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家创新药企行至终局?

2024-01-24凌馨

财经 2024年2期
关键词:办公室疫苗新冠

斯微生物办公室。摄影/凌馨

公司还在坚持运营,并且“有一个比较大的重组计划在进行。”斯微生物创始人李航文2024年1月5日在办公室对《财经》说。

此时,斯微生物位于浦东的办公室连灯都没开,这家曾有460名员工的企业大门紧锁,没前台、没保安,几百平方米的办公室只见到不足20个人,但很少有人开着电脑。

三年前,斯微生物曾是中国创新生物药企(biotech)中的当红“炸子鸡”,是新冠疫情期间中国最知名的两家新冠mRNA疫苗研发企业之一,仅C轮融资就拿了12亿元。

然而,2024年,仅前四个工作日,这家公司就收到两份开庭公告、八份法院执行立案文件,连2690元的劳动仲裁款,都闹到要强制执行。

这样的斯微生物还能等到重组吗?

“公司有电吗?”得知《财经》记者前往斯微生物办公室探访后,该公司一名员工问。

有尚未办理离职手续的斯微生物员工向《财经》证实,他和部分同事并未正常上班,不再去办公室,甚至有人离开了上海,“老板说就算休假”。

斯微生物与(前)员工间已有薪资纠纷。2024年前四个工作日,仅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公开披露的就有关于该公司的八起执行案件立案,全部是劳动仲裁相关执行内容,所涉金额低至2690元、高至6万余元。

2023年,QIYONG HU与斯微生物的劳动合同纠纷案多次开庭审理,斯微生物在11月因此被立案为被执行人,执行标的达36.5916万元。同年10月,斯微生物把此人告上法庭,诉其侵害商业秘密,目前未见判决结果公开。

《财经》发现,斯微生物曾于2021年12月任命胡琦勇(QIYONG HU)为首席财务官,主要负责公司财务及投资者关系,并协助公司整体战略和企业发展。2024年1月5日下午,《财经》记者未能在斯微生物财务办公室找到胡琦勇,确切地说,这个区域空无一人,包括主要负责人的独立办公室。

天眼查信息显示,与斯微生物发生劳动争议的还有WEIGUO YAO、YUJIAN ZHANG,两者与该公司原高级研发副总裁姚卫国、原执行副总裁张育坚名字相重合,他们都曾是公司举足轻重的人物。

在2023年上半年,斯微生物已被各路供应商告上法庭甚至要求财产保全,包括工程施工建设、猎头、科学仪器等企业,甚至还有卖手套等防护用品的公司。

2023年9月,因斯微生物未履行给付义务,李航文被采取限制实施高消费措施。据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公示,此事缘起上海多宁生物科技申请执行与该公司一项买卖合同纠纷案判决。

如今,把斯微生物告上法庭的供应商名单已超30家,知名的有医疗器械龙头东富龙、临床前综合研发服务(CRO)美迪西,以及国药集团、中国医药集团等大型国企的子公司,连餐饮公司、保安公司、彩印厂都出现在了原告名单中。

天眼查显示,自2023年起,斯微生物已先后有超过6000多万元的股权、存款或相应价值财产被各路“债主”申请冻结。

一度被视为可能成为中国的新冠疫苗“莫德纳”,斯微生物曾是中国最受热捧的两家mRNA研发企业之一。仅在2021年6月的C轮融资,它就将12亿元收入囊中,估值超过50亿元。这一轮的投资者,都是知名投资机构,领投的包括招商健康、红杉资本中国基金、景林投资和药明康德。

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创始人沈南鹏,还罕见地亲自担任了斯微生物董事,不过在2023年退出席位。

在2020年初一篇采访李航文的文章中写道,“国内的斯微生物和美国的Moderna(莫德纳)几乎同时宣布开展新冠病毒mRNA疫苗的研究工作”,曾被广泛传播。莫德纳是全球mRNA疫苗研发的先行者,生产研制的新冠mRNA疫苗在大流行时是最耀眼的明星产品。

而斯微生物却落魄了。有一级市场医疗投资人士对斯微生物过往的一些操作表示不解,包括频繁的人员变动和极大手笔的固定资产投入。

2020年底,通过斯微(上海)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缴纳社保的员工数,仅为78人;2021年暴增至417人,2022年又涨到460人。这些人都不会“便宜”。一位医药界资深人士曾对《财经》分析,新冠疫情期间的医疗投资热潮,让中国研发人员的价格堪比美国波士顿,如此急速扩张,除了高薪,别无选择。

