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幼儿园与家庭共同促进幼儿体质发展的模式

2024-01-24桑凤英刘秀梅

体育教学 2023年12期
关键词:体质幼儿园游戏

文/桑凤英 刘秀梅

幼儿时期的体质和健康水平是人一生体质和健康发展水平的基础,更是一个人健康成长和实现幸福生活的根基,受到家长和社会各部门的特别关注。国内外大量研究结果表明,幼儿时期体育锻炼的意义,已经超越了强身健体本身,它能够促进幼儿大脑的发育,培养幼儿优良的心理品质,发展幼儿的社会化品质。《幼儿园工作规程》中强调“体、智、德、美”的发展,把“体”放在了首位。可见,在幼儿阶段,与其他方面的发展相比,体质的增强处于更为重要的位置。

因此,本文从幼儿园、家庭角度对幼儿进行体育锻炼行为和增强体质的可行性建构,家、园一体共同促进幼儿体质发展的模式,探讨从幼儿家长、社区的角度进行幼儿体育锻炼行为和增强体质的可行性,以及幼儿园、家庭、社区共同促进幼儿体质发展的模式。

一、聚焦幼儿体能发展,树立家园一体化体育教育观

(一)教师、幼儿、家长全员参与,树立家园双位一体的大健康教育观

通过体育课程的开展,激发幼儿体育锻炼兴趣和提高体育锻炼实效性,让每个幼儿感受“我运动,我健康,我快乐,我发展”,并提出 “快乐体育进家庭、进社区”,让“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理念深入教师之心、家长之心,使教师既关注幼儿的健康,也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使家长提高健康教育意识,关注幼儿的体育锻炼,着眼于幼儿的终身和谐发展。

(二)明确思路,在体育课程实施中明确:一种精神、两个重点、三个发展

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精神为指导,以幼儿健康领域的核心目标和各年龄幼儿教育内容为依据,选择适宜的教育活动;以幼儿适宜的体育活动研究和开放教育为园本研究重点;以适宜幼儿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材料为研究重点,以探索家庭、幼儿园整合的开放教育为重点;以提高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家庭教育观念转变、教师教育实践能力为发展方向。

二、基于儿童视角,建构家、园“双位一体”的体育教育模式

(一)建构幼儿园、家庭共同促进幼儿体质发展的模式

宣传——每学期举行家长会、家长讲座,发放家庭亲子游戏指导手册和健康小报,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健康教育观念,既要注重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运动能力的发展和心理发展的指导,又要防止和克服单纯的健身和娱乐的观点,使体育锻炼更合理、更全面、更科学。

参与——引领幼儿、教师、家长共同参与,让科学的体育运动和锻炼成为教师的自觉行动和行为习惯,实现教师增强体魄、快乐工作的目标;开展家庭亲子游戏摄影大赛、每周推送游戏等。

(二)创设丰富、开放、安全、充满可能的课程环境

依据《纲要》精神,在活动中遵循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为幼儿健康成长创设适宜发展的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体育活动,提高幼儿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我园充分利用环境优势,挖掘可利用资源,因地制宜有效开展体育活动。

1.室内外地面环境的创设。我园充分利用大厅的环境优势,在大厅的地面上、户外场地上,画上了能促进幼儿各种动作发展的运动棋、跳格子等游戏情境,满足不同幼儿的游戏需要。

2.自制户外玩具。教师结合本班幼儿发展需要每月自制走、跑、跳、钻、爬、投等户外玩具。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活动水平、身体特点,提供不同的指导和帮助,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使每名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3.软性器材的投放,既安全、又多变,保证幼儿体育活动的实施安全有效,满足幼儿身体协调发展的需要。

(三)研究科学、适宜、充满童趣的幼儿体育活动,促进幼儿体质发展

1.课程设计的科学性——通过课程小组,每周为幼儿设计丰富的体育课程,情境化的基本动作练习、丰富的组合游戏等。例如:走(直线走、曲线走、脚尖走、脚跟走等)跑、跳、爬(小乌龟爬、跪爬、毛毛虫爬、坐爬、匍匐爬等)、滚翻(前滚翻、侧滚翻、直体滚、团滚)等。

2.课程优化的三个结合——活动设计时注重科学和游戏的结合;在选择活动材料时注重实用和环保的结合;在活动选择时注重现代与传统的结合。为了使活动更符合幼儿兴趣和发展特点,在园长引领和支持下每周和教师共同备课、分析幼儿、选择材料等。在实施课程后,有针对课程的评价与调整的说明,为后面的课程设计提供支持。

“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所言,极具普遍性,极有“规律性”——在刻苦学习书本知识、苦练技巧(技能)的同时,勇于面对灾祸、苦难,才会激情燃烧,才会奋发图强,才会成就巨大,才会锻造出伟大的杂文家及一切真正的史家、战士、贤哲、脊梁!

