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色彩感知能力培养的初中美术教学研究

2024-01-23涂欣江苏省扬州市甘泉中学

流行色 2023年11期
关键词:色彩美术情感

涂欣/江苏省扬州市甘泉中学

色彩是艺术创作中的核心元素,不仅影响着人们的情感和情绪,还在各领域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因此,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学生色彩感知能力变得愈发重要。通过灵活地运用色彩知识,学生不仅能创造出更具表现力的艺术作品,还能提升对周围世界的感知能力。本文将深究色彩知识,探讨基于色彩感知能力培养的初中美术教学方法及其意义,以及强调多重教学举措对培养学生美术素养及创造能力的实践价值,促使学生能深入感知色彩的魅力。

1 色彩基础知识

色彩是人类视觉体验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美术和设计领域而言尤为重要。因此,了解色彩基础知识是理解和运用色彩概念的基础。其中色彩包括三个基本属性:色调、明度和饱和度。色相是色彩的基本属性之一,指的是颜色的名称或种类。在色轮上,可看到各种不同的色相,如:红色、橙色、黄色等。这些基本色相是通过不同波长的光所产生的,构成了人们所看到的丰富色彩基础。其次,通过理解色相,使学生能学会如何区分不同的色相,以便在绘画和设计中做出明智的色彩选择;饱和度是指颜色的纯度或鲜艳程度。高饱和度的颜色看起来鲜艳而饱满,而低饱和度的颜色则显得更灰暗或淡化。在美术教学中,了解饱和度有助于学生在创作中掌握色彩的表现力,使学生能通过调整颜色的饱和度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氛围;亮度是指颜色的明暗程度,也被称为色调的亮度。较高亮度的颜色看起来更明亮,而较低亮度的颜色则较暗淡。在绘画中,亮度是展现光影和形体的关键因素。通过调整颜色的亮度,学生可创造出更具立体感和深度的画面。同时,对于绘画、摄影以及平面设计等领域而言,对明度的理解和运用能够帮助艺术家更好地塑造形象、营造氛围,使作品变得更加生动鲜明。

2 基于色彩感知能力培养的初中美术教学意义

2.1 视觉感知的提升

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视觉感知。通过学会辨识不同的色彩、颜色搭配等学习技能,学生能够深入理解世界,有利于学生在美术创作中捕捉更多的细节和表达更多的感情。例如,通过掌握如何用色彩来凸显光影效果,使学生能创作出更具立体感和深度感的作品。

2.2 创造力的激发

色彩是艺术创作中的一个重要元素,通过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可帮助学生更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学生可通过调整色彩的明暗、饱和度来创造出不同的情感和氛围,有助于学生在美术作品中展现独特的创造力。

2.3 形象思维的发展

通过学习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具体的形象和概念,学生可借助色彩来创造虚构的世界、表现抽象的概念或者表达情感,从而有助于学生在美术作品中展现自身的思维能力,逐步完善自身的美术能力及想象力。

2.4 个人表达与情感释放

色彩感知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表达个人情感和释放情感的途径。在美术作品中,学生可通过色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对于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和情感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更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感。

3 初中美术教学现状

3.1 缺乏多样性与文化包容性

初中美术教学内容往往局限于传统的艺术观念和西方美术历史,缺乏对多样文化和艺术形式的充分介绍,这导致学生对其他文化的艺术了解不足。因此,在构建教育体系时,应涵盖非西方和当代艺术,以鼓励学生开拓视野,理解不同文化的美术表达方式。

3.2 缺乏个性化教育

立足个体视角,每个学生都有独特的学习需求和创造力。然而,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教育系统的构建更倾向于“一刀切”,缺乏个性化的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教育者需要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兴趣、才能和学习方式,促使学生的实际学习之需得以满足。

