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七拳:心意六合拳技法考究
2024-01-19买仁萍
买仁萍
据古谱记载,心意六合拳是明末清初时期,由山西平阳府蒲州诸冯人氏姬际可所创立的传统内家拳术。其距今已有400余年历史,2008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心意六合拳的起源说法不一,据心意六合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买西山介绍,目前主流版本有三种:1)在戴龙邦攥写的《六合拳序》中记载,心意六合拳始于岳飞成于姬际可。2)第二种说法认为心意六合拳是由姬际可所创,并假借岳飞之名。3)第三种说法认为,姬际可在少林寺观两鸡争斗获得启发,看形练影,创立了心意六合拳。这三类说法虽异,但有很多值得考究的共通之处,均是以格斗搏杀为目的,脱枪为拳,将枪法六合转化为六合拳法。因此心意六合拳具有动作内容朴实无华、风格独特、路线简明,具有极强的技击效用等特点,其拳理技法在传习过程中不断完善,在地域、宗教、习俗等因素影响下发展变迁,并衍生出众多流派,地域上可分为三大派,分别是以马学礼、张志成等为代表的河南派,在回族中作为教拳秘密流传,受宗教文化信仰的影响,较好的延续了心意六合拳的原貌;以戴龙邦、李洛能等为代表的山西派,将心意六合拳技法进一步提炼演变,衍生出了戴氏心意六合拳以及形意拳;以金道人等为代表的其他派,在本土文化的辐射下,形成了鲜明的拳术风格。在传承演变过程中,虽各派《六合拳谱》层出不穷,但较为繁琐杂乱,内容上高度凝练、晦涩难懂,加之拳师的保守性观念,使得部分技法面临失传风险,亟待抢救性整理。本文在汇总各流派六合拳谱的基础上,结合心意六合拳国家级传承人口述,挖掘整理心意六合拳的拳理技法并针对其技击价值展开研究。
一、法于六合:拳法技理綱领
在中华传统哲学观中,六合思想是以天地为核心的系统论,心意六合拳以六合为法,强调整体协调与周身劲力的运用。于万物而言,六合涵盖天地与四方,泛指宇宙。《山海经·海外难经》有云:“地之所载,六合之间……”;于人自身而言,合即为周身协调,人体可分为内三合与外三合。内三合是内意、内气、内力的凝聚。内意是中枢神经系统调节机体活动的表现;内气是呼吸的调控与动作的配合;内力即劲力,产生于由骨骼、筋膜、肌肉组成的运动系统,强调整体的绝对力量。《六合拳谱》中说:“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即心动意到,气随力自生,此为内三合之秘妙也。外三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内外如一,成其六合。”心意拳名家范铁僧认为,“心为灵敏之主,意乃识见之宗”。心脏为人体血液循环提供动力,但不具备思维能力。意是气与力的结合。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大脑皮层活动产生了意识,中国古代哲学将心与生命意向联系在一起,如“心动则意生”“机关在眼,变通在心”等。意念、思维是人脑的高阶活动,王阳明认为,“心之所发便是意”。拳谱云:“意之内涵有来意、去意、攻意、守意之分。”戴龙邦在《六合拳序》中提出“心与意之间并不存在绝对界限”。心之所向为意,意之所向为拳。