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困境与策略

2024-01-19郑均雷

中国军转民·下半月 2023年9期
关键词:思想引领共青团新媒体

郑均雷

【摘要】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应立足思想引领这一主线,把握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环境变化,找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困境和挑战,进而从搭建网络化矩阵、构筑品牌化平台、提供精准化内容等方面提升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实效性。

【关键词】新媒体∣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

高校共青团的政治属性决定了其要做好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工作,巩固党执政的青年基础。新媒体時代,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外部环境、对象、范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共青团组织要主动顺应形势,转变思维,把握规律,创新方法,因势利导,与时俱进以提升对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的效果。

一、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环境变化。

(一)新媒体变革打破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时空局囿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更新迭代产生了多主体、强互动的传播主体,多样化、个性化的传播载体,多元化、动态性的传播格局,打破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时空局囿。从思想引领的时间维度上来说,传统的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依托固定的主题、事件、活动,具有相对集中的时间节点,而各类新媒体的发展,使信息呈现“泛在场”状态,思想引领的时间战线被拉长,大学生的时间被切割为无数碎片化的时间段。从思想引领的空间维度上来说,传统的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要求一定的现实场地,在新媒体的效用下,思想引领的空间被拓展至虚拟技术领域,空间局限被彻底打破,各类移动APP和便捷的网络环境使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处于实时互联状态,形成了一个网络化、扁平化、虚拟化、跨时空的网络空间。这种资源丰富、传播便捷、互动性强、覆盖面广的网络空间打破了以往高校共青团空间范围相对固定、覆盖面影响力相对有限的工作格局。高校共青团必须明确阵地意识,树立新的时空观,把青年学生的碎片化时间有效整合,将网络空间的思想引领工作作为共青团思想引领的重要场地。

(二)新媒体变革推动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思维转变

新媒体技术的变革带来了大学生生活、学习、交流方式的变革,也推动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理念和模式的转变。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已经嵌入大学生生活、学习、社交、娱乐的方方面面,网络平台成为大学生信息获取、情感交流、思想交汇的重要集散地。一是,就其传播方式而言,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一对多”“行政化”“居高临下”的传播方式,具有及时性、交互性、集成性等特点。二是,就其传播内容而言,新媒体具有实时发布、资源丰富、极易检索、方便互动等特点。高校共青团组织要跳出固化的思维模式和工作模式,把握新媒体技术发展的大势,树立互联网思维,运用新媒体手段,聚焦思想引领的主责主业,搭建思想引领的网络阵地。这种网络思维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重时效”,要第一时间发声,做好主流价值舆论引导,唱响主旋律。二是,“重体验”,要用好网络语言,既要“真言真语”又要“网言网语”,三是,“重内容”,要贴合青年需要、迎合青年特点,增强吸引力、亲和力。

(三)新媒体变革驱动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方式变革

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互动性更强,渠道更加广泛,内容更加全面,推广更加便捷。传统的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往往选择政治理论学习、团日活动、道德实践、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校园文化活动等形式将思想引领的内容或信息传导给教育客体。新媒体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变革,各种交互式APP的普及,教育者的主体地位受到影响,青年大学生擅长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信息收集和利用,突破了传统媒体话语权壁垒。这要求高校共青团干部必须具有敏锐的视野和开阔的眼光,不断更新思想引领工作的方式方法。这种思想引领方式方法的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更有针对性,网络时代更呼唤“精准引领”,要根据青年大学生的成长经历、家庭状况、个性特点,结合具体思想引领的目标任务选择和运用不同的方式方法。二是,更具综合性。网络时代由于社会环境的复杂性、网络信息的多样性、教育客体的个性化等因素,单一的思想引领方式难以达到思想引领效果。高校共青团需要对不同的思想引领方式进行整合,构成协调有序、渗透融合的综合性效果。三是,更有创新性。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提供了丰富的载体和条件,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必须树立系统思维,掌握新手段、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性开展思想引领工作。

二、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面临的困境挑战

(一)传播时空的全程性增加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难度

习近平曾强调,“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 [1]。任何人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形式获取和传递信息,这一特征使得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载体和范围不断拓展,导致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空间保障乏力。一方面,网络生产主体扩展、内容多元。网络技术的进步使得任何人利用自媒体的形式进行内容生产、传播,形成了主体共存、开放平等、多向互动的传播格局。受传播主体的价值观念不同或个人利益驱使,并不能完全保证信息的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多主体参与的传播必然产生良莠不齐的局面,给青年大学生带来很多困扰。另一方面,网络传播实时全时、盲从无序。网络传播覆盖社会的各个方面、各个角落、各个时段,青年大学生习惯第一时间获取信息,受客观条件限制,这种实时的信息可能同事实全貌有一定偏离,增加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难度。

