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领域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本质、价值与实现

2024-01-24胡晓玲韦慕春袁民张惠

电化教育研究 2024年1期
关键词:系统评价教育领域

胡晓玲 韦慕春 袁民 张惠

[摘 要] 系统性文献综述是对某一研究主题下的研究成果进行标准化的筛选评价和系统化的分析综合,从而实现知识整合并获得更客观的结论的研究方法。近年来,系统性文献综述已成为国际上主流的综述研究方法,在我国也逐渐受到重视,并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但我国教育领域对系统文献综述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在应用的规范性和程序性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本文通过追溯系统性文献综述在教育领域应用的历史缘由和历程,探析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定义、类别及其在教育领域的多重价值,并因循该方法的科学步骤提出其在教育领域规范应用的具体方法步骤,以期助力教育领域系统性文献综述的科学性发展与实践。

[关键词] 教育领域; 系统性文献综述; 系统评价; 实现步骤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志码] A

[作者简介] 胡晓玲(1975—),女,山东济宁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学习科学、循证教育学研究。E-mail:hxiaoling@lzu.edu.cn。

一、系统性文献综述在教育领域的兴起与应用

(一)国外:从循证理念萌芽到系统性文献综述的综合应用

在18世纪50年代,为减少旧知识中可能存在的主观偏见和平衡客观误差,外科医生詹姆斯·林德提出应对已有研究进行系统整理与批判性评价,删除可能出现的错误源以尽量消除偏差,这一观点被视为医学领域循证思想的开端。随着循证医学的不断发展及其行为模式的系统化,循证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并在社会科学领域得到了普遍认可。同时,进行证据搜集、评价和综合的循证方法也逐渐完善,循证医学领域将其命名为“Systematic Review”(系统评价)。教育心理学家格拉斯也基于证据综合的想法提出了“Meta-Analysis”(元分析),作为定量研究合并结论的统计方法。之后,受实证主义风潮的影响,基于数据表征的量化研究开始迅速累积,为依赖于系统评价和元分析的循证教育研究奠定了坚实基础。循证理念进而广泛影响了西方的教育决策,系统评价成为教育政策制定的重要科学参考。如1995年,英国教育与技能部资助成立了政策和实践证据信息与协调中心(Evidence for Policy and Practice Information and Coordinating Centre,EPPI Centre),开展大规模的系统评价以指导实践与政策制定,形成教育研究、教育政策、教育实践之间的有序循环,在教育管理决策循证化的路途中持续提速。

到了上世纪后期,西方实证主义受到质疑与挑战,教育研究呈现出研究方法多元化、结论表征多样化的局面,系统评价也陷入了难以对定性证据整合以及研究问题过于局限的困境,于是研究者开始探寻系统评价的多种结果合并方法以调和研究结论表征的差异性。过去20年间,国外教育领域发表的文献综述标题呈现出由“Systematic Review”向“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系统性文献综述)的转变,可见系统性文献综述纳入的研究实现了由单一量化研究向多元证据类型的转变,由此,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指导科学运用与撰写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工具也相继诞生,如系统评价与元分析指南(PRISMA),文档与评价工具(DART),非随机干预性研究偏倚风险评估工具(the ROBINS-I Tool)等先后开发并投入应用。

(二)国内:系统性文献综述的逐渐兴起与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领域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出现源于对传统文献综述科学性的反思。有研究者对传统文献综述存在的文献获取不全面、文献选择太随意、文献质量难把握、信息提取不完整、结果综合太主观、缺乏系统规范的操作性方法程序等问题提出批评,称其不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研究方法。教育研究往往依托对已有文献或实践经验的回顾与辨析而展开,忽视文献综述的重要作用、窄化文献综述的意义势必会影响教育研究质量。在这一背景下,国内研究者开始努力追求文献综述的程序化、规范化和科学化,部分国内研究者学习引介了国外“Meta-Analysis”“Systematic Review”等综述方法,并译为“元分析”、“系统评价”、“系统性文献综述”等。近年来,国内教育类期刊中采用此类方法的论文数量显著增加,内容涉及数字技术干预、教师发展、教育教學模式等多方面。尽管这些论文的方法内核都是系统性文献综述,但由于方法来源、概念翻译等存在差异,导致论文存在术语表述不一致、方法规范性不够等问题。这对系统性文献综述的科学运用与传播造成了阻碍。对于研究者而言,系统性文献综述似乎始终是“陌生人”。

