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路径研究

2024-01-24郭秋霞

江苏科技信息 2023年35期
关键词: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集群

郭秋霞

(江苏省中小企业发展中心,江苏 南京 210024)

0 引言

根据《江苏省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管理办法》[1]规定,江苏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指定位在县级(市、区)区划范围内,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中小企业为主体,主导产业聚集、优势特色突出、资源要素汇聚、创新活力迸发、协作网络高效、治理服务完善、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具有较强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产业集群。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织形式,是产业链供应链重要的组成单元,在推进产业合作、产学研协同创新、提高产业组织效率、带动区域经济增长、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2]。

1 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现状分析

1.1 国外集群培育经验

为了促进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许多国家都在大力推动、尝试、探索集群的创新发展,形成了一批特色鲜明、核心竞争力强的集群。美国、法国、意大利、德国等国家,在促进集群企业协同创新、分工协作等方面树立了典型(见表1)。

表1 各国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经验

1.2 中国集群培育情况

与发达国家相比,产业集群在我国起步较晚,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自2022年开始培育,截至目前,已认定2批次200个集群(见图1),在电子、轻工、机械、石化、汽车等行业占比较高。从地域分布来看,“山东+青岛”集群数量为15个,位居全国首位;“浙江+宁波”和“广东+深圳”各有14个,并列第二;河北、江苏、安徽位居第三,均为11个。

认定数量/个图1 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情况

1.3 国内各省市培育现状

山东培育特色产业集群起步早,2020年起全面启动相关工作,已认定4批100家省级特色产业集群。近3年,山东省级特色产业集群主导产业产值年均增长14.8%,2022年达2.58万亿元,占总产值的86%,主导产业支柱作用日益显著,已形成一定的规模优势。2023年以来,多地培育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的文件不断印发。江苏、广东、四川、陕西、上海等地陆续出台了促进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对产业导向、培育数量、认定标准、培育模式等制定了明确的规划[6]。在产业导向上,江苏提出重点支持主导产业属于“1650”现代产业体系的产业集群。广东明确推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与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同频共振、协同匹配、融通发展。在培育数量上,上海提出2023年将培育10个左右市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力争建设5个左右国家级特色产业集群。陕西提出到2025年,在全省范围内认定50个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在资金扶持上,山西2023年预算安排省级扶持资金5亿元,首批10个特色产业集群每个拨付5 000万元予以支持。截至目前,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排名靠前的省份,培育省级集群数量分别为广东35个、江苏35个、河北30个、安徽23个、浙江15个。

2 江苏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培育情况

目前,江苏已培育认定的35个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主要分布于全省10个设区市,其中,苏南20个、苏中8个、苏北7个,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较强。集群2022年总产值平均超过280亿元,近3年平均增速24.3%,在细分领域核心竞争力较强。二是梯度培育优质企业成效显著。集群拥有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9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0家,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29家,平均每个集群拥有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18家。三是协同创新能力较强。集群共拥有国家级创新技术平台84家,省级创新技术平台911家,平均每万人拥有发明专利456个,集群近3年研发经费平均增速20.7%,研发人员平均占从业人员比例为16.3%。四是产业链供应链协作高效。集群已形成优势明显、链条完整、特色鲜明的上下游产业链,龙头企业带动引领作用明显,同时集聚了一批具有明显特色和竞争力的优质中小企业群体。

3 存在问题

3.1 集群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集群内上、下游细分产业中企业的创新和供血能力不强,难以形成集群内循环,为全链条生产提供足够的支撑。产业链中的一些关键环节、原材料和零部件仍掌握在外国企业手中,部分关键领域受制于人。结构性人才缺口明显,特别是高端领军人才和技术蓝领人才缺乏,创新型人才对集群发展的支撑不足,创新成果不突出。

3.2 集群数字化转型缺乏统一谋划

部分集群数字化转型缺乏前瞻性部署谋划,数据应用能力不强。尽管一些新兴企业已经进行了数字化转型,但仍存在转型不到位问题,企业内部研发、采购、销售、营销、财务等不同部门的数据没有全部连接,无法通过统一的数据、指标和可视化报表进行业务沟通,形成一个整体。而且,传统企业数量多、生产设备能耗高、管理相对落后,内部的数字化转型不够重视,生产过程也没有进行智能化改造和实时监控管理,导致传统企业和新兴企业之间无法进行数据交换、共享和应用。

