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主动精神:提出过程、丰富内涵与实践指向

2024-01-19郝艺舒

铁军·纵横 2023年12期
关键词: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郝艺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同志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的华章。[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22-10-26(01).]“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特有的精神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坚持历史自觉、勇担历史重任的实践过程中呈现出的一种砥砺奋进、主动作为、开拓进取的精神面貌和实践品格。理解历史主动精神的提出过程、丰富内涵与实践指向,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历史主动精神”的提出过程

习近平总书记对“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的不断丰富,展现了“历史主动精神”这一理念的提出和发展过程,主要包括“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论断、“历史主动精神”的伟大号召以及“发扬历史主动”的实践推进这三个阶段。

(一)“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论断

2021年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提到了“把握历史主动”的重要命题,强调指出一百年来,不管形势和任务如何变化,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惊涛骇浪,我们党都始终把握历史主动、锚定奋斗目标,沿着正确方向坚定前行。纵观历史,我们党始终能够在风险挑战中找准正确方向,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在不断奋斗中推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把握历史主动”重要命题的首次提出,对于引导全党胸怀“两个大局”,树立大历史观,分析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的演变机理、探究历史演进规律,提出因应的战略策略,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从而掌握党和国家事业的历史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历史主动精神”的伟大号召

2021年6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艰难险阻、直面风险挑战,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展现出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构筑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形成了党的光荣传统。同年11月,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多次提到“历史主动精神”,这是我党以中央决议的形式提出“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命题,引发了全党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作为具有高度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我们党善于在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中掌握历史主动。现如今,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在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强大能量充分爆发出来,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

(三)“发扬历史主动”的实践推进

2022年10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强调,拥有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指导是我们党坚定信仰信念、把握历史主动的根本所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中,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在历史长河中的诸多实践的基础上将历史经验加以总结、修正、转化为符合历史规律的科学理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要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过程必然更加艰辛,我们必须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要有把握历史大势的历史自觉、勇担责任使命的历史担当、聚焦开拓创新的历史实践以及敢于自我革命的历史自信,在新征程上服务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强烈的历史主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之“巨轮”行稳致远。

二、“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富内涵

历史主动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实践中不断发展,内涵十分丰富。把握历史主动精神,就要秉承把握历史大势的历史自觉、具有勇担责任使命的历史担当、推行聚焦开拓创新的历史实践以及贯彻敢于自我革命的历史自信。

(一)把握历史大势的历史自觉

“把握历史大势的历史自觉”体现的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历史主体能动性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强调人的历史具有客观规律,反对将历史看作偶然的、任意的过程,同時不应该从“人类精神的一般发展”来理解历史,而是要从人的现实活动中把握历史。历史是通过历史的现实主体在一定范围之内的选择而实现的,作出正确的选择就等于抓住了历史的机遇,从而可以迅速加快发展。“历史自觉”强调,人作为历史主体,要在实践中充分认识、总结历史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发展趋势,同时,要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面对历史大势应做到顺势而为。

一方面,要把握规律总结经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善于总结经验,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1945年4月中共中央扩大的六届七中全会讨论并通过了《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的历史经验,对六届四中全会至遵义会议四年间的错误路线进行了实事求是的总结,高度肯定毛泽东同志的杰出贡献,使全党统一了思想认识,为取得抗战胜利、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和解放全中国提供了正确的思想路线和政治路线。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总结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对一些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正确评价。2021年11月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方位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和宝贵的历史经验,以史为鉴,知古鉴今,充分彰显了我们党把握历史大势的历史自觉。

另一方面,要顺势而为乘势而上,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了社会主义建设。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和周恩来同志都明确指出现代化对于完成建设伟大社会主义国家的总目标的重要性,开启了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历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和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命题,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的战略安排,“中国式现代化”的五方面特征、九条本质要求、五条重大原则等,强调要牢牢抓住新发展格局,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百年来,正是我们党能够抓住历史机遇,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把握历史主动,才能带领人民一次次走向胜利。

(二)勇担责任使命的历史担当

中國共产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关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的学说,它所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就是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在摆脱了自然经济以及商品经济条件下对人或物的依赖后,人类所实现的自由个性,不仅是体力、智力和工作能力得到发展,其发展体现在包括人的社会关系与社会交往的各方面。这种理论本身就含有强烈的历史担当意识,以此为根本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自然也具有这种强烈的历史担当意识,主要表现在崇高的责任意识和顽强的斗争意识。

