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人要警惕肌少症
——专访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康琳

2024-01-19闫佳惠王淑君

保健医苑 2023年12期
关键词:老年医学肌少症老年人

◎文/闫佳惠 王淑君

肌少症,又称骨骼肌减少症或肌肉衰减综合征,是指因持续骨骼肌量流失、强度和功能下降而引起的综合征,表现为肌肉量减少,同时存在肌肉力量和(或)躯体功能的下降。我国老年人多信奉“千金难买老来瘦”,普遍认为只有瘦下来才是健康的状态,但老年人是不是真的越瘦越好呢?老年人如何简单自测肌少症风险?肌少症的治疗都有哪些手段?本刊编辑部近日采访了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康琳,请她为读者答疑解惑,旨在提高老年人群对肌少症的重视,做强壮老年人。

【专家简介】

康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北京协和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师协会老年医学专科青年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健康文化促进会营养健康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微循环学会神经变性病专业委员会医养结合学组副主任委员、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康养康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健康生活方式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亚洲肌少症工作组成员等。兼任《中国医学论坛报》老年医学专栏副主编,《协和内科临床》杂志执行主编,《中华老年医学杂志》通讯编辑,《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特约编辑。

主要从事营养不良、衰弱、肌少症等老年综合征的综合评估和干预,多重用药调整,老年人的健康管理、疾病筛查预防及老年人围术期管理。擅长老年共病尤其是老年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承担并参与多项科技部、北京市科委科研项目及协和医学院教学改革项目。发表SCI 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60 余篇。获国家级发明专利4 项。主编教材《协和老年医学》《老年医学诊疗常规》《老年医学精要》,主译专业书籍《老年人居家锻炼计划(视频版)》和《老年医学临床实践》。

人到老年,依然“肌”不可失

康琳主任表示,人体的功能变化呈现出曲线变化规律,随着年龄的增加,在达到一定年龄后人体功能肯定会下降,但是有些人下降的速度比较快,下降的幅度也很大。例如,对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80 岁老人,有些老人能像年轻人一样去游泳、打高尔夫球,自由出行;有些老人却只能在家中被照护。他们所患疾病相似,年龄相同,但为什么不同老年人会有截然不同的功能表现呢?在这里面就是肌肉功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肌肉是维持人类功能和活动的最大器官,我们每个人能走、能跑、能动,都是肌肉在发挥着巨大的功能。由此可见,人到老年并不应该盲目追求单纯的瘦,而是应该增加肌肉的含量,正可谓“存钱不如存肌肉”。

顾名思义,肌少症首先是肌肉含量的减少,其次还伴有肌肉功能的下降,也就是说不仅仅是肌肉少了,肌肉的力量也会下降。由于肌少症是一种增龄性的改变,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越来越高。康主任特别强调,一提到年龄相关的疾病,很多老年人就认为这是正常衰老的一种表现,实际上在2016 年10 月,肌少症已经被正式纳入国际疾病分类ICD-10 疾病编码中,标志着医学界将其视为一种具有独立特征的、独立的疾病。

悄悄“偷走”老年人肌肉的四大原因

康琳主任介绍,肌肉的流失首先是与年龄变化有关。在年轻时,每个人的肌肉含量是越来越高的,大概到25 岁左右达到顶峰,30 岁后肌肉含量就开始出现下降。其次是营养摄入不足。有些老年人挑食,什么都不吃,但是当人体没有充足的营养摄入时,尤其是蛋白质缺乏,那么,人体就会缺少肌肉合成的原料,造成肌肉的减少。再有,很多老年人缺乏运动,这就缺失了肌肉合成的加工厂,也会影响肌肉的含量。另外,老年人如果还罹患糖尿病、骨质疏松或肺部疾病等消耗性疾病,也会加速肌肉的代谢,造成肌肉的分解大于合成,导致肌肉的减少。

三个方法帮助老年人判断肌少症风险

老年人如果是出现了不明原因的摔倒,或者总是觉得没有力气,很有可能是肌肉出现了问题,此时就要警惕是不是患上了肌少症。康琳主任在这里介绍了三种简单易行的肌少症风险判断小方法:

1.“指环试验”。老年人双脚平放,保持小腿垂直于地面,用双手的食指和拇指去围住小腿最粗的部位,如果刚好能把小腿围住或还留有空余,即“指环试验”呈阳性。

2.测量小腿围。用卷尺测量小腿最粗的位置,记录测量的数值(厘米)。

3.SARC-F 自评问卷。老年人通过回答五个反映自己在家中表现的简单问题,就可以判断自己的肌肉力量有没有问题。①力量(Strength):提5 千克的重物,觉得费不费力?这是一个反应上肢力量的测评。②辅助行走(Assistance walking):在没有任何辅助工具的情况下,在家里正常行走是否有困难?③起立(Rise from a chair):从椅子上站起来时,不借助上肢的力量,能不能自己站起来?④爬楼梯(Climb stairs):爬一层楼或十级台阶,会不会有困难?⑤跌倒(Falls):过去一年内是否出现过在没有任何外力撞击的情况下,不明原因的摔倒?五个问题的得分见下表所示,老年人根据自身情况,将五个问题的对应得分相加,即可得到SARC-F 评分。

