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
2017-02-13尹秀平谢雁鸣廖星罗曼
尹秀平 谢雁鸣 廖星 罗曼
[摘要] 该研究旨在对中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计算机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查找中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制定纳排标准和数据提取表,采用 AMSTAR量表、PRIMSA声明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和报告质量评价。最终纳入69个系统评价,涉及24种中药注射剂,其治疗冠心病有一定疗效,主要结局指标有改善心绞痛症状和心电图改善等,所纳入系统评价均未报告结局指标随访时间,6个系统评价报道了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的中医证型,44个系统评价中有1 335个研究提及4 137例发生了不良反应。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价的评分不高,大部分系统评价存在异质性资料和森林图标识处理不合理问题。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注射剂种类广泛且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系统评价质量偏低和系统评价再评价制作过程影响,该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因此,所获得的支持证据强度有待进一步提升,以期为临床医生提供更高级的临床证据。
[关键词] 冠心病;中药注射液;系统评价;循证医学
Reevaluation for systematic review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s for coronary disease
YIN Xiuping2, XIE Yanming1, LIAO Xing1*, LUO Man3
(1. Institute of Basic Research in Clinical Medicine,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2. Guang′anmen Hospital,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053, China;
3. Institute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 Beijing 100700, China)
[Abstract] To reevaluate the systematic reviews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TCM) injections for treating coronary disease, data in four Chinese databases and PubMed, Embase, Cochrane Library, Wed of Science OVID from inception until May 2016 were searched. We extracted data according to the AMSTAR and PRISMA checklists to evaluate the methodological quality and reporting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literatures. A total of 69 systematic reviews were included, involving 24 TCM injections, which showed certain efficacy in treating coronary disease, and whose main outcome indexes included alleviation of symptoms of angina pectoris and electrocardiogram. In all of the systematic reviews, the duration of followup were not reported. Six systematic reviews reported TCM typing. In the 44 system reviews, 1 335 reports mentioned 4 137 adverse even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AMSTAR and PRISMA checklists, the quality assessment scores about included studies were not high, and most of the systematic reviews suffered heterogeneity and irrational processing of forest plots. In conclusion, TCM injections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ry disease have a wide range and positive effects. However, affected by the low quality of systematic reviews and the production of reevaluation, the study had some limitations. Therefore, the systematic reviews shall be further improved, in order to provide more advanced clinical evidences to clinicians.
