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快乐王子》中U型叙事结构分析

2024-01-20刘军

客联 2023年9期
关键词:叙事结构

刘军

摘 要:本文以弗莱“U型结构”为理论基础,从人物角色、情节发展和主题思想三个方面,分析王尔德在《快乐王子》中,是如何运用U型结构,实现至善与至美在宗教情怀中的统一的。

关键词:《快乐王子》;U型;叙事结构

奥斯卡·王尔德是19世纪末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高举“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旗帜,创作了大量的戏剧、诗歌、小说和童话作品。王尔德被阅读最广泛的是他的童话作品,先后出版了《快乐王子和其他故事》、《石榴之家》的童话集,其中尤以短篇《快乐王子》最广为人知。

在诸多王尔德研究中,《快乐王子》并不是关注焦点。少量相关研究,也多集中于主题内涵挖掘、翻译策略及文本比较、角色塑造分析等[1],较少关注其叙事结构。实际上,在这篇看似浅显的童话故事文本中,王尔德将U型叙事结构,天才地运用到了人物角色、故事情节和主题思想几个方面。

一、何谓U型结构

所谓的“U型结构”,是批评家诺斯洛普·弗莱提出的重要术语。在《伟大的代码》中,弗莱将“U型”叙事的源头,追述到《圣经》。他分析了《士师记》中以色列人反复的背叛与回归,指出其情节发展轨迹为:“背叛之后是落人灾难与奴役,随之是悔悟,然后通过解救又上升到差不多相当于上一次开始下降时的高度”。这种叙事,他称之为U型结构,并进一步发现整个《圣经》都“被包含在一个这样的U型叙事结构之中”。

值得注意的是,按照弗莱的观点,U型叙事结构,对应的是宗教中的“纯洁、受罪、救赎、复活”四个阶段,其结局以喜剧形式呈现[2]。这为我们理解《快乐王子》故事表面所呈现的悲剧性,提供了新视角。

二、人物角色:从快乐到悲伤的王子

西方文学传统中,人物角色的塑造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基于善恶来分类塑造;二是在经典书写中,角色还会被赋予更多的复杂性和含混性[3]。英国小说家兼文学评论家福斯特将这两种方式塑造出来的人物,概括称为“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不过,无论是“扁平”抑或“圆形”,按照福斯特的分析,都基于性格而形成:扁平人物仅有一个特征,圆形人物拥有多个或复杂的、难以简单归类的特征;这些特征,在福斯特的论述中,又往往具而化地表现为不同的性格[4]。换而言之,人物角色塑造围绕性格特征,在单一或多重性格之间,静态地进行。

王尔德在塑造快乐王子时,则另辟蹊径,采用了U型结构。作为故事主角,快乐王子仅被赋予一个与性格无关的特征,即“快乐”;同时,对“快乐”的描述,也是动态的。在自述中,起初他“住在无愁宫里”,“并不知道眼泪是什么东西”。他之所以被称为“快乐王子”,就是因为他“的确是快乐的了”。然而,这种快乐,从他死后被树为雕像安放在城市上空起,就开始逐渐从顶点滑落。他看见了这座城市的“一切丑恶和穷苦”,比如女裁缝和她发烧却无钱救治的小孩、饥寒交迫的年青剧作家、卖火柴的小女孩以及桥洞下嗷嗷待哺的儿童。他的“心虽然是铅做的”,却也悲伤难当,“忍不住哭了”。这一滑落,在小燕子跌落他脚下而死去时,到达最低点:因为悲伤,他“那颗铅心...裂成两半”。此时,人物塑造的U型发展轨迹,完成了一半;另一半的完成,还有待于情节的发展。

三、情节发展:王子的悲剧

弗莱还指出,存在一种倒置U型结构。他认为,与喜剧本质的U型结构不同,每一个倒置U型结构,都是典型的悲剧状态:由起点逐渐上升到顶点,旋即遭遇命运或环境的“突变"而下降转向“结局” [2]。在《快乐王子》中,如果说人物角色的塑造是U型结构的,那么故事情节的发展,则恰恰符合倒置U型结构,具有浓重的悲剧性色彩。

在故事的起点,快乐王子的悲剧就已开始。尽管市民大众对快乐王子有不同的理解,如“他很象一个天使”,小燕子第一次邂逅的王子,却是他的悲伤:“眼里充满了泪水,泪珠沿着他的黄金的脸颊流下来”。