康琳主任提醒各位老年朋友,根据亚洲肌少症工作组发布的2019 肌少症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如果“指环试验”为阳性,或小腿围男性小于34厘米、女性小于33 厘米,或SARC-F 评分大于等于4,提示患肌少症风险升高,应及时前往专业医疗机构的老年医学科,咨询专业医生做进一步评估。

治疗肌少症要张开嘴、迈开腿

康琳主任指出,一般来说,老年人确诊肌少症后,首先需要从病因的角度去治疗。如果肌少症是由慢性消耗性疾病引起的,要先治疗这些原发性疾病。单纯由于年龄的增加、营养摄入不足或锻炼减少引起的肌少症,则主要通过营养和锻炼两部分进行针对性治疗。一些特殊情况下,如肌少症非常严重、临床上已经依靠呼吸机辅助呼吸,或因一些疾病需要手术治疗,由于肌少症会严重影响手术预后的情况,可能会短期应用药物去治疗,像生长激素、雄激素等,理论上可以促进肌肉的合成,增加肌肉含量,但这些药物成分都属于人体正常激素分泌节律内的。其实,对于社区老年人来说,营养和运动锻炼就可以很好地帮助维持肌肉功能,无需药物治疗。

1.存钱不如存肌肉的营养处方

康琳主任表示,张开嘴不是让老年人毫无顾忌地大吃特吃,而是要吃得正确、吃出健康。如果吃的都是碳水化合物,吸收到体内转化为糖分,超量摄入反而可能会加重原有慢性消耗性疾病,不利于肌少症的康复。因此,并不是吃得越多越好。

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老年人要重视饮食的选择,尤其应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逆转肌肉的丢失,比如优先保证鸡蛋、牛奶、瘦肉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摄入量,提倡乳清蛋白或富含亮氨酸等支链氨基酸的蛋白质。按照目前肌少症治疗推荐方案,蛋白质摄入量为每天1.0~1.5 克/公斤体重,而且应以优质蛋白质为主。但一般情况下,老年人由于进食减少,摄入蛋白质的量难以满足,因此可以补充一些成品制剂,比如乳清蛋白,大约1 千克牛奶可提取乳清蛋白7 克。老年人每天保证摄入1~2 千克牛奶是较为困难的,但是可以较为轻易地摄入7 克乳清蛋白。

在营养摄入方面,一方面是蛋白质,其次便是维生素D 的补充。因为肌肉和骨代谢是有共同通路的,所以补充维生素D 可以改善肌肉含量或改善肌肉功能。补充维生素D 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日晒。因为从皮肤中合成维生素D 的含量是很高的,老年人可以在紫外线充足的情况下,暴露上臂,每天日晒20 分钟,从而增加皮肤合成。另外,也可以选择口服维生素D 制剂,推荐摄入量为800~1000 IU/天。

2.存钱不如存肌肉的运动处方

很多老年人会说,我每天从早忙到晚,接送孩子、洗衣、做饭、忙家务,活动量已经很大了,怎么还会患肌少症呢?康琳主任解释说,上述这些活动都不是能够增加肌肉含量的锻炼,真正能够增加肌肉含量的有效锻炼,称为抗阻力锻炼。老年人可以应用哑铃或装满水的矿泉水瓶(550 毫升),手臂自然抬举,这便是上肢有效抗阻锻炼的方式之一。下肢的锻炼方式,可以选择游泳或是小区中的蹬车健身器。中国传统的太极拳、八段锦也是很好的抗阻锻炼方式。在一些专业机构或者高档养老院中,会有水疗区域。在专业的医疗人员指导下,老年朋友在水池中行走,设定水流流动速度,从而起到抗阻力作用,另外也可以在水域中做一些蹬车和简单的游泳运动。这尤其适用于骨关节炎的老年人,因为有骨关节炎的老年人,这些运动均会受限,但是在水域中,由于水的浮力,可以帮助改善肌肉含量的同时,不对骨关节造成二次伤害。

康琳主任强调,无论是简单的抬举矿泉水瓶的动作,还是更为复杂的抗阻力运动,最重要的是注意安全。老年人在家自己进行一些简单的抗阻锻炼时,具体的锻炼时长因人而异,因为每位老年朋友体力状态不一样,要求也不一样。笼统来说,平时锻炼达到微微出汗或稍稍感觉到累的程度为宜。大部分肌少症患者就诊时,医生也会教他们一些锻炼动作,比如运动弹力带或小沙袋的辅助使用,但是这些均需要在专业医生的评估指导下进行,而且注意不能擅自提高这些动作的运动强度。因为锻炼也是一种运动处方,不能擅自增减量,有情况要及时与医生沟通进行调整。

猜你喜欢

老年医学肌少症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实用老年医学》第七届编委会名单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2019亚洲肌少症诊断共识下肌少症相关危险因素评估
欢迎订阅《实用老年医学》
欢迎订阅《实用老年医学》
肌少症对脊柱疾病的影响
运动预防肌少症
双能X线吸收法在肌少症诊治中的研究进展