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劳树德,德劳结合

2024-01-23曹诗妮李逸骏孙怡菁王蕾李铭涵

教育·校长参考 2023年12期
关键词:香囊小班劳动

曹诗妮 李逸骏 孙怡菁 王蕾 李铭涵

劳动教育可以帮助幼儿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态度,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之一。为了更好将其落到实处,上海市嘉定区怀少幼儿园开创了“德劳”融合小当家实践活动。通过盘活劳动教育方式,丰富劳动教育内容,拓展劳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一次次实践和探索中,怀幼的老师们不仅发现了一条条行之有效的经验方法,还串连出一段段丰富多彩的课程故事……

◎ 随机生成活动——晒被子

曾经的我,当幼儿有想法时,总会为幼儿计划很多,先做什么,后做什么,什么能做,什么不能。万事俱备,方可实施。这一次,当幼儿提出想要在园内晒被子的想法时,我大胆尝试,化身记者,随着幼儿的脚步,与他们一起收获了前所未有的热情参与,共同体验实践中的轻松與快乐。

晒被大选址

某一天,几个幼儿突然想要晒被子,在哪里晒呢?有的地方没有太阳可以照射到,有的地方影响弟弟妹妹活动。几个小朋友经过商量决定采用投票的方式决定晒被子的地点。

思考:一是交流讨论会—促其社交、合作能力提升。 小型讨论会让幼儿在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充分分享自己的想法。在倾听与辨别中发现问题:地址没有太阳照射到不行;地址影响弟弟妹妹活动等。大家在你一言我一句中,从个体真正走向集体。二是思维碰撞—及时解决、商量的能力体现。幼儿利用分享会、实地考察的方式感受到了不同小朋友选址的差异性,他们尝试与他人协商、调整计划,拓宽了其视野后更从容地分享,接纳同伴经验,在问题解决中激出思维的火花。

晒被同意书

几位幼儿拿着计划书找陈老师申请,陈老师看过计划后提出自己意见:“你想明天去晒?可明天下雨。”“这里可能放不下那么多被子。”……最后陈老师鼓励幼儿:“有想法有行动,老师非常支持你们,但计划书还需要再完善一下哦。”

思考:一是冲冲冲—勇于“开口”,获得支持。平时,幼儿习惯于教师的同意与支持,面对主动开口获得活动主导权,他们多半是胆怯的,但是高涨的愿望却推动着他们前进的步伐。他们开始走出了自己的舒适圈,大胆与行政教师进行沟通,积极提升社会交往能力,这是对他们胆量的一种考验,更让我看到在儿童视角下自我愿望满足的驱动力。二是想想想—聚焦问题、查缺补漏。获得同意后幼儿马上聚集一堂,开启了第二次商量对策。为了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想法,幼儿在一次次思维碰撞中逐渐完善计划。思维边界打开了,制定计划更严谨、更可行。

晒被正当时

“今天阳光好好,我的被子一定会晒得香香的。”小陈和朋友们兴致勃勃,过了一会儿,问题来了。“啊我的被子掉地上了!”“哎哟,我看不到前面的路了,你们等等我。”“你们把被子抱起来,就像我这样,很好拿的。”小吕看到他们的样子,马上把自己抱被子的方法做给他们看,幼儿一个个地尝试学着小吕的方法,行动起来。

思考:一是认识劳动—劳动丰富生活经验。幼儿通过前期的计划,在一次次的商讨解决中,知道晒被需要阳光、温度适宜、地址不影响他人,且要高,地址要干净卫生等,他们的生活经验在劳动实践中逐渐积累丰富。可见,劳动需要生活经验,劳动能够提升幼儿的生活经验。二是体验劳动—劳动产生智慧。在发现被子不易运输的情况下,幼儿又开始脑力激荡,尝试学习同伴的方法。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劳动技巧,更体验了劳动给他们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激发了他们在劳动中的自信心。