[Key words] coronary disease; injection; systematic reviews; evidence based medicine
doi:10.4268/cjcmm20162228
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或痉挛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心肌坏死的心脏病,我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膳食结构的改变,呈逐年上升趋势,且发病日趋年轻化,现已跃居导致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之列[12]。在我国用中药预防和治疗疾病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与西药相比,这些天然药物具有作用温和、安全性高等特点。中药注射剂是从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或物质制成的供注入体内的溶液,近年来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与其他传统中药剂型相比,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生物利用度高、无消化道吸收过程等优点[3]。随着循证医学在国内的快速发展,循证中医药的研究逐步深入,已有多个系统评价的结果表明中药注射剂对冠心病有较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但是这些系统评价存在报告质量和方法学质量等诸多问题,对证据的可信度造成一定影响[45]。系统评价再评价(overview of reviews)是全面收集同一疾病或同一健康问题治疗和诊断等方面的相关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其可为证据使用者提供更为集中的高质量证据,增加了证据的强度、广度和深度,实用性更强[6]。因此,本研究通过开展中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系统评价的再评价研究,旨在评估其循证证据的可靠性和有用价值,为证据使用者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纳入与排除标准
1.1.1 研究设计 纳入的系统评价原始研究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和临床对照试验(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CCT)。
1.1.2 研究对象 所有纳入的关于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其原始研究符合冠心病诊断标准,冠心病患者性别、年龄、种族、发病时间和病例来源不限。
1.1.3 干预措施 纳入的系统评价治疗组应用中药注射液或中药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应用西药常规或其他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治疗。
1.1.4 结局指标 所纳入系统评价中的所有指标。
1.1.5 排除标准 ①重复发表文献;②数据无法提取的文献;③动物实验、诊断性实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 分析、单纯质量评价。
1.2 检索策略
中文以“冠心病、心绞痛、系统评价、系统综述、Meta分析、荟萃分析”检索CBM(1978年—2016年5月)、CNKI(1999年—2016年5月)、VIP(1989年—2016年5月)、万方资源数据库(1998年—2016年5月);英文检索词按MeSH主题词表与自由词结合产生,以“coronary disease,angina pectoris,systematic review, Meta analysis”。检索Pubmed(1996年—2016年5月)、Embase(1974年—2016年5月)、Web of Science(1997年—2016年5月)、Cochrane 图书馆(1993年—2016年5月)、OVID(1963年—2016年5月)。根据不同数据库的特征进行主题词联合自由词的综合检索。相关会议论文、学位论文等灰色文献都在上述数据库已检索。所用文献资料使用Notexpress软件3.1版进行管理。
1.3 资料提取与质量评价
由2位评价者(尹秀平、罗曼)按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资料提取,资料提取内容包括题目、作者、发表年份、纳入标准、检索策略、纳入类型、质量评价方法、主要结论等17条,然后对每个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和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完成后交叉核对,如遇分歧,通过双方讨论或通过咨询第三方(谢雁鸣、廖星)协助判断。系统评价报告质量评估采用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PRISMA声明(preferred reporting items for systematic reviews and Metaanalyses,PRISMA)[7],系统评价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 AMSTAR量表(assessment of multiple systematic reviews,AMSTAR)[8]。