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SWOT分析法的辽宁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研究

2024-01-20田美园期治博

中国商论 2024年2期
关键词:产业现状区域发展swot分析法

田美园 期治博

摘 要:辽宁是东北地区发展的排头兵,承担着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任,历经曲折探索、调整改革、工业振兴等发展阶段后,辽宁正奋力追赶向前。新时期,辽宁提出要建设数字辽宁、智造强省目标,加快建设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以工业振兴引领全面振兴。基于此,全面了解辽宁产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SWOT分析法,结合多层面数据分析进行横向对标和纵向对比,并从发展历史、产业资源、科技创新、数字基础设施、产业生态、政策战略、国内外形势等多个角度出发,全面剖析辽宁产业发展的优势短板与机遇挑战。结果显示:辽宁具备工业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富集、科创资源丰富、数字设施领先等优势,但产业引领力、数字赋能力、产业要素吸引力、营商环境竞争力均有待提升;面对新科技革命加速、數据要素全面爆发、多重国家战略叠加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国际形势复杂、国内各地竞争加剧、产业结构有待优化等多重挑战。

关键词:辽宁;SWOT分析法;产业现状;数字基础设施;区域发展

本文索引:田美园,期治博.<变量 2>[J].中国商论,2024(02):-154.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0298(2024)01(b)--05

辽宁是东北地区发展的排头兵,承担着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任,2022年8月16日—17日,习近平总书记赴辽宁调研时强调“要在新时代东北振兴上展现更大担当和作为,奋力开创辽宁振兴发展新局面”,这为辽宁下一步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大势下,本文从发展历史、资源禀赋、发展环境等多个角度,深度剖析辽宁产业发展的优势与不足、机遇与挑战,成为寻找辽宁产业转型升级切入点的关键。因此,本文认为有必要采用SWOT分析法,通过横向对标和纵向对比,挖掘辽宁产业发展优劣势。

1 辽宁基本情况

1.1 发展阶段

辽宁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改革开放以来,历经了动荡恢复、曲折探索、调整改革、工业振兴阶段后,始终追赶向前。1978—1985年,在经历动荡后,百废待兴,1978年邓小平同志对本溪、沈阳和鞍山视察为辽宁产业复兴带来了希望,大连经开区获批兴建,大连被列为计划单列市,一系列重大事件为辽宁开展产业探索奠定了基础。1986—1990年,辽宁进行曲折探索,计划经济路径依赖依旧明显,民营经济发展缓慢,但此时全省GDP依旧位列全国第六位,综合实力不可小觑。1991—1999年,辽宁进入调整改革阶段,大连高新区、营口经开区、沈阳经开区等国家级园区相继设立,沈阳机床、本溪钢铁等相继开展国企改革,亿元级、十亿元级的民营企业兴起,一系列经济发展举措与突出成效涌现。2000—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等重大国家战略加持下,辽宁进入工业振兴阶段,经济发展迎来腾飞,但因船大难调头,辽宁依然面临机制滞后、创新不足的难题,与东南沿海地区差距日渐明显,2006年GDP排名退出了全国前十。2016年,国务院印发《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辽宁提出要加快推进建设“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紧抓数字经济大潮、创新驱动大势,辽宁进入了培育内生动力、孕育新动能的追赶前进新时期。

1.2 总体情况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GDP在全国排名由第5位降至第17位,在全国的位势和显示度逐渐降低。但从东北三省来看,辽宁被誉为“共和国长子”“辽老大”,是东北三省发展的排头兵,2021年,辽宁常住人口达4229.4万人,约占东北三省的43%;人均GDP达65026元,高于黑龙江和吉林,综合实力在东北地区首屈一指。工业发展遥遥领先,被称为“新中国工业的摇篮”,2021年,辽宁规上工业企业8499家,占东北三省的53%;规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36765.4亿元,分别是黑龙江和吉林的3.1倍、2.5倍。科创实力不可小觑,2021年,辽宁R&D经费投入强度达2.2%,是东北三省唯一突破2%的省份;技术市场成交额755.1亿元,约是黑龙江的2倍、吉林的7倍;高新技术企业8100家,约占东北三省的六成。

