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赋能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4-01-25邵小明
邵小明
(郑州旅游职业学院现代服务学院,河南郑州 450000)
2022 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快实施“数商兴农”工程,《“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规划》《“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均强调加强数字赋能农业发展,有效推动农村三产融合,助力乡村全面振兴。随着我国的宏观政策指导,数字经济的持续壮大正在逐步扩宽农业的变革范围与深度,并且也在扩大农业行业的社会职能,同时打破了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隔阂。因此,如何乘数字经济的发展东风,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整体发展,对以农业为主导的河南省而言显得尤其关键。
1 数字经济赋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
1.1 数字经济通过刺激需求带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数字经济的引领作用对于促进农村行业的改革具有积极影响,并且能够增加农村的内部需求[1]。通过把数字科技应用到现代农业领域,在农村产业中逐渐和文化、旅游、环境保护等领域相结合,创造出诸如乡村智慧旅游、绿色农业、娱乐型农业展览馆等全新的数字经济形态。这些形态不仅促进了农村特色产业的发展,使得产业融合所产生的附加价值得以惠及农村居民,同时进一步激发了社会的消费热情。数字经济在集结个性化、小型化的消费者的长期需求方面,提供了高效的途径,并且为各种资源的结合和匹配带来了巨大的便捷。因此,数字经济增加了农业的有效供给,提高了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
1.2 数字经济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和产业转型
借助数字平台,能够整合并运用各类资源要素和分散的数据,使得农业产业链的每个环节都能够紧密地连接起来,这样就能够消除不同行业间的信息隔阂。利用AI 的智能优势,可以不断优化制造过程,确保在提高制造效益的同时,减少企业的运行成本,更有效地满足市场的需要。数字经济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产业链的资源利用率,也有助于持久提升农产品的安全性,推动农业生产和服务领域的发展。此外,数字经济不断地给产业链的灵活性提供了新的驱动力,帮助传统企业提升科技实力,推动公司组织结构和管理方式的数字化变革,从而加快了传统农业企业的生产运营效率。
1.3 数字经济利用后发优势缩小城乡间差距
目前,“不均衡不充足”的发展难题仍然是制约乡村振兴实施进程的主要难题。一般来说,由于时间的限制,发展中国家在知识传播和模仿的过程中的回报比高于发达国家,这将极大地提高发展中国家利用信息资源的频次。通过观察信息科技的演变能够看出,发展中国家的数字基础设施相对落后,设备更新及投资成本都偏低。因此,对这些基础设施进行广泛的改造与提高是相对容易的。另外,由于知识的扩散性和共享性,发展中国家能够在完全理解并掌握已有的技术的前提下,加大研究与优化的力度,从而达到技术的深层次突破与飞跃,并将这些应用到农业的变革与产业的整体发展之中,从而缩小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
2 产业融合发展现状
2.1 三产融合的参与主体逐渐趋于丰富
截至2022 年,河南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 697 元,增长6.6%,高于城镇居民的3.7%,高于全国的6.35%。农村环境面貌发生明显变化,村民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在参与主体上,河南省加快了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步伐。全省基层社的规模和服务水平获得巨大提升,基层社数量达到2 180 个,吸纳超过42.8 万名农民社员;同时河南省设立了7 400 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努力提高服务品质和效率的同时,扩大服务范围。
2.2 三产融合的发展模式面向多元转型
目前,河南省农村一二三产业呈现出一种农业内部的融合发展模式,如农田种植、畜牧养殖等多个行业的相互结合。河南省在促进现代农牧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主动与国内外的著名企业建立了深入的合作关系,大力引入优质种子、培育龙头企业、构筑农牧生产场所,极大地推动了农牧制造行业的协调发展。此外,河南省采取了以扩大农业生产链为核心的综合性战略来推进农业项目发展。该战略以农业为中心,有效地集结了优秀的农业资源,激励并推动农民和专门合作组织的加入,从而构筑“企业+个体农民”或“企业+合作组织+个体农民”等覆盖全部生产流程的农业产业化运营方法。
2.3 三产融合的数字赋能实现阶段渗透
河南省应用物联网技术对一产进行了数字化赋能,通过检测、智慧种植、智慧养殖等方式,实现健康化、智能化种养。在二产领域,河南省将数字技术融入粮食生产,从而不断优化和改进产品的处理技术,增加了农产品行业的附加价值[2]。例如,河南省设立了以农产品选育和生态栽培为主的综合实验基地,通过对数据的深度分析和探讨,解决农作物种植的高质量和特定性等核心难题,并持续开展新型产品的研发。在三产的数字赋能方面,河南省以“互联网+”发展网络电商服务。河南省充分利用“互联网+”政策,积极推动淘宝村和淘宝镇的发展,执行农业电商的补贴政策,并努力创建电子商务示范村。
3 产业融合发展困境
3.1 产业增值效果不明显,数字农业转型升级动力不足
