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语境下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路径探索

2024-01-21李鸿明彭红梅

关键词:专业知识专业课课程思政

乌 热,李鸿明,彭红梅

(1.首都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9;2.内蒙古民族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内蒙古通辽 028043)

大学生是高等教育的主要群体,青年时期是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大学阶段学生接触的事物相较于初高中时期更加丰富,对学生自身的思想层面的影响较大。大学课程教育的目标要求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最终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而“课程思政”正是课程育人的一种体现,“课程思政”是使课程教学更有灵魂的教学方法,不是“课程”与“思政”的加法,是把“思政”这把盐溶入“课程”这碗汤里,汤还是那碗汤,细品却有了滋味,并且可以久久回味。

1 “课程思政”语境下高校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思想

高校专业课程体系融入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的目的在于落实解决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上,即必须把全面提高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根本任务。根据国家需求以及新时代大学生所应具备的基本素养,“课程思政”语境下高校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思想如下。

1.1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专业课应以教书育人、立德树人为“初心”

在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要求下,高校教育的作用是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和信念,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意义[1]。同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明白“远绩不辞小,立德不在大”的道理,树立“以德为先,立德树人”的思想。只有将“育人”和“树人”作为教育的灵魂,才能培养出“厚德载物”的国家栋梁。

1.2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专业课应注重“求真”教育

高校专业课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真理论”,求得真学问、练出真本领,脚踏实地学知识、学做人。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明确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价值观目标,对学生实施“追求真理做真人”的教育。大学生不仅要在学习过程中求得“真理论”,还要求得理论之真。求得“真理论”是要了解理论知识的本源,对所学与继承知识有一个客观、正确的认识,这样才能不断审视自身、不断超越自身的局限。求理论之真不但要求学生正确理解所学到的知识,还要求学到知识的精髓。课程思政要以“求真”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在学习中不仅仅是求得真学问、掌握真本领,还要学做真人。正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2]。”

1.3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专业课应注重“力行”教育

知要求真,行要务实,知行合一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因此,“力行”是大学生应该具备的实践品质。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大学生培养成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大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和掌握的本领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指导实践活动,理论必须通过实践才能转化为物质力量。新时代的大学生肩负着民族复兴的重任,在高校学习过程中掌握的知识和本领还需要通过实践去真正理解与检验,需在实践过程中培养吃苦耐劳、勤劳勇敢的意志品质,只有拥有“力行”的实践品质,才能树立起伟大的“工匠精神”。只有成为实干家,才能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1.4 课程思政融入高校专业课应注重“励志”教育

“励志”是一个人努力奋斗的精神力量,是发展的动力。人的需要是建立在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不可分割的整体之上的[3],引导大学生将个人志向与国家的需求、民族的发展融合在一起,是高校教育的灵魂所在。大学生只有具备了励志的思想品质,才能肩负起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2 “课程思政”语境下高校专业课程建设路径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提出:“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是国家和民族长远发展大计[4]”。将课程思政的教学方法与专业课全方位、多角度地融合,构建贯穿学生学习生活的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体系,使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合二为一,为国家培养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合格人才,是高校教学目标的要求。

当前高校专业课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教学目标上,过度重视专业领域的知识教育,忽视专业知识中所隐含的人文价值和有利于学生意志品质塑造的思政教育元素;在教学内容上,重视专业知识的运用与相关技术的教学讲解,相对忽视了培养学生在运用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活动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5];在专业课考核测评方式上,过度重视笔试成绩的达标,相对忽视了考查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过程中的思想形成及价值观塑造情况。

现有的高校专业课程的授课模式在挖掘其自身所蕴含的思想教育内涵、课程思政对学生价值观的塑造以及思想、精神境界的培养方面很难取得理想的效果[6-8]。促进课程思政与高校专业课良好地融合,必须对现有的高校专业课授课模式以及课程考核测评模式作出一定的调整与改革。专业课程的教学模式应与思政教育元素进行结合,使学生了解自身所肩负的时代使命并对其进行“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基本思想、精神品质培养。

2.1 教学大纲的制定

现有专业课教学大纲较少涉及思想和意志品质教育内容,由此可见,应将立德树人的教学思想融入专业课教学全过程,在教学大纲中制定思想和精神层面教育教学内容,在教学目标上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四点要求为基本依据,将四点基本要求融入专业课教学,将教导学生“立身必先立德,厚德方能载物”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在教学内容上精心设计,融入课程思政,充分挖掘在专业知识论证的过程中能够对学生起到思想、精神教育的案例,将案例所蕴含的思政教育融入专业教学内容中。

2.2 教学计划的制定

课程教学计划是对课程教学的总体规划,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融合需要有一个清晰的教学计划,根据课程的进度以及内容来挖掘思政教育案例[9]。这样不仅使任课教师可以更加清晰地了解到当前教学中有哪些知识内容可以与课程思政案例相融合,同时可以使授课教师开拓课程思政与专业教学融合的教学思路。在专业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去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授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生群体以及自身教学方式及时调整教学计划,逐步形成一个专业或者一名教师自身所独有的课程思政教学方式,这样可以避免在“课程”与“思政”进行有效融合时两者教学形式的冲突以及教学方法的僵硬化与模式简单化。

2.3 教学设计和教案的制定

专业课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主要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来实现,为此,应根据具体教学内容,围绕重点专业技能与知识对专业教学内容融合思政教育、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技能实践形式进行更加具体的设计,将课程思政的融合落实到专业课教学的课堂实践中,使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达到合二为一的课程建设目标,形成“思想立人”与“知识立身”双向融合培养的教学模式。教案设计上,应在专业知识讲授过程中融入相关科学家的奋斗历程及家国情怀的故事,发挥专业领域榜样的精神引领作用,改变传统的单一专业知识讲授形式,必要时可以专门对专业领域的中国科学家的事迹等做更加详细的介绍,体现其德技并存的榜样力量。将培育大学生的基本要求融入专业课教学设计全程,在教学内容、教学环节中找准契合点,打破传统课堂教案设计的模式,在教学内容与思路中全程体现课程思政的育人理念。

2.4 课程考核方式的制定

专业课教学考核是评估课堂教学效果与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现阶段的考核方式主要以理论知识笔试考核为主,再结合学生平时综合表现进行最终考核。理论知识考核内容包括学生个人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平时综合表现主要根据学生出勤率以及课后作业完成情况等进行打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教学进行融合,应在专业课考核目标内加入“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等基本素质的考核,增设对个人思想素质考查的形式与内容,在现有的理论知识考核体系下进一步丰富考核评价方式,构建科学的专业课课程思政教学考核测评体系。在考核评价上科学制定考核标准,强化育德与育技、德育与技艺全面协调发展。

3 结束语

“课程思政”语境下的高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是今后我国高校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专业课程绝不仅仅是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与技能表现,它更是塑造一个人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高校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出“又红又专”的精英人才,为国家建设提供必要的人才资源。只有全面认识并深刻发掘课程思政与高校专业课融合的核心价值,才能在培养专业人才的同时,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猜你喜欢

专业知识专业课课程思政
“导入课”在高校专业课实施“课程思政”的实践与思考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传播专业知识,启迪成长智慧
服务学习在高职社会工作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中的探索
研究生专业课学分制教学改革探讨
关于大学专业课排座位的思考
软件技术专业知识地图的应用研究
如何判断你的老板是个“精神病”
现代化医院统计工作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