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效果评价

2024-01-22陈新新张世正黄建平

中国现代医生 2023年35期
关键词:吲哚氯吡血小板

陈新新,张世正,黄建平

温州市中心医院神经内科,浙江温州 325000

随着我国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中、老年疾病发病率不断上升。特别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受累人群广泛,甚至年轻化[1]。急性脑梗死为临床常见的危重脑血管疾病,具有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易复发等临床特点,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2]。因此对急性期脑梗死治疗非常重要。而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是急性脑梗死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抑制破裂斑块上血小板聚集引起血栓的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抗血小板治疗,直到斑块稳定[3]。本研究积极探讨抗血小板药物,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并采用多种脑梗死量表进行评估,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纳入温州市中心医院2021 年6 月至2022年12 月的72 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剔除脱落7 例,其中男性36 例,女性29 例,年龄49~89 岁;采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分为试验组(n=31)和对照组(n=34)。两组一般资料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过温州市中心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伦理审批号:K2021-01-004),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表1 两组一般情况比较

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1996 年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经过头颅CT 或MRI 确诊为脑梗死的患者[4];②首次脑梗死患者;③发病24~72h 内;④年龄<89 岁,性别不限;⑤熟知知情同意条款,同意按知情同意书条款治疗者。

1.3 排除标准

①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②合并严重的心脏、肝脏、肾脏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患者;③有出血倾向、凝血功能异常等;④有精神疾病;⑤对研究药物过敏者。

1.4 脱落标准

①受试者未能很好配合的;②试验中因各种原因脱落的患者;③治疗过程中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被迫中止的病例。

1.5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取神经内科常规内科治疗。给予醒脑静针20mg,每日1 次静脉滴注;丁苯酞针100ml,每天2 次静脉滴注;改善脑循环药物及其他降脂稳定斑块等药物对症支持治疗,并控制高血压、高血糖等基础疾病。两组均持续治疗3 周后进行疗效评估。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每日1 次。试验组给予氯吡格雷75mg,每日1 次;吲哚布芬片200mg,每日2 次。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有计量资料均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使用正态性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频数进行统计描述,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7 观察指标及疗效评价

对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 周后各进行1 次评定,以《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8》[5]中制定的卒中量表(NI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差值为疗效评估参照依据:①痊愈:较治疗前评分相比,差值下降幅度≥90%;②显著:差值下降幅度≥50%,但<90%;③有效:差值下降幅度≥20%,但<50%;④无效:差值下降幅度在20%以下。临床总有效率(%)=(痊愈病例数+显效病例数+有效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观察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情况,采取生活质量量表(Barthel index of ADL, Barthel)进行评估。

观察治疗中两组不良反应(胃痛不适、反酸、颅内出血、消化道出血)发生的频率。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NIHSS 评分显示:试验组痊愈4 例,显著12例,有效10 例,无效5 例;对照组痊愈1 例,显著6 例,有效14 例,无效13 例。治疗后两组临床总有效率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47),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Barthel 评分比较

试验组Barthel 评分在治疗后有明显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Barthel 评分在治疗后有所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Barthe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Barthel 评分升高比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Barthel 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Barthel 评分比较(±s,分)

组别 n Barthel 评分t P 治疗前 治疗后6 周试验组 31 67.741±10.789 81.290±3.903 –6.258 <0.001对照组 34 68.824±13.820 74.118±12.027 –2.547 0.016 t –0.394 2.230 P 0.728 0.029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治疗3 周后调查显示,试验组发生胃痛3 例(9.677%),反酸5 例(16.129%)。对照组发生胃痛2 例(5.882%),反酸3 例(8.824%)。两组均未有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不良反应。治疗后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脑卒中是全球导致死亡的第五大原因,脑血管短暂或永久性闭塞导致的缺血性脑卒中占脑卒中的大部分[6]。缺血性脑卒中的基本病理形成的原因是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脑组织坏死和局灶性神经元缺陷[7]。急性脑梗死的治疗策略包括溶栓、抗血小板聚集及抗凝、神经保护疗法和血管内治疗技术[8]。抗血小板聚集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最基本的治疗,研究证实了双重和单药的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9-11]。其中最常见的治疗是双重抗血小板治疗,故本研究采用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聚集治疗急性脑梗死[12]。吲哚布芬作为新一代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一方面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使血栓素A2生成减少;另一方面抑制二磷酸腺苷、肾上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胶原蛋白、花生四烯酸等诱导的血小板聚集[13-14];还能通过负反馈作用降低血小板因子3 和β-凝血球蛋白的水平,以减少血小板黏附性[15]。吲哚布芬目前在心肌梗死、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外周血管病等领域有较广泛的应用[16-18]。但在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及预防范畴,吲哚布芬的相关研究较少,其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有待研究。

本研究证实,吲哚布芬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较单药更优,可以明显改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且未明显增加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吲哚氯吡血小板
吲哚美辛肠溶Eudragit L 100-55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
重组人促血小板生成素对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的防治效果
HPV16E6与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氧代吲哚啉在天然产物合成中的应用
吲哚胺2,3-双加氧酶在结核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总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相关探讨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