PRISMA声明具体评分从横向比较,对纳入系统评价进行评分,总分27分,每个系统评价符合条目为1分,不符合为0分,并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级,0~10分(含10分)、10~22分(含22分)、22~27分(含27分)分别为“低”、“中”、“高”级;从纵向比较,对27个条目进行纵向评分,总分69分,每个系统评价符合条目为1分,不符合为0分,并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级,65分(含65)以上为“高”级,20分(含20)以下为“低”级,其他条目评分为“中”级。AMSTAR 量表具体评分从横向比较,对69个系统评价进行评分,每个符合条目为1分,不符合为0分,并且对评价的结果进行分级,0~4分(含4分)、5~8分(含8分)、9~11分分别为“低”、“中”、“高”级;从纵向比较,对11个条目进行纵向评分,每个符合条目为1分,不符合为0分,总分69分,对评价结果进行分级,60分(含60)以上为“高”级,20分(含20)以下为“低”级。
2 结果
2.1 文献筛选流程及结果
初步检索出相关文献212篇,经NoteExpress 3.1去重,阅读题目、摘要及进一步阅读全文后,对照纳入与排除标准,最终纳入文献69篇,纳入文献的筛选流程见图1。
2.2 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纳入的69个系统评价中,67个为期刊发表论文,2个为硕士学位论文[910],文献发表时间为2005—2015 年,近5年共发表的系统评价占 93%。纳入的系统评价中,有11个报告了人群的年龄情况[9,1120]。所有纳入系统评价均未报告结局指标的随访时间。69个系统评价中,16个系统评价的原始研究中所报告的研究对象为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unstabie angina pectoris,UAP)[15,18,2134],1个系统评价的研究对象为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table angina pectoris,SAP )[35],2个系统评价的研究对象为冠心病患者[10,36],其他系统评价研究对象全部为冠心病心绞痛(angina pectoris,AP)患者。所纳入系统评价中,有6个系统评价报道了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分型[3641]。69个系统评价对纳入系统评价的方法学质量评价中有39个采用的是 Jadad 量表,26个采用的是 Cochrane 系统评价评价员手册推荐的偏倚风险评估工具,有4个系统评价未具体说明方法学质量评价工具[4144]。在偏倚风险评估中有1个系统评价说明不存在偏倚风险[45],2个未具体说明[12,35],其他均表明可能存在偏倚风险。
2.3 纳入系统评价的质量评价
运用PRIMSA条目和AMSTAR量表对纳入的系统评价进行质量评价,并对评价结果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比较。
参照PRIMSA条目,69篇文献均对题目、结构化摘要、合理性、目的、方案和注册、纳入标准、信息来源、资料条目、效应指标、结果研究筛选、研究特征、单个研究结果、合成结果、证据总结、局限性、结论有描述;而对检索、方法的研究选择、单个研究存在的偏倚、方法的合成结果、研究间偏倚、补充分析、研究内部偏倚风险、研究间偏倚、结果补充分析、资金支持描述的不够全面。对具体评价结果进行横向比较,69个系统评价中,10个系统评价评分为“高”级[4,11,13,19,24,3536,4648],1个系统评价评分为“低”级[36],其他系统评价评分为“中”级;从纵向比较,27个条目中,其中方案和注册、资料条目、单个研究存在的偏倚、方法和结果中补充分析5个在20分以下,为“低”级,题目、合理性、目的、纳入标准、信息来源、资料条目、单个研究的结果、结论和局限性9个评分在65分以上为“高”级,见图2,3。
参照AMSTAR量表,69篇系统评价均对是否提供了前期方案、纳入和排出的研究清单,是否评价和报道了纳入研究的科学性,是否恰当地运用纳入研究的科学性推导结论有描述;而对纳入研究的选择和资料提取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进行了全面的文献检索,发表状态是否已考虑在纳入标准中,是否描述纳入研究的基本特征,合成纳入研究结果的方法是否恰当,是否评估了发表偏倚的可能性,是否报告了利益冲突描述的不够全面。具体评价结果从横向比较,69个系统评价中,5个系统评价评分为“低”级[28,32,34,4144],2个评分为“高”级[4,9],其他系统评价评分为“中”级。从纵向比较,11个条目中,是否提供了前期方案,发表文献是否已经考虑到纳入标准中,以上2个条目评分在20分以下,纳入研究的选择和数据提取是否具有可重复性,是否评价和报道了纳入研究的科学性,以上2个条目评分在60分以上,见图4,5。
2.4 纳入系统评价的干预措施与观察指标
2.4.1 干预措施 所纳入系统评价治疗组和对照组的干预大致可以分为2种情况:治疗组一种是给予单纯中药注射液治疗,另一种是给予中药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一种是给予单纯西药常规治疗,另一种是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联合其他中药或西药治疗。其中,治疗组给予的中药注射剂有24种,主要有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西医常规治疗主要指除静卧、吸氧、镇静、止痛外,一般包括拜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硝酸酯类扩管、他汀类降脂调脂、 受体阻滞剂改善预后,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抗凝治疗等,有2个系统评价中对照组采用中药注射剂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4950]。有9个[13,41,43,5156]是2种中药注射剂比较治疗的系统评价。