1.3 产业情况

辽宁是东北地区的出海通道和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202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各大城市充分放大优势发展特色产业,目前,辽宁已形成以沈阳为核心的装备制造产业群落,铁岭、抚顺、本溪、辽阳、鞍山和阜新等地纷纷有机床、汽车及零部件、冶金、钢材、菱镁等装备制造上下游产业聚集;形成了以大连为核心的海洋产业群落,锦州、朝阳、葫芦岛、盘锦、营口和丹东借助沿海优势发展海洋化工、船舶、渔业、水产加工等产业。《辽宁省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指出加快建设3个万亿级产业基地、1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1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这为各大城市明确产业发力点,实现以工业振兴引领全面振兴提供了指引。

2 辽宁产业发展SWOT分析

2.1 发展优势

2.1.1 工业发展历史悠久,大国重器相继问世

辽宁工业发展历史可以追溯至新中国成立前夕,日本曾在辽宁开矿山、建工厂,这时的工业既有资本主义萌芽色彩,又有半殖民地半封建工业的印记。“一五”时期,我国在全国布局的156个工业项目中,有24个在辽宁,覆盖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等领域,在国家项目大力加持下,1957年全省工业总产值比1952年增长了159%,稳列全国第一,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3.4%,鞍钢、本钢、沈阳化工厂等企业兴盛起来,辽宁重工业基地初步形成。至1978年改革开放前夕,辽宁工业总产值已达155.2亿元,工业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工业总量位居全国第二。时至今日,虽然东南沿海地区乘改革开放东风顺势而起,但在新一轮东北振兴、“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以及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等重大战略的加持下,辽宁工业实力依然雄厚,航空、燃气轮机、高技术船舶等装备制造在全国仍有一定影响力,国产首艘航母、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水下滑翔机、歼-15舰载战斗机等一批大国重器在辽宁问世。

2.1.2 “蓝金绿”自然资源丰富,产业特色鲜明

辽宁南濒黄、渤二海,背靠中国东北腹地,山地、丘陵、平原遍布,形成了辽宁发展工业的“蓝金绿”天然优势。蓝色国土为海洋产业奠定基础,辽宁海岸线位居全国第五,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数量居全国第二,其丰富的海洋资源推动了海洋经济发展,2020年,辽宁海洋生产总值达3125亿元,占全省GDP的12.4%;海洋船舶工业实现增加值91.5亿元,全国排名第三,生产了我国第一艘万吨轮船、第一艘航母。矿产资源为冶金产业提供有利条件,辽宁是我国矿产资源大省之一,保有储量列全国前10位的有24种,其中,菱镁矿占全国85.6%、全球25%,硼矿、铁矿和金刚石居全国首位,基于此,辽宁着力发展冶金产业,2022年,全省生铁、粗钢、钢材产量均居全国第四,金属冶炼设备产量居全国首位。绿地资源助力现代农业,辽宁地处世界公认的玉米和水稻生产黄金带,是京津冀的“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2021年,在农业全产业链中,产值超过500亿元的有2个,产值在100亿~500亿元的有11个。

2.1.3 科技创新资源云集,产业转型升级潜力巨大

《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显示,辽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居全国第14位,处于全国第二阶梯,为东北地区首位。科技投入显著增加,2021年,辽宁R&D经费投入强度达2.2%,较2016年增长了28.9%,高于全国增速(15.6%);两院院士达58人,居全国第八。科创平台大量集聚,拥有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34个,数量居全国第十;国家级高新区达8个,数量居全国第六,全省19个省级以上高新区贡献了全省13.8%的GDP。高新产业势头强劲,2020年,全省高技术产业营业收入达1165亿元,处于全国第二梯队;2021年,全省高新技术企业达8100家,约是2016年的4.4倍;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8158家,是2017年的8.7倍,为产业发展孕育了新动能。科创取得显著成效,2021年,全省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3.2件,较2016年增长1倍,攻克关键核心技术66项,获国家科学技术奖的科研成果达25项,可见,科技创新正日渐成为辽宁产业发展的新动能。

2.1.4 抢先布局数字设施,产业转型基础日渐夯实

数字浪潮之下,辽宁提出建设“数字辽宁 智造强省”,全力布局数字基础设施,到2022年,已累计开通5G基站7.3万个,拥有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65个,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达152个,上云上平台企业超10万个,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初步形成。其中,工业互联网和区块链基础设施加快布局,2022年底,辽宁已累计上线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6个,数量位居全国第三;“星火·链网”超级节点(沈阳)正式上线运行,全国第一个骨干节点落地营口并实现上线运行,工业互联网和区块链基础设施正不断赋能辽宁产业数字化转型。