二、系统性文献综述是什么

(一)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定义

国内外研究者曾从不同的角度对系统性文献综述进行描述。在国内,卜彩丽等人从方法程序及其功能的角度指出,系统性文献综述是以解决某一具体研究问题为目的,按照一定的文献纳入和排除标准,搜集、分析、总结和归纳某研究主题下的实证类文献系统回答和解决问题的综述方法。龚礼林等人从较为宏观的知识创新视角提出,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是借助互联网、利用不同数据库和多种检索与分析技术,全面而准确地掌握某一专题研究进展并得出和检验研究结论的标准化文献研究方法,并强调了系统性文献综述法的知识创新功能。在国外研究者中,查尔莫斯(Chalmers)等人将系统性文献综述概括为特定主题下所有相关研究的集合及其批判性评价以及研究综合过程中偏差减少策略的应用,强调它与传统文献综述的差别。贝内特(Bennett)把系统性文献综述定义为从已发表的研究中,识别相关研究并描述相关研究特征以提取该领域已有研究的系统地图,从而确定研究结果的价值、综合并报告相关结果,以回答具体综述问题的一种方法。

基于对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方法学溯源,同时,以“系统性文献综述”统括国外“Systematic Review”“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等用语以及国内“系统评价”“系统综述”“系统文献综述”等各种相关表述,并强调关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操作程序,本文对其作如下定义:系统性文献综述是一种文献综述方法,它系统全面收集某一问题的相关研究结果,采用恰当的文献评价方法和流程,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文献后提取相关信息,并对其进行定量合并分析或定性客观评价,以对该问题进行系统总结并得出可靠结论。

(二)系统性文献综述的类别

根据研究问題、所纳入研究的性质、结论合并方法的不同,系统性文献综述又可以分为定量系统性文献综述和定性系统性文献综述。

定量系统性文献综述是以元分析为统计手段开展合并研究的系统性文献综述,纳入的研究类型均为定量研究,能够综合某一领域的研究结论,对研究问题作出更客观的回答。但它的局限性在于研究无法对社会科学中诸如情感、价值观等难以量化的因素进行综合,而这类影响因素往往在社会科学中起着重要作用。

定性系统性文献综述是对定性研究或定量研究的定性综合,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和分析问题,为决策者基于实际情况的决策提供可靠依据。但它的局限性在于无法处理量化的研究结论,因此,在证据综合的过程中就可能会出现由于研究者立场和主观态度等的差异,导致综合结果存在较大偏差的现象。

(三)教育领域系统性文献综述的研究层次

1. 单向度因果效应研究

测量教育实践中的某一措施与某一结果间的因果效应是系统性文献综述最基本且最为广泛的应用。如“CSCL中群体感知工具能提升学习效果吗”“虚拟现实更能引发学生共情吗”。系统性文献综述能够借助元分析手段合并对某一教育干预进行的单一研究,将独立的小样本转化为一个假定的大样本,并根据研究可信度将效应值加权平均后得到假定大样本的理论效应值,从而预计该教育干预在大范围推广后可能产生的效果,克服单一研究难以达到完全统一的认识并确定教育干预的普适性的弊端。

2. 多维度影响因素研究

系统性文献综述通过全面的文献检索和恰当的筛选评价,能够提取研究过程中涉及的诸多复杂信息,针对研究问题进行归纳与分析,探索其中涉及的影响因素,从而提出抵达教育目标的多条可行路径,帮助教育实践者从多维因素入手系统地调控教育实践。

这一层次的研究通常以某一路径如何实现为题,如“数字化转型期如何培养职前教师的数字胜任力”“虚拟游戏如何支持孤独症儿童教育”等。回答这一类问题只需对单一研究中的干预措施、评价方式、影响效果等信息进行提取与归纳分析,因此,可以在不考虑研究同质性的情况下,广泛纳入各种范式下进行的实证研究,无论量化还是质性研究都能被统一合并。