3.3 集群发展协同不够

部分集群内龙头企业已经形成了自身的发展生态,但企业之间还缺乏管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多元化的合作模式,仍未建立联合协同机制,阻碍了全链条生产合作和集群发展,制约了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全和完善。尚未建立全面的统计体系,政策设计协同不足,制造资源共享水平不足,集群内企业间的联系松散,区域协作不畅通,龙头企业牵引上下游产业力度较弱。

3.4 集群公共服务下沉不到位

集群发展促进机构在中小企业和政府之间发挥的桥梁纽带作用不足,组织共治、资源共用、利益共享、合作共赢的治理体系仍需要完善,公共服务的精准性和专业性需要进一步提高。现有集群推进机构力量薄弱,发挥作用不明显,缺乏综合实力突出、带动集群发展能力强的服务机构。集群的管理机构在建设上普遍面临困境,缺乏推进抓手,亟待以市场化导向创新制度设计。

4 江苏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路径建议

4.1 加强政策引导,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从专项资金、金融、人才招引等方面,制定相应措施,支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引导优质资源在县域范围内集聚,提高土地、人才、资金、技术等要素的配置效率,从而推动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协同建设重大创新平台和重大产业项目,加强部门之间、地市之间的联动,建立政策互动常态化机制,形成全省一盘棋的局面,合力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赋能。

4.2 做强主导产业,提高集群产业竞争力

引导各地立足区位特点、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对产业集群进行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根据鲜明的产业特色,打造纵向一体化的产业链条,科学制定产业图谱,发展产业生态,形成产业联盟,建立核心基地,整合协作配套企业,构建优势互补、开放共享的产业生态体系。依据产业链图谱开展产业链培育,寻找技术变革和产业转型升级方向,加快核心技术人员、紧缺人才的培养引进。围绕主导产业,精准实施重点企业和独角兽企业培育计划。加大主导产业的招商力度,培植特色产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支持集群开放合作,通过建立离岸孵化基地、集群海外办事处、海外园区等方式布局海外,畅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循环,为中小企业搭建广泛的海外交流合作渠道。

4.3 增强创新能力,促进高水平产学研用

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开展大企业“发榜”,集群中小企业“揭榜”工作,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推动高水平科技和管理人才在集群兼职,鼓励集群与高校开展联合培养,优化集群人才供给。鼓励建设以企业为主导的“企业+高校院所+服务机构”产学研联合体,着力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强基工程落地,专注细分领域,形成一批延链、补链、强链的填空白、补短板或替代进口的技术。推动知识产权大数据平台建设,加强高价值专利培育示范中心建设,引导中小企业实施知识产权战略,有效开展专利布局,鼓励企业在产业关键技术和核心环节申请专利,形成一批技术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竞争能力强的知识产权。支持中小企业参与或牵头制定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将创新成果和专利转化为标准。

4.4 加速数字化转型,构建集群发展数据底座

积极实施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网络化联接行动,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布局网络、算力,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建立工业互联网平台,支持服务商围绕主导产业推广数字化解决方案。构建“一链、多点、全面”模式,以集群方式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一链”是指利用链主和龙头企业在行业、数据、场景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基于产业链的数据集成,建设技术共享的数字基础设施。“多点”是以产业链上中小企业为主体,以专精特新为重点,探索共生、共享、共赢的数字化合作模式,推进工业大数据、物流大数据等产业数字化平台建设。“全面”是指在重点企业标杆示范的基础上,构建复杂度更高、迭代速度更快、架构更加复杂的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工业发展,引导集群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4.5 优化公共服务,提升集群治理能力

围绕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发展需求,推动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服务网络,不断优化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市场化服务、社会化服务相结合的公共服务体系。完善服务机构绩效考核,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率。加强集群发展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建立企业管理和预测体系,构建集群企业的信息交互管理平台,形成基于企业供需数据驱动的合作机制,促进生产资料的有效运输和流转,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实现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良性循环。

5 结语

认定是手段,培育才是关键。江苏是制造大省,制造业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关键时期,产业发展的质量、效率、创新水平和迭代速度需要有质的飞跃,提升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核心竞争力将会成为江苏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系统工程。要聚焦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着力产业数字化载体建设,形成更多具有引领力、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夯基筑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

猜你喜欢

主导产业特色产业集群
党建引领谋发展,特色产业促振兴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多个特色产业在全国领先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外资流入与资源型区域主导产业升级──以山西为例
福建省生产性服务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