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焦调气针法对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4-01-22谢紫仪黄凡陈天龙张叶涵谢尹阳林倩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4年2期
关键词:调气肺胀三焦

谢紫仪, 黄凡,, 陈天龙, 张叶涵, 谢尹阳, 林倩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405;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针灸康复科,广东广州 510095,3.湖南中医药大学,湖南长沙 412000)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在中医学中可归属于“肺胀”范畴。《黄帝内经》提出:“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慢阻肺通常病程较久,岐伯有曰:“五脏之久咳,乃移于六腑……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由此可知,慢阻肺病位并不单独存在于肺脏,而是累及三焦,可从三焦调气出发进行治疗,从而达到延缓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预期成果。在临床上,西医一般使用糖皮质激素、支气管扩张药物等来进行治疗,这些方法可以控制患者的症状,使其肺功能得到提高,但是,对于延缓疾病的发展没有显著作用,同时本病容易反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导致肺功能进行性下降,故有必要探寻更为理想、可靠的治疗手段[1]。综上,可从中医理论出发,在重视调理肺脏之外,同时从补益脾肾、调节三焦功能等方面出发着手治疗[2]。三焦调气针法是本研究组黄凡教授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的一套针法,在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多有应用[3]。慢阻肺的主要病机是肺失宣肃、气机不畅,病程日久,累及五脏六腑,以肺脾气虚、肺肾气虚为病机关键,符合创立三焦调气的基础理论“百病生于气”。结合实际情况,本研究选择我院收治的72 例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焦调气针法治疗稳定期慢阻肺,取得显著疗效,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分组

选取2021 年12 月至2022 年12 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呼吸科门诊及病房收治的72 例明确诊断为稳定期慢阻肺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 例。本研究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并通过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审核批准,伦理号:Y202306-006-01。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7 年更新版)》[4]的诊断标准拟定。

1.2.2 中医辨证标准

参照《中医内科学》[5]中有关肺胀的诊断标准拟定。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病情稳定,认知功能正常;②性别不限,年龄在18~95 岁之间;③未参与其他临床干预试验;④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

1.4 排除标准

①合并有其他呼吸道疾病的患者;②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的患者;③精神异常、认知功能障碍,不能配合的患者;④针刺穴位处有破损、感染、瘢痕或肿瘤,对针刺过敏及严重晕针的患者;⑤正在参加其他临床试验的患者。

1.5 剔除标准

①不符合纳入标准而误入者;②研究资料不齐全而影响疗效判定者;③未按研究方案要求治疗者。

1.6 治疗方法

1.6.1 对照组

给予常规西药治疗。沙美特罗替卡松吸入粉雾剂(法国葛兰素史克集团公司生产,批号:H20150325)吸入治疗,每天2次,每次1吸。盐酸氨溴索(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批号:国药准字H19980178)口服,每天3次,每次30 mg。治疗8周。

1.6.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三焦调气针法针刺治疗。具体操作方法如下:穴位皮肤局部常规消毒,取肺俞(双)、脾俞(双)、肾俞(双)、膻中、天枢、阴交。选用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生产,规格:0.3 mm×25 mm),其中,肺俞、脾俞穴均向督脉方向斜行刺入0.3 cm,肾俞穴直刺0.3 cm,膻中向下平刺0.2 cm,天枢、阴交直刺0.4 cm,得气后以捻转法施以平补平泻手法,捻转的幅度适中(90°~180°之间),频率约90 次/min,得气后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每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连续针刺1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8个疗程。

1.7 观察指标

1.7.1 肺功能评估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肺功能的变化情况。采用Mastercreen 生产的CareFusion Germany 234 GmbH 型肺功能仪检测患者肺功能,记录并比较2 组患者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及FEV1 与用力肺活量(FVC)的比值(FEV1/FVC)等肺功能指标的变化情况。

1.7.2 实验室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抽取2 组患者的静脉血,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10、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水平的变化情况。由本院检验科进行检测。

1.7.3 中医证候积分

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的变化情况。中医证候积分评估内容包括咳嗽、咳痰、喘等,按照无症状、轻度、中度、重度症状分别计为0~3 分。分值越高,代表临床症状越严重。分别记录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并计算总分[6]。

