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良性互构路径研究

2024-01-23长沙师范学院龙文希

办公室业务 2023年23期
关键词:师德师党组织党员

文/长沙师范学院 龙文希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师德师风建设的内涵、重要性和社会氛围等方面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将师德师风建设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了“三个牢固树立”、“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四个统一”等师德师风建设具体要求。2018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是办好教育的根本保证”。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确保我国教育事业的正确方向。在教育部等七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中明确提出:“坚持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和党员教师作用。建强教师党支部,使教师党支部成为涵养师德师风的重要平台。建好党员教师队伍,使党员教师成为践行高尚师德的中坚力量。”[1]

一、互构理论

“互构理论”属于社会学范畴,郑杭先生较早提出了“社会互构理论”,这一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学理论,对社会理论中的经典二元对立做出了“个人与社会问题原问题”根源的追溯,并提出“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建塑与型构关系”的观点,受到学术界普遍认同。个体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物质关系、思想关系,在此基础上衍生出其他关系,如:血缘、宗教、信仰等。高校党建工作的责任主体是党的组织,而师德师风践行主体是人民教师,在社会学上可以认定为个体与组织、个体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因此,这两者同样适用于“互构理论”。

二、高校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

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加强党员队伍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广大教师思想政治素养和师德水平,这与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不谋而合。事实上,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两者之间联系紧密,既有主体的交叉性,又有工作内容和方法上的相通性。

(一)党建工作引领师德师风建设。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其中教师作为教书育人的主体,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同时也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引路人,教师的一言一行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直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质量。相关调查数据显示,高校教师中一半以上是党员。因此,党组织对党员教师的教育、管理、监督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引领作用,促进党员教师在整个教师群体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其他非党员教师。

(二)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是党建工作的内在要求。高校党组织承担着执行党的方针路线和上级党组织决议,团结师生员工,保障教学、科研等各项任务顺利完成的职能,尤其对规范师生的言行,促进师德师风建设,不断提升教师的思想觉悟,发挥着重要作用。新时代党建工作聚焦引导广大教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使广大教师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

(三)党建工作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协调激励作用显著。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党建工作发挥着显著的协调激励作用。党组织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一方面体现对教师的关怀和爱护,团结党员和教师,使教师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2]。另一方面,教师参加党建活动有利于放松身心,帮助其排忧纾困,从而消除职业倦怠感。此外,通过学习先进典型、评优评先,在教师中树立优秀榜样,鼓励教师严格遵守师德,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激励作用,切实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3]。

三、高校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高校师德师风建设一直以党组织为核心大力开展,这就要求我们把师德师风建设同党建工作紧密结合。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不同文化的价值观发生碰撞,相互影响,教师所遵循的社会价值取向产生了较大变化,出现了一些师德失范典型问题,引发了社会对于教师职业道德与师德师风建设的关注。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加强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引领力,推动师德师风建设朝健康有序的方向发展尤为重要。

(一)制度建设缺乏系统性。制度是人类趋于某种目的而自主构建的规则或运作模式,具有统一思想、规范行为、协调整合、推动发展等功能,对人起到指导和约束作用。目前,我国部分高校党建引领师德师风建设方面缺乏完善的制度体系,师德师风建设存在活力不足、针对性不强等痛点,导致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出现分工不明确、决策不统一、执行不到位的现象。高校师德师风建设大多停留在思想教育层面,缺乏相应的制度和规范约束,师德师风建设氛围不浓厚。

(二)思想引领缺乏前瞻性。制度建设是可控的外在因素,教师的自主意识、价值追求才是起关键作用的决定因素,只有将制度约束内化于自我的价值取向,才能保障师德师风建设。然而事实上,部分高校过分依赖外在的制度约束,未能有效激发教师群体“政治要强”“情怀要深”“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主体意识,往往导致部分教师工作责任心不强,缺乏主人翁意识和奉献精神。

(三)组织协调缺乏创新性。高校党建在融入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的主要手段是在教师内部开展理论知识学习和培训,缺乏形式创新,优化师德师风教育培训模式,丰富组织形式,创新培育方法是师德师风建设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此,在“互构理论”、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相关理论的指引下,通过调研部分高校党建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的现状及原因,从两者内在联系和共性问题入手,将党员教师队伍的思想教育、党组织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有机融合,推动两者实现良性互构,促进学校发展。

四、高校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良性互构路径选择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对党的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在学校党委的领导下,应重视党建工作对师德师风建设的引领,扎实推进党建工作,创新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路径,积极探索两者的良性互构路径。

(一)以顶层设计为指引,实现组织形式的“互构”。目前,高校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存在目标相关但机构分属的情况,容易造成问题的相互“转嫁”。调研结果显示,当前高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没有指定专门的职能部门集中统一负责,此项工作往往牵涉多个部门,如:纪委办公室、宣传统战部、人事处等。这些部门都会组织教职工开展相应的理论学习,对教职工作出评价考核。由此出现的情况是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缺乏统一部署,工作任务重叠,工作成效降低。因此,高校党委应从顶层设计出发,明确党组织在师德师风建设中的权责,将师德师风建设纳入党组织的工作范畴。第一,构建师德师风建设党建工作平台,形成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各二级学院(系部)党总支负责实施,教师党支部、师范专业学生党支部具体落实的工作布局,充分发挥学校党委的组织引领作用和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在组织内部营造良好氛围[4];第二,明确相关职能部门的主体责任,形成由一个部门主要负责,其他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模式,完善问责制度,确保师德师风建设机制的顺畅运行。

