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内在动力及其影响因素

2024-01-20○夏

中国成人教育 2023年23期
关键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夏 燕

教师的专业能力会直接影响其教学质量,因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是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然而,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非一味进行资源堆砌就能实现的,需要从其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出发,找出能够激发教师内在动力的核心要素,并提供与之相契合的外部激励,才能真正实现以专业发展促进教育进步的根本目标。因此,深入分析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构建有效的教师发展支持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实价值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实现自身价值的关键

美国社会学家利伯曼指出:“有效的教师专业发展建立在需求、反思和参与者需求驱使的尝试上。”其中指明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其自身需求息息相关。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提出,人的需要可以从低到高划分为八个阶段,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认知需求、审美需求、自我实现需要和超越需要。高校教师作为经历过高等教育的新生力量,既有最基本的生理、安全等最低层次需要,也有更高层次的心理方面需要,尤其是自我实现的需要最为突出。而专业发展作为教师职业生涯的关键一环,能为其实现自我价值贡献力量。

具体表现在,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教培活动、技能竞赛、教育讲座等活动,提升自身在校园乃至学术界的存在感和成就感;另一方面,教师能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宝贵资源进行自主学习或进修学习。这些都有助于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进而为其自我价值实现提供能力支持。由此可见,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其自身价值的实现意义重大。

(二)教师专业发展是学生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模式下,教师的角色定位通常更倾向于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其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通常担任着引路人的职责,因此,其专业素养往往会直接影响学生的个人发展。教师想要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学生,不仅要在专业上为学生保驾护航,更要强化其思想和情感的引领,才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进而最大化地拓宽学生的职业发展空间。

具体而言,一方面,学生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必须建立在高质量的教育工作的基础上。而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育的有效性又取决于教师的知识结构、教育能力和专业素养。另一方面,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是当代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而要想通过教育引导学生积极向善,首先要提升教育自身的可信度,才能在教育的过程中践行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这就要求教师拥有端正的情感态度和过硬的专业素养,能够在教育中适中发挥引导和示范作用。由此可见,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保障作用。

(三)教师专业发展是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

教师专业发展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的关键环节,也是实现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所在。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显著提升其教学能力、学术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进而为高校的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具体而言,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有效提升专业的教育质量,而专业教育质量直接关乎高校的学科建设,进而影响高校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的建设。与此同时,高校的专业建设能够为教师的个人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品牌专业和特色专业点的形成有助于帮助教师完成从青年教师到学术骨干教师,再到专业名师和行业专家的转型。由此可见,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够通过促进专业建设,使自身沿着清晰的职业发展脉络成长为高校的中坚力量,进而为实现教育工作的内涵式发展提供支持。

(四)教师专业发展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助力

高等教育肩负着为社会输送优质人才的重要使命,其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高校教师应始终坚持与时俱进的思维方式,积极学习和探索专业内的前沿知识,不断更新自身知识框架和技能素养,通过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来为社会的持续发展提供助力。

其专业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才培养方面,通过专业发展能有效提高教师的教育能力,进而培养出更多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宝贵的人才支持。二是学术科研方面,促进教师专业发展能使其具备牵头申报科研项目的能力,并在科研探索、成果转化、咨询服务等多个领域创造价值,从而为社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智力支持。

二、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特征

(一)自我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统一

高校教师通常拥有本科以上的学历,其中不少教师都接受过硕士、博士等更高层次、高水平的教育。长期的教育训练使得高校教师通常拥有更为强烈的自我价值实现的动机,希望以自己的学历和能力获得更广阔的职业发展前景。同时,他们过人的学习能力,也为职业发展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因此,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通常是以自我发展为核心动力的。而与此同时,学校作为学术性组织的特性,又使得教师的自我价值实现往往离不开组织的帮助和支持,如高校所提供的科研经费、实验设备等。因此,高校教师实现自我发展又往往要依赖于组织的发展。并且高校提升自身的学术能力和育人能力,也需要以提升教师能力作为基础,客观上体现出了教师的组织发展和自我发展往往是相互依赖的,其专业发展需要以自我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统一为基本原则。为此,高校对教师的培养需要建立在尊重教师自我发展需要的基础上,激发其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并营造适宜教师发展的学术和教育环境。同样的,教师也需要将自我发展目标与组织发展方向相适应,并以此为方向制定专业发展的整体路径。

