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博峪河自然保护区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优势和措施

2024-01-25马文杰

南方农业 2023年20期
关键词:生态旅游保护区林业

马文杰

(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管护中心,甘肃陇南 746400)

甘肃白龙江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保护区)位于陇南市文县长江流域,面积达到了近千平方公里。地理位置独特,拥有丰富的生态资源,包括多样化的植被、珍稀的野生动植物、清澈的河流和壮丽的山脉。然而,长期以来,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一直相对滞后,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生态环境也面临一定的压力,这使得乡村振兴成为该区域的紧迫任务。

1 自然资源特点

1.1 地理位置

博峪河省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54 861.7 hm2,其中核心区22 298.2 hm2,缓冲区15 603.9 hm2,实验区16 959.6 hm2。该保护区位于陇南市文县和甘南州舟曲县境内,范围在东经104°9′6″~104°32′40″、北纬33°3′47″~33°34′58″。

这一地区被祁连山脉环绕,形成了多样的地形地貌,包括山脉、峡谷、高原、草甸、森林和湖泊等多种自然景观。祁连山脉的高海拔地区与低海拔地区共同构成了这个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系统。高山地区的地形崎岖,气候寒冷,主要由冰川、雪峰和高山草甸组成。低海拔地区则以森林、湖泊和河流为主,气候逐渐变得温和。

1.2 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区内具有红豆杉、水杉、银杏、独叶草、连香树、岷江柏木、水青树、秦岭冷杉、水曲柳、野大豆及厚朴等国家重点保护植物,为各类昆虫和鸟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栖息地。生物多样性有助于保持区域内的生态平衡和稳定。自然保护区也是众多野生动物的家园。其中,有脊椎动物5 纲27 目62 科237 种(亚种),占甘肃省脊椎动物总数的27.7%,鱼类2目4 科15 种,两栖类2 目3 科5 种,爬行类2 目3 科9 种,鸟类15 目33 科155 种,兽类6 目19 科52 种。国家级保护动物39 种,例如,熊猫、云豹、亚洲黑熊、棕熊、岩羊、盘羊、羚牛及白唇鹿等。这些野生动物不仅丰富了生物多样性,还维持着食物链的平衡,保护了自然保护区内生态系统的完整性[1]。

2 林业产业在保护区的发展优势

2.1 自然条件的优越性

保护区在林业产业的发展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这些优势主要源于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包括土地和气候的优越性。

1)保护区的土地资源极为丰富,为林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该地区地形多为山地丘陵,土壤肥沃,有利于各类森林植被的生长。这些土壤不仅适合针叶树木,还适宜落叶阔叶树种的生长,使得保护区内的植被多样性非常丰富。

2)保护区的气候条件也为林业提供了有利的环境。该地区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气候,夏季温暖潮湿,冬季寒冷干燥,这种气候格局非常适宜树木生长。充足的日照和降水量有助于森林植被的健康发育,而寒冷的冬季则有助于控制害虫的繁殖,减轻了森林疾病的传播风险。此外,四季分明的气候也有助于树木的年轮生长,提高了木材的质量,使得保护区内的木材资源备受市场青睐[2]。

2.2 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潜力

1)生态保护是该地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保护区内的丰富生态系统包括多样性的植被、野生动植物和水资源,为了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利影响,任何林业活动都必须谨慎进行,需要经过专家论证,并获得相关部门审批,避免破坏这些珍贵的生态资源。这种重视生态保护的态度有助于维护保护区的生态平衡,保持水土资源的稳定性,以及减少生态破坏的风险,对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2)保护区还具有巨大的生态旅游潜力。其壮丽的自然景观、多样的野生动植物为生态旅游提供了独特的资源。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自然风光,体验户外探险和生态教育活动。生态旅游不仅有助于提升保护区的知名度,还为当地创造了就业机会,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这种可持续的生态旅游模式与生态保护相辅相成,有助于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2.3 当地特色的林产品和生态旅游项目

保护区充分利用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位置优势,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备受欢迎的生态旅游项目和特色林产品,这些项目和产品不仅促进了林业产业的发展,还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紫藤、凌霄长廊、葡萄长廊及众多观赏树种的种植,使保护区成了“网红打卡地”,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观赏。紫藤和凌霄长廊长达1 000 m,葡萄长廊长达630 m,种植了2 350 株葡萄,形成了迷人的生态景观,丰富了游客的自然体验感。此外,保护区还精心培育了红枫、海棠花、盐麸木、紫薇、红叶石楠、塔柏及高杆月季等观赏树木和绿化树种,面积达6.67 余hm2,丰富了当地的生物多样性。

这些生态旅游项目不仅吸引了游客,还为当地的林下经济增添了活力。保护区内的果蔬种植,深受消费者欢迎,采摘和品尝这些新鲜水果的体验活动成了一项独特的旅游项目。此外,生态建设和环境卫生整治行动也使整个保护区的形象焕然一新,吸引了更多游客和投资者。这些旅游和林产品项目的成功,不仅为保护区的林业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提供了可持续的发展路径,为生态与经济的和谐共生做出了示范性的贡献[3]。

