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龙指挥部旧址的历史变迁梳理
2024-01-23熊艳燕
熊艳燕
“1927年8月1日,南昌城头一声枪响,拉开了我们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也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南昌起义是中国近现代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伟大事件,作为与这个伟大事件密切相关的贺龙指挥部旧址,历经沧桑变迁,却历久弥新。
外国宗教进驻中国的时代产物
贺龙指挥部旧址坐落在南昌市子固路165号,章江门附近,占地面积1428平方米,原为中华圣公会主办的宏道中学,是一幢中西合璧的建筑,作为外国宗教进驻中国的产物,它既有西方建筑的印记,又充分继承了中式建筑的风格,是明末清初南昌城内的经典建筑。主楼由礼堂、礼拜堂、亭式钟楼组成,为三层楼房,内设有传教和做礼拜等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有学校教师的办公室和课堂。在主楼后面还有一幢带小院的西式小洋楼,其为圣公会会长住所,也为三层建筑,一楼为走廊,二楼为阳台,三楼为阁楼。整个旧址建筑在八一南昌起义前甚至之后几十年,“均是新派基督教设在南昌的主要教堂”。
清朝中叶,新派基督教传到南昌,原为湘鄂教区,1916年,美籍林子渔偕同国人余文卿来南昌,在西大街(今贺龙指挥部旧址)购地,创建南昌中华圣公会宏道堂,初名为“老马太堂”。至1920年,国人邓述堃成为会长,在其担任会长期间,得到美国传教部捐献资金,乃改建西式新会堂,落成后改名为“宏道堂”。1925年,邓述堃创立教会学校“宏道中学”,并兼任校长。1926年夏,邓述堃参加了中华基督教青年会代表团,并出席北美青年协会主席穆德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世界基督教青年代表大会,会后赴美国弗吉尼亚圣公会神学院攻读两年(1926-1928),在其美国修学期间,皖赣教区调剂刘屏庚会长来南昌圣公会任职。南昌起义期间,由刘屏庚任南昌圣公会会长。
南昌起义的指挥重地之一
1927年7月下旬,贺龙率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来到南昌,将其指挥部设在宏道中学内,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军是南昌起义的主力部队之一。当时南昌起义总指挥部设在江西大旅社内,距贺龙指挥部不过二里路。而且,当时的江西省政府距离此处也不过二三百米,敌军总指挥部与贺龙指挥部仅有一街之隔。
7月30日下午,贺龙在宏道中学内召开军官会议,宣布起义命令,下达作战任务。第二十军的主要任务就是攻打敌军总指挥部,这是南昌起义至关重要的一场战斗,敌总指挥部内有着南昌城最顽固的敌人。
8月1日凌晨2时,战斗打响!敌总指挥部内盘踞着敌第五方面军朱培德的精锐部队,由于事先叛徒告密,敌人有所察觉,导致攻打敌军总指挥部的战斗异常激烈。起初,敌人以密集火力封锁了起义军必经之路——街心一座高达十二三米的鼓楼,第二十军军长贺龙站在旧址小楼的台阶上亲自指挥战斗,指挥战士们爬上民房屋顶抢占制高点——鼓楼,获得战斗有利位置,向敌人猛烈射击,把敌人压制在敌总指挥部的院子里。敌人拼死抵抗,久攻不下后,贺龙保持镇静,又指挥起义军迂回到敌总指挥部的另一侧,跳墙翻入院内,前后夹击,迫使敌人缴械投降。经过四个小时的苦战,黎明时分,贺龙率部取得了这场战斗的胜利。当年战斗异常紧张激烈,至今旧址墙壁上的弹痕依然清晰可见。
贺龙听党指挥、坚守初心的历史见证地
1959年1月,贺龙元帅又回到了他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当年为了革命理想奋不顾身的热血青年,如今已是身经百战的开国元帅了,虽饱经风霜却精神矍铄,这位已经60多岁的“老战士”,站立在旧址前感慨万千,南昌起义的情景依然历历在目。
这里的一切他仍然熟悉,依旧亲切,此时的贺龙指挥部已经成为南昌市子固路小学。这天,孩子们正在上课,贺龙为了不影响他们,从教室外面走过,穿过小园门,走进礼堂,贺龙看了看,笑着说:“这是战士们开会的地方,还是原来的样子,没有变。”
当走进卧室时,贺龙看到房间布置了一张帆布行军床、一张书桌和一个书架,他说,“那时手工业不发达,桌上沒有织花台布”“会议桌是长方形而不是圆形的”,贺龙还把行军床移向书架,并说:“我的习惯是床头靠近书架,晚上拿书看方便。”接着他又拿起一个青铜小烛台,笑着说:“这是放蜡烛的。那时南昌下半夜没有电灯,就用这个。”旁边放着一把藤椅,贺龙坐上去继续说:“这里离牛行车站不远,过江就到了;离敌人五方面军的总指挥部和省政府很近,左右为邻;我们的位置正中,只要转个身就可以把敌人打倒。”
来到操场上,贺龙回忆道:“那是7月31日下午4点,我把营以上军官都找了来,讲了四点:一是国民党已经叛变了革命,国民党已经死了;二是只有跟着共产党走,中国才有希望;三是党已决心领导武装暴动,解放人民;四是我已下决心跟共产党走了,愿意跟党走的,可以留下继续革命;不愿意的也可以走。”说到这里,贺龙笑了,说道:“结果大家都愿意参加起义。”当看到旧址一块说明牌上写着“贺龙同志在此指挥战斗”时,贺龙谦虚诚恳地说:“这样介绍不全面,那时在这里指挥的不是我一个人,还有刘伯承和周逸群。那时我还没入党,他们代表党来二十军工作,帮助了我,改造了部队,这场战斗是我们在一起指挥的。”