农村产业的数字化转型极其依赖财政、金融和社会资源的介入。然而,河南省的许多农业企业的科技实力相对薄弱,农业产业的融资能力也相对欠缺。此外,由于数字经济的推动,河南省的农业产业整合项目往往面临巨额的资金投入和漫长的回报周期,这使得河南省农业产业的融合持续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就实际发展情况而言,河南省的农村农业金融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农村数字金融普及率相对较低,借款资源稀缺且投入的收益过低等因素极大阻碍了农村产业融合的进程,也削弱了农村三产的数字化转型活力[3]。
3.2 产业公共服务不完善,数字农业发展基础设施薄弱
对于推进数字化乡村的构建,数字基础设施起着关键的作用,为乡村的三产融合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然而,目前河南省的数字化农业发展仍然面临着硬件资源匮乏,以及智能化农机设备的适用性不强、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真正需求的问题。河南省对于物联网农业产业园等创新平台和科技公司给予了较大的支持,然而,农业专用传感器的采购主要来自其他省份,这使得农业与工业的界限尚未完全消除,也导致了农村地方的金融保险、技术、物流及农业科研成果转化都呈现出单向的服务模式。尽管河南省的所有乡镇已经构筑了农产品网络平台,但是关于新型农村的发展数据、乡镇事务的透明度、信息的最新进展和农业科技的提供等类别的信息,却没能得到实时更新。这使得农业的信息服务平台信息过于滞后,使得农民及相关企业很难立刻掌握所需要的关键信息[4]。
3.3 产业信息渠道不健全,数字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河南省的三产融合发展依赖于信息通路的构建。然而,河南省乡村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却面临诸多挑战。1)乡村的互联网信息尚未完善,剩余劳动力的教育水平各异,许多农民对于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并未有足够的理解和认知,造成了乡村信息基础设施的构建进程的迟滞。2)河南省乡村现阶段还在以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信息产业的介入。即便互联网企业有向农村进行产业扩张的意向,也往往会面临“企业破冰”的困境,这使得此类企业在农村的持久、稳定发展变得更加困难。3)河南省诸多农村地区缺乏专业农业数字化人才、完善的数字化培训制度,导致当前跨界农业数字化人才得不到培养。
4 产业融合发展路径
4.1 开展未来基建建设行动,加快弥合数字鸿沟
1)河南省需要加速农村的数字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必须促使5G、网络云、智能设备等先进的信息科学技术和现代农业紧密融合;保证河南省的每一个乡镇都实现5G 的全面覆盖。2)加快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基础设施的构建,充分利用乡镇的数字气象站,提升灾害预报的效果,并加快对制造设备的智能化进行更新与优化。河南省政府应鼓励如农业公园、规模较大的农田、先锋公司等大规模经营单位开展智能水务、自动化耕作等基本数字设备的构筑,同时要推动农产品的仓储物流、网络交易基地等社会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以满足农产品的流通需求,加速形成农牧产品智慧物流体系。3)推动城乡之间的财务、基础设施、人才等资源的交换,构建城市带动乡村、城乡一体化的数字经济发展模式,消除农业生产运作中的基本设备、数字运营实力、数字生产力等数字差距。
4.2 开展未来农场建设行动,强化技术赋能引领
1)要致力于优质稻麦油菜的智能化种植,并推进“无人农场”的建设,打造无人化的减工标准环境。河南省要以农业产业整合发展示范园的建立为主要任务,着力打造大规模的“无人农场”关键技术集成示范基地,从而构建一个有价值且可推广的“机器替代人”方案。2)河南省要构建以绿色果蔬为主题的智能化生产环境,打造出具有高度环保性质的“果蔬工厂”,以此实现工厂化的能源提升和效率提升。3)河南省要以健康畜牧业的智能养殖为核心,积极构筑具有高度智能性的“低碳牧场”,打造以数字技术为驱动降低碳排放的示范环境。
4.3 开展未来农民增智行动,激发数字赋能升级
1)河南省需要强化对经营服务实体的教育和指导,以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和数字技术能力。对于农场主、生产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实体,需要加大培训和指导力度。2)改进城乡农业的五大数字提升系统,同时设定数字提升程度的评价指标。着重于促进新兴的商业实体的数字化进程,以此来提升其数字技术实力,减少农业投入与收益不一致的问题。3)在物联网的感知、智能决策及精确的管理等多个层面上,提升农业数字化生产实力;在数据资源的融合、农业资源的分享及价值的共同创造与分享等多个领域,提高网络运营实力。在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农业科技服务的数字化及对农业产量的实时监控等多个领域,进一步创新农业运作模式[5]。
5 结语
农村三产的融合发展已成为我国农业进步的新潮流,也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一环。推动农村三产的融合发展,对于提高农民的收入,以及构建现代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积极的影响。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经济正在驱动社会的转型。因此,河南省需要深度把握数字经济的科技优势,打造出全面的农业产业数字体系,尝试对农村三产融合进行数字赋能,从而驱动农村一二三产业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