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综合管廊工程平面布局分析研究

2024-01-20毋磊

关键词:容纳支线绿化带

毋磊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北京 100044

综合管廊工程有集约利用地下空间、有效释放地面资源、管线运维安全且高效便捷、提高城市安全韧性、提升城市品质、为城市未来发展预留弹性空间等诸多优点,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可以有效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力和城镇化发展质量,所以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政策鼓励综合管廊的建设。但综合管廊建设是一次性投资大、使用年限长、一旦建成难以改动[1],因此在规划中确定综合管廊的平面布局位置就显得尤为重要。

1 综合管廊的分类

根据城市综合管廊工程技术规范(GB 50838-2015)相关规定,综合管廊宜分为干线综合管廊、支线综合管廊、缆线管沟3种。

干线综合管廊指用于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采用独立分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其主要功能是为城市市政场站输送服务,能满足人员正常通行,附属设施完备。通常包括两种子类型,一种是只容纳城市主干工程管线的主要干线综合管廊,不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另一种同时容纳主干和配给工程管线的干支混合综合管廊,可兼顾向用户提供服务。一般情况下,纳入干线综合管廊内管线主要包括:给水管线、再生水管线、电压等级10kV及以上的电力电缆、通信线缆、市政供热管线、次高压或中压天然气管线等;同时也可以包括该路段其余的配水、再生水、电力电缆、管径较小的供热管等管线,若地形起伏较大且道坡度与排水方向一致的情况下,可以将该路段雨污水管线也可纳入干线综合管廊敷设,随着近年来城市洪涝灾害严重,重要地段或排水等级要求较高路段的排水主干管可以纳入综合管廊,可以提高管线平时管线检修效率,提升排水能力和防洪排涝保障能力。

支线综合管廊是指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建设的综合管廊,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的综合管廊。包括两种子类型,一种主要容纳城市配给工程干管线的主要支线综合管廊,满足人员正常通行,附属设施完备;另一种主要容纳城市配给工程支管线或者为末端用户提供供给服务的小型支线综合管廊,满足人员通行,附属设施简单配置。支线综合管廊容纳的城市配给工程管线主要包括配水管线、再生水管线、中压天然气管、电压等级10kV电力电缆、通信电缆、供热管线等直接服务于用户的管线。

缆线管沟是指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用于容纳电力和通信等线缆的组合排管或非通行管沟,其内部空间不考虑人员正常通行要求。

2 综合管廊的平面布局

2.1 干线综合管廊

干线综合管廊一般宜布置于快速路、主干路上,可布置于次干路上,不宜布置于支路上。干线综合管廊原则上设置于道路机动车道或绿化带下方,具体位置受道路宽度、道路绿退、道路下现状或规划管线、入廊管线规模、管廊断面布置、沿线地下空间布局、轨道交通、地下通道等基础设施规划及现状等多方面影响。

干线综合管廊通常容纳的管线种类和数量相对较多,一般为双舱或三舱,部分路段会增加至四舱甚至五舱,管廊水平宽度均在5m以上,占用的地下空间较大,较宽的管廊断面会对其平面布置造成一定影响。管廊的吊装口、通风口、人员出入口、管线分支口、管线交叉口、逃生口等节点的设置需要结合道路上部绿化带、人行道等进行综合设置,使管廊出地面口部设施尽量布置在道路的中央分隔带、侧分带或绿化带内,同时配合道路上绿化景观或小品予以美化遮挡。

干线综合管廊一般位于主干路或次干路下方,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主干路通常采用四幅路或三幅路,次干路通常采用单幅路或两幅路,干线管廊在主干路和次干路下方的布置情况如下。

主干路一般设置有中央分隔带或是较宽的绿化带,干线综合管廊通常位于中央分隔带或绿化带正下方,管廊出地面口部设施基本居中设置于上述两处位置,如图1和图2。同时,根据综合管廊专项规划,干线综合管廊也存在设置于次干路的情况。当干线综合管廊布置于次干路上时,由于绿化带宽度较小,干线管廊断面较大,因此会占用部分的人行道与车行道的地下空间,因此该道路需要充分排布管线间距,给综合管廊工程预留合适空间,如图3。

图1 干线综合管廊示意图(位于主干路中央分隔带下)

图2 干线综合管廊示意图(位于主干路绿化带下)

图3 干线综合管廊示意图(次干路一般断面)

道路下综合管廊规划布局与所建路段轨道交通规划情况密切相关,需要落实轨道交通规划分布及实施进展。综合管廊工程应尽量与轨道交通同步规划设计和实施建设,可以有效协调二者之间的位置及布局关系,同步实施可优化工程造价,缩短工程作业时间,提升项目的综合经济性价比。现实情况中考虑到城市市政基础设施规划建设时序,二者大多数情况分步实施,因此先行开工建设工程需充分考虑后者修建中可能遇见的问题,并预留部分实施空间和作业条件[2]。