首先,中国共产党具有崇高的责任意识。从建党之初到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再到现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肩负着为民族谋独立、为人民谋幸福的历史使命。建党百年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责任意识,带领中国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取得了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等诸多成果。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更是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使命,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并为实现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这个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不懈努力。党的二十大提出新的发展目标: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其次,中国共产党具有顽强的斗争意识。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的强大精神力量。中国共产党的责任和使命是与生俱来的优秀基因,而党在带领中国人民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路上取得一个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奇迹,靠的就是不怕困难、不惧危险的斗争意识和斗争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向全党强调了“三个务必”,其中之一就是“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同时将“坚持发扬斗争精神”作为党在前进道路上须牢牢把握的五个重大原则之一,无疑更加凸显了斗争意识的重要性。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人更是应当不忘初心,牢记新时代使命,做到敢为人先、敢于突破、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勇担社会责任与历史使命,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砥砺前行,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坚持奋斗。

(三)聚焦开拓创新的历史实践

马克思恩格斯在诸多经典文献中都强调,哲学不是发生于现实变革后的反思活动,而是“时代精神的精华”,理论应跟随社会历史条件的改变而不断更新。恩格斯强调,“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十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 1,562,592-593.]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而是一种发展着的理论,更是一种立场、观点和方法,只有不断在客观世界中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改造才能得到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再次强调,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开拓创新的精神始终存在于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贯彻在中华大地悠久历史之上,开放和变革总体上是中国历史常态。依赖于开拓创新的历史实践,我们才能创造二十一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开辟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实现新的飞跃。开拓创新精神,既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也是中国共产党未来征程的引领力量。

开拓创新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路的历史经验。民族危亡之际,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出了一条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路;革命与建设年代,毛泽东同志结合中国具体情况,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以其为领导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迈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不断在理论与实践中开拓创新,成功开辟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时代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牢牢把握时代发展大势,精准掌控时代发展脉搏,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关于治国理政的战略思想,走向了一条独特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路就是一部开拓创新史。

开拓创新精神,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引领力量。在开拓创新精神的引领下,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攻克千年难题、齐心协力创造世间奇迹,在新时代成功地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完全不同于西方以资本为中心、两极分化严重、物质主义膨胀、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道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正是得益于我国聚焦开拓创新的历史实践,破解了人类社会诸多难题,为人类社会合作发展探索出了新路径。

(四)敢于自我革命的历史自信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敢于自我革命,是跳出“兴勃亡忽”的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不断坚持自我革命,坚持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突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把握党的建设规律的历史自信,以及中国共产党人把握长期执政规律的历史主动。时代性和实践性是“自我革命”题中应有之义。

首先,自我革命具有时代性。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就鲜明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的重大课题。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强调,要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篇章。马克思主义一开始便是时代的产物。任何时期的马克思主义都是顺应时代要求和各国实际,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而不是脱离“现实的人”去谈论“抽象的人”及其“类生活”。自我革命与“时代性”内在联系也不是近期提出的概念,早在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过程中就被揭示。在他的博士论文中,马克思以时代为线索,打破以青年黑格尔派为代表的德国唯心主义为“自我意识”设下的重重束缚,揭示出自我意识的现实指向,解开了自主能动性的谜题。

其次,自我革命具有实践性。敢于自我革命从来不是中国共产党开出的空头支票,而是中国共产党切实实施多种措施、采取多种行动来直面自身问题,进行党的队伍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中国共产党敢于直面自身问题、勇于自我革命,以问题为导向精准发力,解决思想认识和实践行动中存在的各项问题。在思想认识上,深刻认识到腐败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最大威胁,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除了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再无特殊利益,因此能够且必须同腐败作最决绝的斗争,坚持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化进程,在此意义上,反腐败是最彻底的自我革命。在实践行动上,中国共产党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积极深入开展反腐斗争,建设反腐倡廉工作制度,颁布各项政策措施,抓学习、抓制度、抓监督,加快推进建设完善的惩治体系,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坚持自我革命、永葆初心本色的政治决心。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征程表明,党的领导能够成为战胜一切困难的制胜法宝,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贯彻自我革命的坚定决心,不断增强自身斗争精神和斗争本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中国共产党也将继续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继续锤炼自身,加速推进反腐败斗争,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