2.4.2 观察指标和主要结论 冠心病病因多样,可引起全身各系统不同的病理生理改变,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特征。所有系统评价主要分析了次要终点如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等,研究中有36个系统评价分析了心绞痛缓解指标,其中有3个提及心绞痛缓解时间或持续时间,36个系统评价中,有1个系统评价说明中药注射剂缓解心绞痛症状的结果不稳定,其他均表明中药注射剂能有效缓解心绞痛症状,17个系统评价分析了心电图改善指标,且说明中药注射剂能有效改善心电图指标,8个系统评价分析了血液流变学指标,其中有2个只针对中药注射剂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的影响。8个系统评价结果表明中药注射剂对冠心病血液流变学有一定作用,但2个系统评价的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26,37]。
2.5 系统评价不良反应描述
本研究纳入的69个系统评价中,有44个系统评价描述了不良反应,其中有1 335个研究的4 137例发生了不良反应,主要症状包括头痛、头胀、心悸、瘙痒和皮疹、面部潮红等。有6个系统评价对不良反应结果进行合并分析[13,1617,38,53,57],其中2个系统评价进行异质性检验I2>75%[38,57],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其他异质性较小,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其他22个系统评价报道未提及或未见不良反应。
2.6 所纳入系统评价的异质性、森林图和发表偏倚分析
2.6.1 异质性 Meta分析的异质性不可避免,在考虑临床异质性和方法学异质性的同时,依据卡方检验所获得的I2和P来取舍是否进行定量合并,即Meta分析,并进一步确定是否使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以及敏感性分析或亚组分析。纳入69个系统评价中,43个系统评价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对结局指标进行合并分析; 1个系统评价单纯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结局指标进行合并分析[58];8个系统评价对结局指标进行敏感性分析[9,11,24,3536,46,51,59],其中,6个系统评价经敏感性分析后,固定效应模型转为随机效应模型合并分析[9,11,24,35,46,51],3个系统评价对结局指标进行了亚组分析[4,27,40],9个系统评价对无法合成的结局指标进行了描述性分析。但是,在本研究中,所纳入的系统评价并没有统一的统计学异质性判断标准,其中,有12个系统评价在方法学部分仅以P值作为判断标准,其中有9个系统评价以P>0.05作为判断标准。
2.6.2 森林图分析 RevMan中的森林图表示合并效应量的菱形块的位置默认较低事件发生率为有利,该默认值只适合于有害事件,如死亡率,恶化率等,而对于有利事件,则菱形块所在的对侧为有利[60],而本研究所纳入系统评价有44个系统评价在分析有利事件时菱形块的位置出现错误,对此,在AMSTAR量表和PRIMSA声明评分中,在相关条目中已给予减分。
2.6.3 发表偏倚 本研究纳入的69个系统评价中,有11个系统评价未提及发表偏倚,有2篇系统评价使用漏斗图、 Begg检验和Eggef检验对发表偏倚进行评估[40,45],其他均采用漏斗图进行评估。
3 讨论
系统评价再评价(overviews of reviews)是全面收集同一疾病或同一健康问题治疗和诊断等方面的相关系统评价进行再评价的一种综合研究方法[6],临床试验研究属于原始研究,当针对同一临床问题有多个临床试验出现时,系统评价综合了多个高质量临床研究的结果,其可信度更高,但系统评价再评价则从更高层面对系统评价证据进行综合,为决策者提供更为集中的高质量证据[61]。本研究通过开展中药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再评价,提高临床试验研究质量,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提供客观证据。
3.1 治疗冠心病的中药注射剂种类广泛且具有一定疗效,但对其长期治疗和发生的不良反应应谨慎对待
中药注射剂是从中药、天然药物中提取的有效物质制成的制剂,是传统中医药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产物。在纳入的系统评价中,中药注射剂涉及24种类型,其中主要有参麦注射液、丹红注射液、灯盏细辛注射液等,其主要成分都具有抑制血小板的聚集、降低血脂、血液黏度、改善冠脉供血、调节血脂等作用[4,35,54]。与其他传统中药剂型相比,中药注射剂具有作用迅速、疗效确切、生物利用度高、无消化道吸收过程等优点[3]。在纳入系统评价结果分析中,大部分中药注射剂与西药常规治疗或其他西药治疗相比能够缓解心绞痛症状、改善心电图等主要观察指标,说明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具有一定效果优势,但本研究所纳入系统评价中仅有少于1/3的系统评价报道未见不良反应,均未报告结局指标的随访时间,致使无法了解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的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所有系统评价主要分析了次要终点如心绞痛缓解,心电图改善等,对于主要终点如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等则很少研究,其不能为使用者提供较高质量的临床证据[6263],因此对于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尤其是长期治疗,临床医生应该谨慎对待。