(二)内生模式与外控模式相统一

“内生”和“外控”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模式。前者强调顺应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采取由内向外滋生的发展模式,其发展动力主要源于人们自身。而后者强调外部环境对事物发展的影响,采取由外向内控制的发展模式,其发展动力则倾向于环境和条件的制约。一般来说,高校教师的成长主要以内驱动力为核心动力,其专业发展高度依赖自主发展意识。具体表现在高校教师在工作伊始通常会抱有憧憬和激情,希望通过完成育人和学术任务来实现自我价值,但在面临新环境、新挑战时又会产生一定的压力,因此迫切地想要通过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来满足对各项工作的需求,包括获得更多成果产出,得到学生、同事、领导乃至学术界的认可,提升自身职位职称以谋求更高的薪资福利待遇,希望得到学生的喜爱和欢迎等,而这些都符合内生模式的整体逻辑。而与此同时,如同自我发现与组织发展呈现相统一的关系,外部环境和条件的变化也必然会对教师的个体发展带来影响,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多个体发展的所需资源,也能进一步激发教师提升自我的积极性,可见外控模式也是影响教师成长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往往会伴随着内生模式和外控模式两种发展模式。

(三)个性化与多样化相统一

每一个高校教师都是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其性格特点、个性偏好、专业背景等大多各不相同,因此其专业发展自然会带有鲜明的个性化色彩,职业发展也必然会有各异的目标指向。高等教育的作用无外乎学术研究、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三点,而实现这三点目标,则要求教师不仅具备过硬的教学能力,还要拥有良好的学术科研和社会实践能力。对于高校教师而言,这三点目标的协调发展必然会使得专业发展呈现出个性化与多样化相统一的特点。为此,高校在规划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时,不仅要考虑好教师的个性特点,还要从群体性的角度出发,从整体层面为促进教师的多样化发展提供支持,从而将个性化与多样化的培养模式相结合,实现个体诉求与组织发展的密切结合。

三、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

(一)以外部激励为主导的环境驱动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依赖于充分的专业实践检验,其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与外部环境、利益诉求、人际互动等外部激励因素高度相关。

首先,从外部环境的角度来看,良性的外部激励能够使教师形成自身的专业发展需求。高校对教师提出的外部评价,主要以工作绩效、成果产出等作为载体,这些评价能够通过适当的工作压力,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引导。事实上,很多教师认可“专业发展就是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这一基本逻辑。一般来说,教师在工作中面临的压力,大多来源于高校提出的学术任务和教学任务。这些压力的存在使得教师既无法放弃科研,又无法断绝与学生的沟通,因此教师的专业能力必然会在科研和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提升。

其次,从利益诉求的角度来看,高校教师的劳动者身份使其自然而然地要将满足生活的基本需求作为初始动力,而后续的专业发展动力则要取决于他们对于利益的追求程度和实现程度。因此,物质激励始终是高校教师激励政策中最有效的手段。就目前而言,大部分高校教师都将评职称作为主要工作方向,他们通常会跟随学校的奖励政策申报课题、撰写论文,这些都会成为促进教师发展的客观压力。

最后,从人际关系的角度来看,教师的社会关系网络往往会影响其专业发展需求,具体表现在不希望自己的家人、朋友失望,或领导、同事希望自己做出一些成果等。当这种压力与其专业发展方向一致时,自然会对教师带来激励作用。

(二)以资源匹配为主导的效能驱动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动力取决于外部激励与教师需求的匹配程度,而这种匹配程度则与自我效能感、组织支持和发展资源密切相关。

首先,从自我效能感的角度来看,教师是否勇于面对专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障碍与挑战,取决于专业发展的方向是否与自己的期待相吻合,以及在专业发展中是否获得了足够的自我效能感。例如,感觉自己的课越来越有吸引力了,学生们越来越喜欢听自己的课了,抑或是取得的学术成果有进一步完善的潜质等。这种自我效能感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勉励作用。

