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美育背景下的幼儿音乐教育探索与思考

2024-01-22范如意

艺术大观 2023年34期
关键词:幼儿音乐教育视唱练耳美育

摘 要:美育是幼儿探索和认识世界的动力与指向标,音乐教育是实现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其以抽象的音乐语言和丰富的感性认知来打开幼儿内心世界的大门。视唱练耳作为音乐教育中的基石,其独有的学科特点对幼儿审美能力的形成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美育;视唱练耳;幼儿音乐教育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905(2023)34-0-03

幼儿(本文主要指3-6岁)美育学习的启蒙和发展是教育中重要的一环,美育最基础的任务是提高人的审美能力,而音乐本身就是“美”的语言,幼儿可以通过音乐的学习来建立对“美”的认知。视唱练耳作为开启音乐之门的钥匙,可以让幼儿拥有一对发现美的耳朵,通过听觉训练感知音乐美、自然美、生活美。

一、视唱练耳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其本身仅是存在于时间中的音响,不具有空间形体。音乐的构成材料——音响并非如文字,其在听觉过程中并不能直接向人们提供任何抽象的概念与认知内容。[1]在音乐教育中我们主要的任务是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可以让学生拥有发现和聆听美的耳朵,而并不是要把我们的学生培养成专业的表演型人才。视唱练耳内容的训练可以让幼儿的听觉系统产生对音乐的共鸣,发展幼儿的内心听觉能力,促进美育教育在音乐艺术中的传播与发展。

幼儿音乐教育主要指幼儿园音乐课,其是幼儿园主要科目之一,是幼儿音乐教育实施的主要途径。其主要任务有:教幼儿唱歌、舞蹈、律动等基础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同时培养和建立幼儿对音乐的基础感知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幼儿园的音乐课程类型则包括唱歌、音乐伴随下的活动(律动、舞蹈、音乐游戏等)、节奏乐(用节奏乐器演奏)三大类。从以上任务和课程设置方面可以看出,其任务中的歌唱、律动、节奏和音乐感知力等能力的培养均是视唱练耳训练中的重要内容。以上各音乐要素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实施,为幼儿日后系统地学习视唱练耳奠定基础,同时也证实了视唱练耳要素训练在幼儿音乐教育中的重要性。

二、幼儿探索美好世界的原动力

(一)激起幼儿探索世界的欲望

3-6岁的幼儿就像一张白纸,对这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和探索的欲望。美的认知可以激发幼儿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学校、教师和家长就要扮演孩子的导游的角色,正确地引导孩子去发现美的事物。当幼儿看见一个美好事物的时候,他会被不自觉地吸引;反之当幼儿看见自己不喜欢的事物时,会表现得毫无兴趣。所以想让幼儿真正地发现世界、探索世界、了解世界,就必须使其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要素

美育作为人的全面发展德智体美劳中的重要内容之一,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美育作为联系德育、智育、体育、劳育的纽带,贯穿于素质教育发展的始终。在2022年刚出台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四大核心素养中的首位即审美感知,这也充分说明了国家对发展美育教育的重视。只有从幼儿抓起,着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才能够真正地与其他四方面素质相融合形成德育美、智育美、体育美、劳育美,最终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做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三)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外界环境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因素之一,外界环境因素包括学校、家庭、社区、朋友等主要公共环境因素。幼儿从小身处外界环境的优劣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之后生理与心理上的发展情况,而通过对幼儿进行美育教育,可以提升幼儿的审美感知能力,让其对外界环境有一定的审美敏感性,增强对幼儿生理上的保护;此外,美育教育还可以调节幼儿的情感变化,锻炼幼儿在情感上的稳定性,让幼儿可以在美的环境下成长,从而达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

三、视唱练耳——打开音乐世界的钥匙

在音乐教育中,视唱练耳作为打开音乐大门的钥匙,包含了音高、節奏、力度等所有音乐元素,幼儿只有从小通过接触和了解视唱练耳的相关知识与内容,锻炼听觉的敏锐性,日后才能够真正读懂音乐作品的内涵,才能够欣赏音乐的美。视唱练耳训练并不是狭义理解上的仅包括视唱与听音两部分训练,这只是其中的技能训练;视唱练耳训练最核心的任务是要理解音乐各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掌握音乐所表现的内涵,能够通过对视唱练耳要素的训练来培养和发展幼儿的音乐审美能力。

美育即培养人们认识美、体验美、感受美、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而这五项能力也正是视唱练耳要素学习与训练中的重要内容。