感悟

随着幼儿愿望的实现,给我在短短几年的幼教经历中上了一次生动的培训课程,我一直在思考这样的问题:幼儿要做什么?老师能做什么?幼儿会怎么做?老师要怎么做?一是爱心—在温暖中强大。一名充满爱心的教师才能看到幼儿的脆弱,保护幼儿的同时更要激发其强大内心,才能给幼儿遮风挡雨,还他们一片晴空。“晒被同意书”活动,就是打破常规,让幼儿去自行征得同意,培养幼儿克服胆怯心理,勇于走出舒适圈。二是儿时童心—在认可中收获。拥有一颗童心才能和幼儿打成一片,和幼儿成为真正朋友。当幼儿提出自己的想法时,教师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问题,肯定幼儿,让幼儿在认可中成长、收获。三是信心—在智慧中递增。只有相信幼儿的教师,才能让师生的信心双向奔赴。在幼儿一次次的商讨中,让我坚定了活动进行下去的信心,更夯实了幼儿敢想敢做的信心。

(文/曹诗妮)

◎ 始于好奇心,终于好品质

缘起:遇见

金金第一个发现猫咪,突然大叫起来:你们快看啊!那边有只猫在我们的沙坑里面。幼儿马上跑过去查看,发现猫居然在沙坑里“拉粑粑”,拉完它还用沙子把粑粑埋起来。幼儿看到后抱怨以后都没法在沙坑玩了。我立刻抓住幼儿的好奇心,询问道:“那你们觉得怎么样才能保护好我们的沙坑呢?”幼儿纷纷表达自己的想法,当天我就进行了亲子调查的启动,让幼儿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探究猫咪拉粑粑的习性。第二天,幼儿决定发挥自己的“友善心”和“创艺心”给小猫做一个专属的粑粑屋。

思考:一是从热爱出发,衍生关爱之情。从保护沙坑的行动中,幼儿拥有了直接接触小动物以及探究小动物习性的机会,教师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引导他们产生了愿意帮助小动物的愿望。二是追好奇之心,助推自立发展。教师随时捕捉关键信息,追随着幼儿的发现和疑问一步步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幼儿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探究状态,并且通过家园共育、亲子探究的方式,获得了集体活动之外的新知识经验。并且对于动手能力的培养和劳动意识的萌发又有了进一步的升华。

经历:制作

在制作前,我先询问了幼儿们的想法。幼儿们根据之前建构游戏的经验,自发地分成了4组,并且每一组都把材料整理到了自己的区域。在开始动手前,他们每一组先选出了小组长,然后由小组长带领大家一起制定好粑粑屋的计划书。根据计划书,小组长给每一个幼儿分配了粑粑屋建造工程的任务。

思考:一是领头人的出现提高了制作效率。小组长的产生、选值日生指挥等与幼小衔接这件事情是分不开的,这潜移默化地促使他们感受到了指挥和服从在合作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在这一次的合作过程中完美地呈现了出来。二是劳动意识贯穿整个制作过程。从一开始的整理材料,到制作过程中自发捡起地上掉落的材料,再到最后制作完成时的归还材料和清理现场,说明在一日生活中,劳动这件事情已经渗透到幼儿最深处的意识当中,他们自发劳动,乐于劳动,享受劳动。

收尾:投放

经过一阵子的制作和修改,孩子们把4个粑粑屋放在了4个不同的地方。每天中午散步的时候,我都带着幼儿一起去查验粑粑屋里面的情况,其中2个粑粑屋都先后发现了猫咪来过的痕迹以及留下的粑粑。幼儿们都很高兴,这个时候突然有幼儿问:“既然我们能给猫咪做一个粑粑屋,那要不要给他们再做个窝?让他们晚上也能够有固定的安全的地方睡觉呀。”这个提议一提出,就获得了全体幼儿的支持,于是他们又开启了照顾小动物的旅途。