宏观上,力是在大脑皮层的参与下肌肉收缩产生张力的表现,常见的发力方式有两种,分别是自根节向上层层递进式和从以丹田为中枢向四梢扩散式。武术中的多数拳种都以丹田发力作为核心发力方式,故有“气沉丹田”之说。在武术哲学思想中,意、气、力是不可分割的,三者之中,意为主导,以意领气,以气催力,气实则劲力足,气是劲力的必要条件。故《拳经》曰:“紧闭牙关口莫开,口开气泄力何来。”外三合是外形、外气、外力的汇集。所谓外形,即自身的形态,与个人的身体素质息息相关;外气,即肢体的呼吸吐纳,包括腹式呼吸、胸式呼吸等;外力,即能量的转换,表现为物体对物体的作用,为劲力的表象。外三合为形,内三合为神,二者辩证统一,形神兼备。
心意六合拳以六合为法,充分融入中华哲学思想,强调“道法自然”,形成“践躜法”“四忌六要”“岳武穆九要论”“十法摘要”等为核心理论体系,在世界万物中看形练影,立法为拳,围绕“七拳”所展开的攻防技法则成为心意六合拳“六合”之法核心。
二、汇于七拳:周身攻防枢纽
基于六合思想为指导的心意六合拳具有全身上下一合俱合的系统化要求,以头、肩、肘、手、胯、膝、足七个部位作为拳法核心孕育出了的七拳为主要内容的“周身是法”技术框架。“周身是法”强调周身无处不成拳,《六合拳谱·七拳》中说“七拳者,头肩肘手胯膝脚也”。根据击打距离及范围,可分为头与肩胯、拳脚肘膝,买西山曾说“心意六合拳将攻防核心汇于七拳之中”。
(一)近距攻防头与肩胯
头为六阳之首,有“源头活水”“马首是瞻”之说,前庭器官等各种感觉器官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都囊括其中,四肢百骸的运动多受其调控,在实战对抗中常以头部为要害对敌方发动进攻或重点防守。而头部骨骼结构圆滑,劲力最整,击打距离远于肩胯,且顶骨等部位具有极大的打击潜能。通过顶项塌腰,配合手眼身法步的协调,可以攻其不备。根据敌我对战形势及位置关系,可分为中门头、偏门头、摆头三种攻击方式。同正门、里门、外门等一样,中门也是技击方位术语,指对方两腿之间的范围。脚踏敌方中门,以前额向前方范围发动的进攻称为中门头。正面迎敌,贴身靠打,手脚被束僵持不下,牙关紧闭,舌顶上颚,以意催气,以气催力,以中门头奇袭,力达前额,击打对方面部或胸部。《六合拳谱·拳歌》中说“头打落势随脚进,起而未起站中央。脚踏中门抢他位,就是神手也难防”。脚踏敌方中门是近身对抗的必要条件,故头打必须抢占中门,以拨拦敌方两手使其敞开门户,转腰收腹,然后发动头打才可重创对方。以头部顶骨两侧为攻击点的偏门头主攻两侧方位的对手。与中门头不同,偏门头更多借力于步法的移动,如“乌牛摆头”式,向侧方跃步,透步后将全身之力灌注于头部,头向移动同侧偏转,携拧转之力击打侧方敌方的面部。摆头常用于相对被动的对战形势中,如敌方位于己方身后,尤其在双方距离较近且手脚受到束缚,拳腿无法施展的情况下,头部向后拧转击打,以两侧顶骨击打敌方面部,可快速扭转局势。
肩胯作为连接部位,担任着四肢的协调,也是整劲的着力点。腰胯为中节,与上节相连、与下节贯通,多用于贴身靠打。以中节发力配合手脚动作利用摔法或擒拿制服对方,也能将上下之力汇聚于丹田发以崩劲,直接攻击。根据实战形势,胯打在技击方式上可分为以侧方胯骨向前进攻的撞胯、向两侧进攻的顶跨以及以胯骨后侧向后、向下进攻坐胯三种;方向上,里胯指胯中央区域多以向前、向后发动攻击,外胯指胯侧臀部区域多以向左、向右发动攻击。《六合拳谱》中说“胯打中节并相连,阴阳相合必自然。外胯好似鱼打挺,里胯抢步变势难”。