3.教学模式的游戏化、情境化——在注重科学性的基础上,更注重活动的游戏性及情境化教学模式的体现。实施中,结合幼儿的兴趣与需求创设情境,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的热情,在大胆的尝试中获得经验,促进体质发展。例如,小班教师结合幼儿喜欢的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设计了发展幼儿投掷动作的游戏“打跑灰太狼”,幼儿游戏的积极性特别高,在宽松、愉悦的情境中,发展了动作,增强了体质。

4.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在选择活动的时间和内容上体现灵活性,在教学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上,能根据幼儿生理机能活动变化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实际发展以及器械的功能、气候等及时调整教学活动,注意内容的难易适当、循序渐进,注意运动项目、强度、密度、持续时间的科学性。

(四)科学引领,创建家园互动的体育模式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呵护和教育是孩子健康体质的前提和保障,家庭在促进幼儿体质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其中,父母个体的因素、家庭的教养方式和类型、家庭的生活习惯都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幼儿体质的发展。引领家长在家庭中促进幼儿体质发展的原则和方式如下。

1.主动参与,激发幼儿参与的兴趣

让家长参与体育活动,主要是把家长请到幼儿园来,与幼儿一起参加体育活动,为幼儿创设更大、更广阔的游戏活动空间和环境,最常见的就是亲子运动会、游艺活动、运动嘉年华。在亲子运动会、游艺活动、运动嘉年华中,由于有了家长的陪伴和参与,幼儿参与热情也会提高;家长在参与幼儿活动中,了解到幼儿的发展水平和年龄特点,也提升了家园共育水平;增强了家园共育的质量;家长了解幼儿园的丰富活动,增进了亲子感情。

2.榜样示范,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问卷调查显示:29%的家长每天不锻炼身体,49%的家长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不超过30分钟,也就是说有78%的成人每天锻炼身体的时间微乎其微。引领家长要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习惯,从细节出发,给幼儿健康生活的方式树立榜样示范作用。

3.言传身教,让传统游戏陪伴幼儿

利用“老鹰捉小鸡”“编花篮”“滚铁环”等传统游戏和孩子们互动起来,在游戏中获得快乐、增进情感并锻炼身体。这些游戏的特点是趣味性强、锻炼身体强度大、家长熟悉,既帮助孩子们锻炼了身体,又帮助孩子们结交了朋友,一举多得。

4.树立全面发展意识,锻炼的项目多样化

坚持全面发展就是要求孩子锻炼的项目多样化,从而使孩子全身都能得到锻炼。家庭体育锻炼的项目主要包括三类,第一类是有器械的运动,比如球类(乒乓球、羽毛球、皮球、篮球)、绳类(跳绳、皮筋)、车类(三轮车、扭扭车、自行车等)等;第二类是无器械的游戏,像民间游戏、创编游戏等;第三类主要是亲子游戏,例如家庭成员间的游戏,还包括爬山、旅游等。家长要尽可能保持锻炼项目的多项化,帮助孩子获得全面的发展。

5.循序渐进,尊重幼儿的自身发展

幼儿的自身生理条件存在着差异,家长要正确认识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不成熟,比如不能准确接到球是因为目测能力不够,不会跳绳是因为手脚协调能力跟不上。要尊重孩子的自身发展,不要拔苗助长。锻炼的项目要根据孩子的特点由简到难,锻炼的时间也要慢慢延长,以免孩子因过度疲劳受到损伤。

6.持之以恒,养成运动好习惯

锻炼身体不是突击训练,关键还是要坚持,要将体育锻炼作为孩子生活的一部分,尽量做到天天锻炼,锻炼的效果累积起来就能发挥作用。运动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孩子受益终生,确保他们体质的发展。

三、聚焦儿童发展的多元评价方式,提升体育课程的时效性

课程实施中对幼儿健康和体育活动的的评价是科学的、多元的。

(一)科学仪器的运用

邀请体育院校相关专家定期来园观察和指导体育活动课程教学。运用国际先进的sunto遥测心率测试系统来实时监测和评价体育教学过程中幼儿运动负荷,全面提高幼儿园体育课程教学效果和科学化水平。

(二)保健医生的督导与检查

保健医生每天检查幼儿园体育课程教学实施情况,记录每个班级体育课程的教学安排、活动时间及幼儿的活动量等,保证科学体育活动课程的全面实施。

(三)教师关注幼儿的主动参与及快乐体验

教师从活动内容的兴趣性、活动过程的快乐性、环境材料的个体性、活动结果的发展性四个方面评价自己组织的活动,强调幼儿在活动中的积极参与和快乐体验。

四、收获与体会

(一)幼儿的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在丰富的体育游戏中,科学、系统、综合地训练了走、跑、跳等动作技能,提高了幼儿大动作的发展能力,增强了幼儿身体素质,培养了幼儿不怕困难、敢于挑战、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教师教育实践能力的提升

当幼儿学习基本动作时,教师是动作的示范者;当幼儿探索各种玩法时,教师是活动的观察者、参与者;当幼儿寻求帮助时,教师是活动的引导着;当幼儿挑战高难度动作时,教师是幼儿的保护者,引领幼儿获得发展。

(三)家长健康观念的转变

幼儿园通过鲜活的教育活动转变了家长重智轻体的片面教育观,得到了家长的认可。转变了家长过分呵护、不敢放手的教育观念,使家长主动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

猜你喜欢

体质幼儿园游戏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我爱幼儿园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