(二)以目标整合为基础,实现评价考核机制的“互构”。高校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在目标上具有共向性,两者的互为依托和借助发展可以通过评价考核机制的“互构”来实现。一方面完善党员发展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结合,另一方面完善党员评议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结合。就当前情况而言,党员发展和评议体系与师德师风考核体系关联性较弱,两者没有实现互为影响、互为促进的目标。为了实现两者评价考核机制的“互构”,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第一,量化评价考核指标,将政治标准放在评价考核指标的首要位置,把思想政治素质纳入师德师风考评范围;第二,细化评价考核标准,将党员发展、党员评议、党组织建设、党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融入师德师风建设考评体系,促使考评内容更全面、考评标准更合理、考评程序更规范、考评方法更科学。

(三)以舆论宣传为导向,实现信息资源的“互构”。互联网时代,新媒体改变了传统的舆论宣传方式,这对高校党建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都是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智慧党建”已成为高校党建工作的主要形式,它可以作为主要形式切入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使两者真正实现无缝连接。高校党组织应充分认识到“智慧化”党建在师德师风建设上的促进作用,通过云平台、大数据创新党建工作与师德师风建设工作的各个环节,将党建工作和师德师风建设工作从线下扩展至线上,增强教育、管理、宣传的时效性,实现两者之间信息资源的“互构”。为此,高校应主动探索搭建党建信息化平台,创建教师党员数据库,在平台上推送学习内容、榜样事迹、优秀工作案例等,开展知识竞答、微党课竞赛、征文评选等活动,开设专题讨论区和意见信箱。此外,将教师的专业技能、职业规划等内容加入平台,逐步实现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的有机融合,从单向沟通向双向互动发展。

(四)以功能互补为前提,实现活动内容的“互构”。基层党组织发挥着党建管理的“五大功能”,即:组织功能、指挥功能、协调功能、监督功能、考核功能。这“五大功能”能否发挥作用直接影响着党员教师队伍的师德水平。基层党支部应时刻关注党员教师的思想动态、专业发展、生活状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将师德师风教育有机融入党建活动中,同时利用师德师风建设教育素材充实党组织的教育活动。第一,加强党组织的政治引领,确保高校教师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从思想上整治软弱涣散、腐败落后问题。基层党组织可以持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等主题教育,引导广大教师用新时代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用艰苦奋斗、守正创新等党的优良传统滋养心灵,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三观和“立德树人”的职业理想;第二,加强党组织的思想引领,激发教师的自主意识,争做“纪律严明”“情怀深厚”的“四有”好老师。党组织组织教师开展“教育扶弱”社会公益服务活动,在实践中提升教师的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增强教师社会服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第三,加强党组织的组织引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方面,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持续提升教师幸福感、成就感和荣誉感,让教师感受到被尊重、被信任、被关怀,减缓职业倦怠期,获得职业归属感。另一方面,畅通教师职业发展通道,为教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尽可能地营造有利于教师发展和成长的学术环境及互相学习、互相合作、良性竞争的工作环境。

(五)以队伍建设为抓手,实现主体能力的“互构”[5]。高校师德师风的建设一直都是以党组织为核心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越来越成为师德师风建设的有力抓手,这两者存在主体上的交叉性。因此,加强队伍建设,提升领导干部的党建工作水平,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环境。同时,提升领导干部和党员教师的师德水平,有利于促进党建工作的蓬勃发展。第一,以活动为载体,选树典型。高校可结合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活动,将师德师风建设和教学科研相结合,促使两者相互提高。同时,在教师队伍中树立业务精、作风正的优秀典型,加强宣传力度,完善奖励机制,激发教师参与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升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第二,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高校应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掌握青年教师的思想动态,选拔一批教学经验丰富、育人成果显著的优秀教师“一对一”结对帮扶青年教师,在思想上引领,在工作上指导,在生活上关怀,帮助青年教师树立正确的师德观和育人观。同时,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的引领作用,使党建带头人和学术带头人“一肩双挑”,不断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6];第三,坚持教职工政治、业务学习制度。高校基层党组织肩负着教师思想政治引领重任,通过定期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政治理论学习等活动,将党建工作与党员教师的教育培训有机结合,确保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学校内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浓郁氛围,为教师的成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和养分。

五、结语

新时代高校师德师风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不断加强党的领导。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存在的制度不健全、教师主体意识淡薄、组织形式单一等问题,应充分发挥党建的引领作用,实现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两者的组织形式“互构”、评价考核机制“互构”、信息资源“互构”、活动内容“互构”、主体能力“互构”,推动高校党建与师德师风建设的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

猜你喜欢

师德师党组织党员
我是党员向我看
新时期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践路径
“我是党员,就要冲在最前面!”
清华党组织公开
做好新时代师德师风建设答卷人
以“四个回归”为本加强高校辅导员师德师风建设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转移党员组织关系的要求
对慰问贫困党员的反思
如何强化小学师德师风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