3. 跨时空认识延伸研究

系统性文献综述可以超越时空和证据表征的界限,将某一领域内长期以来积淀的学术认识进行辩证总结,最大程度规避综述者的主观随意性,使不同范式下的研究结论互为支撑,形成庞大稳固的证据结构,在现有认识的基础上深入发展,形成有利于实践和未来研究的新见解。例如,有研究者利用系统性文献综述对“互联网+”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规律与原则进行了深入分析,对新环境下的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此外,系统性文献综述还能够全面追溯某一研究领域长时段的研究进展,找出有待补充的知识空白,指明未来探索的方向,如“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

三、教育领域系统性文献综述的价值

(一)趋近客观真相

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遵循着由基于感觉和经验的感性认识,到通过思维、推理和逻辑获得的理性认识,再到深层次、颠覆式的创新认识的发展规律,由此一步步地摆脱主观偏见,接近客观真相,人们对教育规律的认识也是如此。系统性文献综述要求对与某个研究主题相关的文献进行全面无偏见的筛查与总结,实质上是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更加科学严格地再审视。如定量研究中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森林图绘制步骤,可以让研究者观测单一研究的效应值分布及其置信区间,认识到不同研究间的结论差距,分析不同研究结论差距的来源,从而对于诸如国别、文化、经济等潜在的宏观影响因素有更加清晰的认识,为教育实践提供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指导。

(二)知识整合创新

在哲学诠释学看来,“理解”是创生的关键,“问题”决定着理解的程度,意义创生的内在机制是“问题—理解—创生”,即研究者带着特定的问题去阅读文本,“使被问的东西转入某种特定的背景中”,通过和原作者之间进行跨时空的主体间性“对话”而达成新视界,从而旧有知识获得了整合,文本的意义也获得了创生。

系统性文献综述的特点之一是研究者在特定的研究背景下,带着具体的问题和自身的经验为寻求答案而开启和以往文献的“对话”,并对文献提供的“答案”进行判断、筛选、重组与整合,使古今中外的文本突破了时空的限制,与研究者当下情境发生有机联结,从而形成一个集历史性与现实性、普遍性与特殊性于一体的新的研究成果。这一过程与“问题—理解—创生”的哲学诠释学意义创生机制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能够实现知识的整合与意义的创生,促进教育领域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整合和创新性发展。

(三)教育实践转化

跨入实践领域是认识进一步超越自身的内在要求。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文献综述,系统性文献综述最突出的价值在于它实现了“实践—认识—实践”的多维跨越,是理论研究、实证研究运用于实践的桥梁和直接运用于实践的科学依据。

系统性文献综述的研究结果既是对研究主题所有文献的整合,又是研究者能动性的创新成果,这种内在的创新性决定了其与实践决策有更紧密的联系,也因此能够更好地指导实践,即“创新认识带有更强烈的主体性、价值性,更体现出主体的价值取向、价值选择;同时创新认识也带有更强烈的实践性和现实性、内在地要求向实践决策转化”。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国内医疗领域对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实践转化价值给予了充分的重视和落实,但教育领域并未充分发挥系统性文献综述教育实践转化的作用,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被束之高阁,今后还需多方人员共同努力促进研究向实践的转化。

(四)調和研究范式

纯粹的思辨研究由于其固有的特质,不可避免地陷入形而上学的困境。实证研究过于注重资料本身的特点又有可能致使其忽视文化和阶级等人文因素,陷入唯科学主义的泥沼。正如社会科学领域下的批判范式和诠释范式所强调的那样,纯粹的实证研究难以诠释文化、语言和阶级性,研究应着眼于对话沟通和共享言论,致力于创造真实的文化意义。