其次,从组织支持的角度来看,与教师的专业发展需求更契合的平台往往更能赢得教师的青睐。例如,在某个平台更容易被认可,更具有发展动力或发展的空间更大等。很多教师拒绝了其他高校的高薪邀请,就是因为自己所在的学校能够为教师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从而满足了教师长远发展的需求。

最后,从发展资源的角度来看,更充裕且更能提供帮助的物质、时间、经历等发展资源,往往能从心理层面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如在手头有比较好的数据或资料时,往往更能激发教师的尝试热情,而忙于各种复杂事务则很难抽出时间完成科研工作。由此可见,高校教师对于未来发展的规划往往会直接影响其实现专业发展的意愿,只有更好的资源条件才更易于激发教师的发展动力。

(三)以专业认同为主导的情感驱动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会受到其对当下职业发展、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的认可度的影响,这使得教师通常将专业发展视作一种自发性的行为。具体而言,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主要与专业兴趣、成就感、组织适应度等因素有关。当教师对研究的课题感兴趣时,自然会为其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例如,在上课时,良好的课堂氛围能够为教师带来更愉悦的体验,他们就会将“上好下一堂课”作为未来的目标;在科研工作中,能够自由地做想做的科研项目,抑或能够完成别人完不成的任务,也能够有效激发教师的投入热情。总而言之,当教师的专业特长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并因此获得组织的认可和鼓励时,自然会让教师得到极大的鼓舞,并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情感驱动。可见,情感因素亦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关键因素。

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内部因素

影响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部因素,包括以下三点:第一,制度化状态的文化资本。高校教师的文化资本,主要是指其经过长期学习获取的学历、学位证书和各类资格凭证。一般来说,越是高学历、多资格证书的教师,其职称晋升速度越快、职业发展前景更广阔,尤其是在高校的职位和职称晋升的制度框架下。第二,主观努力。主观能动性是人类所特有的能力和活动。对于高校教师而言,其主观能动性主要体现在学习、认知、实践和专业发展等层面。教师的主观努力会对其专业发展产生直接影响,拥有强烈的努力动机和主观能动性的教师,往往能更快、更好地实现自身的专业发展。第三,自我评价意识。高校教师的自我评价是实现自我认知、自我诊断、自我调节、自我教育、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的关键一环。教师可以通过评价分析自身的教育和学术行为,通过查缺补漏的方式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越是善于自我评价并利用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完善的教师,在专业发展方面往往能取得更显著的成效。

(二)外部因素

内部因素主要是从教师自身的角度出发,属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基础部分,而外部因素则主要通过催化的作用帮助教师实现专业发展。具体而言,在政府层面,完善的政策和制度建设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保障作用。如,以政府为主导的产教融合政策,能够帮助教师加深对行业发展的认知,并为教师提供更多的挂职进修机会。同时,政府制定的教师发展激励评价制度,也有助于激发教师的专业发展热情。在学校层面,高校能够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具体表现在各类有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培训方案、营造良好氛围的学习共同体、互帮互助的职场风气等。在家庭层面,许多教师会面临子女教育等家庭琐事的影响,这些事务必然会影响教师在专业发展上投入的时间和精力。因此,一个学习氛围浓厚的,没有后顾之忧的家庭环境,往往会给教师的专业发展带来更多的积极影响。在社会层面,教师作为社会集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其专业发展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例如社会对某个专业的追捧或偏见,或是对青年教师的不信任等。因此从社会层面降低对教师的压力和负担,也是激发其专业发展内生动力的重要一环。

促进高校教师专业发展是教师实现自我价值、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教育工作的内涵式转型以及助力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其呈现出了自我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统一、内生模式和外控模式相统一、个性化与多样化相统一的基本特征。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动力本质上涵盖环境驱动、效能驱动、情感驱动等三种驱动模式,会受到文化资本、主观努力、自我评价等内部因素和政府、学校、社会等外部因素的影响。因此,高校管理部门和政策制定者要与时俱进,综合考虑外部与内部因素,共同努力创造一个有利于教师成长的教育生态环境。

猜你喜欢

高校教师专业发展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