2.2 发展不足

2.2.1 企业引领和创新性不足,市场主体作用有待提升

遼宁重工业比重大,以大型重工业国有企业为主,非国有企业影响力较弱,《2022胡润中国500强》显示,辽宁仅有3家非国有企业上榜,低于山东(16家)、河北(7家)、江西(5家),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品牌影响力和行业引领性有待提升。民营经济发展缓慢,2020年,辽宁私营工业企业占企业总数的比例仅为0.7%,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低于吉林(1.1%)、黑龙江(1%)、河北(0.9%)、山西(0.9%)、山东(0.9%),市场活力有待激发。此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需进一步提升,2020年,辽宁设有研发机构的规上工业企业占规上工业企业总数的6.6%,低于陕西(7.6%)、河南(8.7%)、湖南(9.3%),远低于河北(15.4%)、江西(28.5%)。由此可见,在整体上,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2.2.2 数字底座赋能作用不够强,产业数字化程度较低

辽宁着力建设数字基础设施,特别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和区块链基础设施取得一定突破,但仍存在“有规模、缺应用”的问题,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数据显示,至2022年12月31日,辽宁正式上线运行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二级节点26个,居全国第三,仅次于江苏和广东,但其累计标识注册量、解析量分别为2.8亿次、1.3亿次,均居全国第16位,远低于江苏(1414.9亿次、996.1亿次)、广东(133.5亿次、102.5亿次);接入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企业节点5997个,居全国第12位,远低于江苏(95634个)、广东(15458个),低于仅有10个二级节点的江西(6006个)、仅有2个二级节点的河南(6627个),可见其数字化底座功能尚未完全发挥。从产业数字化层面看,辽宁数字技术应用深度不够,腾讯《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2》显示,辽宁数字化转型指数在0~6.8,处于第五阶梯,低于东南沿海各省,甚至低于内蒙古、云南、广西等,可见其产业数字化转型水平有待提升。

2.2.3 人才资本等产业要素吸引力不强,资源透支过度

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辽宁一度成为全国人才、资金、项目等的聚集地,但在改革开放、数字经济的推动下,东部沿海地区实现反超,辽宁的老工业基地和自然资源优势日渐衰减,人财物等产业要素随之流失。2020年,辽宁≥65岁人口占比达17.4%,居全国首位,较2010年提高7.1%,是全国老龄化程度最严重省份;2022年末,辽宁常住人口4197万,比上年减少32.4万人,是全国常住人口降幅最大的省份。此外,根据脉脉人才智库《乘势而上:人才流动与迁徙2022》报告,2022年,新经济领域人才流入城市TOP20中,未有辽宁城市,这表明辽宁人才吸引力欠缺,尤其是新兴产业人才支撑不足。从投资情况来看,清科研究中心《2021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回顾与展望》显示,2021年,辽宁股权投资案例数仅38起,投资金额约30亿元,在全国排名第22位,IT桔子《2020—2021中国新经济创业与投资分析报告》显示,辽宁新经济投资事件不足1%,可见,辽宁对产业资本的吸引力以及投资环境均有待提升。

2.2.4 体制机制、商业和创新文化不活跃,历史包袱重

体制机制创新、思想文化活跃既是经济发展良好的内在表现,也是其重要基础,而辽宁在历经计划经济时代后,仍遗留着国企比重大、历史包袱重、商业气息不浓厚等问题。2021年,辽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资产总计达21315.1亿元,在全国排名第十,国有控股工业企业平均用工人数达70.2万人,在全国排名第七,远高于与辽宁GDP不相上下的江西、重庆、云南等省,可见辽宁国企比重大、人员较集中的历史包袱仍然存在。此外,辽宁商业文明、创新氛围均不足,在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联合发布的2020全国营商环境200强中,大连、沈阳分别排名第77位、第90位,均未进入前50强,这表明辽宁的商业气息不足,社会服务、招商引资吸引力等营商环境有待提升。在中创凯立达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等发布的《中国区域创新创业发展指数报告》中,辽宁创新创业发展综合指数尚未达到50分,这既反映出辽宁双创氛围不够活跃,又反映出求稳定、怕冒险、不重商的保守思想仍是主旋律。

2.3 发展机遇

2.3.1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提供换道超车新机遇

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信息、生物、材料等新技术广泛渗透,为区域换道超车带来了新机遇。这主要表现为三个层面,一是产业跨界融合成为大势所趋,如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以互联网为纽带的跨界融合、社会需求倒逼产业跨界等,使得产业日益向服务化、网络化和体系化发展。二是新经济模式涌现并日益成熟,如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无人经济等不断引领产业变革,使得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新企业等爆发。三是大中小企业融通加速产业裂变,其中,大企业不断整合上下游资源并开放共享至中小企业,从而衍生大量新经济企业;而中小企业通过股权投资、技术入股、合并重组等多种方式与大企业协同,共同产生并壮大新产业新赛道。这些由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新需求、新产业、新业态,正成为区域弯道超车、换道领跑的热点,同时也为辽宁走上发展“快车道”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

