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乌有的黑洞,何以如此吓人?

2024-01-19艾弗尤

看世界 2023年25期
关键词:实验者错觉瞳孔

艾弗尤

眼前的黑洞,就像急遽凹陷的沙坑,不断加速,不断膨胀,似乎行将吞噬整个世界。我们本能的反应是恐惧、退缩、逃离。然而,那所谓的黑洞,不过是一张静止的图像:白地上边规则地分布着椭圆形黑点,中间就是那个周边渐次模糊的大黑洞。

尽管我们已被告知,或通过亲手触摸而断定,那确实是一个静止的图像,但是,我们反复看到的仍然是一个不断膨胀的黑洞,而且,那膨胀像是在应和着血液的潮汐,给人一种隐约却紧迫的脉动感。

我们的视觉为什么要置眼前的事实于不顾,固执地给我们传输一个明显的错觉呢?

挪威的奥斯陆大学和日本的立命馆大学为了解释这一现象,进行了一项联合实验。据实验者发表在《人类神经学前沿》上的论文称,该实验给50 名视力正常的人安上红外线瞳孔监测仪后,让他们观看不同版本的上述黑洞图像。

人类的瞳孔是随着光亮的明暗而缩张的。然而,实验结果表明,尽管实验室光亮不变,大部分接受实验者的瞳孔,依然会在看到眼前的黑洞图像时扩张。而且,扩张的程度取决于观察者黑洞膨胀错觉的大小。還有14% 的人没有任何错觉,而他们的瞳孔也没有任何变化。

论文说,这种现象可以被解释为视觉的“瞬时感知”(perceive the present):“动态错觉和瞳孔调节都代表着基于对光亮的生态规律的共同经验而产生的对下一瞬间的感知的补救机制。”

用通俗的语言可以这样解释:眼睛在接受感官信息后将其传输给大脑,由大脑对接收到的信息进行分析后再做出视觉判断。这一过程虽然只有13 毫秒,但是还不足以应付瞬息万变的自然界—而在大自然中,毫秒之差往往意味着生死之别,于是,大脑就根据人类过往的共同经验,预设下一瞬间将要遭遇的环境,并据此给瞳孔提前发出指令,以因应即将发生的变化。

当然,在实验中,黑洞是子虚乌有的,但是,瞳孔扩张的指令已经发出,眼睛也就无法不看到扩张的黑洞了。而实际的视觉信息,又让大脑企图作出相应调节,这或许就是脉动感的来源。论文的作者把这称为大脑的“不断猜测模式”,为的是获取最佳视觉解决方案。

其实,不断猜测,或许就是视觉的常规模式。人类视网膜的结构决定了人类视觉有个无法抹掉的死角,这就是盲点。但是,大脑却根据人类经验和周边环境,恒常地、即时地补足着缺失的视觉信息。这种补足几近天衣无缝—直到300 多年前,人类对盲点的存在一直都浑然不知。

大脑如此主观能动地帮助眼睛“看见”世界,可谓功勋彪炳,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无法估量的贡献。只是,有了大脑这样的大包大揽,我们不禁要问:那些我们亲眼看见的东西,真的就是现实存在的东西呢?还是大脑自作主张强加给我们的东西?

“眼见为实”,是我们亘古就有的信念。既然最为可靠的视觉知识,都有可能是被炮制出来的,那么,其他感官知识,比如听觉、嗅觉、味觉等,岂不更有可能是虚幻的吗?连来自直接经验的感官知识都如此不可考,那么,与直接经验相去甚远的猜想、看法、判断、理念和信仰等,也就可想而知了。

猜你喜欢

实验者错觉瞳孔
“天眼”的“瞳孔保健师”
探讨消毒供应室护理人员职业倦怠情况及对应的措施
喉气管狭窄外科治疗效果的分析
瞳孔里的太阳
错觉极限
瞳孔
学不会珍惜
有趣的错觉逗图
有趣的错觉逗图
瞳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