3.3 学生的创造力受到限制

教育系统的评估方式通常侧重于技巧性考核,导致学生更关注技巧和复制,而忽视了发挥创造力、表达独立思想的机会,这会限制学生的艺术发展,使学生难以真正理解艺术的本质。

4 基于色彩感知能力培养的初中美术教学对策

4.1 巧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弱化教学难度

回顾以往的教学历程,学生在迈入初中阶段前,所汲取的美术知识,主要以直观化的色彩知识为主,使学生在充满绚丽多彩的色彩世界中,充分领略到了色彩的魅力。而立足初中美术课程体系而言,其课程内容不仅蕴含了直观化的教学内容,更涵盖了抽象性的色彩理论知识,因此发展学生的美术思维十分必要。通过导入生活化教学,向学生传授色彩理论知识,不仅能消除学生的倦怠情绪,还能让学生掌握丰富的美术技能,更有助于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悟色彩的意蕴。以《图案之美》一课程内容为例。在开展相关教学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创作与生活相关的艺术作品,引导学生选择水果作为图案主题,让学生观察水果的形状、颜色和纹理,并尝试用不同的色彩来呈现其特征。例如:当学生选择柠檬作为主题时,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绿色颜料来描绘柠檬的叶子,应用黄绿色来强调果皮的质感,使用明亮的黄色来表达柠檬的清新。通过反复的练习,学生不仅能学会如何观察和还原日常生活中的图案,还能利用色彩表达柠檬的清新与活力。

或者,教师可让学生以绘画或拼贴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个城市的情感。例如,可鼓励学生使用灰色和银色等冷色调来表现城市的冷峻和现代感,从而凸显作品中的怀旧感,更让学生能从中感知艺术的内涵和魅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美术技能和艺术素养[1]。

4.2 借助信息技术,提升学生体验感

目前,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在美术课堂应用多媒体教学显得十分普遍。因此,教师应在课堂上借助可视化展示工具,开展色彩教学,向学生展示具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使学生在鉴赏过程中,能形成深刻的感受力,感受作品中所传递出的色彩意蕴,最终形成审美意识。同时,聚焦信息化教学,其教学模式的应用,可进一步彰显教学实效性。通过运用可视化的教学工具,使学生能感知到色彩的构建过程,对降低教学难度,强化教学重点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例如:以《蓝白之美》一课为例。在导入新知前,教师可借助多媒体投影仪,展示著名艺术家的蓝白色调作品,如:莫奈的《睡莲》(图1)或康斯特布尔的《蓝月亮》,并放大或缩小图像,使学生能仔细地观察画布上的每一个细节,深入理解课程内容,加深对色彩的理解。接下来,为了使学生能更为深入地掌握色彩运用原理,教师可使用计算机软件或多媒体工具来展示不同色彩的比例范围,使学生能学到如何调整蓝色和白色的比例,以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2]。由此可见,在多媒体教学的辅助下,学生不仅能欣赏到别具一格的艺术作品,还能从中汲取灵感,并将其感悟及观察所得应用到自己的创作思路中。

图1 莫奈的睡莲

4.3 注重实践,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

色彩教学的开展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创造力。借此,在实践中教师应全面开发色彩课程,优化教学结构,创新课程设计手段,将色彩教学内容贯穿到每一教学环节,促使学生能立足文本,感知色彩的艺术美。同时,教师还应致力于倡导顶层设计理念,全面开展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将学习所得应用在实践中,以丰富学生的实践技能及美术能力。例如:在学习《多变的色彩》知识时,教师可鼓励学生在自然界中观察色彩,带领学生前往公园、森林等自然区域,让学生采集色彩样本,采摘鲜花,收集叶子,观察不同植物的叶子、花朵和果实,并用色彩卡记录观察到的颜色。通过亲身观察,学生能在自然环境中捕捉到更多的色彩细节,从中获得丰厚的色彩灵感,从而使自身的艺术作品更具生动性和真实感。然后,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学生创建一幅表现季节变化的画作,让学生运用适当的色彩元素来传达季节的氛围和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升其创作技能[3]。例如:以春季为主题,通常情况下,春季的色彩以明亮、柔和与多彩为主。教师可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展开创作,如:有的小组奇思妙想,选择明亮的绿色来表现新叶的嫩绿,粉红色或黄色来表现花朵的艳丽,使其能够传达春季温暖、活力和生机的情感。通过落实实践任务,学生将获得更多展示自身潜能的机会,并在学习过程中取得更大的进步,获得丰厚的创作经验。