2020年-2022年,斯微生物是真的准备大干一场。一位员工回忆,彼时,李航文经常去北京参加政府高层有关新冠疫苗研发进展的会议,地方各级政府部门也三天两头前来视察,不断催促公司加快mRNA新冠疫苗研发。“太可惜了,那时都觉得未来很有希望。”即使上海全城静默的2022年4月-5月,也有不少员工住在公司加班。

或许正因“很有希望”,2021年4月,斯微生物位于上海张江天慈中商生物医药生产基地1号车间建成;9月,其位于上海张江、奉贤的两处工厂,批产能可达40万剂/产线;到2022年末,其宣布在上海张江、奉贤两处厂房可实现原液產能20亿剂,罐装产能4亿支的规模,“是目前全亚洲已经落成的最大mRNA疫苗生产基地之一”。

未有产品获批,就建这么大产能,让外界颇为不解。前述一级市场医疗投资人士告诉《财经》,2021年的医疗投资热潮中,biotech企业提前布局自有产能是比较流行的做法,但几乎没见过一下子建这么多的。

按照李航文接受媒体采访时的说法,斯微生物的两处工厂建设,花去10亿元左右。2021年的C轮融了12亿元;此后一轮发生在2023年,但未披露融资详情,很难明确是否有新的投资机构入场、有多少。

可作参考的是,同在2021年融资的艾博生物,融资额超10亿美元+6亿元人民币,是斯微生物融资额6倍以上,仅建设了4000万剂年自有产能。

宣布建成20亿剂产能半年多后,斯微生物在2023年7月暂停试运营位于上海张江天慈的工厂。公告原因是,“考虑到天慈工厂近期无明确大规模生产需求,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经公司慎重研究决定,从2023年7月21日起,该工厂暂停试运行。这期间相关部门人员待岗,只保留少量必要人员维持工厂的基本运营、现场看护等工作。”

关于天慈工厂,最新的消息是,2024年1月3日,斯微生物与天慈国际药业有限公司就此產生的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在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开庭。

如此情形之下,斯微生物正在谋求的“重大重组”,成功率有多高?

李航文不愿透露更多信息。该公司公共关系工作人员向《财经》表示,确有重组或融资事项正在洽谈,公司内部也一直在组织股东会商讨相关事宜。

前述一级市场医药投资人士认为,这必要经过激烈博弈。因为2021年高位进场的老股东们很难接受公司如此状态下的新报价。

有斯微生物员工自认为,公司目前拥有的技术专利,是其仍有融资或重组机会的筹码。

但斯微生物并没有完全证明自身在mRNA这一前沿领域拥有超过同行的研发实力或规模化生产能力。它的新冠疫苗并未获批在中国上市,仅于2022年12月获批在老挝紧急授权使用。在它之前,艾博生物的mRNA新冠疫苗已在印尼获批紧急使用。

上述两则紧急使用授权获批后,无论斯微生物还是它的竞争对手艾博生物,都未见下文公布。“也就是给股东一个交代。”前述一级市场医疗投资人士评价。

另一位投资界人士则向《财经》透露,中国一些企业做mRNA研发,因“风口来得太快了,技术并未完全突破。特别是要量产时,就有合作伙伴发现生产中很多技术细节没有稳定下来,技术参数有问题”。

2023年初,由新冠疫苗转而力推mRNA个性化肿瘤疫苗,是研发企业转向日常的共同选择,然而,斯微生物在此后又突然两换主攻方向,给外界带来的是一种不确定感,8月,宣布转型承担药物定制研发生产(CDMO)业务;10月,又宣布开发狂犬mRNA疫苗。

也是从2023年10月起,斯微生物更多员工陆续离开,有些还没办离职手续。前述一级市场医疗投资人士称,“破产重组也是重组。”毕竟,有关该公司未来将获新融资的消息,2023年10月也曾有过,但未见实质进展公布。

猜你喜欢

办公室疫苗新冠
新冠疫苗怎么打?
办公室减肥日常
您想知道的新冠疫苗那些事
HPV疫苗,打不打,怎么打
办公室迷惑日常
办公室搞笑日常
宁愿死于新冠,也要自由?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
我是疫苗,认识一下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