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美术课堂依托信息技术2.0的教学策略分析

2024-01-20覃琪

课堂内外·高中教研 2023年11期
关键词:美术微课信息技术

覃琪

摘  要:随着信息时代的持续发展,信息技术不但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而且在无形中冲击着我国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教师的教学思想,不仅极大地拓宽了教师的文化视野,而且促进了教学方法及策略的转化。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教学全面而深刻的变革。教师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中,能够丰富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文章简要分析了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深入探讨了信息技术2.0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关键词:信息技术2.0;高中美术;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对人们的思维也产生了深远影响,甚至引发了新的学习革命。无论是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来看,教师都应该专注于提升自身的信息技术素养,以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与重构。

一、信息技术2.0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使美术课堂充满活力。传统课堂的静态图片和文字信息有限,学生理解起来较为枯燥、抽象,教师的口头讲解、简单描述和抽象概括,很难激活学生对美术的情感体验。而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学生根植生活来理解美术,将美术学习与美术应用相结合,实现学以致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能够全面优化课堂结构,开阔学生的美术视野,让学生在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进行欣赏与探索。海量资源的即时共享,生动、形象的情境创设,幽默、风趣的作品解说,灵活、直观的微视频引入,使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立体化、动态化和多元化。

(二)丰富学生的活动体验

抽象的理论知识难以激发学生的美术兴趣,而丰富的活动体验则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使学生投入美术鉴赏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促进学生对审美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能力。信息技术能够将美术名作以动态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教师从旁进行理论讲解或鉴赏指导,引领学生在活动体验的基础上进行自主品评和审美鉴赏。在高中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应用开放式网络教学平台让学生走进多姿多彩的美术世界,带学生逛“云”端博物馆、参观线上书画展,感受名家作品的艺术魅力。学生沉浸于情境中,欣赏色彩亮丽、构图清晰、高度仿真的绘画或雕塑,不仅丰富了自身的视觉与听觉感知,还促进了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美术教学,能够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并融入课堂学习中。学生在搜集与获得、提取与筛选、整合与重构资源的过程中,拥有了自主学习和实践探究的能力,减少了对教师和教材的过度依赖,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信息技术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一种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以其图文并茂、视听兼备、多资源支持的优势,解放了学生的头脑和双手,使学生在美术课堂上的思维更活跃并积极实践,在持续认知、反复实践、不断强化的动态过程中,发展了美术核心素养,实现了自主能动式的学习。

二、信息技术2.0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构建动态课堂,激发美术兴趣

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能够让课堂形式更灵活、课堂结构更开放。学生可以通过微视频全面了解彩塑的制作工艺及过程,也可以通过交互式电子白板共享美术资源,还可以在希沃易课堂在线学习软件中参与知识抢答,从中体验到信息技术便捷、即时、共享、交互的优势,感受到艺术作品的色彩之美、构图之妙、造型之绝,进而对美术教学内容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在高中美术教学中,声音、图像、视频等多种要素的融入,多元游戏活动的精彩体验,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营造,线上线下互动空间的创设,能够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课堂探究欲望,学生更容易以高涨的热情投入课堂学习。这时,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的多元支持适时调整教学进度与策略,以实现“教”与“学”的完美契合。

(二)创设教学情境,丰富审美想象

美术是一门视觉艺术,教学情境的创设能够刺激学生的视听感觉,使学生充分参与到美术活动中,同时丰富学生的审美想象,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与创造能力。不同的美术作品有不同的艺术风格,有的色彩平和淡雅,有的色彩浓烈艳丽;有的线条生硬粗犷,有的线条纤细柔美;有的造型夸张个性,有的造型宁静含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区分与理解,教师可以借助不同的背景音乐来创设情境,以舒缓的轻音乐搭配平和淡雅的美术画作,以铿锵有力的钢琴交响乐搭配浓烈夸张的美术画作,这样既促进了学生的审美理解,又丰富了学生的美术想象。

(三)信息资源支持,挖掘人文内涵

高中美术课堂不仅有美术理论的讲解、审美鉴赏技巧和美术批评方法的教授,还有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这就需要教师立足学情特点,结合教学需求和信息资源,适时补充人文知识,以丰富学生的课堂理解,让学生了解相关美术理论的起源、流派和特点,熟悉美术作品的文化背景、创作特色和艺术价值,从而使学生融情入境地理解构图、造型、设色等美术元素,全面深入地挖掘作品的人文内涵。

(四)引入微课教学,打造高效课堂

1. 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微课技术直观展示美术知识,以有效解决传统美术课堂中所存在的呆板、僵化问题;通过设置具有启发性与引导性的教学问题,来激活学生的美术创作思维,鼓励学生进行互动学习与体验学习,从而在有效活躍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促使学生提升美术学习兴趣。这不仅有助于高中美术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而且对学生美术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与促进作用。

例如,在教学高中湘美版美术“托物寄情”一课时,为促使学生更深入、全面地掌握中国画托物寄情的特点与各类艺术作品所传达的感情,首先,教师可以在课程导入中向学生提问:“我国古代的‘四君子指的是什么?分别代表的是什么?”以此来启发与活跃学生的思维意识,促使学生结合已有经验,认识与理解“梅、兰、竹、菊”四君子分别对应的高尚品格,初步体会本课的教学主题“托物寄情”的内涵。其次,教师可以结合本课的教学重点“植物人格化”“动物人格化”以及“静物人格化”,利用微课教学技术,分别为学生展示王冕的《墨梅图》、徐渭的《墨葡萄图》、朱耷的《孤禽图》《眠鸭帖》和《安晚帖》、梵高的《艺术家的卧室》和格林顿的《画家的桌子》几幅画作,引导学生分析每幅美术作品的画面特点以及作者所赋予的人格特征。同时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与认识展开自由、自主的讨论与交流,以此为学生的美术学习营造出宽松、自由的氛围,促使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实现对美术内涵的深度感知与体会,进而更为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促使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念和价值取向。

