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的发生与防治措施

2024-01-24罗绍岳

种子科技 2023年24期
关键词:卷叶螟飞虱稻飞虱

罗绍岳

(重庆市梁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重庆 405200)

水稻在我国的种植范围广泛,是一些地区种植户的主要经济来源之一。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的因素有多种,其中就包括虫害,如水稻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稻纵卷叶螟是一种迁飞性害虫,我国主要水稻种植产区都有出现,幼虫为害较大,出现之后造成水稻植株枯萎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当前在我国出现的稻飞虱包括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会吸食水稻植株的汁液,并且排泄物会滋生霉菌,影响水稻的光合作用和呼吸能力,造成水稻减产。对此,应分析这两种害虫的为害症状、发病规律,有针对性地防治。

1 稻纵卷叶螟

1.1 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

1.1.1 形态特征

稻纵卷叶螟的幼虫颜色为黄褐色,体长8~9 mm,展翅之后16 mm。卵呈扁平状的长椭圆形,并且中间有隆起,开始为白色,之后逐渐变为淡黄色,长1 mm、宽0.5 mm。蛹呈黄褐色圆筒型,长度为7~10 mm。

1.1.2 生活习性

稻纵卷叶螟成虫有喜湿和聚集性的特点,同时有一定的趋光性,温度、湿度适合时产卵量大,喜欢花蜜以及蚜虫的蜜露。正常情况下,羽化后1~2 d交配,3~7 d 产卵[1]。卵主要集中在叶片中上部,每次产卵100 粒。湿度大,适合低龄幼虫生长,成虫运动能力相对较差,驱赶时会在植株高度以下飞行。幼虫能够跳跃,运动能力强。一般情况下,成虫主要在叶片的背面产卵。该类害虫适合在气温22~28 ℃、相对湿度80%以上的环境下生长,阴雨天气有利于害虫为害。

1.2 为害症状

孵化之后的幼虫直接进入到叶肉部位,取食后会导致叶片出现大小不同的透明状斑点。2 龄幼虫直接在水稻叶片吐丝结成小虫苞,受害叶肉出现透明条状带特点。3 龄幼虫会取食叶肉部位,严重影响水稻的健康生长。4~5 龄幼虫的食量逐渐增大,影响水稻的产量。通常情况下,每只稻纵卷叶螟幼虫一生能够卷叶5~6 片,严重时可卷叶9~10 片。研究显示,该类害虫的出现与当地气候条件有直接关系,在温度适宜和相对湿度较高的环境下容易导致成虫产卵和孵化,在连续降雨天气很容易暴发稻纵卷叶螟。

1.3 发生原因

1.3.1 气候条件

稻纵卷叶螟的迁飞与当地的气候有很大关系,气温回升快和降雨多时发生严重[2]。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受到气候的影响,温度22~28 ℃、相对湿度80%以上适合生长。调查研究显示,降水也是其发生的重要因素,在降水之后,害虫会逐渐降落,长时间降水和降水量大都会导致稻纵卷叶螟迁入量大。

1.3.2 种植方式多样

我国南北方不同水稻种植地区的水稻种植模式存在明显差异,在水稻规模化栽培的背景下,栽培方式有明显不同,主要有手栽稻、机械插秧和直播稻。不同水稻栽培模式的种植时间不同,可适当推迟水稻的生育周期,控制水稻茬口,能够减轻低龄幼虫的取食为害。有的种植户简单地认为增施氮肥能够增加水稻产量,但是这也会导致水稻贪青晚熟,水稻抗病虫害能力下降,增加了稻纵卷叶螟的为害程度。

1.3.3 害虫的适应能力增强

适合稻纵卷叶螟产卵的条件为高湿天气,此时卵孵化率和幼虫成活率高。通过田间调查发现,稻纵卷叶螟卵在高温干旱的条件下,也能大量孵化和为害叶片。该类害虫对环境的主动适应能力强,一旦水稻种植地区出现高温少雨天气,加之防控不科学,会使中晚稻受稻纵卷叶螟为害加重。

1.3.4 抗药性增强

因为稻纵卷叶螟在我国水稻种植地区出现较早,如果持续多年使用同一种药剂会产生抗药性,增加防控难度。

1.3.5 偏施氮肥

有的种植户为了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大量施用氮肥,导致水稻叶色浓绿,吸引了大量稻纵卷叶螟成虫栖息和产卵。田间调查表明,偏施氮肥的稻田稻纵卷叶螟量是正常合理施肥稻田的2~3 倍[3]。

1.4 主要防治方法

1.4.1 农业防治

1)种植抗虫品种。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种植抗虫品种,可减轻害虫为害。

2)加强栽培管理。改革耕作制度,避免早、中、晚稻混合栽培,能够减少稻纵卷叶螟的食源;推倡“健身”栽培管理技术,建立合理的水稻株群结构,促进水稻健康生长,增强水稻的抗虫能力;加强肥料管理,把控施肥时间和施肥量,控制氮肥用量,防止水稻前期长势过旺而后期贪青晚熟;科学灌溉,控制水稻生长的田间湿度,可以适当晒田,在害虫孵化时降低田间相对湿度,也可以在化蛹期间集中灌深水,灭杀田间的虫蛹,减少虫口的基数;在水稻收割完成之后,及时翻耕土壤,灭杀虫蛹。