随着故事的发展,王子的悲伤也在不断增长。在小燕子的帮助下,王子不断地对城里的穷苦大众施以援手。得到帮助的穷人们,都同时得到了快乐:女裁缝的孩子感觉自己会好起来了,然后“沉沉地睡去了,睡得很甜”;卖火柴女孩“笑着跑回家去”;饥饿的小孩们,“脸颊上现出了红色”,“在街上玩着,大声笑着”。人人都得到了快乐,王子却没有,他仍然悲伤地矗立在城市的上空,看着更多受苦受难的人们。

小燕子的死,成为故事情节悲剧性的顶点。热烈地爱着王子的小燕子,尽管觉得一天比一天冷了,却“仍然不肯离开王子”,并最终跌落王子的脚下而死去。这一“突变”之后,故事情节也迎来了最急速地突降:“那时候在这座像的内部忽然起了一个奇怪的爆裂声,好象有什么东西破碎了似的。事实是王子的那颗铅心已经裂成两半。”

不过,在这一倒置U型结构完成后,还有一个情节,即上帝命天使将快乐王子与小燕子带到了天堂。如果将整个故事看作是悲剧的,那么这个额外情节是否多余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再进一步到主题分析。

四、主题思想:善与美的救赎

在弗莱看来,正置和倒置的U型结构,有着不同的主旨。圣經中的正置U型结构,旨在展现“美好与善良战胜邪恶,最终取得胜利”;倒置结构则完全不同,它的“结局”是要将邪恶力量的巨大破坏性展现出来[2]。如上述,尽管《快乐王子》的情节发展符合倒置U型结构的悲剧性,但其主题思想却明显不仅仅在于展现邪恶。王尔德通过主题思想的匠心独运,将倒置U型结构重新正放,使主题得到了升华。

《快乐王子》的主题是善与美。对主题的呈现,也是通过U型结构完成的。故事首先讨论的主题是“美”。此时的“美”与“善”无关,而与物质财富结合在一起。快乐王子“象风信标那样漂亮”,是因为“满身贴着薄薄的纯金叶子,一对蓝宝石做成他的眼睛,一只大的红宝石嵌在他的剑柄上”。按照这一标准,当他一件一件地剥离这些物质的外在装饰,快乐王子也就越来越与“美”无关,直到U型低谷,路过的市长大喊“快乐王子多么难看”,也相应地因为“他剑柄上的红宝石掉了,眼睛也没有了,他也不再是黄金的了”。但是,与这一坠落轨迹相印相行的,却是王子持续的善行,意即:他外在的、俗世意义上的“美”的丧失,换来的是他“善”的上升。

然而,真正的善与真正的美本就一体两面、无法分离。快乐王子“善”与“美”的表面分离,最终在上帝那里得到了完美解决。当天使将死去的燕子和王子碎裂的铅心,作为“最珍贵的东西”带到天堂,得到了上帝的赞许,说“你选得不错”。市长和议员这样庸人俗世眼中的“丑”,也就升华成了至美,同时与至善结合在一起,成为了天堂花园中永恒的“歌唱”以及上帝身边永远的“赞美”。也是至此,《快乐王子》的角色塑造、情节发展与主题思想,同时完成了各自U型结构的另一半,到达了与开端齐平的新高度。

综上,王尔德的唯美主义,虽号称“为艺术而艺术”,却并不缺乏道德性。在《快乐王子》中,他正是以U型结构,向世人展现了向善、唯美的高尚情怀。

参考文献:

[1]杨子莹. 奥斯卡·王尔德叙事艺术特征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23.

[2]弗菜.伟大的代码:圣经与文学[M].郝振益,樊振帼,何成洲,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

[3]古尔灵等.文学批评方法手册[M].上海: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4]E.M.Forster. Aspects of Novel[M]. Harmondsworth: Penguin Books, 1974.

[5]奧斯卡·王尔德.快乐王子集[M].巴金,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1.

猜你喜欢

叙事结构
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空间叙事的结构与功能
圣经叙事结构指导下的欧·亨利小说
《哈利·波特》的魔幻叙事解析
贾樟柯电影叙事的板块结构分析
浅析《喜福会》的叙事结构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
电影《明日边缘》叙事动力解读
《西厢记》与《春香传》的叙事比较
话题类视听新闻作品的叙事策略分析
南昌采茶戏《南瓜记》的叙事艺术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