2. 创新教学方式,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高中生正处于思维能力转化的关键阶段,这就意味着高中美术教师在展开美术教学活动时,必须及时转变以往教师主导、学生被动学习的美术教学形式,充分借助微课教学交互性强的特点,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合作式的探讨与交流学习,促使学生在微课视频的引导下,从多个角度与层面鉴赏美术作品,从而在促进学生艺术思维碰撞的同时,充分展现与发挥学生的美术创新意识,进而实现学生低阶思维到高阶思维的有效转化。

例如,在教学“战争与和平”一课时,教师就可以应用微课教学技术为学生展示多幅中外艺术作品,引导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对艺术作品的特点进行观察、思考与分析,感受艺术家对战争的艺术表现与渴望和平的思想内涵,感知与掌握美术作品中战争与和平的关系。首先,教师为学生播放一段有关“南京大屠杀”的微课视频,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看感受,体会当今和平生活的来之不易,流畅导入本课的教学主题“战争与和平”。其次,教师结合学生的认知能力与思维水平,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分组原则,将学生合理地划分为若干个学习小组,让学生从画家的创作手法、角度以及立场对比分析《南京大屠杀》和《狼牙山五壮士》两部作品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并针对学生观点中的矛盾与冲突,引发学生的思维碰撞,拓展与发散学生的美术学习思维。再次,教师统合学生的意见,对战争与美术之间的关系进行归纳总结,深化学生的美术学习感知与体会。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从色彩、构图、造型等几个角度,探讨他们对《格尔尼卡》这幅作品的感受,并引导学生重点思考以下问题:“牛和马的表情是怎样的?代表着什么?母亲会发出怎样的声音?说明了什么?战士手持着什么?他是怎样的表情?灯代表着什么?”等,促使学生在讨论与交流中体会用静态美术呈现动态战争的方法,提升学生的美术鉴赏水平和能力。最后,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感受进行美术创作,表达自己心目中对“战争与和平”的看法,并鼓励学生展开小组式的生生互评,以此更好地活跃高中美术课堂,激发学生的美术创作灵感,促进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3. 进一步优化美术课堂,加强对课堂时间的控制

微课视频在基于微课资源的教学模式下发挥的作用,值得教师重视。微课视频的时长较短,因此内容更为集中、知识点也更加密集。基于这样的特点,学生在微课教学模式下的学习会变得更加轻松。而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不断优化美术课堂,提前做好计划,合理安排课堂时间,加强对课堂时间的控制,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教师在教学“地域的永恒魅力”这一课时,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本课知识体会到中国建筑独特的美,并能增加对中国建筑的了解以及对家乡建筑文化的热爱。因此,本课重点培养的是高中生发现生活、联系生活的能力。在高中美术教学中,这部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也是教学中的难点。高中生只有了解了地域文化,才能更好地欣赏美术作品,尤其是地域性的作品。在设计本课的教学方案时,教师要了解教材内容的展开角度,从而根据设计思路进行分步引导。本课主要是围绕地域性因素对当地建筑的影响展开的,因此在讲解这部分知识时,教师要带领学生了解地域因素和美术流派,要让学生明确两者的关系,以及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而教材中的内容十分有限,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地域特征对美术作品特征的影响,教师可以用微课视频展示各地区的民居。如北京的四合院,这些四合院极具人气,是“北京范儿”的重要代表。通过观看视频,学生能直观地了解到四合院的整体格局:有很强的私密性,其关起门来自成一方天地,对外只有一个街门……当视频展示到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暂停,与学生進行一定的互动,可以提问:大家认为这种封闭式的住宅有哪些好处?”这时,学生都会积极表达自己的看法,有人认为所有的房门都向院落开放,一家人在里面其乐融融;还有的学生从审美的角度给出这样的看法:四合院的雕饰和装修都十分考究,处处体现着中国传统文化,彰显了民俗风情,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居住观念。在这个师生互动环节,教师能了解到学生对四合院的真实看法,但要控制好互动的时间,当了解了大部分学生的真实想法后,马上进入下一个教学环节,即进入鉴赏国外建筑的环节。在这个环节,教师可以同样用播放微课视频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让他们将国外建筑与刚刚看过的中式建筑进行对比鉴赏,从而深化了学生对本课重点知识的理解,即地域因素会影响艺术流派。

三、结语

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既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又是教学方式变革的重要体现。信息技术融入、整合并重构高中美术课堂,能够为学生提供即时共享、多维互动、高效学习的平台与资源,同时推动美术高效课堂的构建。然而,当前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尚未成熟,需要教师在实践中持续探索,在探索中不断优化,以推动信息技术的应用,真正实现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韩达. 现代信息技术与高中美术教学的有效整合分析[J]. 天天爱科学:教学研究,2020(12):102.

[2]王峰. 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运用[J]. 才智,2020(07):89.

[3]谭健兴. 网络资源及技术在高中美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 教育观察,2019,8(08):139+141.

(责任编辑:张涵淋)

* 本文系百色市2022年教育信息化科研课题“信息技术2.0环境下美术课教学设计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编号:DB202201)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美术微课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创意美术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