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优化路径的探析

2024-01-24钟丽兴国县财政局

财会学习 2023年35期
关键词:政府职能预算编制行政

钟丽 兴国县财政局

引言

在我国政府职能转型和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作为政府财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改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然而,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上存在一些纰漏,导致预算的整体效果受到影响。因此,探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如何开展预算管理工作有一定积极意义,对于促进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升管理科学性和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改革的必要性

(一)能够促进市场经济体制改革

首先,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求公共部门的运作更加透明、高效和公正,而这恰恰是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积极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有利于帮助行政事业单位提高运作效率,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提供公平的公共服务,从而满足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其次,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要求公共部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市场,而以此为预算管理的改革提供支持。预算管理不仅决定了行政事业单位的运作方向和范围,也影响着其与市场的交互方式。通过预算管理的改革,可以使行政事业单位更好地适应市场的需求,提供更高效、更高质量的公共服务,从而加快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最后,为了做好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还需要公共部门的决策更加科学、民主和公开,而以此为预算管理的改革提供保障。

(二)有利于规范政府行为

首先,预算是政府行为的重要依据和约束。通过预算管理的改革,可以使政府的决策更加符合公众的利益,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避免政府行为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提升政府行为的合法性和合规性。其次,预算管理的改革可以增强政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预算管理涉及公共资源的分配和使用,是政府责任的重要体现。通过预算管理的改革,可以使政府更加重视资源的有效利用,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从而提升政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再次,预算管理的改革可以提高政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预算管理是政府运作的重要环节,直接影响到公众的利益。通过预算管理的改革,可以使预算的制定和执行更加公开透明,使公众能够了解和监督政府的行为,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最后,预算管理的改革可以促进政府的创新和发展。预算管理不仅是政府的经济责任,也是政府的管理责任。

(三)有利于强化政府支出管理

首先,预算管理的优化可以提升支出效率。通过改革,预算编制过程能更加科学合理,从而使政府的支出决策更为精确,避免资源浪费,提高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预算管理改革有助于增强支出的公正性。通过改革,预算分配的透明度和公正性得到提升,有助于保障公共资源的公平分配,使得政府的支出更能反映社会公正,满足不同群体和地区的公共需求。再次,预算管理改革可以提高政府支出的效果性。预算管理的改革有助于建立起科学的预算考评机制,通过对政府支出的绩效评估,可以实时监控和调整支出决策,提升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满意度,实现政府支出的最大效益。此外,预算管理改革还能提升政府支出的适应性。社会需求在不断变化,预算管理的改革可以提升预算的灵活性和反应速度,使政府支出能够快速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满足新的社会需求[1]。

(四)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首先,预算管理改革能够推动政府职能由“管”向“服”转变。预算管理改革倡导以结果为导向,注重预算的绩效评估,这将促使政府更加注重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果,从而推动政府职能的转变,更好地满足公众的需求。其次,预算管理改革能够促进政府职能的专业化和精细化。预算管理改革强调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这需要政府有专业的预算编制团队和精细的预算管理机制,从而推动政府职能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提升政府的管理水平。再次,预算管理改革能够促进政府职能的公开透明。预算管理改革注重预算的公开和透明,通过公众的监督,可以使政府的行为更加公正、公平,有助于推动政府职能的公开透明,增强政府的公信力。最后,预算管理改革能够促进政府职能的创新和发展。预算管理改革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机会和平台,通过改革,政府可以尝试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从而推动政府职能的创新和发展,满足社会发展的新需求[2]。

二、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人员预算管理意识欠缺

一些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编制过程中,未能充分把握预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甚至认为预算编制是一种形式主义的工作,缺乏严谨和精细的预算编制意识,导致预算编制的结果偏离了实际需要,无法精准地指导单位的经济活动。同时,预算管理意识薄弱也表现在预算执行过程中。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时,对预算的约束性认识不足,存在超预算支出、滥用预算等行为,缺乏预算执行的纪律性和规范性,这不仅影响了单位的经济效益,也会带来法律风险。此外,预算审计和监督环节也存在预算管理意识薄弱的问题[3]。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对预算审计和监督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忽视审计、抵制监督等行为,缺乏预算审计和监督的合作性和开放性,这不仅影响了单位的信用和声誉,也可能损害公众的利益。在做出预算决策时,也存在轻率决策、盲目决策等行为,缺乏预算决策的谨慎性和理性,影响单位的决策效果,也可能带来决策风险。

(二)预算编制不科学

一些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过程中,只对单位的收入以及支出进行关注,并未重视编制的内容,且忽视了与预算相关的其他重要因素,如单位的战略目标、环境变化等,导致预算的内容不全面,无法全面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同时,事业单位所应用的预算编制方法也较为落后,依赖于经验或者直觉,而忽视了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导致预算的结果不精确,无法准确反映单位的经济需要。再次,预算编制的过程不透明,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存在信息不公开、决策不透明等问题,影响预算编制的公正性和公信力,导致预算的结果被质疑[4]。最后,预算编制的参与度不高,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时,未能充分发挥所有相关人员的作用,导致预算编制的参与度不高,影响到预算的实施效果和实施效率。