2.3.2 数据蕴藏巨大价值,为现代化产业体系注入新动能

爆发增长、海量集聚的数据成为最具时代特征的生产要素,渗透到各行各业,数据价值化正逐渐为产业高质量发展带来新机遇,特别是与产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基于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区块链基础设施、互联网域名解析系统等数字基础设施而产生的数据,正成为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根据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测算,2021年,数据要素对当年GDP增长的贡献率达14.7%,并呈现持续上升状态,可见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大。在以数字新基建为战略基石、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高质量发展阶段,辽宁可借助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之机、数字经济爆发之际,全面推动“数字+”与装备、材料、农业等产业的融合创新,在局部产业领域内形成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领先示范。

2.3.3 多重国家战略叠加,助力辽宁走向产业发展最前沿

辽宁是蒙古、俄罗斯的重要出海口,向东可通向日韩,向南可出海拓展至东南亚国家,是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节点,伴随中欧班列(沈阳)集结中心、沈阳中德产业园等载体以及全球工业互联网大会等活动的兴起,辽宁可通过产投合作、商贸往来、创新合作等方式,便利性加入国际分工,提升在全球的产业链价值链参与度。此外,辽宁处于环渤海经济圈北方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为辽宁在更大范围内开展与其他省份的产业合作提供了平台和跳板。2018年,辽宁江苏对口合作正式签约,为辽宁加快实现南北联动、资源共享和协同发展提供了重要平台。从国际到国内再到对口合作的一系列战略叠加,使得辽宁成为东北三省的开放前沿,也为其促进区域间产业资源链接和贸易流通,从而助力辽宁走向产业发展最前沿提供了条件。

2.4 发展挑战

2.4.1 国际形势错综复杂,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后疫情时代,世界经济和安全形势错综复杂,大国博弈、俄乌战争、科技竞争等增加了发展不确定性。从产业发展来看,区域分工加速替代全球分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关系进一步松动,各国纷纷从自身安全角度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的本地化,以构建更有保障的供应链网络来对冲潜在风险,如日本计划出资2435亿日元资助日企将其生产撤出中国,美国白宫经济顾问拉里·库德洛提出提供100%补贴吸引美企从中国回流,韩国政府专门拨款570亿韩元帮助回流企业稳定其在韩国的业务。辽宁作为我国老工业基地之一,更加迫切需要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推动新型工业化走深向实,以期能在新一轮国际竞争中掌握产业发展主动权和战略制高点。

2.4.2 各地纷纷布局新产业新赛道,产业竞争加剧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显示,基建投资、出口拉动和新兴动力将成为我国经济恢复的三大主要动力,其中,在新兴动力层面,2022年第三季度,新能源汽车、太阳能电池、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增速分别达112.5%、33.7%、16.8%,可见新兴领域已成为各地需要关注的重点。此外,各大城市对新产业新赛道纷纷开始了“抢位布局”,如贵阳“无中生有”布局大数据产业,西安抓住硬科技契机布局人工智能、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杭州依托龙头企业布局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产业,合肥依托科教资源全力发展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等产业,各地都在寻找自身优势,成为行业的引领者。辽宁目前產业发展仍较多依赖重工业,需主动顺应数字时代新趋势、大胆突破,集中力量布局发展新产业新赛道,否则在产业上有可能面临标兵越来越远、追兵越来越近的局面。

2.4.3 产业内部结构、地区分布不均衡,亟须调整

从辽宁省内来看,第二产业为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发展仍有不足,2017—2021年数据显示,辽宁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年均贡献率分别为53.5%、29.6%,与全国各地相比,以重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的第二产业仍是主要经济发展动力,现代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发展不足,这是后工业时代新兴服务业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主要动力的趋势,也可看出,辽宁产业内部结构存在发展不平衡问题。此外,从区域分布来看,辽宁经济集中在沈阳、大连,两地GDP在全省占比超过50%,其他十二个城市占比均未超过10%,尤其是第二、第三产业集中在沈阳、大连两地,可见两地发展势头强劲,但辐射带动作用却未完全发挥出来。