(二)传播主体的交互性拓展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内容

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内容是由政治引领、价值引领、道德规范等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种要素有机组成的。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信息传播多向交互,拓展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内容。这种内容扩展主要体现在一下两个方面,第一,网络意识形态纷纭激荡。新媒体时代,传播媒介大众化、多元化,主流价值观念和多样化社会意识并存,社会思潮汹涌澎拜,意识形态领域较量尖锐复杂。第二,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内容由“静态化”向“动态化”,由“整体引导”到“精准引领”的转变。随着青年大学生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的不断彰显,高校共青团行政化、单向度的知识灌输已不能满足教育对象的发展需要。这要求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思想引领过程中脱离静态、固化的理论引导,满足当代大学生对碎片化信息,碎片化观念进行反思和重构的需要。

(三)传播内容的多元化削弱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效果

新媒体环境下,内容生产的门槛越来越低,错综复杂、多样化、分散化的传播内容影响着青年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极大地冲击了思想理论传播者的中心地位,削弱了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效果。一方面,内容生产的“多元化”,使得部分新媒体充斥着快餐文化、低俗文化、暴力文化,侵蚀着大学生的生活方式和身心健康,腐蚀着大学生的精神状态和意志品质,“从而影响个体心理、情感甚或整个人格健康而全面的发展”[2]。另一方面,内容分发的“去中心化”,使得高校传统“把关人”的作用大大削弱,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全面性、及时性难度较大,同青年学生认知能力、兴趣爱好、情感状态结合不足,这样无疑削弱了共青团组织思想引领的效果。再一方面,青年大学生尚未形成稳定的价值观念、理性的判断能力,缺乏正确的信息辨别、信息选择能力,极易造成信息过载的困扰或者产生信息焦虑症、信息依赖症,在自身价值追求的过程中容易受到不良干扰。

三、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对策与思路

基于新媒体时代思想引领的外部环境变化、困难分析,高校共青团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优势和新技术,找准功能定位,培育思想引领品牌,搭建分层分类的多媒体引领平台,实现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深化。

(一)搭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网络化”矩阵

《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推进‘网上共青团建设,形成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整体格局”[3]。高校共青团若要实现借助新媒体提升思想引领效果的目标,必须构建多平台交互、多层级联动、立体化呈现、沉浸式引导的网络空间矩阵。

第一,高校共青团组织积极搭建校、院、团支部的三级网络宣传矩阵。提升组织化程度,发挥基层团组织创造力,形成垂直的组织运行模式,减少信息重复和交叉推送,保持资源共享、同声共振。在重大活动、重要节点、重要节日期间,上下联动,共同发力,形成宣传氛围,打造宣传气势,提升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影响力和凝聚力。

第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努力组建校、院、团支部三级网络宣传员队伍。全面提高高校共青团各级网络媒体工作人员的媒介素养,提升共青团干部对各种信息的筛选获取、生成创新、思辨回应能力。

第三,高校共青团组织应努力构建多平台交互、多层级联动、立体化呈现、沉浸式引导的网络空间矩阵。首先,要用好青年大学习、智慧团建、PU校园等团属新媒体平台,形成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话语表达空间和信息共通空间。其次,要充分整合微博、微信、抖音、H5等各类新媒体平台,打造立体化、多元化的信息传播矩阵,坚持“学生在哪里,共青团就在哪里”,不断优化内容供给,确保时时在、处处在。再次,要根据传播矩阵内的各平台的特点及需要宣传引导的主题、节点、内容科学选择传播平台。

(二)构筑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品牌化”平台

新媒体时代,高校共青团组织的“话语权”,不是等来的、要来的,是靠自己赢得的。思想引领工作要保持活力、吸引力,就必须树立品牌意识,加强平台体系建设、功能内容建设和服务能力建设,创建高校共青团网络思想引领特色品牌,有了品牌才能有吸引力,才能有信任力。