4.4 聚焦色彩核心,明确色彩关系

初中美术教育的实施目标不仅是技术的传授,更是审美素养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色彩的敏感性和创造性思维,使其能够用色彩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情感。因此,在进行教学实践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抓住色彩的核心关系,让学生能够明确色彩与情感、主题之间的关系,对丰富学生的情感,增强学生的色彩感知力提供了支撑点。例如:在学习《自然意趣—中国山水画》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在文本或其他艺术资源中选择一些不同风格和主题的山水画作品(图2),引导学生观察作品中每种颜色的种类、明暗度、饱和度以及在画作中的位置,然后教师可带领学生分析不同山水画作中的色彩运用方式,以及这些色彩如何与主题相呼应。例如,如果主题是“山水”,则画家会选择大量的蓝色和绿色来表现自然中的山脉和水流。通过分析,学生将学会如何选择适当的色彩来表达特定主题[4]。另一方面,色彩也可用来创造特定的意境或氛围。在山水画中,画家通常会借助色彩的选择和运用方式,传达出特定的情感或氛围。因此,教师可要求学生思考画作中的色彩如何影响人们对画面的感知和情感反应。届时,在探究环节,学生经过深入思考,可使用冷色调(蓝色、紫色)营造出宁静的山谷感觉,而使用温暖的橙色和红色传达温馨和活力之感。通过思考意境与色彩的关系,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如何运用色彩来创造独特的艺术体验。

图2 中国山水画

4.5 结合学生兴趣点,设计作业内容

色彩教学的开展不仅应立足于课堂教学,还应伴随美术教学的全过程。而且,美术教学不同于其它学科的教学模式,常常受制于教学时间及空间的限制。为了使美术教学目标能够深入落实,教师应优化教学设计环节,应用有效的作业布置手段,促使学生能对色彩产生感知力,并从色彩中解读出背后的情感要素,对发展学生的美术素养提供了有力保障。例如:在设计作业内容时,教师可要求学生选择一个喜欢或梦想中的城市作为自己的艺术创作主题。然后,可鼓励学生以合作学习的形式,搜集城市的照片、建筑、街道景观,应用不同的艺术媒材,如:水彩、油画、彩铅等,来创作一幅城市画作。在学生创作过程中,教师可指导学生注重色彩的运用,思考城市的气氛、季节、文化特色等因素,以呈现出城市的特色和情感。例如:有的小组选择了以巴黎作为城市主题。在研究中学生发现巴黎以浪漫而闻名,决定使用浪漫的粉红色来展示这一特点。在学生的作品中,巴黎的埃菲尔铁塔被用粉红色勾勒出来,而塞纳河则流淌着蓝色。这样的色彩搭配方式能进一步传达学生对巴黎浪漫和艺术氛围的理解[5]。

5 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色彩感知力,可帮助学生在美术领域取得良好的成绩,使其能更积极地参与美术学习过程。因此,教师应具备丰富的艺术知识和教育经验,能够引导学生探索不同的色彩组合技巧。同时,教师还应创新教学形式,使学生不仅能够分辨出不同的色彩,还能够掌握作品中的色彩搭配技能,有助于学生能更好地欣赏和理解艺术作品,从而提高美术作品的质量和表现力,对点亮高效的美术课堂、提升美术教学质量提供了保障。

猜你喜欢

色彩美术情感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失落的情感
创意美术
情感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当道 俘获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