(一)认识美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而美术则是视觉的艺术。但我们往往能够在听到动听的音乐后,通过联觉的作用,会在头脑中浮现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将抽象无形的音乐可视化。视唱练耳的学习先是让幼儿在进行音乐游戏的过程中让其识别音乐中的音符与节奏等音乐元素,对其有一个基础的了解,然后通过教师让学生去倾听音乐,用独特的听觉感受来探索生活中的声音。视唱练耳中倾听音乐可以提升幼儿听觉的敏感性,增强幼儿对声音的辨别能力,从而可以更好地发现与认识生活中美的声音。

在日常的家庭音乐教育或在幼儿学校音乐教育中,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借助数字化多媒体工具来帮助幼儿建立对音乐和音响色彩的听觉感受。如可以让幼儿聆听大自然中不同种类的鸟鸣声,法国作曲家梅西安对鸟鸣有深入的研究,其钢琴曲集《鸟鸣集》就是将鸟鸣与音乐语言相结合的代表作,其不同种类的鸟鸣声所发出的音高和音色都是不同的。家长和教师可以通过让幼儿聆听不同种类的鸟鸣声来增强幼儿听觉分辨事物的能力;同时借助多媒体工具播放相应种类的鸟鸣声时辅以图片、视频或动画等方式来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与记忆,在训练幼儿听觉敏锐性的同时还增添了趣味性。

(二)体验美

在2022年版的《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强调学生亲身体验的重要性。达尔克罗兹说过:“由于音乐学习比其他学科更需要实际体验,或者说音乐学习或音乐实践本身就是体验,所以音乐学习从简单到复杂应始终伴随着体验。”[2]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先要进行的就是让学生亲身体验,能够让学生感受到音乐的美。幼儿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活泼好动,如果在进行音乐学习时只是一味地让幼儿听取抽象的理论知识,而得不到亲身体验音乐的机会,一方面会削弱幼儿对音乐的兴趣与注意力,另一方面由于幼儿的知觉能力较差,会导致其无法将抽象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无法理解并体验出音乐美。身体是我们的第一乐器,将视唱练耳的要素训练与幼儿的音乐律动活动相结合,可以让幼儿充分动起来,通过音乐符号与身体律动的“动听联觉”,可以让幼儿直接体验到音乐旋律的起伏、音乐力度的变化、音乐节奏的长短等。

如在幼儿园中的音乐伴随下的律动活动中,教师通过多媒体音响工具播放适合幼儿阶段的儿歌,在边听边唱中让幼儿围成一个圈,随着音乐旋律的起伏做相应的肢体动作。如旋律上升时双手打开,使身体呈一种扩张状态;旋律下降时双手慢慢回落并使身体紧缩。如此夸张的肢体动作与音乐相结合可以让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再如节拍的强弱训练,传统的节拍训练大都是教师让学生用手或用脚来进行强弱规律的演示,这种身体部分的活动可以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对于部分节奏感较弱或接受能力较慢的幼儿来说体验性并不强。教师可以让幼儿有规律地分组,如进行4/4拍的节拍训练时,可以让幼儿四人一组,分别扮演强、弱、次强、弱的角色。游戏准备阶段幼儿坐在草坪上,强拍时对应的幼儿站立,弱拍上的幼儿不动,次强拍的幼儿进行半蹲,如此循环,然后每进行两轮后强拍与弱拍位置的幼儿互换位置,这样可以保证每一位幼儿都可以体验到不同的强弱节拍训练,以调动全身参与到活動中来,可以让幼儿对于节拍的理解更加深刻。

(三)感受美

感受是幼儿天生所自带的本能,我们很容易发现,幼儿在听欢快的音乐时,身体会不自觉地跟着音乐律动;听到伤感的音乐时,身体和情绪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可以发现,对音乐有感受性是我们天生就拥有的技能,但这种对音乐天生的感觉只局限于非常简单的音乐,后期如果不进行系统的训练,这种技能就会随着我们年龄的增长而逐渐消失。就如新生儿天生就有游泳反射的技能,将新生儿放在水中他就会做出类似游泳的动作,但这种天生的技能如果不在后天继续训练的话就会逐渐消失。感受音乐是我们生命中与生俱来的东西,而音乐教育的目的一是保护这种原本的能力,二是在保护它的基础上进行发展和延续。视唱练耳作为音乐理论与音乐实践的桥梁和纽带,以听觉感受为根基,为幼儿感受音乐的魅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幼儿时期引导和培养视唱练耳的相关能力,并发掘和提升幼儿的听觉能力,才能够在聆听音乐时真正地感受音乐本体之美[3]。

如幼儿在接受节奏训练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结合相应的打击乐器或节奏乐器来进行训练。幼儿通过对各种打击乐器的实际感受来增强对音乐各种节奏型的理解。比如,在进行八分音符、四分音符和二分音符的节奏学习与训练时,可以先分别让三组学生使用三种不同的打击乐器(八分音符——手鼓;四分音符——串铃;二分音符——三角铁)进行练习,三组学生可以分别展示,等各组学生都可以熟练掌握相应节奏型后便可以进行两两组合,最后进行三声部的打击乐合奏。这样幼儿既可以清晰地学会节奏知识,还亲身感受了不同打击乐器之间的音响色彩,增强了幼儿对音乐音响与节奏的感受。