思考:一是情感的满足激发幼儿再主动。人是需要被认可的,幼儿更是如此,在这个心地最纯净的年纪,他们主动帮助小动物的情感会被放大和升华,从而继续主动去付出。二是自豪感的产生促进自信心的建立。自豪是生命成长的强大动力,自信是人生成功的第一秘诀。在幼儿制作粑粑屋并且成功被猫咪使用的过程中,其实就是幼儿与猫咪之间的相互成全。幼儿获得情感,猫咪获得体验。幼儿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的自豪感将会让他们更有自信去做更多帮助他人的事情。

深悟:大自然是最好的老师

一是一点友善的照顾:亲生命的体验。亲生命体验是以“爱”为核心、以“亲”为方式,追求关注幼儿内在需求和终身成长的课程。本次帮助猫咪的行动,是聚焦幼儿本身的需要与兴趣,帮助幼儿主动运用亲身经历的经验来联系实践、提高认知,从而获得丰富完整的生活和学习经验,真正让幼儿成为课程的享用者、体验者、创造者。二是一趟制作的机会:动手能力的练习。在整个活动的架构当中,幼儿通过制作目的,产生了制作机会,从而提高了制作能力。在主动的情感满足下,动手能力的无意培养,也是幼儿成长和学习过程中的一次体验。三是一次品质的培养:劳动习惯的养成。劳动教育能让幼儿对劳动形成正确的认识,掌握基本的劳动技能,树立积极劳动的态度,从而逐渐养成好的劳动习惯。本次活动让幼儿明白了其实劳动不只是值日,走出教室,为大自然做一些事情也是劳动的一部分。他们在劳动中获得快乐,在快乐中逐渐塑造劳动的好习惯。

(文/李逸骏)

◎ 我是“宾馆服务员”

为了更好地开展德劳融合教育,上海市嘉定区怀少幼儿园创设了“小当家生活馆”专用活动室。通过打造微缩的家庭场景,以自主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在劳动中感受传统文化,在实践中体验德劳融合的教育价值。

一问:被套应该怎么装?

琦琦和顾顾正在“卧室”中开展“宾馆服务员”的角色游戏,他们正在更换被套。忙活了一阵后,顾顾开始抱怨,琦琦也有一些泄气。“换被套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要很有耐心的小朋友才能做到,你们真了不起。”我开口说道。听到表扬后,两个幼儿都露出了笑颜,情绪也逐渐明亮起来。“那你们知道被套是怎么换上去的吗?平时见过吗?”我问。顾顾认真地说:“我妈妈会将被子卷一下,就装进去了。”于是,我将顾顾所说翻卷换被套的方法收录在平板电脑中,并投放在卧室中。

深思:植根环境给予劳动全新的创造力

一是盘活环境资源,彰显劳动魅力。劳动是一项非实践不可得、非操作不可知的教育活动。因此,在小当家生活馆中,教师创设了逼真的家庭微缩场景,鼓励幼儿在里面以自主游戏方式激发劳动行为,以游戏的形式赋予劳动崭新的魅力。案例中,琦琦和顾顾在环境的暗示下,逐渐生成了“换被套”的游戏情节,让劳动行为变得有趣而自然。二是适时叫停鼓励,保护劳动之心。在案例中,幼儿因为换被套的失败而气馁。教师的适时叫停可以舒缓幼儿的情绪,寻找问题的症结。教师首先通过鼓励的语言肯定幼儿在游戏中的劳动行为,保护劳动热情。同时通过讨论,教师发现幼儿拥有一些零散的换被套回忆,但对系统换被套的过程和方法并没有太多经验。为了保护幼儿的探索热情、学习的兴趣,在明知失败结果后教师仍旧激励幼儿,让幼儿重获自信,激发求知欲,为之后劳动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二问:被套怎么翻不出来?