3.2 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应讲究中医辨证论治
冠心病在中医属于“胸痹”“心痛”的范畴,证型主要为心血瘀阻、心气亏虚、气虚血瘀等,本研究69个系统评价中仅5个系统评价报道了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的中医证型。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特点,中药注射剂是从中药中提取有效物质而成,保留了原有中药寒、热、温、凉的特性,其组方根据中药配伍原则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制定,因此临床用药要遵循辨证论治,评价中药的有效性时,应该根据该药物目标病证评价其有效性,否则既不符合中医理论,也难得岀正确结果[64]。故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应注意病证结,讲究辨证论治。
3.3 应正确处理系统评价中的异质性资料和森林图标识
当纳入研究之间存在异质性时,应该分析异质性的来源,找出异质性原因,然后对纳入资料进行亚组分析或敏感分析,只有当各研究的条件确实完全相同或无法解释研究间异质性的来源时,才对这样的异质性资料进行合并分析,或异质性较高时只进行描述性分析[65]。本研究所纳入系统评价存在异质性时大部分并未说明异质性原因,进行亚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直接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对不同异质性资料进行合并分析,据此得出治疗无效或有效的结论,降低了研究质量和合并效应的可信度。森林图是Meta分析中最常用的结果表达形式,它非常直观地描述了Meta分析的统计结果[60],但本研究纳入的69个系统评价中,有超过60%的系统评价其Meta分析图中的菱形位置出现错误,这容易造成读者对结果的误解[65]。其原因可能是系统评价研究人员未能真正掌握系统评价的方法和技能[66]。因此,建议系统评价研究人员应进行系统、规范的方法学培训,学会正确处理系统评价中的异质性资料和森林图标识等方法和技能。
3.4 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系统评价的证据级别和证据质量有待提高,且应重视原始研究质量
参照AMSTAR对纳入的69个系统评价进行纵向比较,其中是否提供了前期方案,发表文献是否已经考虑到纳入标准中评分在10分以下,是否提供了前期方案这可能会影响系统评价制定的严谨性,发表文献是否已经考虑到纳入标准中该条目说明了发表偏倚和查寻偏倚,一个高质量的系统评价/Meta 分析应该在可能情况下包括各种类型的文献,即使是灰色文献,只利用中文文献进行系统评价,其结果极有可能发生偏倚[8]。参照PRIMSAS声明从横向比较中纳入的系统评价大多为中等质量研究。从纵向比较看出纳入系统评价评分普遍不高,其中方案和注册、研究选择、资料条目、单个研究存在的偏倚、方法和结果中补充分析、资金描述评分在30分以下。根据AMSTAR量表和PRIMSAS声明,所纳入系统评价存在诸多方法质量和报告质量问题,评分质量不高,原因可能与制作者实施过程中不够全面有关,全面规范的制作将提高评价的可信度[67],此外,系统评价结果是根据原始研究获得的,其证据强度又受原始研究质量的影响[68] 。系统评价是循证医学重要的研究方法和最佳证据的重要来源之一,但只有高质量的系统评价才能为临床医师、患者及其他决策者提供科学依据,否则很可能会误导决策者[69]。因此,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系统评价的证据级别和证据质量有待提高,研究工作者有必要严格根据PRIMSA声明和AMSTAR量表对已有的原始临床研究和系统评价进行质量评价,以期能够进一步研究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5 局限性
系统评价再评价作为一种新的研究手段,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但本研究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其原因可从2个方面分析,一是系统评价再评价制作与报告目前尚无公认的统一要求,其本身存在报告形式不一,且无成型的报告质量规范等问题[6];二是其结论的可靠性及完整性受纳入系统评价的影响,根据AMSTAR量表和PRIMSAS声明,本研究所纳入系统评价存在诸多方法质量和报告质量问题,评分质量不高,另外,系统评价存在的偏倚风险和高异质性也会对系统评价再评价结论的可靠性造成一定影响[7071]。
4 结论
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具有一定疗效,但由于系统评价再评价制作方法不统一或系统评价研究质量偏低等问题使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仍需高质量、大样本原始研究进一步验证,且所有将要开展的系统综述/Meta分析有必要严格根据PRIMSA声明和AMSTAR量表进行自我评价,以保证最终的系统评价再评价所获得分析结果可靠和完整。
[参考文献]
[1] 尹寿祥,张少华. 参附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Meta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13):56.
[2] Xiong X J, Borrelli F, Ferreira A S,et al. Herbal medicines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4,2014: e809741.