3 结语

综合分析,辽宁用三十年“破”了一个题,即在改革开放大势下,老工业基地如何破茧重生,实现了依托雄厚的“工业遗产”打造成为大国重器诞生地、发挥天然的“海陆通达”优势成为东北地区排头兵、借助繁密的“数字网络”逐渐成为经济发展活跃区的目标。新时期为辽宁“立”了一个新题,即数字经济浪潮下,大国重器强省如何实现产业数字蝶变,这将是辽宁面临的更严峻更具时代意义的命题。在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的关键期,辽宁需坚持创新引领,加速产业技术创新,着力推进产业跨界,营造开放融通的产业生态;需坚持数字赋能,夯实工业互联网、5G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区块链等数字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应用,推动产业实现智改数转;需坚持绿色发展,统筹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关系,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积极培育数字、智能和绿色型产业;需坚持开放联动,充分发挥资源集聚与区位优势,加强与京津冀、环渤海经济圈乃至日韩等国的开放交流,以期全面融入全球产业链、创新链和价值链,深度参与新一轮全球竞争。

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2018 Industrial Internet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Project —— Industrial Internet Identification Resolution Sys⁃tem: National Top-Level Node Construction Project .

参考文献

戴永安,陈才,张峁.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阶段划分及趋势[J].未来与发展,2010(2):102-105.

辽宁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大事记[J].共产党员,2017:45-47.

辽宁对外开放大事记[J].改革开放30年专题,2008:26-30.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22[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国家统计局,科学技术部,财政部.2021年全国科技经费投入统计公报[Z]. 2022年8月31日.

国家科学技术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中国火炬统计年鉴2022[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36-37.

辽宁省统计局.2021年辽宁省规模以上工业持续增长[EB/OL].(2022-2-27)[2023-6-14].https://www.ndrc.gov.cn/fggz/jjyxtj/dfjjyx/202202/t20220227_1317414.html?state=123&state=123&state=123&state=123.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深入推进结构调整“三篇大文章”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年)[Z].(辽政办发〔2022〕22号).

孙大卫.“工业摇篮”奠基业 振兴发展谱新篇——“聚焦红色辽宁 赓续精神血脉”系列报道之五[EB/OL].2021-08-28,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09293015825289427&wfr=spider&for=pc.

张志元,顾海洲.辽宁为共和国工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EB/OL].2021-09-03,http://news.lnd.com.cn/system/2021/09/03/ 030251388.shtml.

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辽宁省“十四五”海洋经济发展规划[Z].(辽政办发〔2022〕2号).

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省资源情况[EB/OL].2023-06-14,https: //www.ln.gov.cn/web/zjln/zyzk/index.shtml.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中国区域科技创新评价报告2022[R].2022-12-7.

中国新闻网.辽宁这十年:“大国重器”相继问世科技成果持续产出[EB/OL].2022-08-11,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0856692785599333&wfr=spider&for=pc.

国家统计局.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2021[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辽宁日报.《2021年辽宁省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状况》白皮书发布全省专利授权总量同比增长超三成[EB/OL].2022-05-03,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DU1ODU5MA==&mid=2651286656&idx=2&sn=cd0b602c998a41fc4d9f3110e6a28e3b&chksm=bdb13c918ac6b587f143d52883148e6824fbc9bb31dec5b1425ab3947b4075265daa5b809f23&scene=27.

胡潤研究院.2022胡润中国500强[R].2023-1-13.

国家统计局.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国家统计局.中国工业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国家统计局.中国科技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1.

腾讯研究院. 数字化转型指数报告2022[R].2022-12-07.

脉脉人才智库.乘势而上·人才流动与迁徙2022[R].2022-04-12.

清科研究中心. 2021年中国股权投资市场回顾与展望[R].2022.

IT桔子.2020—2021中国新经济创业与投资分析报告[R]. 2021-02-02.

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2020年中国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营商环境报告[R].2020-12-21.

中创凯立达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中国区域创新创业发展指数报告[R].2022-01-18.

苏德悦.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贡献率持续上升市场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EB/OL].2022-12-05,https://www.cnii.com.cn/rmydb/202212/t20221205_432669.html.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经济蓝皮书: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M].2022-12-13.

国家统计局.辽宁统计年鉴[J].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2.

猜你喜欢

产业现状区域发展swot分析法
沁源县区域发展方向研究
山东省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寿险公司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跳绳运动区域性发展策略研究
新形势下宜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
现代旅游业发展的问题研究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
SWOT分析法下网站新闻深度报道的研究
新余蜜桔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就中国电影市场论艺术电影生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