这日,在观看视频后,琦琦、顾顾、明明、艳艳一起换被套。四人合力将被芯连同被套从头往后卷起来。等到卷到末尾想要找到被套开口向里翻折时,因找不到被套的开口处,游戏迟迟无法推进。“如果和视频中的做法是一模一样,我们怎么会失败呢?”这时,看到幼儿沉默了,我问道。“啊,我知道了。”再次观看视频后,明明恍然大悟,拉着小伙伴的手,再次来到被子前。这一次,在几个小朋友的齐心协力下,被芯成功地装进了被套中。

深思:关注实践赋能劳动更强的生命力

一是合作完成任务,提升劳动能力。卷被套的游戏吸引了更多幼儿的参与。每个人都承担着自己的角色,却又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有条不紊的工作中不仅有合作还有互助。虽然在第一轮的尝试中并没有成功,但是幼儿在不停地试错过程中不仅提升了劳动技能,更加深了同伴的友谊。二是反思过程行为,绽放劳动精彩。在本轮卷被套过程中,幼儿虽然没有成功,但是他们有交流、有反思,并在反复的学习中发现问题的关键。在这样一次简单的劳动中,我不仅看到了幼儿动手能力的提高,还看到他们思维的发展,更看到了同伴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三问:被子怎么不整齐呢?

琦琦:“明明,这里我没有被套。”虽然被芯装进了被套,但是顾顾又发现了新的问题,被套的四个角落都没有被芯。“让我来。”说完明明爬上床,一头扎进被套中,摸索着将被芯的一角拉到被套的角落中。很快,顾顾也钻进去帮忙了。可是没多久,他们就钻出来哭丧着脸表示没成功。“难道就没有办法让被子的四个角落固定下来吗?”我假装好奇地问。幼儿七嘴八舌地贡献自己的好办法。于是我建议大家晚上回去问问自己的父母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明天再来尝试一下。次日,幼儿拿着自己记录的新方法完成了游戏,并成功招待了宾馆客人,玩得不亦乐乎。

深思:共享成果感受劳动满满的幸福感

一是持续思考探究,提高劳动深度。在案例三中,幼儿再一次遇到了困难,这一次,幼儿决定自主寻找解决的办法并最终成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虽然难免失败,但过程中试错、尝试对幼儿来说都是宝贵的经验。二是享受劳动成果,感知勞动幸福。当天,当看到“小客人们”开心地睡在小床上并盖上被子后,“服务员们”都露出了灿烂的笑容。这样的活动能使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努力和付出会产生有形的结果,而这种结果正是源自自身的努力和劳动。

深悟:劳动让每一个生命闪烁夺目的光辉

劳动教育是立德树人、儿童成长的必要途径。在小当家体验馆中,儿童游走在各个游戏主题中,通过劳动感受到成功的愉悦,获得“报酬”,这让学龄前儿童第一次领会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内涵和意义,为未来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培育儿童社会责任意识、担当意识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文/孙怡菁)

◎ 小班的快乐劳动

“德劳融合”是上海市嘉定区怀少幼儿园的课程理念,旨在萌发幼儿爱劳动的情感,尝试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在劳动中体验快乐和成长。然而,小班的家长一开始并不理解。

小班还小,劳动太早?

秋日里,幼儿对落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师引导幼儿尝试借助劳动工具一起收集树叶,并投放了小簸箕、小扫把、夹树叶的夹子、垃圾袋、劳动手套等常见的劳动工具。然而对于劳动,家长却有不同的看法:“老师,我们才小班,树叶这么脏也叫小孩捡啊?”

思考:面对家长的质疑,我思考小班幼儿劳动教育的意义和价值。苏霍姆林斯基认为离开了劳动就没有真正的教育。《劳动教育论》书中建议让幼儿在生活中感知劳动知识、在游戏中陶冶劳动态度、在活动中体验劳动价值。于是我坚定了劳动对小班幼儿是有意义和价值的认知。针对家长的顾虑和担心,结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活动前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儿歌、游戏、个别指导等方式引导幼儿做好活动前的准备,活动中和活动后时刻关注幼儿的安全、卫生习惯、冷暖情况等。通过各类开放活动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园的一日生活和发展情况,让家长放心。只有家长理解和支持幼儿园的课程理念,才能达成共识,形成家校共育的共同体。