(四)欣赏美

音乐欣赏是了解音乐作品内涵、思想感情以及创作手法等所必须具备的能力。而欣赏音乐的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对具有良好音乐听觉能力的耳朵。音乐的听觉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外在听觉能力,就是可以听到音乐演奏和发出的声音。只要具备正常的听觉器官,外在听觉能力是人人都具有的;另一种是内在听觉能力,即内心听觉能力。内心听觉能力是指借助原本对音乐的记忆,能够在内心想象出音高、旋律、节奏、音乐等音乐元素,我们所说的能够欣赏音乐的前提条件中的具备良好的音乐听觉能力也主要指后一种:内心听觉能力。对幼儿进行音乐内心听觉能力的培养对其日后音乐欣赏能力的形成至关重要,而视唱练耳训练的一大任务就是建立、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能力。

发展心理学表明,在儿童三岁至十一二岁之间,其主要是听觉记忆能力占据绝对优势。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这样一个现象,幼儿可以自发地学会很多成人都学不会的知识,家长也没有对孩子进行刻意的知识传授,就是幼儿本身所听到的、看到的声音和事物,尤其是幼儿在学会说话后经常可以读出和理解一些非常难的字或词,但是当把字写出来给幼儿看时他却不认识,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幼儿听觉记忆能力发达的表现。所以在幼儿时期就开始对其进行系统的视唱练耳的学习与训练,培养幼儿内心听觉能力的发展,才能够为幼儿日后欣赏复杂多变的音乐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够真正地欣赏音乐中的美。

如在进行音乐活动的时候,教师可以择优选择不同体裁、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音乐作品让幼儿进行欣赏。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和一些乐器工具让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下分别聆听和欣赏儿歌、优质流行音乐、经典古典音乐与适合的民歌等不同的音乐类别,并加以引导幼儿去对每一种音乐发表自己的感受与看法,让幼儿对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更加理解。

(五)创造美

在2022年版《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中的核心素养与2017年版“普通高中音乐学科核心素养”的对比中单独添加了“创意实践”这一版块内容,这也充分体现出国家对于儿童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视。在世界著名的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体系中,其三大部分内容分别是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的音乐活动。幼儿通过对视唱练耳的学习,理解和掌握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础音乐元素,对其音乐即兴创造能力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即兴创造能力虽然是节奏运动和听觉训练的延续、发展和补充,但它却贯穿一个人音乐学习的始终。教师在幼儿的节奏课、律动课等课程中加入视唱练耳元素的训练,根据教师的引导和自身的意愿将各种音乐元素即兴组合,创造出属于幼儿自己的音乐,体验音乐的创造美。更重要的是幼儿在音乐教育中所习得的即兴创造能力也可以促进其创新思维的发展,让幼儿在进行其他学科的学习时也可以发挥创造能力的作用,加强各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最终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

创造力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动力之一,音乐教育可以很好地培养和发展幼儿的创造能力。如在设计音乐游戏活动时,教师可以将不同时值并带有音高的音符设计成若干卡片,幼儿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对其进行即兴的创意组合,完成后由教师演奏并让幼儿根据自己所创作的音乐作品再加入其他视唱练耳要素,如力度、律动等亲身感受自己的作品,增强幼儿的即兴创造能力。

综上所述,音乐本身就是美的艺术,幼儿天生具备对音乐的感觉能力,但知觉能力较差,在幼儿时期加入视唱练耳要素的训练就是将幼儿感觉能力所获得的材料加以整合与处理,形成幼儿的知觉能力,从而发展成音乐审美能力所需要的感知觉。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一部分,以其独特的听觉艺术得以让幼儿欣赏本民族与世界的音乐,提升音乐文化素养,成为素质与能力并存的优秀社会主义接班人。

参考文献:

[1]周海宏.音乐何需“懂”:面对审美困惑的思辨历程[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

[2]杨立梅,蔡觉民.达尔克罗兹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

[3]张宝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 上好中学音乐欣赏课[J].中国音乐教育,2006(05):24-26.

作者简介:范如意(1999-),男,山东临沂人,硕士研究生,从事音乐与舞蹈学(视唱练耳教法)研究。

猜你喜欢

幼儿音乐教育视唱练耳美育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浅析幼儿园音乐教育的现状及提升策略
浅析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律动教学
运用多媒体加强高考生音乐视唱练耳辅导的几点认识
中职幼师钢琴弹奏教学初探
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在我国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影响作用
浅谈学前音乐课中的有效教学
音乐软件EarMaster在视唱练耳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