胯作为身体中节,上可触动梢节,下可联动根节。交战时,用胯击打敌方后可顺势使用肩、膝、头等其他部位发动连续进攻,同时要警惕敌方在防守撤退时突然发动进攻,己方则要阴阳相合,左右协调攻守兼备。外胯击打常以崩劲为主,犹如鲤鱼打挺,周身劲力作用于胯部可有效破坏敌方身体平衡,并借此为突破发动进攻。以肩为拳,与胯相似,为靠打的一种类型,肩打的关键在于手脚的结合,形成以盖、撞、靠、点、摆等技法为重点,分为向前攻击的送肩、向侧方攻击的栽肩以及向后攻击的耸肩三种击打方式。《六合拳谱·六打举要》中说“肩打一阴及一阳,好似狸猫去捕鼠。左右全凭盖世去,束掌二字一命止”。肩打又名阴阳膀,肩向里内扣的劲力为阴,向外舒展的劲力为阳,拨拦敌方两掌使其敞胸,脚踏中门抢步进身,晃腰紧背,周身六合,发动内劲以肩靠击敌方胸部可重创对方。
(二)中远攻守拳脚肘膝
肘与膝作为肢体活动的主要关节,灵活多变,攻守兼备,蕴含丰富的技术内容。肘法在攻击方向上,可分为向前为顶肘、向上为挑肘、横向为扫肘、向下为坠肘等,肘打主要攻击敌方头部、胸部。适用于被动反击、主动擒拿等多种格斗场景。《形意拳拳经》中说“肘打去意占胸膛,起手好似虎撲羊。或在里胯一旁走,后手只在肋下藏”。己方向敌方发动攻击时,需兼备取胜之技与取胜之意,胆识与技巧并重才能在交战中沉着冷静的洞察敌方状态,进而实现如饿虎扑羊般的一击必胜。若一击不中,后手随时跟进准备发动连续进攻,此时,前手变招,或格挡或虚晃或擒拿破解对方攻击,后手以崩劲出拳发动进攻,亦可随时将拳变肘,在破招中突袭对方,拳自心口出,肘于肋下藏的格斗式将“变”的精髓蕴藏于攻防之中。膝打与肘打异曲同工,又各具特色,膝打随腰身拧转合胯,既有关节的灵活多变,也具备更强的杀伤力。《六合拳谱·用气诀法》中说“膝打几处人不明,好似猛虎未出笼。浑身辗转不停式,左右各方任意行”。膝打的攻击范围广泛,但常以进攻敌方裆部、腹部、胸部等脆弱部位为主,但其攻击距离有限,需配合灵活的身法和灵敏的步法方能达到理想的攻击效果。
手与足是实战格斗中最常用的攻击部位,蕴藏丰富的技术内容。心意六合拳的手法是在世界万物中看形取意而产生,多取自动物,形式上可分为鹰爪、虎爪、龙爪拳、猴勾、蛇形掌(也称蛇头)、螺形拳等。在不同的技击语境下亦有不同分类:束身而进,前手进后手随谓之单手法,如“鹞子入林”;双手并联成掌或拳灌注全身力同时攻击谓之双手法,如“双马形”;以单手虚晃诱敌进攻,找其破绽后发制人谓之要手;四梢发动直接进攻,身形随之起落谓之起手;四肢放松发动攻击,其势半实半虚,似直非直,将起未落,若敌有防备,则变要手诱敌,若无防备则起手直接进攻,谓之领手,《六合拳谱·手脚法》中说“手有拨转之能,脚有行逞之功。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以足为拳,分为两式,一为步法,包含垫步、过步、积步、跟步、践步等,作为攻防的根基,要求快、准、狠、疾,前脚要踩,后脚要蹬,又需六合,周身合一,习艺者常以踩鸡步作为基本功之一,确保周身协调,劲力充实,进退灵活。一为腿法,包含蹬腿、卷地风、勾丝交错腿、野马弹蹄、裙子腿法等,招法多变。《六合拳谱·诀法》中说“拳在怀中变,步在后足蹬,顾打连环演,束展即成功”。
综上,心意六合拳在技法内涵中拳理始于六合,以内三合为本,以外三合为势;拳技现于七拳,攻防技击之道藏于头肩肘手胯膝足中。
(作者单位/上海体育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