系统性文献综述调和了思辨范式和实证范式、同时吸收了批判范式与诠释范式的方法,能够从多个视角和层次形成对教育问题的全面认识。比如,思辨研究方法以个体的理性认识能力为基础,以研究者的研究经验为研究出发点,教育研究者在运用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时必须依据直观经验和推理能力归纳出亟待解决的问题,定性系统性文献综述中的数据提取与结局测量指标制定等环节很大程度上也依赖研究者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些都体现了思辨的特征。而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文献检索和搜集、明确的纳入标准框架和研究质量评价量表等又体现了科学严谨的实证特征。此外,系统性文献综述研究成果向教育实践转化的过程也是其本土化并实现文化意义的过程,体现了批判和诠释的特征。

四、教育领域系统性文献综述的规范应用

系统性文献综述主要由明确问题、文献检索、文献筛选、信息提取与编码、证据综合、结果报告六个步骤组成,考虑到为展现清晰明确的步骤以及定量与定性系统性文献综述在操作上的差别,本文选取《开放教育研究》2019年第1期上柳春艳等人的《SPOC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系统评价与元分析》作为定量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案例;2022年第37期上Banihashem等人的作为定性系统性文献综述的案例,对定量和定性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具体方法原理及步骤进行详细阐述。鉴于文章篇幅,以下内容中“综述”均指“系统性文献综述”。

(一) 明确问题

1. 具体步骤

(1)确定问题领域

确定综述所要围绕的中心领域是开展综述研究的前提。研究者需要对关键词作出可操作定义,并对综述接下来锚定的研究层次进行预设,以明确问题所涉领域的界限。

(2)陈述综述背景

陈述综述背景能够帮助研究者或读者理解综述开展的意义和目标等,从而便于研究者构建问题框架或读者确认综述对其所具有的价值。研究者需要对相关领域的历史研究成果做出回顾,总结当前研究的不足或空白点等。

(3)构建综述问题

系统性文献综述的问题应该做到精细化,其精细程度关系到后续文献检索和筛选的精细程度,进而影响综述结果的精细程度。定量系统性文献综述通常可参照常用的“PICOS”模型构建研究问题:P(Population,群体)、I(Intervention,干预措施)、C(Comparision,比较)、O(Outcome,结果)、S(Study design,研究设计)。定性系统性文献综述则可依据综述目标灵活构建问题概念框架。这个框架要能够明确地陈述出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让研究拥有一个清晰的问题支点,以便于读者能够快速地抓住研究中心。

2. 案例示范(见表1)

(二)文献检索

1. 具体步骤

(1)确定文献类型

为了减少和克服发表偏倚现象,系统性文献综述要求广泛纳入所有类型的文献,如学术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学位论文、书籍章节、政府或商业报告、政策文件等公开发表的文献或未发表的灰色文献。

(2)确定文献来源

可以选择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中文数据库或EBSCO、Web Of Science等外文数据库文献,此类数据库具备良好的搜索引擎以帮助研究者进行复杂的组合搜索,还能导出适用于各类文献计量分析软件、文献管理软件的文献信息格式,便于研究者进行后续分析;同时,这些数据库有高质量文献合集,可以帮助研究者控制文献质量下限,降低文献筛选的难度和综述结果失真的隐患。另外,有一些报告并不容易在文献类数据库中呈现,研究者应当尽量扩大搜索引擎和搜索范围,比如使用百度、谷歌等,以尽可能地增强搜索的全面性。

(3)确定检索词

检索词是与研究问题相关的主题词。应该明确两到三个中心主题词,并尽可能罗列出所有近义词,再通过布尔逻辑词进行组合检索。需要注意,在系统性文献综述的研究论文或研究报告中必须公布检索词和检索式,以便读者或后续的研究者进行再检索,以验证研究的严谨性或在新研究中查漏补缺。

(4)确定检索时期

检索时期设置应贴合研究需要和历史情况,对于新兴领域或还未进行过系统性历史回溯的研究领域,可以保持开放检索以确保检索全面,而对于一些成果丰富、发展成熟或在某时期已有系统性回溯的领域,应根据特定的历史事件发生时间或回溯截止时间设置检索时期,补充对研究领域的认识。

2. 案例示范(见表2)