1.4.2 生物防治

1)性信息素诱杀。针对稻纵卷叶螟,性信息素能够取得很好的诱杀效果,具体操作方法如下:在水稻移栽到大田之后,放置性诱捕器60 个/hm2,间隔23 m 左右,每间隔15 d 左右更换1 次诱芯。

2)杀虫灯诱杀。稻纵卷叶螟有明显的趋光性特点,利用该特点选择灯光诱杀,如频振式杀虫灯,能够灭杀稻纵卷叶螟和稻飞虱等害虫,同时可减少对害虫天敌的伤害。

3)利用天敌防治。为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应减少化学药剂的使用。生物防治技术主要包括天敌灭杀害虫,稻田中主要害虫天敌有蜘蛛、瓢虫和青蛙等,能够灭杀稻纵卷叶螟。也可利用赤眼蜂防治,寄生蜂会寄生在害虫卵体内取食发育,造成害虫卵死亡。在稻纵卷叶螟产卵盛期到高峰阶段,可以分批释放赤眼蜂,把控好数量,建议田间释放量为22.5 万~30.0 万头/hm2,每间隔3 d 释放1 次,连续释放3 次。

4)生物农药防治。当前水稻病虫害防治可选择的生物药剂有苏云金杆菌球孢、白僵菌甘蓝夜蛾型多角体病毒等。田间试验表明,16 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和14%甲维·茚虫威悬浮剂防治效果较好。另外,在稻纵卷叶螟孵卵盛期到低龄幼虫高峰期,可施用低毒、低残留的30 亿PIB/mL甘蓝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C。

在初中学段,政治学科是学生了解社会生活,从理论上对人类社会运行规则形成基本认知的基础。初中政治教材每个单元的内容无一不是对学生发展有帮助的,教学的主要目标也是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生活观、学习观以及社交观,使学生成为健康有为的青少年。但是,很多学校和教师在政治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偏离这样的教育,出现了很多教育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1.4.3 化学防治

利用药剂防治抓住关键的防治时期,稻纵卷叶螟在水稻分蘖期和穗期为害比较严重,要结合病虫害预测预报情况和天气特点做好这两个时期的防治工作,应选择高效、长效且对天敌影响比较小的化学农药,比较常见的有好劳力和银农1 号,好劳力用量为1 200~1 500 mL/hm2,银农1 号用量为600 mL/hm2,兑水900 mL/hm2喷雾防治。另外,也可以选择虫螨腈和茚虫威等抗药性比较小的药剂,如果田块虫害严重,需要每间隔10 d 再用药1 次,结合虫情来确定具体的防治次数。

1.4.4 精准测报

种植户应结合当地水稻卷叶螟发生趋势做好虫情的监测工作,将系统调查和大田普查相结合,准确掌握虫情发生情况,向广大种植户及时发布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以便有针对性地预防。

2 稻飞虱

2.1 形态特征和生长习性

2.1.1 形态特征

稻飞虱是影响水稻生长的主要害虫之一,我国分布的有褐飞虱、灰飞虱和白背飞虱。褐飞虱身体颜色为黄褐色到黑褐色,成虫体长为4~5 mm,会在水稻下部的叶片吸食汁液为害。灰飞虱长翅型体长为3.5~4.0 mm,短翅型体长为2.3~2.5 mm[4],成虫和若虫会集中在稻丛中上部叶片吸食水稻的汁液为害。白背飞虱的身体颜色为浅黄色和黄白色,体长为3.0~4.5 mm,成虫集中在稻丛基部,吸食植株的汁液为害,会造成水稻倒伏。

2.1.2 生活习性

褐飞虱主要出现在水稻孕穗期至成熟期,严重时会导致稻丛基部变成黑褐色,甚至全株枯死。褐飞虱的飞翔能力和繁殖能力强,产卵频率高、周期短,尤其近年迁入时间逐渐提前,为害严重。灰飞虱若虫大多在田边或者沟边的杂草中越冬,成虫喜欢生长在嫩绿高大茂密田块产卵。白背飞虱主要出现在水稻分蘖期至拔节期,会造成水稻叶片发黄和分蘖减少。通常情况下,白背飞虱的若虫会在杂草上越冬,成虫会将卵产在茎秆内,在高温干旱的地区容易发生。

2.2 为害症状

稻飞虱吸食水稻叶片的汁液,影响养分和水分输送,造成植株生长矮小和缓慢,甚至枯萎死亡。害虫在吸食汁液的同时还会分泌固性的唾液,形成口针鞘,叶片出现伤口之后很难愈合,影响组织活动,造成水稻叶片失去水分变黄,基部会腐烂,使水稻植株倒伏和死亡。稻飞虱会携带齿叶矮缩病或草状丛矮病病毒,排出的粪便还会引发烟煤病,严重影响水稻健康生长。