一般来说,轨道交通工程多修建于道路中央位置,综合管廊可设置于道路一侧,结合道路侧分带和绿化带设置出地面口部设施,同时需重点考虑综合管廊与地铁出入口、周围地块间的预留空间,一般预留净距保证3m以上,实际具体预留间距应视综合管廊埋深、周围地块地下工程规划建设情况予以确定。特别情况时,当道路一侧空间无法满足综合管廊布设要求,可考 虑调整规划道路路幅,增加相应侧的绿化带的宽度,从而满足地铁出入口与管廊主体的布置要求。另外,地铁出入口常出现结合周围地块设置的情况,这就要求综合管廊与地铁一体化统筹设计,在关键交叉点给出相应的控制标高要求,采用局部避让的方式,互相协调交叉处二者的竖向高程。在道路没有退绿的情况下,需在道路机动车道下同时实施地铁与综合管廊主体,若二者同步实施,则采用同步设计,同步预留的方案。若管廊先行实施,综合管廊主体可位于地铁区间段盾构区间的上方,待轨道交通盾构实施时,考虑安全保护距离即可。

2.2 支线综合管廊

支线综合管廊是指用于容纳城市配给工程管线,采用单舱或双舱方式建设,直接向用户提供服务的综合管廊。根据实际需求可在道路的单侧或双侧布置。

支线综合管廊通常包括两种子类型,一种是容纳城市配给工程干管线的主要支线综合管廊,大多是双舱结构,通常分为电信舱和水热舱,其内部可以满足人员正常通行,附属设施完备,如图4;另一种是容纳城市配给工程支管线或者为末端用户提供供给服务的小型支线综合管廊,大多是单舱结构,通常布置于园区内或城市更新管线改造区域,内部容纳管线种类较多,包含电力、通信、供热、给水等管线,布置紧凑,内部满足人员通行,附属设施简单配置,如图5。

图4 支线综合管廊示意图(容纳配给干管)

图5 支线综合管廊示意图(小型支线管廊)

若建设综合管廊工程路段同步规划建设轨道交通工程,则需要考虑轨道与管廊的相互关系,通常情况下有以下三种方案。

(1)在轨道区间段,二者分层布置,一般支线综合管廊敷设在上部,轨道敷设在下部(图6)。

图6 支线综合管廊与轨道区间段敷设位置示意图

(2)当地铁车站的覆土相对较浅时,综合管廊可采用局部平面外绕地铁出入口(图7),也可以通过局部增加竖向埋深,下穿通过车站人行通道,在不突破周边地块的前提下避开地铁站点(图8)。如果综合管廊无法调整,将与管廊相交的人行通道竖向下压,局部增加竖向埋深,让管廊从人行通道上方通过地铁站[3](图9)。

图7 管廊路由外绕车站出入口示意图

图8 管廊局部增加竖向埋深穿行车站人行通道示意图

图9 管廊从车站出入口上方通过示意图

2.3 缆线管沟

缆线管沟是指采用浅埋沟道方式建设,主要容纳电力和通信等线缆的组合排管或非通行管沟,一般设置在人行道及道路绿化带下面。沿线仅设置检修口,内部不考虑人员通行,通常其内部不设置照明、灭火系统,检修时采用临时通风系统,整体造价较干线与支线综合管廊经济很多,并且工程施工高效便捷、运行维护安全简明,在末端用户侧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图10)。

图10 缆线管沟敷设位置示意图

3 建议及思考

(1)综合管廊作为百年工程,建设区域应该充分考虑较为长期的规划,特别需要结合市政基础设施近远期发展,紧密关注沿线地块开发建设时序等情况,在综合管廊工程实施建设前,应提前确定该区域各市政管线的相关专项规划,厘清管线系统,确定入廊管线,最终确定综合管廊专项规划,以此指导综合管廊工程建设,并定期做管廊好专项规划的动态监测和调整工作。

(2)道路、综合管廊、地铁、地下空间、市政景观等规划设计应同步进行,协同工作,条件允许情况下,地下工程应尽可能同期实施,在不具备同期实施条件时,工程相互间预留较为充分的实施条件,避免浪费和重复建设。

猜你喜欢

容纳支线绿化带
最美城市“绿化带”
支线飞机替换战略的经济性分析
风景
打招呼
支线机场建设项目经济效益评价
智珠
配网馈线接地定位及环供支线接地选线判据探讨
一切
我国支线机场发展现状研究
公路绿化带降噪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