(三)文献筛选

1. 具体步骤

(1)设定纳入或排除标准

研究者依据问题构建框架和具体研究需要制定文献纳入或排除的标准,用以确定符合综述问题需要的文献。当前一些研究存在着制定标准矛盾、不贴合主题等问题,所以研究者在此环节需格外注意,制定的纳入标准之间必须是互斥的,且需要贴合该研究所构建的问题。

(2)文献筛选

为了避免纳入文献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受到损害,筛选环节需要不少于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具体如下:使用文献管理软件对多数据库来源文献进行重复排查;阅读标题、摘要、关键词,初步排除不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阅读剩余文献具体内容,依据纳入或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取“滚雪球”等办法补充文献选择,避免相关文献遗漏。

(3)文献质量评价

要制定恰当的质量评价标准,并由不少于两名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独立质量评价,确保评分者信度。质量评价可以依照各领域制定的认可度较高的质量评价工具进行,如适用于随机对照试验的证据质量分级和推荐强度系统(the Grading of Recommendations Assessment,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GRADE)等。定性研究质量评价工具可选用ROBINS-I、DART以及挪威知识转化中心协同多个循证科学组织开发的定性系统评价证据分级工具CERQual(Confidence in the Evidence from Review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等。当前许多教育类系统性文献综述文章缺少纳入文献的质量评价环节,这可能导致研究纳入低质量文献,也可能纳入了一些高质量文献,但这些高质量文献因其研究过程和方法与研究者的研究并不贴合,从而降低了研究结果的科学性。

(4)报告评审过程及结果

系统性文献综述文章应详细记录文献筛选流程,最好搭配筛选流程图进行结果汇报;提供各文献的质量评价结果,并报告通过评审的文献目录。但由于国内大部分期刊对发文篇幅有所限制,很难实现完整信息的提供。研究者可以用电子附件的形式将这部分内容进行公示,提供链接以便于读者进行后续的核对。

2. 案例示范(见表3)

(四)信息提取与编码

1. 具体步骤

(1)确定信息提取条目

待提取的文献数据一般包括基本出版信息、问题构建要素信息、质量评价标准对应信息以及与研究相关的其余信息,研究者应该确定并报告信息提取条目。这一环节方便后续的研究者根据这一研究进行拓展性的综述,在原研究结论的基础上创新。

(2)确定信息编码信度

由不少于两名研究者独立进行,并通过核对、协商确保高度一致性。文献信息是证据综合的重要基础,要保证综述结果的偏差最小化,就要做到文献信息的无偏提取。但当前部分系统性文献综述文章存在着不阐明编码过程、不提供编码信度的问题,导致综述结果的科学性难以证明。因此,最好能够阐明编码过程并提供编码的可信程度。

(3)报告信息提取结果

研究要对提取结果进行完整和全面的报告,保证信息提取过程的透明度,向读者直观地说明“证据中的哪些信息导致了研究的最终结论”,便于读者理解证据和结论之间的联系。

2. 案例示范(见表4)

(五)证据综合

1. 具体步骤

(1)确定证据综合的方法

系统性文献综述需要明确描述证据综合所采用的方法。定量系统性文献综述一般以元分析作为证据综合方法,元分析具备明确的统计原理、计算方式与偏倚分析办法,研究者应进行简要说明并阐明所使用的分析工具、效应指标、其余偏差的检验或排除方法等。定性系统性文献综述可采用的综合方法较多,如扎根理论合成、元民族志、主题分析综合法、内容分析法、框架合成等,其更需要解释方法论以增加综述的透明度。当前国内的一些定性系统性文献综述存在着综合形式缺乏方法论支撑的问题,这些文章只是对统计手段进行简单描述,而未对方法论进行明确阐述,研究者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应格外注意这一问题。

(2)报告证据综合结果

定量系统性文献综述应该详细报告证据综合过程中不同证据的应用情况、异质性检验结果,以及证据综合结果。证据综合过程中不同证据的应用情况反映了纳入文献与研究主题的贴合程度,异质性检验结果直接关系到证据综合时所采用的分析模型,证据综合结果则直观地给出了系统性文献综述所讨论问题的结论,因此三者都必须被详尽报告。定性系统性文献综述应依据证据综合的方法论框架,展现纳入文献对回答各研究问题的证据作用,并进行相应的解释说明。