(三)预算执行力不足

首先,这种不足表现为预算执行的不规范。一些单位在执行预算时可能未严格按照预算计划进行,出现超预算支出,或者将预算用于非预期的领域,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可能导致资源的浪费和效率的降低。其次,预算执行力不足也体现在执行效率低下上。因为各种原因,例如管理混乱,执行力度不够,或者单位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督和激励机制,导致预算执行过程拖延或者效率低下。这种情况下,预算无法在预定的时间内有效执行,使得单位无法按计划完成各项任务,对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质量产生负面影响。再次,预算执行力不足还表现为缺乏实施的灵活性[5]。在一些单位中,预算一旦确定,就变得僵化,缺乏应对突发情况的调整能力,这种僵化的执行方式会导致预算无法及时适应变化,从而失去了预算管理的灵活性和实效性。最后,一些单位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无法准确处理反馈内容,导致预算执行中出现的问题无法及时发现和纠正,影响了预算管理的连续性和改进性。

(四)缺乏预算考评机制

首先,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考评时仅仅关注预算的完成率,而忽视了预算的质量和效益,这种单一或者片面地考评标准导致预算的执行偏离了预期的目标,影响了预算管理的效果。其次,缺乏预算考评机制也表现为考评的频率不足或者时机不当。部分行政事业单位只在预算年度结束时进行一次考评,而忽视了预算执行过程中的持续性考评,导致预算问题的发现和解决滞后,对考评造成不良影响。此外,有些行政事业单位未能及时和全面地反馈考评的结果,或者未能根据考评的结果进行有效的预算调整和改进,导致预算管理的改进性和学习性被削弱。

三、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提升预算管理重视程度

首先,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人员,需要加强对预算管理工作的重视,预算管理不仅是财务管理的一部分,还是单位战略决策和运营管理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单位有效地配置和使用资源,达成单位的战略目标。因此,在实际管理工作中,要求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能够将预算管理工作纳入核心管理体系中,掌握管理方法,提升重视程度。其次,还需要强化预算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预算管理不仅需要专业的财务人员加入,还需要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因此,行政事业单位需要通过培训和教育等方式,增强全体员工的预算管理意识和能力,形成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氛围。

(二)优化预算编制方法

预算编制是预算管理的第一步,其质量直接影响到预算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因此,优化预算编制方法有助于提升预算管理质量。首先,应该从方法入手,借助科学有效的编制方法,强化管理工作。传统的预算编制方法主要是基于历史数据,这种方法虽然简单易行,但可能忽视了环境的变化和单位的发展需要,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借鉴和应用如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绩效预算等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以更好地解决当前单位发展的总体需求,且适应环境的变化。其次,管理人员还需要强化预算编制的参与性。预算编制不仅需要财务人员的参与,还需要各部门和各级人员的参与。通过加强预算编制的参与性,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反映单位不同需求,促使预算管理工作更加科学有效。最后,在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信息化已经成为提升工作效率和效果的重要工具,为了加快预算管理处理速度,还需要积极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预算管理的在线平台,实现跨部门协同和信息共享,提高沟通和协作效率,强化预算的准确性,提升工作效率。

(三)完善预算编制制度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在编制预算制度时,充分考虑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环境变化。预算编制制度需要与单位的战略目标相一致,同时也需要考虑到单位的资源约束和环境变化。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编制预算制度时,应充分了解和评估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环境变化,使预算编制制度更加符合单位的实际需求。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新预算编制制度。预算编制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随着单位的发展和环境的变化进行适时的修订和更新。因此,行政事业单位在执行预算编制制度时,应定期检查和更新预算编制制度,保持其的适应性和有效性。最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加强预算编制制度的执行和监督。预算编制制度的实施效果不仅取决于制度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还取决于制度的执行和监督。

(四)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考评机制

首先,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明确预算绩效的评价指标。这些指标应反映单位的主要职能和目标,同时要具有可量化、可比较的特性。具体的指标包括成本效益、服务质量、工作效率等方面。其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构建科学的绩效考评模型。绩效考评模型是将评价指标转化为具体评分的工具,考虑各个指标的权重,以反映其对单位整体绩效的影响程度。再次,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建立常态化的绩效考评机制。绩效考评不应仅在年终或项目完成时进行,而应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定期进行,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工作方向。最后,行政事业单位需要将绩效考评结果反馈到预算编制和管理中。绩效考评结果是优化预算、改进工作的重要依据。

(五)推行复式预算,稳定收支

首先,推行复式预算的步骤首先是进行收入预测。根据过去的数据和未来的预期,预测单位在预算期内可能产生的各项收入,包括财政拨款、业务收入、投资收益等,这需要具备一定的财务知识和经济分析能力,以及对单位业务和环境变化的深入理解。其次,推行复式预算需要进行支出预测。根据单位的业务需求和成本结构,预测单位在预算期内可能产生的各项支出,包括人员工资、物资采购、设备维护等,需要具备一定的成本控制和资源配置能力,以及对单位业务和成本结构的深入理解。再次,推行复式预算需要建立预算控制机制。这包括定期的预算执行报告,以及预算偏差的分析和调整,帮助单位及时发现和处理预算问题,保持预算的平衡和稳定。最后,推行复式预算需要进行预算评价。预算评价不仅包括预算执行的评价,也包括预算平衡的评价,对预算执行效果的反馈,为预算调整和改进提供依据。

结语

总结来说,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优化的路径多元且具有挑战性,包括加强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改善预算编制过程、提高预算执行的透明度、建立健全预算绩效考评机制,以及推行复式预算等。这些路径并非孤立,而是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全面的预算管理优化体系。通过持续的努力和改进,行政事业单位可以更好地适应新形势,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和效果,更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和公众。

猜你喜欢

政府职能预算编制行政
行政学人
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职能转变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创新探析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工程预算编制及其控制
事业单位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与执行管理
预算编制和预算绩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探讨
政府职能转变的积极尝试
对公共部门预算编制中讨价还价行为的解释
行政为先 GMC SAVANA
西方国家政府职能的演变及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