[3] 马骏. 中药注射剂的优势不良反应的原因及应对策略[J]. 医学信息,2011(3):188.
[4] 王凤姣,谢雁鸣,廖星,等. 灯盏细辛注射液佐治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5(16):3298.
[5] 李廷谦,刘雪梅,张鸣明,等. 中文期刊发表的中医药系统评价/Meta分析现状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7(3):180.
[6] 高洪阳,赵阳,高蕊,等. Cochrane overview的研究现状及制作方法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2):165.
[7] David Moher,Alessandro Liberati,Jennifer Tetzlaff,等. 系统综述和荟萃分析优先报告的条目:PRISMA声明[J]. 中西医结合学报,2009(9):889.
[8] 熊俊,陈日新. 系统评价/Meta分析方法学质量的评价工具AMSTAR[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9):1084.
[9] 石亚飞. 两种丹参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与药物经济学分析[D]. 张家口:河北北方学院,2014.
[10] 何健.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的系统评价[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2.
[11] 吴嘉瑞,杨树谊,张晓朦,等. 基于Meta分析的生脉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系统评价研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5(22):1.
[12] 王旭,张丽,朱瑾. 香丹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 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15(10):1257.
[13] 石亚飞,闫荟,孙世光,等. 两种丹参类中药注射剂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及其药物经济学分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4,14(3):287.
[14] 徐国良,赵丽荣,林淑梅,等. 葛根素注射液治疗老年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中国中医急症,2012(2):235.
[15] 徐国良,赵丽荣,林淑梅,等.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中国中医急症,2012(1):73.
[16] 赵业清,朱慧娟,文九芳.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6):1722.
[17] 彭丽虹,余正,盛春雷. 丹红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57.
[18] 徐国良,徐卉,曹鸿雁,等. 丹红注射液治疗老年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 辽宁中医杂志,2010(10):1960.
[19] 赵勤,杨晓菁,胡锐,等. 血塞通注射液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中成药,2014(12):2486.
[20] 刘学会,周芳,樊光辉.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8):810.
[21] 周英武,谢雁鸣,王连心,等. 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效性系统评价[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5(1):62.
[22] 闫奎坡,朱翠玲,孙彦琴,等. 丹参多酚酸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15(5):771.
[23] 刘莉. 丹参多酚盐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J]. 中医临床研究,2015(4):8.
[24] 鞠建庆,李运伦,杨雯晴,等.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系统评价[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8):114.
[25] 王晓怀,潘文,康开彪,等. 黄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 西部中医药,2013(10):61.
[26] 钱青,王鹏,张喆,等. 舒血宁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药业,2013(22):20.
[27] 管燕,刘兵,廖小娟. 丹参多酚酸盐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 中国医药指南,2013,11(19):50.
[28] 崔然,夏昆,时萍,等. 丹红注射液联合西药常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和安全性系统评价[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12(1):14.
[29] 刘光先. 川芎嗪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17):1831.
[30] 查勇,李羚. 银杏达莫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11(5):1271.
[31] 王建民. 冠心宁注射液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J]. 中国药房,2011,22(19):1810.
[32] 嵇宏亮,留永咏,吴秋帆.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J]. 中国药房,2011,22(28):2665.
[33] 徐国良,林淑梅,徐卉,等. 丹红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3):765.
[34] 吴逢波,徐珽,李健,等. 红花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J]. 中国药业,2010(17):4.
[35] 吴嘉瑞,张晓朦,张冰. 丹红注射液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4(14):219.
[36] 张茜,金若敏. 生脉注射液结合常规疗法治疗冠心病的Meta分析[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10(4):310.
[37] 刘辽,周渝敏,杨代喜,等. 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4(35):3888.
[38] 洪小凤,许新容,林晶. 红花黄色素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疗效的Meta分析[J]. 海峡药学,2014,26(11):122.
[39] 王玉军,徐国良,秦玲. 大株红景天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1):36.
[40] 李傅冬,沈毅. 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中药杂志,2012(23):3651.