(3)结果分析

由于受定量综合过程中发表偏倚、研究异质性、敏感性等因素的潜在影响,定量系统性文献综述特别强调对证据综合结果可靠性的充分分析,以避免对结果产生误解。这一环节的意义在于对证据综合后产生的结论进行补充,交代“结论是否可信”“结论适用于什么范围”“结论在什么情况下成立”等问题,即报告结论的信度和效度,降低研究转入实践环节后所产生的不确定性风险。定性系统性文献综述则要深入分析概念联系、结论差异、差异原因等,在研究内部或研究之间进行对比或构建联系。

2. 案例示范(见表5)

(六)讨论与报告

1. 具体步骤

(1)报告综述结論

对综述发现进行总结,并提供间接证明结论合理可行的证据。需要注意,系统性文献综述的结论有一个主要作用是指导实践,其读者不仅是科研人员,也涉及教育管理者和实践者,因此,结论陈述需要注意语言的简要性和可读性。

(2)分析综述局限性

研究者应详细分析综述开展过程中的不足,如人为原因或历史等一些不可控因素而导致的客观性受损的问题,尽可能规避综述存在的局限误导认识和实践的不良后果。

(3)讨论结论适用性

研究者需要根据综述开展过程中获得的信息以及综述存在的局限性,讨论综述结论的适用性。注意讨论所纳入的研究可能涉及的之前的实践环境,并联系当今的客观实践去讨论结论的适用范围以及使用中的注意事项等。

(4)撰写结果报告

系统性文献综述的论文或报告需要提供综述对解决真实教育问题的指导意义或未来实践价值;利用图表说明综述过程,增强报告的可读性和易懂性;依据具备广泛认可度的报告指南进行系统性文献综述报告撰写,如适用于定量系统性文献综述的PRISMA、适用于定性系统性文献综述的ENTREQ(the Enhancing Transparency in Reporting the Synthesi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等,保证系统性文献综述过程的透明度。同时,注意再一次依据标准化指南去回顾整个系统性文献综述的过程,核对这一过程的规范性,并尽可能地提升透明度,最终形成高可信度、高透明度、高可读性的适应广泛读者需求和实践需要的综述。

2.案例示范(见表6)

五、结  语

系统性文献综述因其科学、规范的特质近年来在教育研究中备受重视,成为综述领域的热点方法,得到了研究者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应用。但作为“舶来品”,并且在教育研究领域推广时间不长,目前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应用中存在着概念混淆、执行步骤不清晰、报告不规范等现实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从发展历史、内涵价值和规范应用步骤三个方面对系统性文献综述进行了详细论述,并特別选取了两个优秀的系统性文献综述案例严格依照规范步骤进行阐释说明,期望能够对研究者理解系统性文献综述内涵,规范使用该方法起到支持作用,并由此助力教育研究和实践的科学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CHALMERS I, HEDGES L V, COOPER H. A brief history of research synthesis[J]. Evaluation & the health professions, 2002,25(1):12-37.

[2] HONG Q N, PIERRE P. Systematic reviews: a brief historical overview[J]. Education for information, 2018,34(4):261-276.

[3] GLASS G V. Primary, secondary, and meta-analysis of research[J]. Education research, 1976, 6 (5):3-8.

[4] ANDREWS R. The place of systematic reviews in education research[J].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2005,53(4):399-416.

[5] 玛塔·佩莱格里尼,朱利亚诺·维瓦内,谢晨.证据驱动的教育政策在欧洲的发展:举措与挑战[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21,39(3):23-32.

[6] MOHER D, LIBERATI A, TETZLAFF J, et al. 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 the PRISMA statement[J]. Journal of clinical epidemiology, 2009,62(10):1006-1012.

[7] DIEKEMPER L R, IRELAND K B, MERZ R L. Development of the documentation and appraisal review tool for systematic reviews[J]. World journal of meta-analysis,2015,3(3):142-150.

