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转型不能单打独斗
2024-01-20张军红
张军红
近日,国家数据局等17个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指出,到2026年底,打造300个以上示范性强、显示度高、带动性广的典型应用场景,涌现出一批成效明显的数据要素应用示范地区,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数据商和第三方专业服务机构,形成相对完善的数据产业生态。
2023年11月,《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创建方案》发布,加快建设数据基础制度综合改革试验田和数据要素集聚区。“北京优势十分明显,近年来数字经济为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能。”中关村软件和信息绿色创新服务联盟理事长、北京市总部企业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徐斌告诉记者,2023年前三季度北京實现数字经济增加值14060亿元,占全市GDP比重为44.3%,数字产业已经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内容。
同时,在法规政策和制度建设方面,北京也起到了引领带动作用。相继出台了《北京市促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行动纲要(2020-2022年)》《关于加快建设全球数字经济标杆城市的实施方案》《数字经济产业链开放发展行动方案》《关于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进一步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将发展数字经济纳入“五子联动”的顶层战略布局进行统筹规划;制定《北京市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从地方立法层面为数字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强调制度先行,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制度在哪儿建,二是制度如何行。”徐斌对记者说道。
根据规划,先行区位于北京经开区和通州区,总体规划面积68平方公里,建有18个数据要素相关的产业园区,4.57万家市场主体,已有数据要素类的重点企业30余家,产业可利用面积261.7万平方米。“通州区有两个核心产业与数字经济息息相关,一是数字文旅,二是数字金融;亦庄地区企业比较多,产业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也更大一些。目前《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政策清单》聚焦了10条先行先试政策措施,支持数据资产登记证书在企事业单位入表、入资、入股和融资等场景中应用,探索入驻市属国有企业数据资产纳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机制。以前是通过数字化、信息化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节流,但是从数字资产角度来讲,就是开源了,这个意义很大。”徐斌认为,要从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三个方面来推动先行区制度建设。“当前有些地方对数字经济、数字化转型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国家数据局成立后,率先在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启动首席数据官培训制度,就是要加强政府和企业对数字经济的正确认识,让他们看到其中的机遇和价值,实现提质增效,这就是制度先行的一种表现。”
同时,他也提醒,数字化转型不是各干各的,而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完善的,因此在数字化进程中应该先抓好链长链主的转型。“它们的方向明确后,将带动产业链上下游的企业一起转型,这是体系化的,大企业起引领带动作用,有代表性的中小企业率先示范,从而形成良性数字产业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