小班的劳动原来这么快乐

五月的太阳下,幼儿正在小农场,用纸杯、水壶、水瓶、水桶等工具为菜苗浇水,只见一杯水刚倒进泥土马上被吸干了。“莉莉,这里的菜地我浇过水了,我们去浇后面的吧!”雯雯对莉莉说。“好的!”看到泥土果然好干,她们赶快跑了过去。“你们热不热?”我问道。“不热。”俊俊笑着向我摆摆手说。“快看,这里有只鸡蛋!”灵灵在鸭棚那里叫道,孩子们都跑来,好奇地伸长脖子看着鸡蛋。“这不是鸡蛋!是鸭蛋!鸡蛋是黄的。”乐乐皱着眉头对灵灵说。幼儿们有些吃惊,瞪圆了眼睛,长大了嘴巴。这时,朱朱凑近鸭蛋闻了闻,捏住鼻子叫道:“哇!好臭!”然后幼儿纷纷捂住了鼻子,但下一秒他们哈哈大笑起来。

思考:幼儿乐此不疲地往返接水、专注的表情、发现“鸡蛋”时的兴奋、对臭味哈哈大笑,这些都说明他们在劳动中很投入、很快乐。幼儿的劳动和游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幼儿在户外活动中感受自然的冷暖昼夜、看见土地吸收水分的惊人速度,发现动物繁殖的秘密,闻到鸭蛋的真实味道,在劳动中探索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一次次练习动作,通过劳动收获愉悦。我猜测快乐就来自主动学习的内驱力和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自此,我更加坚信劳动对小班幼儿是有价值的。

快乐劳动,安全护航

宁宁想把一架地上的竹梯扶起来,可她力气太小,失败了两次后她放弃了,我问道:“你一个人力气不够大,需要找朋友帮忙吗?”她想了一下说:“我去找佳怡和雷雷!”她很快找来了两个朋友。于是三人站在竹梯的中段,一起用力抬起了竹梯,可就在下一秒,三人朝着三个方向用力,竹梯东倒西歪。显然,搬运前他们没有商量过要往哪走,我问道:“你们商量过要往哪里搬吗?”雷雷说:“往那棵树的方向。”三人明确了方向,直奔过去。惊险的一幕又出现了!竹梯正横扫一大片地向前移动,附近还有其他幼儿,我立刻拉起了警报,赶紧喊停:“这样搬竹梯非常危险!很容易打到人,想想长长的物品怎么搬?”孩子有点不明白,我又问:“想想长长的火车是怎么开的?”雷雷明白了,说:“我做火车头。”佳怡立刻回应:“我做火车尾!”于是,三人朝着目的地顺利地前进了。

思考:宁宁一个人搬竹梯遇到困难后没有寻求帮助就要放弃,三个幼儿没有商量好方向就用蛮力搬运竹梯,这些都说明小班幼儿的社会性交往能力比较薄弱,活动前是缺乏沟通和目的性的。我先肯定了宁宁的努力,并分析因为一个人的力气太小才失败。再鼓励幼儿主动交流沟通、寻求帮助。我又通过向三个幼儿提问“你们商量过要往哪里搬吗?”鼓励幼儿之间多交流沟通。值得一提的是,快乐劳动的前提是安全,小班教师要特别关注幼儿的安全。教师可以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和幼儿熟悉的物品作为类比,让幼儿理解教师的表达,帮助幼儿积累生活经验、避免危险的发生。

总之,小班的劳动虽然曾经受到过幼儿家长的质疑,但通过以上经历,我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发现,虽然小班力量很小,但劳动的快乐一点也不少。

(文/王蕾)

◎ 一份毕业礼物

想法源于心意

我在一次谈话中问幼儿:“对于即将从幼儿园毕业,你有什么想法呢?”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说“不想离开幼儿园”,有说“毕业后还想回来看看老师”。最后,梓恒说想要送教师一份礼物。大家经过讨论决定送老师香囊。可是,香囊是什么?要怎么做呢?在这两个问题的推动下,幼儿开始通过各种方式收集信息和材料。