[8] STERNE J A C, HERNAN M A, REEVES B C, et al. ROBINS-I: a tool for assessing risk of bias in non-randomised studies of interventions[J]. British medicine journal, 2016,355:i4919.

[9] 姚计海.“文献法”是研究方法吗——兼谈研究整合法[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7(7):89-94.

[10] 吴重涵.教育实证研究中综述什么:研究方法论的视角[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7(1):21-25.

[11] 毛良斌,郑全全.元分析的特点、方法及其应用的现状分析[J].应用心理学,2005(4):354-359.

[12] 柳春艳,李丹,张宝仁,胡晓玲.SPOC翻转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系统评价与元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9,25(1):82- 91,36.

[13] 钟柏昌,黄水艳.合作学习动态分组的研究进展与思考——基于国际文献的系统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21, 27(4):85-97.

[14] 卜彩丽,曹婉迎,靳宇,等.教学视频设计的原则、理论基础与评价工具研究——基于国外72篇实证研究的系统综述[J].现代远距离教育,2021,194(2):35-44.

[15] 龚礼林,赵蔚,刘阳,等.近十年国际K-12领域机器人教育研究最新进展及启示——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法[J].中国远程教育,2020,542(3):25-34.

[16] BENNETT J, LUBBEN F, HOGARTH S, CAMPBELL B. Systematic reviews of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rigour or rigidity?[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2005,27(4):387-406.

[17] 杨克虎.循证社会科学的产生、发展与未来[J].图书与情报,2018(3):1-10.

[18] 毛子琪,李艳燕,张慕华,李晓然,李新.CSCL中群体感知工具能提升学习效果吗?——基于2002—2021年国内外35篇实证研究文献的元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23,33(3):65-74.

[19] 王浩,唐爱民.虚拟现实更能引发学生共情?——基于19项随机对照实验的元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23,29(1):60-69.

[20] 姚倩,逯行,张军.数字化转型期如何培养职前教师的数字胜任力?——基于2012—2022年25项国际实证研究的系统性文献综述[J]. 现代教育技术, 2023,33(3):36-45.

[21] 蒋艳双,朱立新,逯行,高红英.虚拟游戏如何支持孤独症儿童教育?——基于国际研究的系统性文献综述[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34(3):104-112.

[22] 冯晓英,何春,宋佳欣,孙洪涛.“互联网+”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模式、规律与原则——基于国内外核心期刊的系统性文献综述[J].开放教育研究,2022,28(6):37-51.

[23] 李新,李艳燕.基于系统性文献综述的国外学习投入实证研究分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1,33(2):73-83,95.

[24] 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洪漢鼎,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25] 彭启福.哲学诠释学中的“问题意识”[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424-428.

[26] 翁世盛.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是实践创新论[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2002(7):6-8.

A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Essence, Value and Realization

HU Xiaoling, WEI Muchun, YUAN Min1, ZHANG Hui

(1.Institute of Higher Education, Lanzhou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 730000,

2.Health Emergency Office of Gansu Health Commission, Lanzhou Gansu 730030)

[Abstract]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s a research method used to conduct standardized screening and evaluation and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synthesis of research results under a certain research topic, so as to realize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obtain more objective conclusions. In recent years,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has become the mainstream review research method in the world, and it has been gradually paid attention to in China and widely used in many fields. However, the understanding of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China is still vague, and there are still many deficiencies in the normative and procedural aspects of its application. This paper traces the historical reasons and process of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explores the definition, categories and multiple values of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nd puts forward specific methods and steps to standardize its application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scientific steps of this method, in order to help the scientific development and practice of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in education.

[Keywords] Education Field; 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 Systematic Evaluation; Implementation Steps

猜你喜欢

系统评价教育领域
人工智能视阈下教育领域各层次的战略管理框架
3D显示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研究
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压氧治疗血管性痴呆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
细辛脑注射液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疗效的Meta分析
丹红注射液治疗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成功运行的三大机制
银杏叶注射液治疗急性脑梗死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
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初步认识
反差——阿伦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