3 林业产业助推乡村振兴的措施

3.1 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1)林产品加工与生产。中路河林场在保护区的林业产业发展方面采取了多项积极措施,促进了产业融合,推动了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其中,林产品加工与生产起到了重要作用。保护区内建成了葡萄长廊,种植了不同品种的葡萄,共计2 350 株,涵盖了早熟、中晚熟和晚熟葡萄品种。这些果蔬的生产不仅满足了当地居民的需求,还通过采摘和销售吸引了大量游客,提升了地方农产品的附加值。同时,林场还引进了多个苹果品种,并改造了鱼池,投放了中华甲鱼,这些措施使产业结构多样化,为农业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2)林业旅游业的开发。中路河林场在促进产业融合、推动林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重点致力于林业旅游业的开发。随着保护区的生态建设和资源保护工作逐渐成熟,该地区也在积极探索如何将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与旅游业相结合,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4]。

3.2 保护生态环境,建设生态宜居乡村

3.2.1 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保护区在助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高度重视保护生态环境和建设生态宜居乡村。其中,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区采取了多项措施。1)实施全域无垃圾管理,强调垃圾分类和定期清理,提高了环保意识,确保游客活动不对生态环境造成污染,提高了游客满意度。2)开展大规模植被恢复和生态修复工作,引入观赏树种和绿化树种,美化景观、增加植被多样性,改善生态系统稳定性。还规划栽植果树和花卉,改善当地的生态景观,有助于恢复受损的生态系统。3)注重水资源管理和保护,新建蓄水池和养鱼池,有效利用地下水资源,储存雨水,提供可持续的水资源供应,同时促进水生态系统平衡和保护。这些措施有助于维护生态环境的健康,提供可靠的支持,促进当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3.2.2 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保护区不仅致力于保护生态环境,还积极推动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确保了旅游业与自然保护的和谐共生。

1)保护区在旅游业的发展中注重生态原则,采取了可持续的旅游管理策略,限制游客数量,以减少其对自然环境的干扰。通过限制游客数量,控制客流量,防止生态景区过度拥挤。这不仅确保了游客的安全,还减少了其对野生动植物的干扰。同时,科学合理控制游客活动的范围和方式,如限制游客涉足特定敏感生态区域,避免破坏行为。此外,保护区积极推广生态教育和宣传,通过举办环保讲座、展览和解说员引导,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鼓励游客积极参与保护区的生态活动,如垃圾分类、野外观察等。这些措施有助于保护区的可持续管理,确保其自然环境的长期稳定。

2)保护区充分利用其独特的自然资源和生态景观,开发了各种生态旅游项目。这些项目的多样性使各类游客都能找到适合自己兴趣的活动。探险旅游项目通常包括刺激的户外活动,如登山、溯溪和攀岩等,吸引喜欢挑战的游客。生态徒步则为喜欢探索大自然、欣赏美景的游客提供了机会。

3.3 带动农民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3.3.1 农民参与林业产业的培训与技能提升

为了带动农民致富并助推乡村振兴,保护区开展了广泛的农民培训和技能提升计划。这些计划旨在让当地农民更好地参与林业产业,提高技能水平,从而实现增收致富。

1)保护区组织了各类培训课程,涵盖了从林木种植和养护到采摘和加工等多个方面。农民可以学习不同树种的种植技术、养护管理方法及处理的技巧。这些课程旨在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并参与林业产业发展,提高产出和产品质量。2)保护区还鼓励农民参与技能培训和学习,特别是那些与林业产业相关的技能,包括木材加工、手工艺品制作、生态导游等。通过培训,农民可以获得更多的技能,提高他们在林业产业中的竞争力,也为其提供了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同时,保护区与当地农民建立了合作关系,提供技术指导和咨询服务。农民可以获得专业的建议,解决生产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这种合作不仅加强了农民与保护区的互动,还促进了技术和经验的传承。

3.3.2 农户参与全产业链的多样性发展

保护区鼓励农户参与林业产业全产业链的多样性发展。这一举措旨在让农户在林业产业中找到多种增收途径,提高生计水平。

1)鼓励农户积极参与从林木种植到产品加工的全产业链。他们可以选择参与不同环节,如树木的培育和管理、果蔬的种植、采摘、加工制作及生态旅游服务等。这种多样性发展战略为农户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资源情况灵活经营,不断拓宽经济来源。2)保护区与农户建立合作关系,提供技术支持和市场对接。农户可以获得种植和养护等方面的专业指导,确保产品的质量和产量。同时,保护区还协助农户将其产品推广至更广泛的市场,包括本地销售和生态旅游相关产品的合作销售,从而增加了销售渠道,提高了产品附加值。3)鼓励农户参与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提供导游、民宿、餐饮等服务,进一步拓宽了他们的经济来源。这种多元化发展战略有助于减轻农户的经济风险,使他们不再过度依赖单一产业,更好地应对市场波动和自然灾害[5]。

4 结语

综上所述,保护区林业产业的发展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积极作用。通过充分发挥地理和自然资源优势,积极推动林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该地区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可复制和可推广的经验。然而,也需要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确保林业产业的可持续性和生态系统的健康。

猜你喜欢

生态旅游保护区林业
生态旅游之利弊
生态旅游的不同类型
生态旅游
欢迎订阅《林业科学研究》
河南董寨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鸟类名录与分布
黄河三角洲保护区自然资源的开发与保护
land produces
如何保护好兴隆山保护区内的马麝
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
我国生态旅游的开发与建设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