思考与感悟:一是需求促行动,让问题引发思考。在即将毕业这个实际情况下,幼儿主动想到要给教师准备一份礼物,这是在真实环境中产生的需求。了解并制作“香囊”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未知”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引发幼儿主动认知、主动思考的关键。二是多感官参与,调动全身心投入。注重每一个幼儿不同的感知方式,在活动中鼓励幼儿全身心参与,更好地满足每一个幼儿的认知个性和认知方式。视频观看、实物观察、询问听取、交流思考、嗅觉体验等等,多元且丰富的认知满足着不同个性的幼儿。在幼儿了解和制作“香囊”的过程中,调动多种感官全身心地投入并思考,也是具身学习的一种方式。

进步源于思考

思考一:老师需要什么样的“香囊”呢?在幼儿了解了各种“香囊”后,幼儿产生了新的问题:老师需要什么样的“香囊”呢?通过互动与思考,幼儿收获以下信息:老师经常说话所以需要保护喉咙、需要晚上睡得更好才能有精神、夏天到了他们也需要防蚊虫……在了解需求后,幼儿开始有针对地去收集香料。思考二:怎么分清楚“香料”?在运用香料制作香囊时,好多幼儿分不清香料,于是大家经过讨论决定把不同的香料分好,然后把他们的作用画下来,这样就能分清楚了。随之而来的是,幼儿在班级中布置出了一面香料墙,用画语的方式,表述了不同香料的作用和功能。思考三:怎么做好香袋?在解决了区分香料的问题后,幼儿对香囊的样子也有了新的要求。珺珺拿着香囊向大家分享时,零碎的香料时不时地会从封口的位置掉落出来。幼儿经过讨论决定用布制作香囊,并且可以剪出小孔用绳子绑好,这样就可以避免使用针,香料也不会掉出来了。

思考与感悟:一是实践中思考,高效地解决问题。幼儿在制作“香囊”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认识香料就相互请教,遇到问题就共同讨论,运用集体的力量解决问题。应变能力在实践中被激发出来,幼儿收获的不只是怎么制作“香囊”,更有价值的是如何高效解决遇到的问题。二是交流中进步,方法的多元优化。对于香料从“袋子”里掉落这个问题,幼儿充分思考。给予幼儿足够空间后,得到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是多样化的。三是劳动中互助,经验的迁移交流。在如何封口、怎么制作香袋等问题时,不需要急于关注“香囊”的制作成果,应该关注的是在过程中幼儿的收获与成长。劳动的价值,不只局限于最终成果的好坏,更在于智慧的迁移与交流。

收获源于实践

在幼儿成功制作出满意的香囊后,开始尝试按需制作香囊。在幼儿询问教师的需求时,遇到了教师抛来的两个问题:你们有些什么样的香囊?里面可以放什么香料?对此,幼儿展开讨论,通过交流讨论,调查表应运而生。幼儿根据调查表上的记录进行制作,一个个蕴藏幼儿智慧和情感的香囊逐渐制作完成。最后,幼儿成功地送出这份“心意”。

思考与感悟:一是凸显任务意识,有目的有计划地行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来说,任务意识的培养也尤为关键。先思考再行动是一种需要不断培养的习惯。每一次的活动实践都是一种潜移默化,一段美好的经历更会让幼儿记忆犹新,有计划地制作“香囊”、赠送“香囊”对每个幼儿的任务意识会起到积极的影响。二是放大劳动体验,品质能力的再次升华。当“劳动”有更多幸福的体验、有充足的內驱动力,这样的“劳动”将是每个幼儿进步和发展的基石。在劳动中思考,助推各项能力发展;在劳动中感恩,引导道德品质提升,放大劳动体验,让这份幼儿亲手制作的毕业礼物发挥更大的育人价值。

(文/李铭涵)

(作者单位:上海市嘉定区怀少幼儿园)

猜你喜欢

香囊小班劳动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床头挂香囊,安神又助眠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小班教学 有效交流
略说民俗文物香囊
如何在幼儿园小班开展区域活动
TREASURE TRAIL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仲夏巧手做香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