明显增多,需要适时追肥,每667 m2用尿素7~10 kg。

2.2.5 实施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主要围绕两项内容开展。1)及时匀苗定植,即在幼苗长至2 叶1 心时,拔除多余弱苗;2)中耕除草,防治病虫害。在病虫害防治方面,技术小组确定了以农田防治为主,以药剂防治为辅的原则[4]。农田防治措施主要是合理轮作,清洁田园、实行深耕,减少病虫来源,以此改善苦荞生长环境,强化壮苗培养,进一步增强苗木的抗病与抗虫能力。同时,通过精耕细作、培育壮苗、加强田间管理,增强幼苗的抗病和抗虫性。药剂防治中使用的药剂主要根据病虫害情况确定。在防治荞麦轮纹病、褐斑病、白霉病、立枯病等病害方面,主要采用50 kg 种子加0.5 kg、40%五氯硝基苯粉拌种,或在苗期喷洒1 ∶1 ∶200 波尔多液或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600 倍液。在防治3 龄以前的黏虫幼虫时,主要采用90%敌百虫800 倍液[5]。

2.2.6 辅助授粉

在开花期间,技术小组指导农民通过放养蜜蜂实现传粉,同时会进行2~3 次人工授粉。人工授粉的方法是两人各持尼龙绳的一端,让绳子在植株顶部轻轻拖过,借以振动花枝,促使花粉飘散,进行授粉。

2.2.7 及时收获

技术小组指导农民在霜降前,当全株有70%的籽粒呈黑褐色时进行收获,并将收获的苦荞扎捆或扎把竖放于室内,使荞麦充分后熟。

3 建设成效

3.1 计划目标完成情况

该项目计划完成133.33 hm2的苦荞种植,项目有效推广面积为162.20 hm2,超额完成计划目标。同时,项目总产商品苦荞47.36 万kg,比项目区常规栽培667 m2产165 kg 增产29.68 kg,增产17.98%,新增总产7.22 万kg。

3.2 项目经济效益

经测算,项目平均每667 m2产值1 168 元,总产值284.17 万元;项目平均每667 m2新增产值178.08 元,新增总产值43.3 万元。项目每667 m2新增生产费用60 元,每667 m2新增纯收益118.08 元,项目新增纯收益28.72 万元,与对照每667 m2产值240.86 万元相比,项目纯收益增收率为11.9%。项目的总经济效益为284.17 万元,667 m2经济效益1 168.08 元。

3.3 项目社会效益

项目的实施,在苦荞主产区建立了稳产、高产的苦荞商品生产基地,发展了订单生产,辐射带动全乡233.33 hm2苦荞的生产发展。苦荞作为一种保健食品,大力发展苦荞种植及苦荞加工食品,对当地居民健康理念的提升也有一定的影响。同时,将苦荞作为一种填闲作物种植,能够充分合理利用耕地资源,避免浪费耕地,保证粮食安全稳定。更重要的是,项目还惠及673 户农户的1 830 人,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3.4 项目生态效益

项目建设中采取的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等技术方法,促使农户在相关种植活动中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在实现苦荞增产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因使用化肥、农药不当造成的环境污染、农药残留、土壤结构破坏等,对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维护土地可持续利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4 存在的问题

4.1 应对干旱天气影响的能力较弱

虽然项目建设在产量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但在实际的苦荞种植过程中存在干旱天气对作物的影响。即在出苗期,普古乡出现了较大面积的干旱天气,造成出苗不全,部分地块延期重播,导致成熟期偏晚,影响了苦荞的整体产量。

4.2 项目建设资金有限

此次项目建设的资金主要来源于盘州市农业农村局下发的20 万元专项资金。经研究,项目资金的使用以物化补助的方式为主,资金全部用于采购种子及其他生产物资。但是,这些资金仅解决了苦荞种植中的种子问题,缺乏对种植中整地、灌溉、收获等相关工作的补助或者支持,导致苦荞产业发展中的资金存在有限甚至紧张的情况。例如,在技术培训和指导中,乡政府、村委会需要自行筹集相应的资金,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并且,由于专项资金在审批、划拨、分配等环节往往需要较长时间,导致资金实际到位时间较晚,对项目计划内容的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4.3 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

此次项目建设涉及10 个村的673 户农户。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对于技术小组提供的技术指导与服务,一些农民并没有认真对待和规范落实,而是随意地进行操作,造成部分地块的产量较低,影响了总体产量。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在过去的较长时间内,苦荞只是作为一种填闲作物来种植,对普通的种植农户来说,收多收少无所谓,因此,农户对通过技术方式提高产量也存在认同度偏低甚至怀疑的情况,在行动上未能完全配合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要求。

5 建设策略

5.1 提高应对干旱天气影响的能力

干旱天气是影响普古乡秋播粮食发芽、出苗和结实效果的普遍性因素之一。针对苦荞种植过程中出现的干旱天气情况,普古乡要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应对。1)在逐步稳定苦荞种植区域的情况下,借助高标准农田建设来完善农田中的灌溉系统,增加播种粮食作物发芽、出苗、结实阶段的水分供应,降低干旱天气对苦荞种植的影响。2)使用农家肥、堆肥或其他覆盖物进行土壤改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从而帮助土壤保持湿润。3)除了使用黔苦2 号优质苦荞品种外,还要适当地引进对干旱有更强适应能力的苦荞品种,这样即使在干旱条件下,作物也能够维持良好的生长状态。

5.2 拓宽项目建设资金获取渠道

目前,普古乡优质特色粮食(苦荞)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专项财政资金。针对资金有限的现实性问题,要通过开源节流的方式优化资金的获取和使用。在建设资金获取方面,除了依靠财政专项补款外,普古乡还要抓住建设优质特色项目的机会,与相关的企业开展合作,引导企业在重点区域进行投资,提高资金吸纳能力。同时,可以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村成立苦荞产业发展合作社,通过集体出资的方式来弥补在购买农机、开展灌溉等方面的资金缺口[6]。在建设资金分配使用方面,领导小组要根据各村苦荞种植的效益,优胜劣汰,淘汰种植成本高、经济效益低的地块,将有限的资金集中于潜力大的地块发展种植,以此来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对于财政资金下发迟缓的情况,领导小组则要积极对接市相关部门,跟踪、督促拨付项目相关款项,确保项目建设措施的有效落实。

5.3 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

农户是项目建设的主体,只有调动农户的积极性,才能够确保苦荞产业发展项目的稳步推进。在培训与教育方面,技术小组要定期组织技术培训课程,明确指出科技手段的优势,并请已成功采纳新技术的农户分享经验,激发其他农户的兴趣。在经济激励方面,要对高产量的农户实行奖励制度,并为积极参与的农户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确保他们在技术上得到有效支持。在技术服务方面,技术小组要与农户建立定期的沟通机制,并鼓励农户及时反馈在苦荞种植中发现的问题,为其提供针对性的技术指导,提高服务的周到性,使农户认识到产业发展为自身带来的好处。

6 结语

优质特色粮食(苦荞)产业发展项目是普古乡在盘州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开展的特色项目建设活动。通过采取相应的组织管理措施和技术措施,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标,并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方面表现出了明显的优势。而针对当前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应对干旱天气影响能力较弱、项目建设资金有限、农户参与积极性不高等问题,要在提高应对干旱天气影响能力的同时,拓宽项目建设资金获取渠道,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真正促进项目建设工作的稳步开展。

猜你喜欢

苦荞农户资金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超大单资金净增(减)仓股前20名
苦荞花
粮食日 访农户
农户存粮调查
苦荞壳和苦荞籽中总黄酮的提取及含量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