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5+M+N”研修课程体系下的学科培训建设
——以小学数学为例

2024-01-19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吴华英

河北教育(教学版) 2023年11期
关键词:教研室研修教研

○ 石家庄市桥西区教育局 吴华英

石家庄市桥西区的小学数学学科在区域教研体系引领下,充分发挥前期积累的教研优势,深度融合,借势聚能,积极探索在区域“5+M+N”研修课程体系下的学科培训建设。

一、小学数学学科“5+M+N”研修课程体系构想

“5+M+N”学科教师发展课程体系中,“5”是面向本学科本年级全体教师的必修课程,“M”是针对不同发展阶段教师需求的选择性必修课程,“N”是选修课程。三者从课改中的核心问题出发,到核心问题中的关键要素探究,再到个别区域的落地生根,形成逐层细化、深入的完整体系,展现了课程的基础性、丰富性、适用性和系统性,满足了不同水平教师的发展需求。

在这个思路的启发下,我们对小学数学教研培训体系进行横向统整、梳理、挖掘、定位,更加明晰了区域教研的新思路。对区级教研整体设计,将标准用于常规调研、教研、专项研究等方面;利用标准构建“5+M+N”研修课程,充分发挥标准的核心作用,促进区域教学品质的提升。我们把“海淀项目”中“微项目”“微团队”“双微驱动”的教研思路和我们的数学教研进行深度对接,形成富有桥西区特色的学科研修课程体系。

二、核心素养导向,把握定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1.素养导向,做好“5”的课程设计。

“5”是面向桥西区数学学科全体教师的必修课程,包括省市组织的数学新课标培训、名师讲堂活动、区域每学期组织的数学引路培训、新教材培训以及其他专题培训,面向全体数学教师,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全面提升教师的学科素养。以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通过教材分析、研究课、微讲座、专家讲座等不同形式,针对学科教学中的关键问题,每学期开展不少于5 次教研活动,提升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变革教与学的方式。

如2023 年暑假,为进一步促进区域教师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理解,提升教师执教能力,上好每一节课,我们组织了集体备课专题培训。

本次培训从7 月份到9 月份历时两个多月的时间,每位教师从暑期开始的选课、备课,到教研室组织的集体磨课、研讨,再到开学后的观课、评课,上课、反思,经历一个完整备课、上课的全过程,形成一个闭环,最终形成相对完善的教学简案,作为区域学科教学资源提供给全体教师。

经过本次备课专题培训形成区域目标导向下的“1+X+3+6”备课模式,“1”这里代表每一位学科教师、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学区或者集团;“X”代表学区同年级学科教师,区域学科教师;“3”就是学校、学区或者集团、区教研室三级备课单位;“6”就是从选课、备课、研课、上课、评课、形成成熟案例的六个步骤。

确定了具体实施的六个环节:个体备课,形成简案(课标+教材+单元目标+课时目标+核心环节+核心问题+核心素养)——团队交流,智慧众筹(学校+学区)——课堂观察,实证评课(四个维度观察量表+人工数据分析)——优化设计,课例重建(重建课+跟进课)——二度反思,完善设计(反思)——随堂监测,学生访谈。

教研室引领下的集中备课培训环节又分为三个阶段:智慧众筹阶段、分享交流阶段、提升总结阶段。通过本次区域培训全员参与、分工负责、团队协作、智慧众筹,让每一位教师经历了选课、备课、磨课的全过程,对目标导向下的课时目标分解、核心问题和作业设计有了比较深入的理解。

本次活动,也是教研室第一次全新的培训尝试,在教研室学科教研员的专业引领下,发挥兼职教研员的主观能动性,努力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激发每所学校的集体智慧,形成学区或者集团联合备课的样态,推动了新课标的落地,促进了学科核心素养和教学设计的对接,积极探索集体备课新模式,助推了桥西区教学质量的再提升。

2.分层推进,丰富“M”选修课程。

“M”是针对桥西区本学科教师的专题选修课程,所有教师参加,内容自选,重在通过持续性研讨解决特定人群、课改发展中的问题。通过一个学期3—4 次的研修紧密相连、循序进阶。课程分学段、分区域、分群体设计,分类、分层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1)新教师专项培训。面对的群体是新入职的教师,时间一般安排在入职后第二个月,教研室安排从《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解读到小学数学教材的编排特点,以及教学设计的理念等方面的基础培训。