1.8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6]根据中医证候积分进行判定。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治愈:95%≤疗效指数≤100%;显效:70%≤疗效指数<95%;有效:30% ≤疗效指数<70%;无效:疗效指数<30%。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病例数×100%。

1.9 安全性评价

观察2 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如皮下出血、头晕、腹痛、气胸等发生情况。

1.10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5.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或构成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 分析。以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

观察组36例患者中,男22例,女14例;年龄55 ~ 91 岁,平均(73.25 ± 12.59)岁;病程52 ~85 个月,平均(71.22 ± 11.11)个月。对照组36 例患者中,男20例,女16例;年龄59~89岁,平均(71.45±13.57)岁;病程49~89个月,平均(69.72±13.16)个月。2 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2 组患者的基线特征基本一致,具有可比性。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FEV1、FEV1/FVC水平比较

表1 结果显示:治疗前,2 组患者FEV1、FEV1/FVC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FEV1、FEV1/FVC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EV1、FEV1/FVC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FEV1、FEV1/FVC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FEV1 and FEV1/FVC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1 2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FEV1、FEV1/FVC水平比较Table 1 Comparison of FEV1 and FEV1/FVC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IL-10、CRP水平比较

表2 结果显示:治疗前,2组患者IL-10、CR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IL-10、CRP 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IL-10、CR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IL-10 and CRP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表2 2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IL)-10、C反应蛋白(CRP)水平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IL-10 and CRP levels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s)

注:①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②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

?

2.4 2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表3 结果显示: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1%(31/36),对照组为72.22%(26/3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3 2组稳定期慢阻肺患者临床疗效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betwe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ith stable COPD [例(%)]

2.5 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

治疗期间,观察组发生皮下出血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2/36);对照组发生皮下出血1 例、滞针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56%(2/36);给予及时对症处理后,皮下出血及滞针情况均好转,患者可继续疗程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COPD),是一种破坏性的肺部疾病。随着慢阻肺的发展,慢阻肺患者胸廓和肺的顺应性下降,从而导致心肺功能损害,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慢阻肺的进展通常由于慢性炎症加重,进而导致气道损害、重塑。IL-10 作为Th2 亚群的特征性细胞因子,在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关键的作用[7]。研究表明,Th17/Treg 间的平衡是保持机体免疫系统稳定,避免过度免疫反应的根本[8]。Th17/Treg失衡是慢阻肺发生和进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疾病的早期阶段,Th17 会增加,Treg 细胞的功能会被抑制,从而导致免疫失调,进而加重肺部及气道的炎症反应[9-13]。Th17 细胞通过分泌大量的促炎细胞因子,比如IL-6、IL-17 和TNF-α 等,来促进炎症反应,从而引起肺部气道纤维结缔组织重构,气道平滑肌增生,破坏正常的肺部结构[14]。Treg 细胞是T淋巴细胞的一个重要亚群,其主要作用是维持自身免疫稳态。研究发现,Treg细胞可通过分泌多种抗炎因子,抑制Th17 细胞活化,减轻慢阻肺进程。在这些研究中,由Treg细胞产生的IL-10在抑制炎症反应中起着关键作用。IL-10可抑制促炎细胞因子产生,降低炎症反应程度。C反应蛋白(CRP)是人体在受到微生物入侵或组织损伤等炎症刺激之后,所合成的一种应急性蛋白。CRP 是临床上常见的炎性标志物,它可以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还可以调控中性粒细胞。当局部出现炎症反应或损伤刺激的时候,血清CRP 水平会快速升高,所以,可以通过观察CRP来监测慢阻肺病情的进展[15]。在临床上,通常根据FEV1/FVC、FEV1占预计值百分比和症状对慢阻肺的严重程度做出分级,根据不同分级及症状对患者的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患者的FEV1、FEV1/FVC水平的改善代表肺通气功能改善,可缓解患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后,2组患者的FEV1、FEV1/FVC 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FEV1、FEV1/FVC 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患者的IL-10、CRP水平均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在改善IL-10、CRP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11%(31/36),对照组为72.22%(26/36)。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IL-10 水平上升,CRP 水平下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三焦调气针法能够减少慢阻肺患者机体内炎症反应水平,提升临床治疗效果。