2.3 发生原因

2.3.1 繁殖率高

稻飞虱产卵多和成熟快,一旦成虫迁入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会大量繁殖,种群数量增加,发生大面积虫害。

2.3.2 气候条件适宜

如果早春降水量较少和气候干燥,会为稻飞虱营造良好的条件。在气候湿润和降水量充足的条件下,气温达到20~30 ℃,相对湿度达到80%~90%,有利于稻飞虱迁飞和繁殖产卵。在盛夏和晚秋季节,一旦降水量多,则容易暴发虫害。另外,稻飞虱有迁飞性特点,在风力的作用下会快速迁移,直接进入其他水稻产区生存和繁殖。

2.3.3 栽培管理

田间水稻栽培管理水平也影响稻飞虱的繁殖和生长发育。随着农业机械化发展,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提升,如果密度控制不科学,造成水稻的根茎发育不良,并且田间通风性差、湿度高,为害虫繁殖和生存提供了良好条件。一些种植户田间管理不到位,导致田边杂草多,也为稻飞虱提供食物来源和繁殖场所,造成大面积暴发。

2.4 主要防治方法

2.4.1 农业防治

1)消灭越冬虫源。在越冬前将水稻田周围的杂草清理干净,通过掩埋的方式来破坏害虫越冬环境,抑制越冬害虫的生长繁殖。在害虫化蛹的高发时期,对土壤进行深耕,能减少越冬虫源的基数,深度控制在5~10 cm,能够灭杀一部分越冬的虫蛹和幼虫。

2)选择抗虫性强的水稻品种。在播种前,选择生育期早和抗虫性强的水稻品种,能够科学控制稻飞虱的生长和扩散。

3)科学灌水。在水稻灌溉中,坚持浅水勤灌和适时晒田的原则,使水稻植株健壮生长,增强抗逆性。

2.4.2 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防治,保护和利用稻田中的害虫天敌,采取措施增加稻田内的害虫天敌数量。另外,稻飞虱会集中为害水稻基部,可在稻田中放养适当数量的鸭子,通过鸭子来防治稻飞虱[5]。将鸭子放在稻田中,但是要控制好鸭子数量,避免过量而损害水稻。通常情况下,在水稻分蘖期至抽穗前期,将鸭子放在田中,放入量为4 500~5 628 只/hm2,在防治害虫的同时,增加了稻田的透气性,也能够同时防治稻纵卷叶螟。

2.4.3 物理防治

可以在稻田内安装频振式杀虫灯来诱杀稻飞虱;或者选择防虫网,在稻飞虱迁飞之后,成虫会进入到秧田内产卵和为害,利用防虫网诱杀可以减少进入稻田的害虫数量,降低虫源基数,减少农药使用次数。

2.4.4 化学防治

在稻飞虱若虫孵化的高峰时期以及若虫发生的盛期,要及时用药喷洒防治,可选择25%噻酮嗪可湿性粉剂,用量为5 625~7 875 g/hm2;或选择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用量为2 250~4 500 g/hm2;或选择65%噻虫嗪可湿性粉剂,用量为1 800~3 375 g/hm2,均匀喷雾防治即可。在药剂防治中,应该保证一定的水层,同时对准水稻基部喷施,提高防治效率,轮换交替使用不同的药剂,否则稻飞虱很容易出现耐药性。另外,在水稻发育后期,可适当增加农药使用量和次数。

2.4.5 做好田间监测和检查

稻飞虱的迁入时间受气候变化因素的影响,春夏之际南虫北迁,秋末冬初北虫南迁,植保部门要监察田间的虫害的发生情况,及时向种植户发布预测预报信息。另外,种植户也要随时观察田间稻飞虱的发生情况,发现害虫之后及时防治,避免害虫成灾,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3 结束语

水稻生长中的虫害种类较多,其中卷叶螟和稻飞虱严重影响水稻产量和质量,尤其随着水稻种植面积扩大,这两种害虫的发生率逐年增加,增加了防控的难度。为此,种植户要了解这两种害虫的为害特征,定期检查田间虫害发生情况,掌握发生规律,运用农业防治技术、物理防治技术、生物防治技术和化学防治技术,减少害虫对水稻的为害,保证水稻产业健康发展。

猜你喜欢

卷叶螟飞虱稻飞虱
直接多重TaqMan qPCR方法快速鉴定褐飞虱属3种飞虱
太仓市近年稻纵卷叶螟发生情况及防治进展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棉大卷叶螟识别与为害症状
分析稻飞虱发生特点及防治技术分析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几种药剂防治稻飞虱效果分析
纵卷叶螟绒茧蜂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作用
西南和长江流域水稻生产品种对稻飞虱的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