(2)区域青年教师素质赛或评优课培训。面对的群体是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的教师,结合石家庄市组织的青年教师素质赛和评优课活动要求,教研室组织专题培训。旨在深入理解《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 年版)》的要求,内化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在说课稿或者教学设计中落实核心素养,设计出高水平的说课稿和教学设计,实现学科育人要求。

(3)区域首席教师开放培训。面对的群体是已经代表区域参加了市级以上比赛的优秀教师,旨在促进教学风格的形成,凝练自己的教学智慧,在区域发挥引领作用。

(4)个人教学风格研讨会培训。面对的群体是已经参加市里的小学数学评优课、素质赛或在市内有一定影响力的名师。通过培训旨在形成他们的教学风格,打造教学特色。

3.融合创新,做实“N”校本课程。

“N”课程是在区教研室指导下,以学科教研基地、学区或者集团联片协作为主体进行的自下而上的数学教研课程,也是指学校层面针对学校选定的“微项目”,组建成“微团队”,在实施过程中更加深入分解细化的选修课程。

教研室把探索多年的“新教育、新技术、新评价”教研过程中生发出的校本教研项目进行整合,共有11 个数学“微项目”提供给学校,学校对“微项目”研究方案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把课程规划表进行逐一分解,让“大规划”变为“细落实”。从“微项目”的一个个微任务“点”上深入研究,避免模糊不清、肤浅盲目的工作,力求从一次次的“浅研究”逐步迈向“深研究”,并初步制订了较为详细的全年项目研修规划表。

学校在教研室的专业引领下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针对自己学校的教师设计不同的培训菜单,进一步把区域培训的理念和教师实际对接,实现培训效果落地转化,赋能每一位教师专业成长。

(1)草场街教育集团的小学数学基于实证精准教研项目。草场街小学组建了教师观察团队,在认真研读新课标的基础上,以杨亚伶名师工作室的观察量表为依托,以智能研修平台的精准数据为支撑,研究团队结合人工和智能的双数据诊断课堂,高效率地进行“切片教研”,校本教研实现了从经验教研向精准教研转型。实现了备、教、学、评一致性和备、教、学、研一体化,聚焦问题,研以致用,学研并重。精准教研,给草场街小学教学教研带来了创新式的变革,他们以数学学科教研基地建设为起点,辐射其他学科,搭建教师发展专业主场平台,为不同梯度教师规划多元发展路径。

(2)红星小学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项目。他们关注怎样让核心素养从顶层设计到小学数学学科的落地。教师充分利用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实践活动资源,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实践的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设计学校平面图”系列实践活动设计、“用数学装点生活”系列实践主题活动、“果园秘密知多少”实践活动已产生良好的效果。

(3)东风西路小学开启“智能+精彩生命课堂”研究项目。在大数据赋能下,学校立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以“五育”并举为突破口,努力培养学生终身受益的核心素养。他们利用“华为云十六进制精准教学平台”使信息技术与教学过程深度融合,在彰显学生个性的同时,还可采用数据库组合试卷进行随堂测试,测试结果即刻上传到教学平台,教师备课成竹在胸。

在区域“5”课程必修课程和“M”选修课程的引领下,各个学区、教育集团整体把握教研理念,不断融合创新做法,形成自己学校特色的校本“N”课程系列。

纵观上面三种类型的课程设计,很好地保证了“区域+学校共同体”的建设,有自上而下的通识性全员培训课程、针对不同群体的专项培训课程,也有自下而上的聚焦项目研究的选修课程。体现了“5+M+N”课程的区域化、特色化、校本化的特点。

三、展望与思考,让“5+M+N”研修课程不断赋能区域学科发展

“海淀项目”作为国家级基础教育优秀教学成果经历了近10 年的探索,作为区域的教研部门有幸搭乘这趟高速列车,我们也会把学习、研究、实践成为我们的专业生存方式。

面对未来,我们需要更深入学习,不断研究“海淀项目”背后的教育本质和规律,聚焦区域“5+M+N”研修课程建设,不断迭代优化,融合创生,让区域和学校、教研员和学校教学领导、学科带头人和“微团队”深度牵手协作,每个人都从中获得成长的快乐。

猜你喜欢

教研室研修教研
海军军医大学生理学教研室
中小学骨干教师“双减”项目式研修模式探索
海军军医大学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海军军医大学免疫学教研室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不谋全书者不足以谋一课——“整本书阅读导读课”研修心得
“研训导一体化”教师研修方式的实践与探索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趣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