当走出指挥部旧址大门时,贺龙看到了二楼窗口的弹痕笑着说:“是起义那天晚上打的。”
南昌起义时贺龙虽还不是共产党员,但他已决定把自己一切都献给党,南昌起义后,他高举武装斗争的旗帜,表达“党要我怎么干就怎么干”的决心,真正成为了一名铁心跟党走的人民战士。
贺龙警卫员黄霖的生死守护地
在贺龙指挥部旧址这幢小楼前方有个小院子,院子里有座无名坟茔,上面种着一棵常青树,没有墓碑,这是贺龙的警卫员黄霖同志部分骨灰的安葬地。黄霖,1904年出生在四川省新都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中。1926年只身奔赴武汉,参加北伐。南昌起义时,23岁的他跟随贺龙参加南昌起义,任贺龙部队第二十军特务营第一连(警卫连)上尉连长。起义胜利后随部队南征广东。但在南下途中召开的流沙会议后与贺龙失散,在陆丰被俘并在汕头被遣散,后寻找组织参加了广州起义。
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黄霖在贺龙身边的日子不算多,他回憶说,“1927年6月30日上午……贺龙军长和政治部主任周逸群就进到会议室接见我们。贺军长笑容可掬地对我们表示欢迎,他欢迎我们到二十军工作,要我们把自己的姓名写给他……”10月流沙会议后与贺龙失去联系,以后便没有了工作交集。
1949年5月,辗转半生的黄霖又回到了对于他有着不同寻常意义的地方——江西南昌,历任中共江西省委委员、南昌市委书记兼南昌警备司令部政治委员。此后历任中共江西省委党校校长、江西省副省长等职务。1985年,黄霖逝世,遵照其生前意愿,亲人将他的部分骨灰埋在贺龙指挥部小院的树下。
南昌起义时,贺龙对党的忠诚、救国救民的决心在黄霖心里激起了千层浪,使他感受到强大的力量,树立了新的人生目标,他决心追随贺龙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一辈子。正是有着这份初心,黄霖才在革命征程中始终对党没有丝毫动摇,共同的信仰使贺龙与黄霖结下了令人动容的革命情谊。
历经百年再展新颜
南昌起义前后,贺龙指挥部作为教会学校宏道中学管理使用,该校创办后,仅有三届初中毕业生,1932年停办,停办后改为宏道完全小学,学制六年,宗教气氛很浓,学生多为圣公会教徒子女。抗战时期,宏道完全小学一度停办,直到抗战胜利后复校。1949年后,宏道完全小学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接办,并被迁出宏道堂。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贺龙指挥部旧址辟为子固路小学,文革期间为星火小学,1961年贺龙指挥部旧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建军50周年之际,子固路小学迁出,房屋交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管理,修葺一新,正式对外开放,1988年江西省文化厅下达赣文物【1988】第50号文,将这里交豫章民俗博物苑使用管理,1996年改名为南昌市民俗博物馆”。
为了迎接建军九十周年,2015年11月,南昌市启动了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外部环境优化和展陈提升项目。2016年9月,贺龙指挥部旧址正式由南昌市民俗博物馆移交回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统一使用管理。2017年7月28日,贺龙指挥部旧址经过全面修缮,重新布展,以崭新面貌正式对外开放。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贺龙指挥部旧址作为反映八一南昌起义的物质载体之一,它见证了人民军队的诞生,百年风雨兼程,炮火没有摧毁它,历史的尘埃没有淹没它,如今,它成为南昌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的生动教材,在南昌红色旅游中占据重要地位。
【课题基金】本文系2019年度江西省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南昌起义口述史研究”(编号:19DJ10)的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肖燕燕.南昌起义人物研究.[M].江西人民出版社,2009年.
[2]王建安、张苏展.百年名院 百年品质——从广济医院到浙医二院.[M].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9年.
[3]江西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江西省宗教志.[M].方志出版社,2003年.
[4]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江西南昌市委员会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南昌文史资料选辑第5辑.[M].1987年.
(作者系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副馆长、副研究馆员)
责任编辑/曾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