中医认为,慢阻肺可归属于“肺胀”范畴。从《本草纲目》《症因脉治》《脉症治方》《证治汇补》等医籍中可总结出肺胀的发生与肺气不足、痰气郁结、复感外邪、肾虚水枯等密切相关[16]。目前,中医对肺胀的认识,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以实为本的急性发作期,另一种是以虚为本的缓解期。缓解期以肺气虚损导致久咳,肺气不降,气损及阳,肾阳虚则会使脾不运化,从而造成肺气郁结,所以,在治疗上,应遵循温阳健脾,温补肺肾的基本原则[17]。

“三焦调气针法”是黄凡教授根据自己的经验研究总结出来的一套针法。《黄帝内经》曰:“百病生于气”“凡刺之道,气调而止”。故黄凡教授认为,治病必先调气,气机通畅则血行脉中,津液流通,痰、瘀等病理产物无停滞。

“三焦调气”选穴多集中在胸腹背部三焦,因此,选择肺俞、脾俞、肾俞、膻中、天枢和阴交进行针刺。

研究[18]发现,电针肺俞能在不改变肺俞局部血流灌注特性的前提下,延迟慢阻肺病变进程。《薛生白医案》言:“脾为元气之本,赖谷气以生,肺乃气化之源,而寄养于脾也。”故“脾胃虚则肺最受病”,又《脾胃论·脾胃盛衰论》云:“肺金受邪,由脾胃虚弱不能生肺,乃所生受病也。”可见脾在肺胀发病中发挥关键作用,脾虚失运,肺失荣养,发为肺病。且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痰阻气道则出现咳嗽、咳痰、喘息等不适[19]。故《石室秘录》曰:“治肺之法,正治甚难,当转治以脾,脾气有养,则土自生金。”肺胀日久,母病及子,则伤肾,肾虚纳气失常,不能生金,就会导致肺肾两虚,出现气喘,胸闷等症状[20]。慢阻肺为本虚标实之病,病位在肺脾肾,故选取肺俞、脾俞、肾俞调补三焦,固本以御邪。

膻中乃宗气会聚之所,为胸中气街,不能正常呼浊吸清则见肺胀咳喘[21]。《奇经八脉考》有言:“上焦在胃上口,治在膻中;中焦在胃管,治在脐旁;下焦在脐下膀胱上口,治在脐。”故取膻中、天枢、阴交又有胸、腹、部三焦之含义。《中藏经》言:“三焦通,则内外、左右、上下皆通也。”故三焦不可分隔而看,需得三焦通调,人之一身经络气血尚得通,故应用于慢阻肺稳定期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22]。本研究结果提示,在治疗慢阻肺稳定期病程中,三焦调气针法发挥了优良作用,患者炎症指标下降,肺功能指标明显改善,临床疗效显著。另一方面,本研究尚有不足之处,其一是样本量较小,其二是本研究为单中心实验,上述不足之处可能导致实验结果出现偏倚较大的可能,需通过更大样本检验后,在临床上进行进一步推广。

综上所述,三焦调气针法治疗稳定期慢阻肺,可明显改善患者咳嗽、咳痰、喘促等症状,提高患者肺功能,临床效果显著,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和深入研究。

猜你喜欢

调气肺胀三焦
三焦“筋膜”说——从筋膜学角度认识三焦
什么是肺胀,如何预防和治疗!
中医导引法——八段锦(一) 两手托天理三焦
肺胀患者便秘与呼吸困难的相关性研究
从炎症/免疫反应调节浅析调气活血药物抗肿瘤效应的机理
生气莫如调气
咳嗽方和桑白皮汤治疗痰热郁肺型肺胀的疗效比较
藏药甘露调血粉剂和调气粉剂对104 例高血压病人临床基础研究
三焦和心包相互关系的再认识
穴位贴敷加心理护理对肺胀患者活动耐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