三、“历史主动精神”的实践指向

马克思强调:“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320.]新时代的共产党人必须通过加强理论学习、坚持“三个务必”来把握历史主动精神。

(一)加强理论学习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新时代的实践者必须加强学习,做到融会贯通。

一方面,要在整体性维度下把握马克思主义。新时代的实践者可以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内核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不是对客观世界的片面反映,而是对整个客观物质世界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的整体反映,其内容涵盖广,包括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人类发展等诸多领域。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包含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以及方法。要意识到,马克思主义来源于现实的生活,却不等同于现实世界的简单描述,而是基于其理论本身诉求对现实生活的超越。对于马克思主义,最难的不是清楚其含义,而是具体运用其原理与方法,创新发展其理论。新时代实践者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结合中国亿万人民的创造性实践,结合新时代的中国特色,去凝练新的理论成果,走好实践之路,更好发挥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

另一方面,要以问题意识为导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要增强问题意识,不断提出真正能够解决问题的新思想新办法。问题意识是人类在面对问题时主观能动性的体现。问题则是客观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增强问题意识,坚持问题导向,就是要认识到矛盾的普遍性、特殊性与客观性,善于发现矛盾并将其作为突破口,从而打开新的工作局面,破解当下难题。新时代新征程中,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坚持问题导向,培养问题意识,努力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

(二)坚持“三个务必”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号召全党同志牢记“三个务必”,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这是新时代与时俱进的创新论述,一方面,继承了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提出的“两个务必”;另一方面,又深刻地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征程中领导各族人民战胜艰难险阻的重要经验,理论更为丰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强有力的回答。“三个务必”汇集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的伟大智慧和历史经验,想要把握历史主动,必须贯彻落实“三个务必”。

新时代务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中国共产党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和国际局势,但越是艰难越要向前。无论是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扎实走好最后一公里,还是抗击疫情,保护人民的生命安全,中国共产党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新时代实践者要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以坚定的理想信念,昂扬斗志,坚定奋斗在新的伟大征程上。

新时代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政治智慧。同时,这也是我们党砥砺前行,队伍不断发展壮大,铸就辉煌的重要保证。务必谦虚谨慎、艰苦奋斗,就是要求中国共产党人要始终站在人民立场、坚持人民至上,牢记人民群众创造历史。新时代,只有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和优良作风,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更好地贡献自身力量,向党和人民交出新的优异答卷。

新时代务必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党的百年峥嵘岁月证明,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正是敢于斗争,才有彼时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正是善于斗争,才有今日人民幸福,国家富强。斗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伟大精神财富和强大精神动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就是要了解矛盾的性质,把握主要矛盾,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合理选择斗争方式。坚持斗争意志,找准斗争方向,明确斗争任务,把握斗争艺术,是新时代实践者应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征程中一系列考验的必经之路。

(三)全面增强本领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当代青年作为新时代的实践者,更是要增强自身本领,坚持真抓实干,强化担当作为,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第一,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断增强思想引领的本领。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立党的根本指导思想,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保证。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新时代实践者更要坚守党的初心,肩负党的使命,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深学细悟,深刻领会马克思主义科学性、革命性、实践性、人民性以及发展和开放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学习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充分应对各种意识形态的风险和挑战。

第二,坚定勇担当、敢作为的意志,不断增强真抓实干的本领。实干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领导各族人民所取得的成績,不是喊出来的,而是实实在在干出来的。坚持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求真务实。“求真务实”是针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特别是对认识论的核心灵魂的精准概述。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态度打破政策落实过程中的痛点难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新时代的实践者只有勇担当、敢作为,善于学习思考,勤于实践锻炼,才能在实践中历练和创新,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抓住机会、逆流而上,在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创造更大的奇迹。

第三,善于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二十大报告中指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新时代要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首先就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以问题意识为导向,直击目前中国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引,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方面破解发展难题、补上发展短板、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从而推动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作者单位: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责任编辑:宋慧娜

猜你喜欢

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历史主动精神重要论述探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以来关于历史主动精神的研究述评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以“三原色”为导向开展数学教学的思考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现代化诠释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