第一,思想引领品牌建设要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共青团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内容与方式始终跟党、国家和时代紧密联系”[4]。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要始终把对青年大学生的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作为首要任务,不断提升共青团对党的理论阐释能力、党的政策宣传能力和社会舆论的引导力,突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政治性、思想性、感召力。

第二,思想引领品牌建设要紧密结合互联网发展规律。互联网发展有其内在规律,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必须充分发挥新媒体开放平等、资源共享、超越时空、实时交互的优势, 把握新媒体信息丰富、方便快捷、多元个性的特点,形成高度重视、主动适应、寻求利用的互联网工作思维。打造一批形式新颖、参与广泛的新媒体产品,赢得青年大学生的关注和使用兴趣,实现最优互动,推动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走深走实。

第三,思想引领品牌建设要植根校园。学校精神是一所学校的性格,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必须遵循本校特色的学校精神和校园文化,对学校办学历史中经历的风风雨雨,产生的感人故事,形成的历史积淀进行充分挖掘。在开展思想引领过程中结合学校发展建设的关键节点、重要活动、标志成果,使青年大学生有体验感、参与感、获得感,更好地营造一脉相承、特征彰显、健康向上、活泼生动的校园文化氛围。

第四,思想引领品牌建设要紧跟学生成长需求。高校共青团思政引领的品牌不仅仅是信息交流、沟通互动的平台,更应该是反映学生诉求、维护学生权益、服务学生成长的重要窗口,平台的内容、话语要能够直击学生成长性需求,能够解决学生在生活、学习、思想、情感上的难题,成为学生想得到、靠得住的新媒体平台。

(三)提供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的“精准化”内容

传统的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内容存在着形式单薄、内容陈旧、感召力不足等问题,具体表现为未能聚焦时代前沿问题、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关注的现实问题,未能直面青年大学生成长中的思想动态、实际需求、现实困惑,致使青年学生用户使用校园网络媒体的频率较低,粘性较弱,严重削弱了高校共青团网络育人工作的实效性。当前,高校共青团欲求网络思想引领工作质量提升,必须梳理精准化理念,直面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及实际需求,增强教育内容的精准性、针对性。

第一,精准化引领要求用好调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5]。高校共青团干部必须掌握调查研究这一基本功,树立问题导向,切实解决问题,学会运用问卷调查、主题会议、访谈座谈等形式及时捕捉学生在社交媒体的反馈和诉求,准确掌握学生的心理动向、思想动态和深层需要,进而开展多元化、个性化的思想引领工作。

第二,精准化引领要求做好育人内容的精准推送。一方面,需要基于大数据平台,有效筛选多样性、碎片化信息资源,实现对海量、分散信息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共青团网络育人资源库,为青年学生在海量信息资源中探寻自我关注、需要的内容奠定基础。另一方面,高校共青团组织要提升对“大数据”的分析运用能力,深度挖掘“大数据”背后青年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兴趣喜好、心理诉求,用对“大数据”进行挖掘所得到的结论来指导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 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分类别、有层次地开展教育内容的精准推送,使团的工作开展更加“有理有据”“有血有肉”。

第三,精准化引领要求强化互动和反馈。基于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的平台的即时互动优势,教育者和学生之间可随时进行沟通、交流,改变了传统思想引领模式单向输出的状态。高校共青团可通过开通互动栏目,实时收集、解答、分析学生的疑问困惑,激发思想引领的活力,在潜移默化中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做出正向引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共中央政治局在人民日报社就全媒体时代和媒体融合发展举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EB/OL].(2019-01-25)[2021-02-10].http//www.xinhuanet. com/politics/2019-01/25/c_1124044208.htm.

[2]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6.

[3]共青团中央,教育部.高校共青團改革实施方案[Z].2016-11-14.

[4]王元义.高校共青团政治引领的重点、难点及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21(4):19-24.

[5]习近平在武汉召开部分省市负责人座谈会[EB/OL].(2013-07-24)[2021-02-10]. http://cpc.people.com.cn/ n/2013/0724/c64094-22312647.html.

【基金项目:2020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思政专项课题“新媒体时代加强高校共青团思想引领工作路径研究”(2020SJB0142)。】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学生处)

猜你喜欢

思想引领共青团新媒体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探究新时期高校教师对大学生思想引领工作的保障机制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立足校情 聚焦心理 管理升级 实干兴校
新时期共青团思想引领的路径探讨
相约二零一七,遇见魅力共青团
抗洪中的共青团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