[41] 黄宇虹,胡镜清,高秀梅,等. 复方丹参注射液配伍黄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Meta 分析[J]. 天津中医药,2005,22(5):375.
[42] 王屏,徐彦贵,高仲阳. 刺五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Meta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9):2243.
[43] 裴兰英,郑明常,梁华龙. 葛根素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对比的Meta分析[J]. 河南中医,2008,28(7):91.
[44] 徐秀余,吴云敏,陈潇潇,等.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与不良反应的Meta分析[J]. 海峡药学,2014(3):114.
[45] 张恒刚,武文斌.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患者血清CRP及FG影响的Meta分析[J]. 医学与哲学:临床决策论坛版,2014(6):28.
[46] 吴嘉瑞,张晓朦,张冰,等.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系统评价[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5(3):39.
[47] 闫薇薇,徐国良,秦玲. 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14,23(3):413.
[48] 王承龙. 丹参酮ⅡA磺酸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随机对照试验的Meta分析[J]. 医药,2015(13):133.
[49] 张长江,邓银芝,李元红. 参麦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2):145.
[50] 易春峰,李元红,江洪. 丹红注射液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J]. 现代医学,2013(9):620.
[51] 胡松华,马康,刘静雅. 葛根素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与安全性的Meta分析[J]. 河北中医药学报,2015,30(1):50.
[52] 赵劲波,李元红. 灯盏细辛与丹参对冠心病心绞痛治疗作用的系统评价[J].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2013(2):208.
[53] 黄媛,占美,吴逢波,等. 黄芪注射液对比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 中国药业,2013(12):61.
[54] 徐国良,李继红,秦玲. 生脉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及安全性比较的系统评价[J]. 中国中医急症,2012(9):1443.
[55] 林淑梅,赵丽荣,秦玲,等. 生脉注射液与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中国中医急症,2011,20(9):1446.
[56] 徐国良,曹鸿雁,徐卉,等. 舒血宁注射液与丹参注射液治疗心绞痛有效性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J]. 时珍国医国药,2011,22(8):2028.
[57] 郭胜才,邹晓华,邢旺兴,等. 参麦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4(4):54.
[58] 李莎,王芳,马兰,等. 丹红注射液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液流变学影响的系统评价[J]. 中国药房,2015(30):4236.
[59] 左祖俊,黄秋明. 苦碟子注射液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系统评价[J]. 中国医药导报,2011(4):32.
[60] 刘关键,吴泰相. Meta分析的森林图及临床意义[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4(3):198.
[61] 杨克虎,刘雅莉,袁金秋,等. 发展和完善中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2011(1):54.
[62] Xiong X J, Wang Z, Wang J. Innovative strategy in treating angina pectoris with Chinese patent medicines by promoting blood circulation and removing blood stasis: experience from combination therapy in Chinese medicine[J]. Curr Vasc Pharmacol, 2015(13):540.
[63] Jing L, Hao X. Outcome measure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2, doi:10. 1155/2012/927392.
[64] Qiu Y, Xu h, Shi D Z.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al products for coronary heart disease: an overview of cochrane reviews[J]. 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2,doi:10.1155/2012/417387.
[65] 吴泰相,刘关键,李静. 影响系统评价质量的主要因素浅析[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05(1):51.
[66] 李青,夏芸,牟钰洁,等. 国内中文期刊发表的中医药系统综述和Meta分析文献质量再评价[J].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2(3):28.
[67] 汪慧琪,魏林,吴伟,等. 中医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的系统评价再评价[J]. 中草药,2014(5):738.
[68] 王俊文,崔蒙,赵英凯. 中医药领域循证医学发展建议[J]. 世界中医药,2010(5):305.
[69] 张伟,孙建华,裴丽霞,等. 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的再评价[J].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4(12):1747.
[70] Xiong X J. Integrat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to wester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an evidencebased approach[J]. Nat Rev Cardiol,2015,12: e374.
[71] Luo J.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injection for angina pectoris: 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J]. Am J Chin Med,2014,42:37.
[责任编辑 曹阳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